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1页
    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2页
    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3页
    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116页。
    19.(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
    B. 图中A、B、C指向D的箭头表示呼吸作用
    C. 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A、B、C之间流动
    D. 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无机环境中的CO2和生产者之间是双向箭头,因此图中A为生产者,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E表示化石燃料。A、B、C指向D的箭头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A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E指向D为化石燃料的燃烧,A、B、C指向D的箭头表示呼吸作用,A、B正确;
    C.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D错误。
    故选D。
    20. (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
    C.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D. 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食用价值、旅游价值、美学价值、药用价值等属于直接价值。体现生态功能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目前还没有发现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生物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详解】A、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在短期内可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的开发利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引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B正确;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降低本地的物种多样性,从而降低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保护,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入侵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某养殖户将未经处理的家畜粪便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解决该问题,科研人员尝试栽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投放以藻类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一段时间后,基本达到了目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中全部的鲢鱼属于_____,其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大量的家畜粪便排入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说明河流_______________;家畜粪便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进一步恶化,这属于_______调节。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藻类等植物大暴发的现象,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藻类等植物吸收利用。
    (3)若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则每种生物提供的能量相等,若鲢鱼和鳙鱼共增重1kg,则至少需藻类植物______kg。
    (4)试分析,栽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够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是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答案】 (1). 种群 (2). 竞争、捕食 (3).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 正反馈 (5). 不能 (6). 15 (7). 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吸收水体中N、P等;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的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有利于一些物质沉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为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等
    【解析】
    【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详解】(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故河流中全部的鲢鱼属于种群,鲢鱼以藻类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为食,故鲢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2)河流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大量的家畜粪便排入河流,超过了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家畜粪便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进一步恶化,这属于正反馈调节。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藻类等植物大暴发的现象,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藻类等植物吸收利用,需要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才能被利用。
    (3)鲢鱼和鳙鱼以藻类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若一种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则每种生物提供的能量相等,若鲢鱼和鳙鱼共增重1kg,可以将鲢鱼和鳙鱼等同于一种生物计算,按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则至少需藻类植物为:0.5÷20%÷20%+0.5÷20%=15kg。
    (4)栽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能够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是: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吸收水体中N、P等;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的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有利于一些物质沉降;芦苇、莲藕等挺水植物为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等。
    【点睛】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注意利用习题中的信息并注重和所学知识的紧密结合,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和当今污染问题。
    2.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下列关于保护野生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来物种的迁入必然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B. 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C. 人类尚未充分认识到野生生物的所有价值
    D. 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是衡量精神文明的标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如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了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美学价值等.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如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③潜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
    【详解】A、外来物种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但若本环境原来有某种生物A导致其他生物减少,该外来物种B能捕食或者寄生在A物种体内,则A的减少或灭绝可能导致本地的多样性恢复(增加),A错误;
    B、物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基因的不同,故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B正确;
    C、野生生物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潜在价值是指人类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C正确;
    D、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是衡量精神文明的标志,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不能对野生动物过度捕猎,D正确。
    8.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下列关于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g/m2·a表示
    B. 次级生产量都用于次级生产者自身的生长
    C. 次级生产量大小与次级生产者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关
    D. 顶极群落的生物量不再增加,物种组成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初级生产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详解】A、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其单位为g/m2或J/m2,生产量的单位应为g/(m2•a)或J/(m2•a),A错误;
    B、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次级生产量就是次级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B错误;
    C、次级生产量大小=同化量-呼吸量,同化量大小与次级生产者的能量转换效率相关,因此次级生产量大小也与次级生产者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关,C正确;
    D、顶极群落的生物量不再增加,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点睛】
    21.(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 某地生态系统中两种存在捕食关系的昆虫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种群的K值大于甲种群的K值
    B. 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均呈周期性波动
    C. 若甲属于第二营养级,则乙属于第三营养级
    D. 对甲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气候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据此答题。
    【详解】A、因纵坐标甲、乙种群的数值未知,故无法确定两者的K值大小,A错误;
    B、据图可知,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均随时间而呈周期性波动,B正确;
    C、由图可知,甲的增减均在乙之前,故乙捕食甲,则若甲属于第二营养级,则乙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
    D、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D正确。
    故选A。
    26.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某地天然牧场划出一块区域作为牧草留种区,其中生活着鹰、狐狸、云雀、黄羊、野兔、黄鼠等温带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牧场中的植被和动物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其中的物种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________保存下来的。一只饥饿的狐狸捕食一只黄鼠后,黄鼠中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10%的能量被这只狐狸同化。
    (2)为了更好保护留种区中的结籽期牧草,阻止食草籽鸟取食草籽,牧民用网兜将牧草罩住,结果发现草籽产量反而急剧下降,试分析原因:________。各种牧草的种群数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引起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至少写出2点)。
    (3)早年为增加粮食产量,曾将一部分牧场开发成耕地,导致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近几年从生态效益出发实施________,重新优化组合________的关系,逐渐改善了牧场的生态环境。
    【答案】 (1). 生物群落 (2). 自然选择 (3). 高于 (4). 网兜阻止食虫鸟进入,造成植食昆虫数量增长 (5). 温度、光照、降水量(湿度) (6). 退耕还草 (7). 种植业和畜牧业
    【解析】
    【分析】1、某一个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1)牧场中的植被和动物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其中的物种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一只饥饿的狐狸捕食一只黄鼠后,黄鼠中高于10%的能量被这只狐狸同化。
    (2)为了更好保护留种区中的结籽期牧草,阻止食草籽鸟取食草籽,牧民用网兜将牧草罩住,结果发现草籽产量反而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网兜阻止食虫鸟进入,造成植食昆虫数量增长。各种牧草的种群数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引起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光照、降水量(湿度)等。
    (3)早年为增加粮食产量,曾将一部分牧场开发成耕地,导致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近几年从生态效益出发实施退耕还草,重新优化组合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逐渐改善了牧场的生态环境。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理解内容。
    16.(金太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 关于CO2排放,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尽早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与吸收相等)的目标。下图是地球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段2和和3呈现的CO2浓度的变化表明,我国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B.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C. 曲线段5呈现的CO2浓度的变化与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密切相关
    D. CO2是碳往返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在生物群落内流动的主要形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循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曲线段2和3中,随着植物登陆、出现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增多,使CO2浓度下降。
    【详解】A、曲线段2和3中,随着植物登陆、出现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增多,使CO2浓度下降,表明我国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有利于缓解CO2浓度升高状况,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A正确;
    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生物圈,B正确;
    C、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导致CO2浓度升高,C正确;
    D、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往返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错误。
    故选D。
    【点睛】
    19. (金太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光合产物一般优先分配到生长中心,如幼嫩的芽、叶和果实等;对不同叶位的叶片来说,它的光合产物有就近供应的特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取食棉铃等。棉铃虫幼虫取食棉铃后,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铃被破坏停止生长后,临近叶片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叶片中积累,从而抑制了其光合作用的进行。
    (2)用1%的吲哚乙酸涂抹于棉株茎端,然后提供14CO2给叶片,24h后取样,发现该棉株茎端的放射性强度比未作处理的棉株茎端的高4~5倍,从有机物运输的角度分析,这说明了吲哚乙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根据(2)中的结果进一步推测,生长中心可能通过分泌吲哚乙酸吸引更多的有机物运来,进而促进生长。为验证这一推测,选择长势整齐的棉花植株,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A、B组用相同且适宜浓度的吲哚乙酸分别处理棉花全株和幼果,C组_________________,检测幼果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放射性强度的比例。若三组棉花植株产生的有机物总量相同则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三组幼果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放射性强度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身呼吸作用 (2). 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3). 光合产物输出减少 (4). 促进光合产物运送到茎端 (5). 不作处理(或用蒸馏水处理) (6). B、C、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详解】(1)动物摄食后的同化量有两大去向,即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根据就近供应的特点,棉铃生长所需物质与临近叶片有关,棉铃被破坏停止生长后,临近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减少,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会抑制其光合作用,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2)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的放射性强度比未作处理组的高4~5倍,说明同化的CO2运输到茎端的更多些,可推测吲哚乙酸能促进光合产物运送到茎端。
    (3)C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按题意生长中心可能通过分泌吲哚乙酸‘吸引’更多的有机物运来,进而促进生长,可知A组中有机物向全株各处运输,运输到幼果的最少;B组只处理幼果,运输到幼果的有机物最多;C组不作处理,但幼果是正常植株的生长中心,因此运输到幼果的有机物较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植物激素与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
    20.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
    C、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包括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D正确。
    故选B。
    点睛】
    30.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 f表示生态系统中输出热能部分
    C. c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值
    D. 施用农家肥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并非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
    【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a,A正确;
    B、f表示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值,B正确;
    C、c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
    D、农家肥经微生物的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无机物不给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9.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兴趣小组对一苹果生产基地开展研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4、5月苹果开花时节,果园中经常通过仪器发出与蜜蜂振翅飞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来传递_________信息,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进行田园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组对该果园生态系统中某种昆虫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据下表分析,该昆虫同化的能量是_____kJ /(cm2.a)。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
    摄入的能量
    [kJ/(cm2.a)]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能量[kJ /(cm2.a)]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kJ /(cm2.a)]
    粪便中能量
    [kJ /(cm2.a)]
    51.6
    1.5
    23.1
    27

    【答案】 (1). 物理 (2).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24.6 (5).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②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蜜蜂飞舞产生的振动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通过仪器发出与蜜蜂振翅飞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可以吸引昆虫传粉,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2)农民进行田园除草、治虫可以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昆虫同化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5+23.1=24.6kJ /(cm2.a);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信息传递的种类及功能,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相关的计算,难度中等。
    1.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
    B. 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 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 大型挺水植物的存在提高了该系统的光能利用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
    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传递率10%~20%,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和微生物(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
    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
    D、大型挺水植物的存在使群落垂直结构更加明显,从而提高了该系统的光能利用率,D正确。
    故选D。
    12.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土壤中的农药等有机物
    B. 该菌剂减少了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会阻碍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与未修复时相比,修复后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可能改变
    D.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由题意知:投放菌剂中的微生物可以降解农药,属于分解者,A正确;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
    CD、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故修复后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可能改变,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CD正确。
    故选B。
    【点睛】明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稳定性,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26.(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示意图,A-D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⑩代表能量流动的环节,请回答:

    (1)图中的次级生产者有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2)②③④表示_____,因此为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
    (3)C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从“⑦、⑧、⑨”中选择);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4)对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进行_____的计算,可以推测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而通过调查种群的_____,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未来数量动态变化。
    【答案】 (1). BCD (2).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消耗 (3). 需要 (4). ⑧ (5). ⑥/⑤ (6). 生物量 (7). 年龄结构
    【解析】
    【分析】
    图中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①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②③④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⑤⑥代表B、C两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⑦⑧⑨代表生产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1)图中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次级生产者包括所有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答案为BCD;
    (2)②③④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因呼吸而消耗的能量,能量在流动过程种有损耗,因此为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
    (3)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因此C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⑧;在没有人为能量补充的情况下,能量传递效率为两相邻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之比,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⑥/⑤;
    (4)对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进行生物量的计算,可以推测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而通过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未来数量动态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据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14. 某地建设完成的千亩菏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B. 水稻种植期间除草和除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C. 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 脱离人为干预后,该湿地的营养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复杂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可以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某地建设了千亩菏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该地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合理优化,A正确;
    B、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B正确;
    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D正确。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1.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使用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
    B. 煤烧石油的大量燃烧会导致酸雨
    C. 致使 CO2 全球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滥伐滥砍
    D. 一定程度的雾霾自动消退,说明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这些含酸的微粒随着雨雪回降到地面就是酸雨,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我国降酸雨的频率和酸度自北向南逐渐加重,有的地区酸雨出现频率高达80%以上。
    【详解】A、引起臭氧层被破坏的物质是氟利昂,A正确;
    B、化学燃料的燃烧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温室效应,同时还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会形成酸雨,B正确;
    C、致使 CO2 全球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CO2的排放量增多,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C错误;
    D、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D正确。
    故选C。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7.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口池塘里的所有蓝藻构成了一个种群
    B. 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类构成了一个群落
    C. 一个酵母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D.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蓝藻有多种,故一口池塘里的所有蓝藻既不是种群,又不是群落,A错误;
    B、鱼的种类有多种,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类既不是种群,又不是群落,故B错误;
    C、一个酵母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故C正确;
    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故D错误。
    故选C。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如图表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仅指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过程
    B.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 图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D. 分解者可利用所有营养级提供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错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正确;图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各个营养级提供的,D正确。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如图是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三种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与丙相比,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占同化量的比例更大
    B. 丙与甲、乙之间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C. 每条曲线的峰值就是该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 该食物链中三种生物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间关系:(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分析图示可知,昆虫甲、乙、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可以表示为甲→丙→乙。
    【详解】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营养级高,取食面积大,取食活动消耗的能量越多,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的热量也越多,A正确;
    B、丙捕食甲,乙捕食丙,这种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B正确;
    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峰值数量不能维持,C错误;
    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D正确。
    故选C。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 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 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数量变化,如果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详解】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是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所以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A错误;
    B、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大量减少,B错误;
    C、如果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C正确;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C。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 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 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数量变化,如果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详解】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是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所以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A错误;
    B、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大量减少,B错误;
    C、如果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C正确;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C。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 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与被消化吸收的能量相等
    C. 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
    D. 通过投放消化酶可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其中植物的同化量为a,草鱼从植物处同化的能量为h,同时草鱼还同化了部分饲料中的能量,即g。
    【详解】A、由分析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A错误;
    B、草鱼从第一营养级获得能量h,从人工饲料中获得能量g,这些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i),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
    C、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a,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所获得的同化量为h,故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a,C错误;
    D、投放消化酶可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量,从而提高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D。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下图甲表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其中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是B1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C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三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B. 图乙中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种群②的数量会无限增加
    C. 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①、②的数量变化,若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A中生物的数量增加
    D. 若要使B2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A固定太阳能的量为y,则x与y的关系式应为y=100x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图甲分析可知,A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故A代表生产者。由“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及A、B1、B2均有一部分能量流向C,可知C代表分解者,B为消费者,进一步可知B1为初级消费者,B2为次级消费者。
    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②种群数量继续增加,而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为竞争关系。
    【详解】A.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图甲可知,A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故A为生产者,由“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及A、B1、B2均有一部分能量流向C,可知C代表分解者,B为消费者,进一步可知B1为初级消费者,B2为次级消费者,因此,A、B、C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A正确;
    B.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种群②数量继续增加,而种群①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由于受到资源、空间和天敌的限制,因此种群②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B错误;
    C.B2是B1的天敌,故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①和种群②的数量变化,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B1中生物的数量会增加,进而导致A中生物的数量减少,C错误;
    D.按照最低能量传递效率来计算,消耗的生产者最多。因为B2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能量x),因此若要使B2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消耗A固定的能量=B2的同化量÷10%÷10%=100×B2的同化量。因此,x与y的关系式应y>100x,D错误。
    故选A。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为改善城市环境,人们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公园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 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 为了提高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应当尽可能多的引进新物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3、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A、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B、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错误;
    C、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正确;
    D、多引进新物种可能会引起物种入侵,D错误。
    故选C。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负反馈调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下列对应关系不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是( )

    A. a:胰岛素分泌增多,b:血糖降低
    B. a:水体污染,b:赤潮
    C.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 a:昆虫数量增多,b:食虫鸟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生物学) 。 在生物化学中也指一个代谢反应的终产物(或某些中间产物)对生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详解】A、胰岛素分泌增多,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一效果反过来会抑制胰岛素进一步分泌,符合负反馈调节,A错误;
    B、水体污染导致发生水华或赤潮,会加剧水体污染的程度,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
    D、昆虫数量增多,食虫鸟的食物丰富导致其数量增加,进而捕食更多的昆虫,导致昆虫数量不再增多,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B。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B.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储存的太阳能
    C. 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如淀粉和氧气。光合作用是其它生物食物、能量、氧气的来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A正确;
    B、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石油,生活中用到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储存的太阳能,B正确;
    C、绝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有些细菌不需要吸收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而是利用无机物作原料,为自己制造有机物进行自养,如硫细菌,C错误;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储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并不能创造能量,D正确。
    故选C。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了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 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沙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D. 发现了某细菌体内的抗寒基因,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沙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发现了某细菌体内的抗寒基因,可以用于科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种价值,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如图为某地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 部分来自种植区___________。 种植相同数量的农作物,居民食用粮食比食用肉蛋获得的能量更________________。
    (2)沼渣运输至种植区可充当肥料,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_(写出两类)等物质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3)养殖区的粪便进人沼气池后形成的沼液又进人生化池,居住区的生活污水也流人了生化池,水在生化池内净化后可再利用,这样既可以减轻___________,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
    (4)通过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能实现能量的___________,也能实现物质的_____,因此,生态农业在我国大地上方兴未艾。
    【答案】 (1). 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2). 多 (3). 微生物的分解 (4). CO2和无机盐 (5). 环境污染 (6). 多级利用 (7). 循环再生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与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1)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当一部分是种植区农作物(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种植相同数量的农作物,居民食用粮食比食用肉蛋获得的能量更多。
    (2)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可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3)粪便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既可减轻环境污染,又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4)通过不同区资源的相互利用及设计沼气池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也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使废物资源化,减轻环境污染。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学基本原理,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无废弃物农业”通过积极种植豆科植物,借助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____________关系,充分利用了大气中的________元素。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秸秆、粪便等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燃料,底渣还可以用来作为饲料或食用菌的培养基,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____。
    (3)在“桑基鱼塘”农业模式中,采集桑叶养蚕,蚕沙(蚕粪)可以作为鱼的饲料,鱼从蚕沙中获取的能量属于_________(填“桑树的同化量”或“蚕的同化量”)。
    (4)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人们的精心管理和维护,因为它的____________稳定性较差;弃耕农田不久后长出杂草、灌木,若干年后变成一片森林,这是发生了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
    【答案】 (1). 互利共生 (2). 氮(N) (3). CO2(二氧化碳) (4). 多级利用 (5). 桑树的同化量 (6). 抵抗力 (7). 次生
    【解析】
    【分析】
    “无废弃物农业”属于生态工程的一种模式,其遵循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在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详解】(1)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为豆科植物提供氮元素,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两者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环境中的CO2固定为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CO2重新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沼气工程体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
    (3)蚕沙中的能量来自蚕摄取的桑树的同化量,并未被蚕同化为自身的能量。
    (4)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单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改变的破坏,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差,弃耕农田原有植被虽然不存在,但土壤条件仍然保留,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点睛】通过解答此题理解“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的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绿藻、 黑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成分),芦苇、绿藻、 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输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性的_____价值。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 (2). 分层 (3).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 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 间接价值 (7). 次生演替 (8). 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详解】(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般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有芦苇、绿藻、黑藻。芦苇、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
    (4)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属于生态功能,生态功能都属于间接利用价值。
    (5)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6)人类建立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人工湿地公园输入的城市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旅游观光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蓄洪防旱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26. 某地区由于围湖造田,湖泊干涸后,群落历经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演替过程中部分种群的密度变化如下表,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分类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艾蒿(株/100平方米)
    5
    10
    6
    3
    1
    1
    白杨(株/100平方米)
    0
    1
    2
    4
    8
    8
    鼠(只/100平方米)
    0
    1
    2
    4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判断,从第 3 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在该演替过程中生物量逐渐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当该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 _______________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3)图中 M2 表示草食动物的_______________ ,c 属于_____________同化的能量。若小型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 e,则从草食动物到小型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100%。
    【答案】 (1). 演替在保留原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条件的地方发生 (2). 灌木和乔木遭挡了艾蒿的阳光 (3). 增加 (4). 气候和土壤条件 (5).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次级生产量) (6). 生产者 (7). e/M1
    【解析】
    【分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题图分析:M1表示食草动物的同化量,P表示食草动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则M2表示食草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R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详解】(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因此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群落在该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生物量逐渐增加。当该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3)据图分析可知,M1表示食草动物同化的能量,M2表示用于食草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P表示食草动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 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小型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 e,则从草食动物到小型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e/M1×100%。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1.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高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该富营养化水体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详解】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产效率大大降低,A错误;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与藻类同为生产者,种间竞争),B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鱼可以被人吃),C正确;
    D、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生态系统的结构被调整,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故选A。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2.图为某鱼塘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m-2·a-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鲈鱼所占营养级为第五、第六营养级
    B. 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8.9%
    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1 J·m-2·a-1
    D. 该图只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3)能量传递效率:10%-20%。
    【详解】A、该食物网中鲈鱼占据第四和第五营养级,A错误;
    B、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40+1483)÷(3780+4200)=28.9%,B正确;
    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
    D、该图包含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B。
    (青岛九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3.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 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演替的方向,B错误;
    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正确。
    故选D。
    (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说法符合该公约精神的是( )
    A. 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
    B. 开垦新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C. 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主要措施之一
    D.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海岛国家影响较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详解】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等,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A正确;
    B、开垦新土地,破坏植被,不符合公约精神,B错误;
    C、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可减少使用,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C错误;
    D、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海平面上升,对海岛国家影响较大,D错误。
    故选A。
    5.




    多项选择题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
    B. 从种群“J”型曲线可看出,曲线底部种群数量增长缓慢,随后种群数量增长越来越快
    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一定是平衡的
    D. 群落中的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AC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包括J型和S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A错误;
    B、J型曲线增长速率越来越大,增长率不变,B正确;
    C、正在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出量大于输出量,C错误;
    D、群落中的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如蜜蜂跳舞,D正确。
    故选AC。
    (青岛九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2. 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飄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A. 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B. 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C. 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D. 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
    【详解】A、卷叶蛾、蚧虫、蚜虫以植物为食,是初级消费者,A正确;
    B、卷叶蛾→螳螂→黄雀,缺少生产者,所以不能构成食物链,而螳螂是第三营养级,B错误;
    C、中性昆虫可以增加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群落结构更加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D正确。
    故选AD。
    3.



    填空题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1.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_。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_________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_________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
    (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人类活动_________(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
    (4)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请给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 (2). 光合作用 (3). 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4). CO2 (5). 加速 (6). 不同意 (7). 农产品源源不断自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的施加肥料,这与物质循环不矛盾
    【解析】
    【分析】
    图中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人类活动(呼吸、种子、有机肥)对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碳库有影响。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是呼吸作用。
    【详解】(1)从图中看出输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
    (2)过程①是光合作用;过程②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人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过程。
    (4)由于农产品源源不断自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的施加肥料,这与物质循环不矛盾,所以不同意该同学观点。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物质循环的知识,考生结合图解和教材知识的讲解进行解答。
    (青岛68中2020-2021学年度11月期中检测)2.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当地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过程中散失,一部分可用于________。
    (2)红耳龟的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模型。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只)
    148
    20
    8
    4
    1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②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
    【答案】 (1). 呼吸作用 (2).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 出生率和死亡率 (4). 数学 (5). 红耳龟 (6). 群落演替 (7). 竞争 (8).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9). 当地物种中缺少天敌的制约,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 (10). 丰富度(种类) (11). 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常用数学模型。
    4、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
    【详解】(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用数学模型。
    (3)据表分析可知,红耳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故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红耳龟。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群落演替。
    (4)①依据红耳龟和中华花龟都会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生物为食可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为竞争关系;②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红耳龟入侵后会迅速繁殖;③红耳龟属于外来物种,大量捕食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可以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的丰富度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题目相对简单,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青岛九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3.我国南方很多村落背后都有一片充当绿色屏障的防护林。防护林保留了部分原始植被的特征,但同时由于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与自然群落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在华南某地,随着干扰(主要是砍伐成树)强度的增加,防护林林下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在人工干扰强度不同的防护林中,占优势的树种也有差异。收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1)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影响了哪一类种间关系___________?干扰后林下的阳生植物为什么会增多?___________
    (2)一定程度的人工干扰可能会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这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
    (3)为什么重度人工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___________?这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
    【答案】 (1). 竞争 (2). 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阳生植物的生长繁殖 (3). 适度的人工干扰可以加快群落的演替速度,增加群落的结构复杂程度 (4). 重度干扰会让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导致防护林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更容易被外来物种入侵
    (5).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要适度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1)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影响了林下植物和树的竞争关系,砍伐树后,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强,更有利于林下阳生植物的生长,所以阳生植物会增多。
    (2)适度的人工干扰可以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因此适度人工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和增加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过度干扰会适得其反。重度干扰会降低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与自然林相比更易被外来物种入侵。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4. 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经过处理,最终从池塘流出。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填“群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3)图中细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A是藻类生物通过__________(生理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
    (4)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 (2).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物理沉降、 (4). 微生物分解 (5). 异养需氧型 (6). 光合作用 (7). 氧气、有机物 (8). 适当引入芦苇后,第一,增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芦苇可吸收出水口处的氮、磷等无机物,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种即可)。
    【解析】
    【分析】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分析题干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当氧化塘受到轻度污染时,其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氧化塘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由图中分析: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细菌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把水体里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供给藻类,所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4)挺水植物能够遮挡阳光、吸收水体中N、P等,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浮游藻类生长,避免水华现象的产生。
    【点睛】此题以氧化塘这个生态系统为例,考查生态系各营养成分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青岛十七中2021届11月期中模块考试)5.下图1为某地区苹果种植户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_,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图1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____。
    (2)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4)图2中的A代表______________,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 (2). 分解者 (3). 害虫、鸡、鸭 (4). 寄生 (5). (含碳)有机物 (6).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7). 12.7% (8). 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详解】(1)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食用菌属于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图1中果树、杂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害虫、鸡、鸭。
    (2)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则可推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取食和被取食)传递。
    (4)各营养级(顶级除外)的能量有4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未被利用。图2中的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能量为:5.1+2.1+0.25+0.05-5=2.5,生产者流向植食动物的能量为:2.5+0.5+9+4-2=14,生产者的同化量为:14+3+70+23=110,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14÷110=12.7%。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点睛】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12. (2021届广东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11月大联考))2020年初,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沙漠长蝗蝗灾。沙漠蝗繁殖速度快,且可进行孤雌生殖(卵细胞不受精直接发育成成体)沙漠蝗迁徙速度快,距离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择性诱杀雄虫后,子代蝗虫数量会明显减少
    B. 蝗灾破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 在螅虫高密度地区,采用生物防治可迅速降低螅虫密度
    D. 蝗虫破坏某地的生态环境后,由于其K值减小,蝗虫大量死亡,蝗灾结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详解】A、题意 显示蝗虫能进行孤雌生殖,杀灭雄虫后,蝗虫数量不会明显减少,A错误;
    B、蝗灾破坏生态平衡后,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正确;
    C、在螅虫高密度地区,采用物理或化学防治能迅速降低螅虫密度,而生物防治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调节蝗虫密度的,效果较慢,C错误;
    D、题意显示,蝗虫能够迁徙,且迁徙的距离较远,不会因此大量死亡,D错误。
    故选B。
    【点睛】
    20. (2021届广东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11月大联考))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____结构。
    (2)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___和______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的植物应选择____(填“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
    (3)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_____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答出一点即可)。
    (4)湿地通常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其适合鸟类生存的有利条件是___。
    (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多样性和____多样性。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答案】 (1). 水平 (2). 食物资源 (3). 栖息空间 (4). 低矮灌木 (5). 消费者 (6).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 有大量水生生物,食物来源丰富 (8). 基因 (9). 生态系统 (10). 直接
    【解析】
    【分析】
    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1)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植物是鸟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为保护鸟类,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资源和栖息空间的差异。鸟类筑巢应有一定的高度,而又不能太高,所以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的植物应选择低矮灌木。
    (3)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4)湿地生态系统既有陆生生物,也有水生生物,因此可为鸟类的生存提供更多的食物条件。
    (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开发为旅游景点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作用、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4.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有利于碳反应固定CO2
    B. 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推测,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所获得兔的能量约为10%
    D. 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体内浓缩的有害物质含量最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详解】A、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有利于碳反应固定CO2,A正确;
    B、消费者不是必备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错误;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C错误;
    D、根据生物放大,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体内浓缩的有害物质含量最低,D错误。
    故选A。
    5.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地球上一切生物所利用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的辐射能。太阳的辐射能不可直接转化为( )
    A. 热逸散 B. 俘获热
    C. 初级生产量 D. 次级生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ABC、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主要有三部分去向:一是少部分被生产者固定成初级生产量,其次是被温室气体俘获,大部分是热逸散散失,ABC正确;
    D、次级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次级生产量,从初级生产量中获得,D错误。
    故选D。
    16.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今人口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水平上保持稳定,不宜提高K值
    B. 封山育林、治理荒漠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率
    C. 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大气中SO2浓度升高引起
    D. 生态系统常趋于稳态主要依靠食物链的负反馈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关系调节
    【答案】AC
    【解析】
    【分析】
    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①全球气候变化、②水资源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酸雨、⑤土地荒漠化、⑥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A、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当今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水平上保持稳定,会导致人口的老龄化将加剧,故应适当提高K值,改善年龄结构,A错误;
    B、封山育林、治理荒漠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率,B正确;
    C、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C错误;
    D、生态系统常趋于稳态主要依靠食物链的负反馈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关系调节,D正确。
    故选AC。
    26.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在一个较小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以植物A为食的多种昆虫、以植物A和昆虫为食的鸟类B、以B鸟为食的猛禽C等,且植物A具有生存优势。回答下列问题:
    (1)该陆地生态系统的两种食物链类型中,通常以____________为主。
    (2)若要监测以植物A为食的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法。各种昆虫的数量总是围绕着各自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对种群数量波动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____________。
    (3)该草原春、夏、秋、冬外貌有很大的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植物A及其他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是____________的一种表现。
    (4)若某种种群数量很小的昆虫在该草原绝迹,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数量基本没有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某人从外地向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一种植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预测这种植物对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能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腐食食物链 (2). 标志重捕法 (3). 气候 (4). 时间结构(季相) (5). 空间异质性(环境条件不同) (6). 该种昆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被其他同营养级的物种替代 (7). 大量繁殖导致本地物种减少,使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也可能与其他物种相互制约,成为其中的一个组分,增加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
    1、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食物链:捕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食物链。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3、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因此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类生物和处于不同营养层次上的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
    【详解】(1)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2)昆虫活动范围往往较大,若要监测以植物A为食的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各种昆虫的数量总是围绕着各自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对种群数量波动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气候。
    (3)该草原春、夏、秋、冬外貌有很大的不同,这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季相);夏季植物A及其他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是空间异质性(环境条件不同)的一种表现。
    (4)若某种种群数量很小的昆虫在该草原绝迹,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数量基本没有影响,其原因可能是该昆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被其他同营养级的物种替代;某人从外地向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一种植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这种植物对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大量繁殖导致本地物种减少,使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也可能与其他植物相互制约,成为其中一个组分,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近年我国东南沿海及附近海域发生赤潮,主要是由于( )
    A. 水体污染 B. 温室效应
    C. 人类过度捕捞鱼类 D. 生物多样性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进赤潮的发生。
    【详解】A、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进赤潮的发生,A正确;
    B、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 B错误;
    C、人类过度捕捞鱼类不会造成赤潮的发生,C错误;
    D、生物多样性下降不会造成赤潮的发生,D错误。
    故选A。
    10.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
    B. 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C. 自然选择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D. 种群基因库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一个新物种可以由多个种群组成,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A正确;
    B、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出生率的不同,从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B正确;
    C、可遗传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C错误;
    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选C。
    【点睛】
    22.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图乙是对图甲中的各营养级所含能量进行分类剖析(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 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B. 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包含在c中
    D. 若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c、c1、c2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b、b1、b2和d、d1、d2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A、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正确;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B正确;
    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其所同化的能量,即不包含在c中,C正确;
    D、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食物网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各营养级的生物也就越多,所以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途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
    26.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我国很多沿海地区拥湾而兴、向海而荣,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然而因长期垦殖及工业、居民生活等影响了某一沿海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致力打造该湿地生态公园,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互花米草常被引用至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通常会和其他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提高_______,与此同时还需保持每个种群有一定的_______,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畅通。
    (2)调查发现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有生活污水的排入,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输入少量生活污水的条件下,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可以通过___________的计算,推测各类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3)对湿地水质调查时,调查测量的项目有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及水中微生物的___________、数量等。
    (4)湿地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能力,但决不能向湿地中大肆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否则稳态将被破坏。因此,需大力建设___________的生态工程,以实施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减量、回收、再生和再循环等措施。
    【答案】 (1). 生物多样性 (2). 数量/比例/密度 (3). 信息流动 (4).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 动物生物量 (6). 种类 (7). 自我调节 (8). 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或废水处理与利用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量的输入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传递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详解】(1)互花米草常被引用至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通常会和其他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与此同时还需保持每个种群有一定的比例,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流动畅通。
    (2)调查发现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有生活污水的排入,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输入少量生活污水的条件下,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可以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推测各类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3)对湿地水质调查时,调查测量的项目有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及水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4)湿地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决不能向湿地中大肆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否则稳态将被破坏。因此,需大力建设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或废水处理与利用的生态工程,以实施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减量、回收、再生和再循环等措施。
    【点睛】本题以互花米草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作用原理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7.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某污染水体中进行实验,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不包含沉水植物),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1)由图1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_________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植物细胞吸收氮和磷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均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进行。
    (2)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以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为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叶绿素a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光率___________(相同/不同)。由图2可知,不同处理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的多少可代表水体中___________的多少。
    (3)从本实验可知,种植沉水植物可有效修复富营养化污染的水生生态系统,但在选择沉水植物种类时除考虑适合本地生长外还需考虑________,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可___________“水华”的暴发。
    【答案】 (1). 降低(减少) (2). ATP/ADP、磷脂 (3). 类囊体膜 (4). 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 (5). 不同 (6). 浮游植物(藻类) (7). 对氮和磷吸收能力的强弱 (8). 抑制(降低)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污染水体中进行实验,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不包含沉水植物),实验结果图1显示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总氮(TN)、总磷(TP)、图2显示菹草和苦草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无草处理组。ATP、ADP主要含有元素为C、H、O、N、P,磷脂含有P元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均能形成ATP。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华”的暴发是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增加造成的。
    【详解】(1)根据图1分析,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 )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植物细胞吸收氮和磷可用于合成ATP、ADP、磷脂,均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进行。
    (2)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根据图2分析,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均明显下降,若以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即为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分析可知叶绿素a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光率不同。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与单细胞藻类和蓝藻有关,因此不同处理区域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的多少可代表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多少。
    (3)种植沉水植物可有效修复富营养化污染的水生生态系统,故选择沉水植物种类时应选择对氮和磷吸收能力的强的沉水植物,菹草、苦草能有效降低总氮(TN)、总磷(TP),故沉水植物可抑制“水华”的暴发。
    【点睛】识记并理解有关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下列关于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g/m2·a表示
    B. 次级生产量都用于次级生产者自身的生长
    C. 次级生产量大小与次级生产者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关
    D. 顶极群落的生物量不再增加,物种组成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初级生产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详解】A、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其单位为g/m2或J/m2,生产量的单位应为g/(m2•a)或J/(m2•a),A错误;
    B、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次级生产量就是次级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B错误;
    C、次级生产量大小=同化量-呼吸量,同化量大小与次级生产者的能量转换效率相关,因此次级生产量大小也与次级生产者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关,C正确;
    D、顶极群落的生物量不再增加,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点睛】
    15.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打破遗传平衡
    B. 自然选择可导致适应或隔离
    C. 自然选择可使变异得到定向积累
    D. 自然选择可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A正确;
    B、自然选择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或者隔离,B正确;
    C、通过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定向积累,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C正确;
    D、自然选择不会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易位会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
    26.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某地天然牧场划出一块区域作为牧草留种区,其中生活着鹰、狐狸、云雀、黄羊、野兔、黄鼠等温带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牧场中的植被和动物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其中的物种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________保存下来的。一只饥饿的狐狸捕食一只黄鼠后,黄鼠中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10%的能量被这只狐狸同化。
    (2)为了更好保护留种区中的结籽期牧草,阻止食草籽鸟取食草籽,牧民用网兜将牧草罩住,结果发现草籽产量反而急剧下降,试分析原因:________。各种牧草的种群数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引起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至少写出2点)。
    (3)早年为增加粮食产量,曾将一部分牧场开发成耕地,导致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近几年从生态效益出发实施________,重新优化组合________的关系,逐渐改善了牧场的生态环境。
    【答案】 (1). 生物群落 (2). 自然选择 (3). 高于 (4). 网兜阻止食虫鸟进入,造成植食昆虫数量增长 (5). 温度、光照、降水量(湿度) (6). 退耕还草 (7). 种植业和畜牧业
    【解析】
    【分析】1、某一个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1)牧场中的植被和动物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其中的物种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一只饥饿的狐狸捕食一只黄鼠后,黄鼠中高于10%的能量被这只狐狸同化。
    (2)为了更好保护留种区中的结籽期牧草,阻止食草籽鸟取食草籽,牧民用网兜将牧草罩住,结果发现草籽产量反而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网兜阻止食虫鸟进入,造成植食昆虫数量增长。各种牧草的种群数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引起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光照、降水量(湿度)等。
    (3)早年为增加粮食产量,曾将一部分牧场开发成耕地,导致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近几年从生态效益出发实施退耕还草,重新优化组合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逐渐改善了牧场的生态环境。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理解内容。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12. 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索之一。下图描绘了碳循环的大致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I为无机环境,①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B. 图中II生物同化的能量一定大于或等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
    C. 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CO2,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
    D. 图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II I、IV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
    【详解】A、图中Ⅰ为无机环境,主要表示大气中的CO2库,①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A错误;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Ⅱ生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Ⅲ生物同化的能量,B错误;
    C、途径①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分解者和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实现的,①⑦⑧过程碳的存在形式为CO2,②③④⑤⑥过程为有机物,C正确;
    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构成食物链,而Ⅳ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D错误。
    故选C。
    (云贵川桂四省2021届高三联合考试)9. 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能充分体现白杨树作为优势种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的研究属于______水平的研究,与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对光照的利用事较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
    (2)部分白杨树衰老死亡后,可能会导致_____ (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流经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请画出能量流经白杨树种群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抵抗力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 (2). 低 (3). 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的空间结构简单,植物对中层及下层光照的利用率低 (4). 基因 (5). (6).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详解】(1)对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人工白杨树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的空间结构简单,其主要的物种是高大的乔木——白杨树,导致群落中层和下层对光照的利用率低。
    (2)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个体死亡,其自身携带的基因会消失,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降低。白杨树属于生产者,可以固定太阳能,白杨树固定的能量可以用于自身呼吸作用,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被分解者利用,示意图为。
    (3)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020-2021学年度大同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质量监测)34. 水稻是南方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福寿螺啃食水稻幼茎叶,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它们是稻田常见的两种有害生物。
    (1)该稻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稻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采用稻田养鸭的办法防治福寿螺和稻飞虱,与使用杀虫剂相比,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答案】 (1).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 寄生 (4). 样方法 (5). 稻飞虱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会增强 (6). 提高能量利用率(或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产成本等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个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由题干信息可知,福寿螺啃食水稻幼茎叶,则福寿螺与水稻为捕食关系;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则稻飞虱与水稻为寄生关系。
    【详解】(1)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由题干信息可知,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说明稻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为寄生;福寿螺运动能力极低,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一般方法为样方法。
    (3)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杀虫剂,具有抗药性的个体逐渐保留下来并不断繁殖,会使稻飞虱群体中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应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采用稻田养鸭的办法防治福寿螺和稻飞虱,与使用杀虫剂相比,优点在于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或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产成本等。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进化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提取题干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020-2021学年度大同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质量监测)29. 下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一年中部分能量流动分析的数学模型,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
    ①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②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③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太阳能。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 ②的量越小,可能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
    C. 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对④无影响
    D.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物群落还未演替到顶级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用④表示,生产者的能量去路包括①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
    【详解】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太阳能,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A正确;
    B、动植物遗体、残落物和排遗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通过②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储存于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的腐殖质中,②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越少,则腐殖质中越多,B正确;
    C、消费者数量变化会影响生产者的数量,从而影响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太阳能,C错误;
    D、顶级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图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未达到平衡,故该生物群落还未演替到顶级状态,D正确。
    故选C。
    (2020-2021学年度大同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质量监测)26. 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 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
    C. 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20%
    D. 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详解】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错误;蚕沙中的含碳有机物和鱼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可分别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鱼的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进而被生产者用于光合作用,可见,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B正确;蚕沙(蚕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错误;桑基鱼塘,通过人们科学规划,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但不能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D错误。
    【点睛】易错点在于: 不清楚自身粪便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2020-2021学年度大同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质量监测)20. 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II、III、IV、V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I、II、III、IV、V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I→II→III→IV
    C. 经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D. 碳元素在I、II、III、IV、V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I是生产者,II是初级消费者,III是次级消费者,IV是三级消费者,V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各生物的呼吸作用。
    【详解】A. 由上分析可知,图中I是生产者,II、III、IV是消费者,V是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 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该生态系统构成捕食关系是I→II→III→IV,B正确;
    C. 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重复利用,C错误;
    D.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故选C。
    (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2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者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B.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C.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D.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再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2.能量流动是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详解】A、由分析可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者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A正确;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B正确;
    C、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从而使能量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植物再利用,D错误。
    故选D。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要向绿色优质转型。下列有关农作物增产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耕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但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
    B. 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进行化学防治,可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C. 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发展立体农业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 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A、松土可以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A正确;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
    C、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正确;
    D、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随着近年来的退渔还湖和不断治理,苏州的太湖的水质逐年提高,在今年夏天的汛期中,太湖防洪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退渔还湖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东太湖的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C. 去除人工养殖的网箱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太湖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 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的自然环境,应当禁止一切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退渔还湖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东太湖的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B错误;
    C、去除人工养殖的网箱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进而太湖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自我调节能量增强,C正确;
    D、为进一步保护太湖的自然环境,并非禁止一切的开发和利用,而是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2). N、P (3). 五点取样 (4). 各种害虫 (5). ①③④ (6). 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少部分含有S。水体发生无机污染时,常常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可能引起水华或赤潮等现象。一般治理水华时常常引入竞争性植物或植食性动物等,来减少藻类的数量。
    【详解】(1)生物体内S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由于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原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点睛】该题的易错点为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情况,由于图示的稻田属于长条形的地块,因此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如图所示人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B. 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 合理使用农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增加大气中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
    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1、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2、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该生态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施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详解】A、该生态系统由于饲养猪、鸡延长了食物链,并使营养结构更复杂,该生态系统能量能多级利用,虽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但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增多,A错误;
    B、蝇蛆和蚯蚓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够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单向流动,B正确;
    C、农家肥能够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有利于葡萄和蔬菜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C正确;
    D、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不能改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BCD。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且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
    C. 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特殊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D. 农田通过锄草、治虫等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A正确;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传递,最终通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且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B正确;虫媒花鲜艳的色彩属于物理信息,特殊的气味则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有利于作物生长;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D正确。
    故选C。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弱
    B. 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扺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A、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恢复力稳定性弱,A错误;
    B、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错误;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C错误;
    D、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禁止开发和利用荒山,因地制宜进行封山育林
    B. 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C. 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山区、林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荒山等资源,而应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A错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所以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B正确;生态效益属于间接价值,C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故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山区、林区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浮萍(一种被子植物)能分泌某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浮萍分泌某些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
    B. 浮萍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属于分解者
    C. 浮萍通过影响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蓝藻的生长
    D. 浮萍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考查对生态系统成分及其作用、信息传递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明确信息传递的种类及其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浮萍分泌某些物质的过程不涉及不同个体间的信息传递,不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A项错误;浮萍是一种被子植物,属于生产者,B项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C项错误;浮萍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浮萍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作用,该作用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认识不清。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个体之间、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研究团队以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査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颈尖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薦草带,宽度为400米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______保护。
    (2)该自然保护区是休闲、旅游和观鸟的好去处,人类适度干扰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近年来,滩涂的过度围垦将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内带和部分外带都围在了堤坝内。由于没有潮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迅速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3)据表分析调查青脚鹬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互花米草作为“固沙利器”被引入崇明东滩,用作护岸固堤,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互花米草在东滩疯长。对当地生物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
    (5)请描述绿头鸭的生态位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______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1). 就地保护 (2).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 群落的演替 (4). 标志重捕法 (5). 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 (6). 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种类减少) (7). 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8).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详解】(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在当地对该生物进行保护,因此属于就地保护。
    (2)该生态系统在人类适度的干扰下还能保持原状,抵抗干扰,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近年来,滩涂的过度围垦将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内带和部分外带都围在了堤坝内。由于没有潮水的影响,海三棱藨草迅速被陆生植物所取代,这一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
    (3)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青脚鹬出现在三个生境中,说明其活动能力较强,而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种群,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
    (4)互花米草疯长,与当地的原生植物之间竞争阳光和空间等资源,属于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得当地生物的物种种类减少,即生物多样性降低。
    (5)由图表可得,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基础知识,明确外来物种入侵会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与其竞争能力强,天敌少等因素有关。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甲)和第三营养级(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大型真菌
    B. 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C. 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能量的一部分
    D. a+e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草本植物、乔木等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等为消费者。
    图2中:甲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e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a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第三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
    【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大型真菌和跳虫等,A错误;
    B、杂食性鸟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错误;
    C、乙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乙同化,属于甲同化进入分解者部分,即c中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
    D、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2021届江苏基地学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某地采取了退耕还草的措施。下图表示退耕还草过程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和生物总数量(B)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10~20年,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B. 30年后曲线A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消费者数量增多
    C. 第40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已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D.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地可能演替出树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应该包括结构的相对稳定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结构的相对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关种群数量一般呈现周期性变化;功能的相对稳定:成熟的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也相对平衡。
    【详解】A、第10~20年生物总数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都在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故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
    B、从30年开始,因为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减少,B正确;
    C、第40年开始生物总数量仍在继续增加,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有所减少,所以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C错误;
    D、一般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故该地可能演替出树林,D正确。
    故选C。
    【点睛】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2021届江苏基地学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研究人员根据不同坡位上红壤的理化性质,在土层薄、旱、瘦的丘顶,种植根系分布深、抗逆性强、保水土的多年生湿地松、桉树、胡枝子等林灌草;土壤相对厚、肥、润的坡麓,主要种植水稻或耗水多的蔬菜和饲料;坡腰介于两者之间,适宜发展能吸收心土层水分,经济、生态效益较好的柑桔、板粟等果、茶、桑园;丘间塘库则可放养鱼,从而构成了顶林、腰园、谷农、塘渔生态农业模式,并在塘边建造猪场,实行种养结合以提高系统生产力,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其中菇属于____。
    (2)在丘顶种植薪炭林供生产、生活用,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
    (3)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鱼种混合放养模式,并投放适量经发酵过的沼渣,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浮游动物和鳙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浮游动物同化量的去向还有____(至少写出两点)。这种养殖模式可提高鱼的产量,主要原因是投放沼渣可使池塘中____数量增加,且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____。

    (4)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农业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
    【答案】 (1). 生产者(或薪炭林木、果树、饲草、粮食、蔬菜等) (2). 分解者 (3). 整体性原理 (4). 捕食和竞争 (5). 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未利用 (6).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或浮游生物) (7). 空间和食物资源(或食物资源,或空间) (8).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或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或薪炭林木、果树、饲草、粮食、蔬菜等),其中菇属于分解者,能分解沼渣、藤秆等有机物从而获得能量。
    (2)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所以在丘顶种植薪炭林供生产、生活用,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性原理。
    (3)由图可知,浮游动物和鳙鱼都捕食浮游植物,且鳙鱼捕食浮游动物,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浮游动物同化量的去向除包括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还包括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未利用等途径。投放沼渣可使池塘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或浮游生物)数量增加,且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间和食物资源(或食物资源,或空间),所以这种养殖模式可提高鱼的产量。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农业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或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工程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图1表示一片草原上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图2中A、B表示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中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B. 图1中甲、乙分别表示狼和兔子的数量变化,狼的K值接近C、D点对应的数值
    C. 图2中B的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
    D. 图2中B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d
    【答案】C
    【解析】
    【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被捕食者数量先上升,捕食者的数量再上升,图中甲为兔,乙为狼。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环境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其用K来表示。同化量(吸收量)=摄入量-粪便量。
    【详解】A、图1中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点是狼种群的最大值,不是狼的K值,狼群的K值是狼群长期稳定的值,A错误;
    B、图1中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兔子的K值接近C、D点对应的数值,B错误;
    C、图2中B的食物残渣不能被B利用,能量包含在c中,流向分解者,C正确;
    D、图2中B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来表示,D错误。
    故选C。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m2)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千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 三个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
    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详解】A、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求调查结果准确,应严格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典型草原每平方米的平均种数大于荒漠草原,但是缺乏单位面积中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故不能说明典型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B错误;
    C、三个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水平结构,也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
    D、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表中数据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80×78.0%=62.4,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00×49.1%=49.1,草甸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60×25%=40,故比较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最多,即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
    故选D。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假设鹰的食物来源中,蛇和野兔分别占1/5、4/5,那么如果青草增加M千克,鹰的体重至少增加多少千克( )

    A. M/280 B. M/400 C. 7M/1000 D. 11M/375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流动时损失的能量就越多。
    【详解】图中的食物链由2条:青草→昆虫→蛇→鹰;青草→野兔→鹰,鹰的食物来源中,假设蛇和野兔分别占1/5 、4/5,那么如果青草增加M千克,鹰的体重至少增加X千克,“至少”我们按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按10%来算,那么鹰增重X千克需要青草的能量为:x/5 ÷10%÷10%÷10%+4x/ 5 ÷10%÷10%=M,280X=M.X=M/280 。
    故选A。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京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B. 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详解】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A正确;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
    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正确;
    D、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能量不循环,D错误。
    故选D。


    (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5. 下列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表格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同化总量
    (106J)
    储存能量
    (106J)
    呼吸消耗
    (106J)
    A
    1600
    400
    1200
    B
    200
    30
    170
    C
    30
    4
    26
    D
    360
    120
    240

    A.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B. 生态系统中不该存在的箭头是②
    C. 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C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过程应属于图示中的⑧
    D.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600×106J,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要不断的有能量输入。同化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详解】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A正确;
    B、A、B、C、D分别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利用,不应该有②,B正确;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摄入食物中未同化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应该属于图示中的⑤,C错误;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1600X106J,能量传递效率为同化量之比,所以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24. 2020年2月17日,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到蝗灾影响,这轮蝗灾的主角为沙漠蝗虫,沙漠蝗虫卵孵化为跳蛹。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有效控制了虫害。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跳蛹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其原因是____
    (2)“牧鸭治蝗”属于__________防治,但其使用范围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蝗灾大规模暴发,通常采取农药防治,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我国治蝗专家马世骏院土经多年的研究,采取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其____,可有效控制蝗灾大规模爆发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目的是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答案】 (1). 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 生物 (3). 蝗虫抗药性增强、农药药效降低、蝗虫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等 (4). 环境容纳量 (5).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详解】(1)跳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跳蛹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2)“牧鸭治蝗”属于生物防治,但其使用范围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蝗灾大规模暴发,通常采取农药防治,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蝗虫抗药性增强、农药药效降低、蝗虫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等。
    (3)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通过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可有效控制蝗灾大规模爆发。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浙江省宁波市上学期选考适应性考试)2. 下列关于东钱湖马山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增加生物多样性
    B. 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 严格控制湿地周边农田化学肥料的使用
    D. 定期进行渔业增殖放流和适度捕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如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它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主要包括: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保护水源,维持水体的自然循环,减弱旱涝; 调节气候,森林消失不仅对局部,而且对全球的气候都会产生影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环境。
    【详解】A、大量污水的排放其干扰可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A错误;
    B、保护环境不是禁止开发利用,而是适度开发,开发生态旅游不仅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正确;
    C、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湿地周边农田化学肥料的使用,防止湿地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
    D、定期进行渔业增殖放流和适度捕捞,防止过度捕捞,适时投入,减少生态压力,D正确。
    故选A。
    (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12月联考)1. 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温室气体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俘获热增加,使地球升温
    B.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办法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C.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或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D. 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会到达大气圈上层,破坏臭氧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而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2 )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这些含酸的微粒随着雨雪回降到地面就是酸雨,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3) 人口的数量变化有别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的数量变化,不能通过提高死亡率而控制人口的数量;
    (4)在距地球表面15 ~ 20km处的平流层中,臭氧(O3)的含量非常丰富,它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等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详解】A、温室气体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A正确;
    B、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办法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正确;
    C、防止酸雨的有效办法是开发无污染的新型能源,C错误;
    D、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会到达大气圈上层,破坏臭氧层,D正确。
    故选C。
    (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12月联考)26. 为维护市场猪肉价格的稳定,某地修建了大量养猪场。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研究者为养猪场设计了一个废水处理系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氧化塘前部、中央深水区和后部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2)该废水处理系统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可减少出水口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______、______,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3)该系统出水口水质经检测合格才能排放。水质测量项目除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悬浮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出两项)。
    (4)该系统厌氧池能不断产生沼气,属于农业生态工程中____________技术。根据社会需求、当地资源状况和环境条件,科学建立养猪场,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平 (2). 猪粪便和饲料残渣中的化学能(废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 起遮光作用 (4). 竞争吸收无机盐 (5). 溶解氧、不溶性颗粒、细菌含量、水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6).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 (7).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4)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详解】(1)氧化塘前部、中央深水区和后部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该废水处理系统的能量来源猪粪便和饲料残渣中的化学能(废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可减少出水口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竞争吸收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3)该系统出水口水质经检测合格才能排放。水质测量项目除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悬浮颗粒、溶解氧、不溶性颗粒、细菌含量、水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4)该系统厌氧池能不断产生沼气,属于农业生态工程中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根据社会需求、当地资源状况和环境条件,科学建立养猪场,使系统从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1. 研究表明,台湾乳白蚁粪便中的某种细菌能阻止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B. 台湾乳白蚁与细菌之间是捕食关系,与真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C. 台湾乳白蚁与细菌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介于10%-20%之间
    D.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台湾乳白蚁和真菌二者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台湾乳白蚁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此外,原核细胞也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详解】A、台湾乳白蚁和真菌的遗传物质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细菌是原核生物, 没有染色体,A错误;
    B、根据题意,台湾乳白蚁粪便中含有某些细菌,这些细菌能阻止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说明细菌和真菌之间是共生关系,B错误;
    C、捕食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而细菌不是捕食食物链的成分,C错误;
    D、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台湾乳白蚁和真菌二者相互适应、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种间关系、能量传递、协同进化等,准确识记相关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1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2. 支付宝用户通过操作app主界面上的蚂蚁森林,就可以在游戏中拥有自己的树苗。在我国西北的阿拉善沙漠,蚂蚁森林真实存在着。森林中的梭梭树叶退化呈小鳞片状,是征服沙漠的先锋。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人类活动改变了阿拉善沙漠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 因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梭梭树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 长期的干旱环境导致梭梭树有关叶形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 种植梭梭树后,阿拉善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让沙漠变绿洲,也可以让绿洲变为沙漠,A正确;
    B、梭梭树的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可能存在生殖隔离,也可能是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
    C、干旱将导致梭梭树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种植梭梭树后,生物种类增多,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AC。
    (2021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3. 华北明珠白洋淀曾因污染物排入和过度养殖水质恶化,经过生态治理逐渐好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洋淀由于污染物排放水质恶化,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污染物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区域的水流经芦苇田后,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治理前,需要调查淀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治理过程中,向淀内引入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放养适量的_______________鱼类。治理后淀内物种数量增加明显。根据调查统计后评估该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的营养级为2.3,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
    (3)白洋淀恢复了淀水清、芦苇绿、荷花红、鱼虾肥的胜景。淀内的鱼类呈现一定的分层现象,造成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预测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则需调查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 芦苇和藻类为竞争关系;藻类被芦苇田中的动物摄食;芦苇田中的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3). 种群密度 (4). 植食性(滤食性) (5). 该种鱼在食物网中占据了多个营养级 (6). 温度、氧气、食物 (7). 年龄组成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详解】(1)白洋淀由于污染物排放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芦苇和藻类竞争光照,同时吸收大量的N、P等无机盐(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原因,该区域的水流经芦苇田后,藻类数量大大减少;治理前,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需要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
    (2)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向该淡水湖引入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并放养适量的植食性(滤食性)鱼类;这样的治理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食物网中某种鸟占据了多个营养级,平均为2.3,因此评估该系统中的该种鸟的营养级为2.3.
    (3)该淡水湖中,造成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氧气和食物;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和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熟记相关知识并能准确运用术语作答是解题关键。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4. 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
    B. 锁阳与小果白刺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该地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但恢复了稳定性较高
    D.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③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详解】A、锁阳叶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是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
    B、锁阳与小果白刺为寄生关系,小果白刺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锁阳是消费者,B错误;
    C、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C错误;
    D、小果白剌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D。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5.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是“疯狂”植物杀手,以“死亡缠绕”为杀手锏,可匍匐变身“地毯”,也可顺藤蔓形成覆盖,阻止其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其死亡,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1)薇甘菊入侵初期,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导致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薇甘菊成功入侵离不开它的“生物武器”——化感作用。它通过根分泌一些有机化合物影响土壤,起到抑制其它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作用,从而快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这个过程中薇甘菊向其它植物传递的是_______________信息。
    (3)有科学家推测,应该存在某些可以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对抗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的物种。某研究小组将三叶鬼针草的新鲜根茎研磨后加蒸馏水制成提取液,加入完全营养液,再将数枝生长健壮的薇甘菊枝条置于上述溶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发现其中薇甘菊均枯死,由此说明可以提取三叶鬼针草分泌物作为药剂喷洒抑制薇甘菊生长。有人认为,这个实验需要完善,请指出完善方法和符合实验推测的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全球薇甘菊防控,主要分为人工清除、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目前主要采取天敌昆虫防控和真菌防控,其中包含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薇甘菊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去向除了流向昆虫或真菌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J” (2). 气候条件适宜,空间宽裕,无天敌 (3). 下降 (4). 化学 (5). 增加不加提取液,只有完全培养液的对照组,其他条件同实验组,对照组中薇甘菊生长正常,实验组中薇甘菊均枯死 (6). 捕食、寄生 (7). 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
    【解析】
    【分析】
    1、“J”型增长模型成立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特征。
    【详解】(1)薇甘菊入侵后,最初阶段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空间宽裕,无天敌等因素,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薇甘菊入侵后阻止其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其死亡,导致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2)薇甘菊根分泌有机化合物抑制其它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属于化学信息。
    (3)此实验缺少对照组,应设置不加提取液而只有完全培养液的对照组,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两组中薇甘菊的生长情况,如果对照组薇甘菊正常生长,而实验组薇甘菊均枯死,则说明可以提取三叶鬼针草分泌物作为药剂喷洒抑制薇甘菊生长。
    (4)采取天敌昆虫以薇甘菊为食,为捕食关系;真菌寄生在薇甘菊的体表或体内,获取其现成的有机物,与薇甘菊为寄生关系。薇甘菊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
    【点睛】本题以“薇甘菊”作为素材,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间关系、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6. 根据教材原文填空。
    (1)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_____、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制剂适于在低温_____℃下保存。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_____、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4)由生物群落与它的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5)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_____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 (1). 能量转换(答“能量转移”“能量流动”等不给分) (2). 0~4 (3). 基因产物(其他答案不给分) (4). 无机环境(只答“环境”不给分) (5). 语言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与蛋白质搭建起的骨架网络结构,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细胞骨架的作用: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在肌肉细胞中,细胞骨架和它的结合蛋白组成动力系统;在白细胞(白血球)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另外,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具有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的,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发生改变。
    4、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5、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1)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酶制剂适宜在低温0~4℃下保存。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4)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5)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题目之间知识跨度大,需要考生熟记教材知识。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7. 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
    B. 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表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少
    C.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 生活污水污染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A、低层CO2吸收地球的反射热导致地球升温,A正确;
    B、臭氧能够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或杀伤作用的紫外线,所以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将会导致地表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B错误;
    C、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正确;
    D、生活污水污染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大量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D正确。
    故选B。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8. 某小型湖泊中,生活着藻类、浮游动物、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餐条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等生物。该湖泊曾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而被污染,研究人员通过在湖泊中投放鲢鱼和鳙鱼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藻类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不同藻类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2)为确定鲢、鱅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____________的生物量。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湖泊后,造成餐条鱼在湖泊中的稳定平衡密度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因素属于种群数量波动的____________因素。
    (3)除投放鲢、鳙外,定期清理淤泥并作为肥料施投到农田,既能直接减少湖泊中的N、P元素,又能减少农田中____________的使用,从而可避免农田____________的下降。
    【答案】 (1). 生产者 (2). 光照强度 (3). 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 (4). 下降 (5). 外源性调节因素 (6). 化肥农药 (7). 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由于不同水域深度光照强度不同,故植物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鲢鱼、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是餐条鱼的竞争者,所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导致餐条鱼种群数量下降;这种调节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3)除投放鲢、鳙外,定期清理淤泥并作为肥料施投到农田,既能直接减少湖泊中的N、P元素又能减少农田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避免抵抗力稳定性的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熟记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 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如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
    A. 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
    B. 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C. 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
    D. 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明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其次是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低的是裸土士壤呼吸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 ATP 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A 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 正确;
    C、据坐标图中曲线数据变化分析,Rs-凋>Rs-苔>Rs-裸,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C 正确;
    D、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 正确。
    故选BCD。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计数时不包括芽体。
    【详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正确;
    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
    C、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选择生长茂密茂盛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C正确;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D正确。
    故选ACD。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图乙表示该生态系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物种数随入侵物种的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乙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小 (2). 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 (3).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4).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5). 未利用能量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图甲表示不同群落物种数的动态变化。
    分析图乙: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因此图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详解】(1)据图甲,物种数随入侵物种的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少。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
    (2)图乙中A为初级消费者摄入量与流入粪便中能量的差,即初级消费者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与呼吸作用散失量的差,即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多样性,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甘肃省武威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过关考试生物试题)调查发现,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子代,而煌虫趋水喜洼,干旱时大量蝗虫就会由干旱地区成群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引起蝗灾,造成农产品大量被破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2)蝗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消费者。为预防蝗灾,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蛹)的种群密度。
    (3)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些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煌灾发生的概率,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初级 (4). 样方 (5). 生物防治 (6). 间接 (7).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覆盖率
    【解析】
    【分析】
    1、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
    2、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它所依据的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捕食、寄生等关系,具有成本低、无污染、保护环境等优点。
    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
    【详解】(1)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
    (2)蝗虫是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蝗虫若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蛹)的种群密度。
    (3)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如寄生: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煌灾发生的概率,这种生态功能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增大植被覆盖率。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生物试题)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资源利用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农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B. 当该生态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可能为0
    C. 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能量的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循环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捕食食物链生物书写原则:
    ①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不能作为营养级出现。
    ②食物链书写时各营养级之间用箭头连起来,箭头要指向捕食者。
    2.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某个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环境容纳量也可用K值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详解】A.生物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
    B.当该生态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维持在K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0,B正确;
    C.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发挥着主要作用,其目的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较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C正确;
    D.图中家畜和水稻之间并非捕食关系,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但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题,题目考查知识广但浅。考生在掌握基础的情况下,耐心读题即可做对该题。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中各种细菌所具有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B.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随着引入外来物种的增加而增强
    C. 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是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完成的
    D. 负反馈调节既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外来物种的引入也可能导致生物入侵,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细菌中所具有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A错误;
    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但如果引入外来物种,会导致物生物入侵,使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不只涉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还包括动植物等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呼吸作用,C错误;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生物试题)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与稻田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辛弃疾《西江月》中描绘的田园生态画卷,词中美景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听取蛙声一片”中的“蛙声”属于__________(填“化学信息”“物理信息”或“行为信息”),它有利于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其同化的能量中除未利用的这一部分外,其余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从稻田生态系统中获得效益,某农科所研究人员对四川某地一稻田生态系统不同阶段的碳元素进行了测定,发现在测定的第I阶段,碳元素吸收量等于释放量;第II阶段,碳元素吸收量小于释放量。
    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__________(填“二氧化碳”或“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网________(填“单向”或“循环往复”)流动。
    ②第II阶段碳元素吸收量小于释放量,最可能的原因是水稻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小于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填“消费者和分解者”或“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此状态下,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__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统一整体。科研人员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此方法能减轻该种害虫危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直接 (2). 物理信息 (3). 种群的繁術 (4).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被分解者利用 (5). 有机物 (6). 单向 (7). 所有生物 (8). 降低 (9).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0). 诱杀了雄虫破坏该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有利于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的行为。
    信息传递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2、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一途径。
    3、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4、碳循环的过程: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西江月》中描绘的田园生态画卷,词中美景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听取蛙声一片”中的“蛙声”属于物理信息,它有利于调节种群的繁衍。
    (2)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其同化的能量中除未利用的这一部分外,其余的能量去路是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被分解者利用。
    (3)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网单向流动。
    ②根据题意,第II阶段,碳元素的吸收量小于释放量,最可能的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小于该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多,能量供应不足,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则与第I阶段相比,第II阶段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统一整体。科研人员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诱杀了雄虫破坏该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有利于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把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碳循环的过程,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作用和生产上的应用,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利用所学的知识点的综合性解决问题
    22. (泉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一))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 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 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3、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详解】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
    C、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学和物种进化的知识,难度较低,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
    30.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了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B. 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沙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D. 发现了某细菌体内的抗寒基因,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沙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发现了某细菌体内的抗寒基因,可以用于科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种价值,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36.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的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绿藻、 黑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成分),芦苇、绿藻、 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性的_____价值。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 (2). 分层 (3).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 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 间接价值 (7). 次生演替 (8). 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详解】(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般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包括有芦苇、绿藻、黑藻。芦苇、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
    (4)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属于生态功能,生态功能都属于间接利用价值。
    (5)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6)人类建立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人工湿地公园输入的城市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旅游观光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蓄洪防旱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光合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细胞内含有多种有机物,具有很高的饲料价值,同时光合细菌在自身代谢过程中还具有固氮、降解有毒物质等作用。下列关于光合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细菌生活在有光的缺氧环境
    B. 光合细菌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以及相关的酶
    C. 光合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是因其可固定氮气满足氮素需求
    D. 光合细菌的作用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光合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核膜,无核仁,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 无染色体。
    2、自养型生物是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主要指硝化细菌),它们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
    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详解】A、光合细菌是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因此光合细菌生活在有光的缺氧环境,A正确;
    B、光合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叶绿体;光合细菌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以及相关的酶,B正确;
    C、光合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是因其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光能合成有机物,C错误;
    D、光合细菌有很高的饲料价值,还有固氮、降解有毒物质等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光合细菌可以释放氧气,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24. (内蒙古自治区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所有生物构成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②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和能量的循环方向
    ③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有三个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同化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
    ⑤如果蜘蛛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蛇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详解】①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①错误;
    ②图中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和能量的流动方向,②错误;
    ③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故狗尾草→蝗虫→青蛙→蛇有四个营养级,③错误;
    ④能量流动的特 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同化的总能量小于蝗虫同化的总能量,④错误;
    ⑤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蛇以青蛙为食,青蛙以蝗虫和蜘蛛为食,因此如果蜘蛛种群的数量下降,青蛙、蛇的数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⑤正确。
    故选A。
    【点睛】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7. (内蒙古自治区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森林覆盖率只有11.4%。自1962年以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使森林覆盖率达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对遭受破坏的塞罕坝林场进行恢复,就是要恢复林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恢复过程中首先要恢复的成分是_____。
    (2)恢复后的林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也不会出现第六营养级的生物,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许多食物链往往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食物网,原因是_____。
    (3)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为针叶松,其常见虫害为松毛虫。林场建设者主要通过投放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与喷施高效农药相比,生物防治的好处是_____。对于成虫阶段的松毛虫,林场建设者还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有效降低了来年松毛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_____。
    【答案】 (1). 生产者 (2). 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 (3). 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 放养松毛虫寄生蜂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5). 破坏松毛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松毛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3、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详解】(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在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首先要恢复的成分是生产者。
    (2)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故食物链也不会出现第六营养级的生物。由于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使得食物链往往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食物网。
    (3)喷施高效农药属于化学防治,这种防治方法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虫害再次爆发;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投放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属于生物防治,这种方法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点睛】该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较为基础。
    7.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四地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为了解学校周边水体污染状况,某学习小组对学校附近的一个淡水区域进行水质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后,都要清洗实验用品
    B. 暴雨对水体中的溶氧量、水温、pH值无明显影响
    C. 水质测定的项目包括细菌含量、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等
    D. 提出水体改良措施需考虑水域周边环境及动植物分布和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体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方法是生物分解。
    【详解】A、实验前后,都要清洗实验用品,保持清洁,以便实验结果的合理及下次使用的方便,A正确;
    B、暴雨使得水中溶解氧量急速降低,水体上下层温差大,水质变化快,B错误;
    C、水质测定的项目包括感官性质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放射性指标,C正确;
    D、水体改良措施需考虑水域周边环境及动植物分布和数量,D正确。
    故选B。
    【点睛】感官性质化学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pH等。
    26.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四地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图为某地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字母A~F表示碳转移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生群落中,不同水层分布了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了群落的__结构,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_。图中A、B表示CO2在__界面上相互交换。
    (2)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再从动、植物通向__,最后又回到大气圈。图中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进入大气圈的途径有__(用字母表示)。
    (3)近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一方面导致该水域藻类大量繁殖,鱼类死亡,生态系统通过__作用使得该水域变黑变臭。另一方面由于图中___(填字母)途径加剧,影响了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答案】 (1). 垂直 (2). 底泥层 (3). 大气圈和水圈 (4). 分解者 (5). C、E(或C、E、B) (6). 正反馈调节 (7). D
    【解析】
    【分析】
    碳循环进入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排出群落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
    【详解】(1)群落的垂直结构会表现出分层现象,分解者基本存在于底泥层中,进行分解作用,图中A、B表示的CO2在空气和水之间进行交换。
    (2)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图中C、E、B表示消费者和分解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散发到空气中。
    (3)正反馈调节可以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故人类活动,一方面导致该水域藻类大量繁殖,鱼类死亡,生态系统通过正反馈作用使得该水域变黑变臭。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使得CO2增多,使地球变暖。
    【点睛】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状态,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6.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某小型湖泊中,生活着藻类、浮游动物、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餐条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等生物。该湖泊曾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而被污染,研究人员通过在湖泊中投放鲢鱼和鳙鱼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藻类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不同藻类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2)为确定鲢、鱅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____________的生物量。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湖泊后,造成餐条鱼在湖泊中的稳定平衡密度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因素属于种群数量波动的____________因素。
    (3)除投放鲢、鳙外,定期清理淤泥并作为肥料施投到农田,既能直接减少湖泊中的N、P元素,又能减少农田中____________的使用,从而可避免农田____________的下降。
    【答案】 (1). 生产者 (2). 光照强度 (3). 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 (4). 下降 (5). 外源性调节因素 (6). 化肥农药 (7). 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由于不同水域深度光照强度不同,故植物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鲢鱼、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是餐条鱼的竞争者,所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导致餐条鱼种群数量下降;这种调节属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3)除投放鲢、鳙外,定期清理淤泥并作为肥料施投到农田,既能直接减少湖泊中的N、P元素又能减少农田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避免抵抗力稳定性的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熟记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20. (广东省 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某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类群食物关系如图甲所示,不同密度养蟹田的情况(LD为低密度养蟹田;HD为高密度养蟹田;CK为不养蟹常规稻田)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数的影响情况如表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LD
    HD
    CK
    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种)
    35
    32
    32
    底栖动物种类总数(种)
    5
    2
    7
    表乙
    (1)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除图甲所示组成成分外,还应包含_____和_____。其中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
    (2)相对于植物,河蟹原本更多地摄食底栖动物,现因某些因素导致其更多地以浮游植物与杂草为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现蟹的数量增加,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选用“低密度养蟹”的模式,理由是_____。
    (4)与不养蟹常规稻田相比,稻—蟹农田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_____。
    【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分解者 (3). 捕食和竞争 (4). 食物链变短了,能量损耗减少,更多地流向蟹,使得蟹的数量增加 (5). 相比高密度养蟹田,低密度养蟹田中的物种数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6). 实现了对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没有出现分解者。
    (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示生物部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部分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蟹以底栖动物为食,蟹和底栖动物都以浮游植物为食,所以蟹和底栖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2)河蟹摄食底栖动物时处于第三营养级,而以浮游植物与杂草为食时处于第二营养级。以杂草为食时食物链变短,能量损耗减少,能量更多地流向蟹,使得蟹的数量增加。
    (3)表乙显示,“低密度养蟹”的模式中浮游动物种类总数35种,底栖动物种类总数5种,“高密度养蟹”的模式中浮游动物种类总数32种,底栖动物种类总数2种,“低密度养蟹”的模式相比“高密度养蟹”模式,低密度养蟹田中的物种数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4)河蟹能以稻田中的杂草、浮游植物为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同时河蟹又能够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稻田养蟹调整了能量流动的关系,实现了对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了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为响应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号召,我国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应该禁止对该地的开发利用
    B. 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D. 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营养级别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详解】A、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人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A错误;
    B、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B错误;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C正确;
    D、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生物的种类,D错误。
    故选ABD。
    20.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为响应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号召,我国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应该禁止对该地的开发利用
    B. 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D. 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营养级别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详解】A、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人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A错误;
    B、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B错误;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C正确;
    D、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生物的种类,D错误。
    故选ABD。
    2.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酸雨会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的生存
    B. 排放到水体中的大量化肥会造成富营养化
    C. 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保护生物免受长光波的伤害
    D. 大气中CO2浓度的大量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
    2、水污染(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时有泄露和倾倒污染物。(2)表现:富营养化。(3)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3、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详解】A、酸雨会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对陆地生物也有影响,A正确;
    B、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大量繁殖,B正确;
    C、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保护生物免受短光波的伤害,C错误;
    D、大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
    故选C。
    8.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 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B. 能量金字塔会倒置
    C. 与大气圈含碳量的调节无关 D. 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A正确;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B错误;
    C、海洋中具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对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重要的作用,C错误;
    D、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少于陆地,所以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26.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至少填两项)等。在小麦生长后期播种玉米,等小麦收割后玉米继续生长,这是一种典型的_____技术。
    (2)玉米农田中玉米螟卵块呈___分布。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从而使玉米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属于_____(填“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的调节。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农田害虫,但也使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利用生物种间的____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是更好的措施。
    (3)将一部分收获的玉米秸秆“过腹还田”,其具体途径是“玉米秸秆→____”。另一部分玉米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这是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_____技术。
    【答案】 (1). 太阳能、种子、幼苗、有机肥 (2). 套种 (3). 随机 (4). 外源性 (5). 捕食和寄生 (6). 家畜→粪便→农田 (7).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有利生物正常生命活动,有利于种群繁衍,可调节种间关系;物质循环,指由C,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
    【详解】(1)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能、有机肥等。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套种。
    (2)自然状态下,玉米螟种群中的个体在每个取样单位中出现的概率相同,任何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出现,故玉米农田中玉米螟卵块呈随机分布。玉米螟幼虫导致的种群数量变化属于外源性因素的调节;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行,可利用捕食害虫的天敌或寄生害虫的病菌来防治害虫。
    (3)“过腹还田”即通过食草动物取食后再取粪便作为肥料,其具体途径是“玉米秸秆→家畜→粪便→农田”。另一部分玉米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这是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点睛】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有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种群数量的内源性因素包括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1. (诸暨市2020年12月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环境污染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人们认识到(  )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B. 必须杜绝兴建排污企业,以保护环境
    C.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水温升高发生赤潮
    D. 环境污染可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环境,而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详解】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先污染,后治理”会让人类付出很大代价,事实证明不可取,A错误;
    B、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减少兴建大量排污的企业,B错误;
    C、环境污染可能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进而引起赤潮,C错误;
    D、环境污染可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D正确。
    故选D。
    15. (诸暨市2020年12月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下图表示盐碱化草原改造的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改造过程中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B. 改造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C. 为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杜绝外来物种的引入
    D. 植物类群的差异是区分不同草地群落的重要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2、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详解】A、改造过程中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A正确;
    B、改造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
    C、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会导致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植物类群差异是区分不同草地群落的重要特征,D正确。
    故选C。


    12.(辽宁省2020~2021学年新高考联合调研考试) 害虫甲有天敌乙和丙,同时丙是乙的天敌。乙的成虫可攻击甲,且能将卵产入甲体内,乙的卵在甲体内发育成幼虫后,该类甲个体会疯狂地摇摆,从而易被丙发现而被捕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丙捕食疯狂摇摆的甲,这对甲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C. 甲个体疯狂摇摆传递的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碳以CO2的形式进入甲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乙和丙体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害虫甲有天敌乙和丙,同时丙是乙的天敌,因此丙和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乙的成虫攻击甲并将卵产入甲体内,卵发育为幼虫后导致甲疯狂摇摆而被丙发现并捕食,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A正确;
    B、丙捕食疯狂摇摆的甲,使体内有乙幼虫的甲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甲种群的发展,有利于甲的生存,B正确;
    C、体内有乙幼虫的甲摇摆身体为丙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甲、乙、丙都是消费者,碳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它们体内,D错误。
    故选D。
    19. (辽宁省2020~2021学年新高考联合调研考试)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方向为水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
    B. 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
    C. 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 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流出稻田的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减少,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详解】A、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A正确;
    B、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B正确;
    C、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C错误;
    D、由图可知,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体富营养化出现的原因、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2.(辽宁省2020~2021学年新高考联合调研考试) 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对比单作,它能充分利用空间等资源,提高农作物年总产量。农业生产中为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常将玉米和大豆套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根部会形成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大豆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2)玉米和大豆套种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水肥地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__________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套种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植物栽种密度过高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大豆食心虫产卵高峰期引入寄生性昆虫赤眼蜂可直接提高大豆食心虫的__________,从而直接降低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密度,而赤眼蜂所同化的能量比摄取量少的原因是所摄取的物质中有部分以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 (1). 互利共生 (2). 垂直 (3). 物种增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4). 植物间相互遮阴程度 较大,导致所固定的太阳能减少,光合作用产物减少 (5). 死亡率 (6). 粪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
    1、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捕食:一种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通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物在群落内部一定分布程序,最终实现了对无机环境和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3、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详解】(1)据分析可知大豆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2)玉米和大豆这两种植物一个单子叶为浅根系一个双子叶为深根系,地上部分一个长得高占据高位一个长得低占低位,所以两种植物可以实现兼做套种。因此可以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垂直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套种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生态系统的组分多少有关,套种使得生态系统内组分增多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植物栽种密度过高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植物间遮荫程度增加导致相互挡光,所以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产量下降。
    (3)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大豆食心虫产卵高峰期引入寄生性昆虫赤眼蜂可直接提高大豆食心虫的死亡率,从而直接降低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密度,而赤眼蜂所同化的能量比摄取量少的原因是所摄取的物质中有部分以粪便的形式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点睛】本题的第二空和第五空是本题的易错点,第二空的原因是学生离现实生活太远明白玉米和大豆的特征导致无法理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第五空错因是考虑问题过于简单,纠错方法是注意读题干中上下文的联系,实际深入读题的话不难看出填“数量”是错误的。另注意分析出题人的意图。

    相关试卷

    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山东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6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7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山东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6月刊),共48页。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142页。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2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