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钠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甲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B.装置乙中盛放硅胶,目的是除去甲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装置丙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D.装置甲也可直接用于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解析:装置甲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K1,后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甲装置为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盐酸易挥发,则乙装置中应为碱石灰可除去HCl和水蒸气,故B错误;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易发生爆炸,则加热试管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爆鸣声判断气体的纯度,故C正确;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要加热,故D错误。答案:C2、将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含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水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B.钠跟食盐水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C.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D.食盐水出现浑浊现象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液呈碱性,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故A正确;钠跟食盐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与跟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相同,故B错误;钠的熔点较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化为小球,并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故C正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剂水的质量减少,有氯化钠析出,饱和食盐水出现浑浊,故D正确。答案:B3、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2.3 g钠与97.7 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4%B.钠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C.向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两种溶质D.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所得的产物一样解析:w=×100%≠4%,A项错误;Na先与H2O反应生成
NaOH,并放出大量的热,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Cu(OH)2不稳定,受热分解为CuO,B项错误;2Na+2H2O===2NaOH+H2↑,2NaOH+Cl2===NaCl+NaClO+H2O,C项正确;Na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Na2O,Na在空气中点燃生成Na2O2,D项错误。答案:C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以下“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解析:CCl4和金属钠反应:4Na+CCl4C+4NaCl,生成金刚石(碳单质)和NaCl,故A正确;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B正确;该反应如果在空气中进行,则Na、金刚石在700℃的温度下会燃烧,故C错误;4Na+CCl4C+4NaCl,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答案:C5、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固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B.分别用干净的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D.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解析:碳酸钠与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反应产生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而碳酸氢钠中加入酸马上放出气体,所以根据反应放出气体的快慢就可迅速区分,A正确;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钠盐,焰色反应火焰都为黄色,所以无法区分二者,B错误;二者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无法区分它们,C错误;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也有固体残留物,所以无法区分二者,D错误。答案:A6、2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 B.Na2O2、Na2CO3C.NaOH、Na2CO3D.Na2O2、NaOH、Na2CO3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 2 mol 1 mol 1 mol 1 mol2Na2O2+2CO2===2Na2CO3+O21 mol 1 mol 1 mol2Na2O2+2H2O===4NaOH+O2↑1 mol 1 mol 2 molNa2O2恰好与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和H2O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为2 mol Na2CO3、2 mol NaOH。答案:C7、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解析:Na2O2与H2O、CO2反应时,都是Na2O2自身发生歧化反应,A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而Na2O2能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故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B项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而C、Al、SO2均具有还原性,故Na2O2可与C、Al、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C氧化成CO2,将Al氧化成Al2O3,将SO2氧化成SO,C、D项均正确。答案:A8、200 mL含有0.10 mol·L-1碳酸钠的溶液和100 mL稀硫酸,不管将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该硫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0.2 mol·L-1 B.0.18 mol·L-1C.1.5 mol·L-1 D.2 mol·L-1解析:当碳酸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CO+2H+===H2O+CO2↑;当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反应顺序为CO+H+===HCO、HCO+H+===H2O+CO2↑,两种情况下均有气体产生,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应大于Na2CO3的物质的量,又因为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因此HCO+H+===H2O+CO2↑不能完全进行,即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比Na2CO3的物质的量的二倍少,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应在0.02~0.04 mol之间,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应介于0.01~0.02 mol之间,硫酸的体积为0.1 L,则其浓度应该是0.1~0.2 mol·L-1,故B符合。答案:B9、为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B.实验ⅲ中MnO2作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C.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D.综合实验ⅱ和ⅲ可以说明使酚酞褪色的是O2解析: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A正确;2H2O22H2O+O2↑,实验ⅲ中MnO2作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Na2O2和H2O反应生成H2O2和NaOH,H2O2分解生成H2O和O2,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故C正确;Na2O2、H2O2具有氧化性,可以使酚酞褪色,故D错误。答案:D10、一定量的Na2O2与CO2反应得到固体物质41.8 g,恰好与1 L 1 mol·L-1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1.8 g固体物质为Na2CO3B.41.8 g固体物质为0.1 mol Na2CO3和0.4 mol Na2O2的混合物C.一定量的Na2O2为78 gD.41.8 g固体物质为31.2 g NaHCO3和10.6 g Na2CO3的混合物解析:如果41.8 g固体全为Na2CO3,其物质的量为0.39 mol,则其不可能恰好与1 L 1 mol·L-1的稀盐酸完全反应,A项错误;设41.8 g固体物质中,含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 mol,Na2O2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有106 g·mol-1×x mol+78 g·mol-1×y mol=41.8 g,2(x+y)mol=1 mol·L-1×1 L=1 mol,解得x=0.1,y=0.4,B项正确;根据Na原子守恒,可知n(Na2O2)=n(NaCl)=n(HCl)=0.5 mol,即原Na2O2的质量为39 g,C项错误;Na2O2与CO2反应不可能生成NaHCO3,D项错误。答案:B11、以CO2和Na2O2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O2,实验装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B.装置③的作用是干燥O2C.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aD.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解析:二氧化碳通过U型管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通入碱液洗气瓶除二氧化碳,可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氧气,最后收集;A.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用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故不选A;B. 装置③中盛有浓硫酸,作用是干燥O2,故不选B;C. 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选择装置b,故选C;D. 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故不选D。答案:C12.某物质的分子式为CxHyOz,取该物质A g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将产物全部通入过量的Na2O2中,若Na2O2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y>x>z,则A>B B.若x=y>z,则A>BC.若x=z<y,则A=B D.若x<z=y,则A<B解析:有机物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通入过量的Na2O2,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由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和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之和,即增加的质量可表示为nCO·mH2。A.若x>z,则Ag有机物CxHyOz可以表示为(CO)z(H2)Cx-z,由于将燃烧产物通入Na2O2后,过氧化钠增重的是“CO”和“H2”的质量,故增重的Bg为(CO)x(H2),故B>A,A错误;B.同上,因x>z,B>A,B错误;C.若x=z<y,有机物可以表示为(CO)x(H2),则B=A,C正确;D.若x<z=y,有机物表示为(CO)x(H2)Oz-x,增重的Bg为(CO)x(H2),故B<A,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向浓度相等、体积均为50 mL的A、B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稀释到100 mL。(1)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2)在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 ·L-1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①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最大体积是_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②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③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解析:(2)分析图中曲线和各个量的关系,A中先加入的25 mL盐酸,含有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1×0.025 L=0.002 5 mol,此时发生的反应为CO+H+===HCO,所以可知溶液中含有的CO的物质的量为0.002 5 mol,后加的50 mL盐酸和HCO反应生成CO2,因为后加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1×0.050 L=0.005 mol,所以CO2的体积为0.005 mol×22.4 L·mol-1×1 000 mL·L-1=112 mL。在B中先加入的60 mL盐酸都没有气体生成,又加入15 mL盐酸CO2完全放出,可知原溶液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OH-+H+===H2O,CO+H+===HCO,HCO+H+===H2O+CO2↑,所以原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根据钠原子守恒,当加入盐酸75 mL时产生CO2的量最多,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则此时n(NaOH)=n(HCl)=0.1 mol·L-1×0.075 L=0.007 5 mol,c(NaOH)==0.15 mol·L-1。答案:(1)①NaOH、Na2CO3 ②Na2CO3 ③Na2CO3、NaHCO3 ④NaHCO3(2)①112 ②NaOH、Na2CO3 ③0.15 mol·L-114.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称量、计算。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后,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O2的体积,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____________。图1装置中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方案三:利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 g;③准确称得6 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 g。(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__________。(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析:方案一:Na2CO3与过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过滤后分离出沉淀,洗涤沉淀时,沿玻璃棒缓慢地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方案二:样品中Na2CO3与足量硫酸反应后产生CO2,用排液法测定生成CO2的体积,因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小,所以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饱和NaHCO3溶液;由装置图可知,图1装置中a为圆底烧瓶。方案三:(1)反应过快会使产生的CO2气体不能完全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快速鼓入空气,也会使装置内残留CO2不能被D装置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则测得的CO2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小。(2)鼓入空气,可把残留在装置B、C中的CO2赶出由D中碱石灰吸收,因为空气中含有CO2,因此应把鼓入空气中的CO2吸收处理,所以装置A应放入NaOH溶液。(3)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H2O和CO2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装置D中。(4)反应中放出CO2气体的质量=85.6 g-83.4 g=2.2 g,若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O2106 44 x 2.2 g解得x=5.3 g,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0%≈88.3%。答案:方案一:过滤沿玻璃棒缓慢地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方案二:饱和NaHCO3溶液 圆底烧瓶方案三:(1)偏小 (2)NaOH溶液(3)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4)88.3%15.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NaHCO3受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CO2经浓硫酸干燥后,与双球干燥管中Na2O2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淡黄色的Na2O2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同时由于O2的产生,使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若换为Na2O,则只发生反应CO2+Na2O===Na2CO3,无O2生成,在CO2环境下,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答案:(1)2NaHCO3Na2CO3+H2O+CO2↑(2)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2)(3)2Na2O2+2CO2===2Na2CO3+O2(4)淡黄色的Na2O2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5)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化学键(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作业6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