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34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考点34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第1页
    考点34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第2页
    考点34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34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34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5页。

    1.(2021•枣庄)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不谋而合。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B.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证据
    C.人类学家将能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D.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D
    【解析】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A正确
    B、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B正确
    C、人类学家将能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C正确
    D、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了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D。
    2.(2021•黄陂区)生活中的蝗虫常见到的有两种颜色,青草丛中的绿色蝗虫和枯草丛中的褐色蝗虫,这种与环境接近或一致的生物体色称保护色,有利于动物捕食御敌。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解释保护色形成的原因是( )
    A.生存斗争B.遗传变异C.过度繁殖D.自然选择
    【答案】D
    【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D。
    3.(2021•永州)用关键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是学好生物学的有效方法。下列是某同学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相关关键词的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A错误;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C错误;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错误。
    故选:B。
    4.(2021•济宁)滇叶䗛是一种珍稀的竹节虫品种。成虫有头有脚,肢节分明,有清晰的“脉络”,酷似被吃过的不规则叶片,若静止不动的话,很难被发现,称得上是自然界高级别伪装大师。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过度繁殖的结果D.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滇叶䗛成虫有头有脚,肢节分明,有清晰的“脉络”,酷似被吃过的不规则叶片;达尔文认为,这是滇叶䗛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来的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故选:A。
    5.(2021•铁岭)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来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1.(2021秋•南关区校级期末)枯叶蝶飞行过程中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这在生物学上叫拟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拟态的变异
    B.枯叶蝶拟态的形成不能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C.在进化过程中,天敌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产生的后代一定是适应环境的
    【答案】C
    【解析】A、变异是普遍存在、且是不定向的,枯叶蝶拟态的变异是一开始就具有的,不是为了应对敌害而产生的,A错误;
    B、枯叶蝶拟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能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B错误;
    C、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体色与环境存在差别的容易被天敌吃掉,而体色像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故天敌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C正确;
    D、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中有的与环境还存在差别,天敌又把体色与环境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故枯叶蝶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是适应环境的。D错误。
    故选:C。
    2.(2021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为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关于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指蕨类植物B.②是指苔藓植物
    C.③是被子植物D.①②③都是用种子繁殖
    【答案】C
    【解析】ABC、由分析进化树课知,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图中①是苔藓植物,②是蕨类植物,③是被子植物。故AB错误,C正确。
    D、图中①苔藓植物和②蕨类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③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C。
    3.(2021•宁波模拟)叶片上的气孔是空气进入和水分蒸发的通道。所以,气孔越多,植物越能获得足够多的二氧化碳,但也不能太多,否则失去的水分太多。科学家通过观察保存了200多年的某种树叶发现,在工业革命之前生活的树的树叶上的气孔比今天的树叶要多。今天的树叶在嫩叶时,气孔的数量与200年前的一样多,但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树叶失去了一些气孔。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有关
    B.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这是一种植物通过生理调节而适应环境的结果
    D.这种变化(气孔减少)是不可遗传的
    【答案】D
    【解析】A、气孔减少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可能与空气中CO2浓度升高有关,A正确;
    B、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200多年前树叶上的气孔数量比现在多,现在树的幼叶气孔数量与200年前一样多,随着生长,会失去一部分气孔,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这种气孔减少的生物,是可以遗传的,与基因有关,D错误.
    故选:D。
    4.(2021•江西模拟)叶樇(xiū),又称叶子虫。它具有六条腿,体色多为绿色,身体形态和体色与所栖息环境中的植物叶片相似,生活史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叶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樇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B.叶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叶樇形似树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栖息在树叶上的叶樇不易被天敌捕食
    【答案】B
    【解析】A、叶子虫,头部有一对触角,具有六条腿即三对足,因此属于节肢动物门的昆虫,A正确;
    B、由图知,叶子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属于不完全变态,B错误;
    C、叶子虫形似树叶,这是拟态,是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叶子虫栖息在树叶上,形似树叶,这是拟态现象,利于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天敌捕食,D正确。
    故选:B。
    5.(2021秋•兰州期末)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现代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
    【答案】B
    【解析】A、根据化石形成的原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A错误。
    B、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正确。
    C、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C错误。
    D、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D错误。
    故选:B。
    6.(2021秋•陵城区期末)在解释物种进化原因中,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关键词,下列哪项是完全正确的( )
    ①物种不变 ②过度繁殖 ③用进废退 ④生存斗争 ⑤遗传变异 ⑥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故选:B。
    7.(2021秋•龙口市期末)英国的桦尺蛾有灰色和黑色两种体色,都喜欢栖息于树干上,有科学家对未污染区和污染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进行放出和重新捕捉实验,其重捕率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未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更能适应环境
    B.在污染区灰色桦尺蛾更容易被天敌捕杀
    C.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重捕率低是因为放出的数量少
    D.黑色和灰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桦尺蛾迁移的结果
    【答案】B
    【解析】A、未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灰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更能适应环境,A错误;
    B、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灰色桦尺蛾是不利变异,因此在污染区灰色桦尺蛾更容易被天敌捕杀,B正确;
    C、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灰色桦尺蛾是不利变异,因此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多于灰色桦尺蛾的数量,C错误;
    D、两种桦尺蛾重捕率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8.(2021•济宁模拟)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奥巴林提出的化学进化学说从整体上建立了生命在地球上发生的科学理论,人们根据不断发现的证据,不断推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了生物由小体型到大体型,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
    C.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D.米勒的实验证明了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以实现的
    【答案】B
    【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错误;
    C、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C正确;
    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大气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9.(2021•沈河区一模)费尔南迪纳岛海岸风浪巨大,生活在这里的鸬鹚(又叫“鱼鹰”)翅膀退化,全身羽毛紧贴皮肤,具有发达的脚璞,主要以鳗鱼、章鱼和底栖鱼类为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岛屿上翅膀退化的鸬鹚生存机会大
    B.羽毛紧贴皮肤和脚蹼发达利于游泳
    C.鸬鹚翅膀退化属于不利变异
    D.鸬鹚食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AD、费尔南迪纳岛海岸风浪巨大,生活在这里的鸬鹚翅膀退化,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生存机会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D正确;
    B、羽毛紧贴皮肤和脚蹼发达利于游泳,适于生存,B正确;
    C、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鸬鹚翅膀退化属于有利变异,C错误。
    故选:C。
    10.(2021秋•全椒县期中)海蛇由大约在1500万年前进入海洋的陆生蛇演化而成。陆生蛇的色觉十分有限,但海蛇的色觉很强,能够在深海中看见猎物和天敌。研究人员发现控制海蛇视色素的基因发生改变,扩大了它们的色觉范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海蛇和陆生蛇具有共同祖先
    B.海蛇视色素的基因改变是定向的
    C.色觉范围扩大利于深海生存
    D.海蛇色觉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A、海蛇由大约在1500万年前进入海洋的陆生蛇演化而成。因此海蛇和陆生蛇具有共同祖先,A正确
    B、海蛇视色素的基因发生改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海蛇的色觉很强,能够在深海中看见猎物和天敌,因此色觉范围扩大利于深海生存,C正确
    D、达尔文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海蛇色觉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11.(2021秋•蒙阴县校级月考)生物圈中不同的动物类群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生物学家认为,所有的动物都起源于单细胞原生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相继产生新的物种。如图的“进化树”表示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及各动物类群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是指软体动物,丙是指两栖动物
    B.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B
    C.最晚出现的一类脊椎动物是E
    D.甲这类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粗糙、有许多棘或刺
    【答案】D
    【解析】A、如图生命树:
    可见图中的甲代表扁形动物,乙代表软体动物,丙代表两栖动物,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鱼类,D爬行动物,E鸟类,F哺乳类。A正确
    B、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B节肢动物。B正确
    C、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哺乳动物是最高等、出现最晚的类群。C正确
    D、甲代表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D错误
    故选:D。
    12.(2021春•南城县校级月考)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它当之无愧是“伪装高手”,其皮肤会随着背景、温度的的变化和心情而改变。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这种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根据资料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是一种保护色
    B.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更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C.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只与环境因素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D.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变色龙”的体色变化的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是一种保护色,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故选:C。
    13.(2019秋•华坪县期末)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这是 的结果。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 (填字母代号)。
    (4)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 的,而选择是 的。(选填“定向”或“不定向”)
    【答案】(1)变异
    (2)自然选择
    (3)D
    (4)不定向 定向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桦尺蛾的体色(深色、浅色)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体现了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这是一种变异现象。
    (2)由资料分析可知,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被工厂的烟熏成了深颜色,这样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在非工业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未被污染颜色浅,所以浅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可以说明桦尺蛾的体色使桦尺蛾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是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从科学家实验的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认为生物的适应性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的,而褐色的较少,故选D。
    (4)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不定向,而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4.(2021秋•陵城区期末)甲图是生物进化树,乙图是表示不同的地层,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⑩和①代表的动物类群分别是 和 ;④和⑥代表的植物类群分别是 和 。
    (2)甲图表示的进化树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类群是 。
    (3)根据原始地球环境判断甲图中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应为 (有氧或无氧)呼吸,后来进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不同。
    (4)如乙图所示,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地层内挖掘到一些甲图中①②③类动物化石,若甲地层中发现的是③类生物的化石,那乙地层中应该是 ① 类动物化石。
    (5)从甲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遵循从 、 、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规律。
    【答案】(1)两栖类 哺乳类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2)爬行类
    (3)无氧 营养方式
    (4)①
    (5)从简单到复杂 从水生到陆生
    【解析】(1)由图可知:⑩两栖类,①哺乳类,④蕨类植物;⑥被子植物。
    (2)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进化树上的树干代表原始生命,根据原始地球环境判断甲图中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应为无氧呼吸,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有叶绿体的原始单细胞藻类。
    (4)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甲图中的①是哺乳动物,②是节肢动物,③是爬行动物。在乙图中甲乙丙出现的地层不同,乙最高等,然后是甲,丙最低等,因此乙地层中应该是①哺乳类。
    (5)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5.(2015秋•勐腊县期末)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 (选填““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米勒实验装置中大容器内模拟了 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 。进行火花放电模拟 ,主要为该实验提供 。
    (3)米勒实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 ,冷凝后获得了氨基酸,氨基酸合成大分子 。
    (4)通过这个实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
    (5)根据米勒的实验,部分学者提出了化学起源学说,他们认为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原始大气(无机小分子)→ → →原始生命。
    (6)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生命起源于 里。
    【答案】(1)模拟实验
    (2)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能量
    (3)原始海洋 蛋白质
    (4)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5)有机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6)原始海洋
    【解析】(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因为现在的大气与原始大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米勒是通过模拟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实验的,属于模拟实验。
    (2)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因此米勒实验装置大容器内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3)米勒实验装置中煮沸的水模拟了原始海洋,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因此,“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合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
    (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可以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
    (5)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6)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里。选项
    关键词
    知识梳理
    A
    原始大气
    含有甲烷、氧气、氨和水蒸气等
    B
    化石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C
    进化规律
    由复杂进化为简单
    D
    生物进化
    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关
    环境
    实验
    黑色桦尺蛾
    灰色桦尺蛾
    未污染区
    放出只数
    496
    473
    重新捕捉只数
    62
    30
    重新捕捉的所占百分比
    12.5%
    6.3%
    污染区
    放出只数
    201
    601
    重新捕捉只数
    32
    205
    重新捕捉的所占百分比
    15.9%
    34.1%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浅色蛾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相关试卷

    考点33 生物的变异-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这是一份考点33 生物的变异-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2页。

    考点17 人的由来-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这是一份考点17 人的由来-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0页。

    考点11 种子的萌发-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这是一份考点11 种子的萌发-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