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备战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展开
【要点一、物质的组成】
要点诠释:
1.在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已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10多种;在微观上,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等。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3.元素与核素、同位素的区别: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4.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5.物质的构成微粒: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Cl3等
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
c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d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
【要点二、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主要原则
(1)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不要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如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
(2)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如果两个子项之间不是全异关系,就会出现一些事物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那个子项的现象,这样的分类,会引起混乱。
(3)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2.根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的分类(树状分类法)
金属单质(Na、Cu、Fe等)
非金属单质(S、N2、Cl2等)
单质
酸性氧化物(SO2、CO2等)
碱性氧化物(Na2O、MgO、K2O等)
两性氧化物(Al2O3等)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氧化物
含氧酸(HNO3、H2SO4等)
无氧酸(HCl、HI等)
按酸根
一元酸(HCl、HNO3等)
二元酸(H2SO4、H2CO3等)
多元酸(H3PO4等)
按电离出的H+数
酸
强碱(NaOH、KOH等)
弱碱 [NH3·H2O、Fe(OH)3等]
按强弱
一元碱(NaOH、KOH等)
二元碱 [Ba(OH)2、Ca(OH)2等]
多元碱 [Fe(OH)3等]
按电离出的OH-数
碱
正盐(Na2CO3、Na2SO4等)
酸式盐(NaHCO3、NaHSO4等)
碱式盐 [Cu2(OH)2CO3等]
盐
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见有机部分)
化合物
纯净物
溶液(NaCl溶液、KNO3溶液等)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等]
混合物
物质
要点诠释:
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2.氧化物分类的依据
氧化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组成元素分,分为金属氧化物,如CuO、Al2O3;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
按氧化物的性质,通常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凡是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即酸酐。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金属高价态氧化物(如Mn2O7、Cr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凡是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氧化物还有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
要注意有机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醋酸酐(CH3CO)2O。还要注意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说明:
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H2O属不成盐氧化物;
②.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属酸性氧化物;
③.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属金属氧化物;
④.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3.盐的分类
盐按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盐等。
酸式盐分强酸的酸式盐(NaHSO4)和弱酸的酸式盐(NaHCO3)。
通常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较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而强酸的酸式盐只能与碱反应。
复盐 如明矾 KAl(SO4)2·12H2O,莫尔盐(NH4)2Fe(SO4)2。
络盐 如Fe(SCN)3,Ag(NH3)2Cl,Na3AlF6。
要点三、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应转化关系
要点诠释:
(1)此规律指一般情况下的反应,不能概括有关物质之间的所有反应情况。
(2)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例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和金属反应都产生H2;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与H2O不反应。
【要点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主要包含色、态、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主要包含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物质的变化
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隔发生变化
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有旧键断裂、新键生成。
关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同时发生,但物理变化过程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七解
①溶解 ②潮解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 ⑤降解
二十一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酸化
①氢化 ②氧化 ③水化 ④风化 ⑤炭化 ⑥钝化
⑦催化 ⑧皂化 ⑨歧化 ⑩卤化 ⑾硝化 ⑿酯化
⒀裂化 ⒁(油脂)硬化 ⒂磺化 ⒃硫化 ⒄老化
3.基本化学用语:(限于篇幅,只列出复习要点,请读者自己落实)
(1).元素符号(熟记各主族元素、0族元素符号名称)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前20号元素元素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
(3).电子式:
①原子和单质:Na、Mg、Al、Cl、O、N、C、Cl2、N2、H2
②阳离子:Na+、Mg2+、Al3+、H3O+、NH4+
③阴离子:Cl-、O2-、S2-、OH-、O22-、NH2-
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Cl、K2S、NaOH、Na2O2、NH4Cl、Ca(OH)2、MgCl2
⑤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HCl、H2O、NH3、CH4、H2O2、CO2、CS2、CH3OH、CCl4、CH3Cl、C2H4、C2H2
⑥有机官能团的电子式:羟基、甲基、氨基、醛基
⑦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化学式、分子式
(5).结构式、结构简式、实验式(最简式)
(6).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7).电离方程式 :
NH3·H2O、CH3COOH、H2O、Al(OH)3、NaHCO3、NaHSO4。
(8).热化学方程式
(9). 电极方程式:①铜锌原电池(H2SO4作电解质溶液);②钢铁的析氢腐蚀;③钢铁的吸氧腐蚀;④铅蓄电池;⑤氢氧燃料电池。
类型一:物质的组成
【例1】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
【思路点拨】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答案】B
【解析】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是单质必为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金刚石、石墨混合在一起。
【总结升华】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的基本概念。
类型二:化学物质的分类
【例2】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明矾、一水合氨、硫酸钡
B. 酸性氧化物:CO2、SO2、NO2、SiO2
C. 混合物:铝热剂、矿泉水、水玻璃、漂白粉
D. 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
【思路点拨】A项,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B项,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或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C项,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D项,依据同素异形体概念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分析判断。
【解析】A项,明矾和硫酸钡是盐,一水合氨是碱,均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项,CO2、S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NO2为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项, 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矿泉水是电解质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项,C60、C70、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故选B。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化学概念和物质分类的分析判断,掌握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不和酸反应
C.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必为酸性氧化物
D.不能和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
【思路点拨】酸性氧化物必须含两种元素。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和高价的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铬CrO3、七氧化二锰Mn2O7等。 简单含氧酸脱水生成的酸性氧化物称为酸酐,如硫酸脱水生成的三氧化硫称硫酐;两分子乙酸 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酸酐。
【答案】A
【解析】乙酸酐 不是氧化物,所以A正确。酸性氧化物SiO2可以和HF反应,所以B错。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但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所以C错。CO、NO等不成盐氧化物与酸、与碱均不反应,所以D错。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对氧化物概念的深刻理解,注意解题时采用反证法以及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类型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例4】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品红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变蓝 ⑥工业制氧气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⑨煤干馏 ⑩从煤焦油中提取苯和苯的同系物 ⑾溴水中滴入CCl4,振荡后褪色 ⑿制肥皂后期加入氯化钠得肥皂 ⒀加热氯化铵固体,在试管上部又出现白色晶体 ⒁纯碱晶体风化 ⒂渗析 ⒃明矾净水 ⒄硬水软化 ⒅生物固氮⒆电镀
【思路点拨】凡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均是化学变化,从物质结构角度化学变化中有旧的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的化学键生成。
【答案】③⑤⑦⑧⑨⒀⒁⒃⒄⒅⒆
【解析】①导电分为自由电子导电和自由离子导电,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②爆炸有轮胎爆炸、黑火药爆炸等类型,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因瞬间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属于化学变化;③缓慢氧化也属于化学变化;④SO2使品红褪色属于化学变化、活性炭吸附使品红褪色属于物理变化;⑤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生成新的纯净物CuSO4·5H2O,是化学变化;⑥工业制氧是分离液态空气法;⑦白磷转化为红磷,有结构改变的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化学变化;⑧久置硝酸变黄是因为硝酸分解出NO2所致;⑨煤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⑩提取苯及其同系物是利用沸点不同分馏,是物理变化;⑾溴水中滴入CCl4,振荡后褪色原理为萃取,是物理变化;⑿制肥皂后期加入氯化钠得肥皂是盐析,是溶解度降低所致,是物理变化;⒀加热氯化铵固体,在试管上部又出现白色晶体,是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上部遇冷又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属于化学变化;⒁风化是结晶水合物自然失去结晶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⒂渗析是由于微粒半径有差异利用半透膜分离,是物理变化;⒃明矾净水是由于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悬浮颗粒,铝离子水解是化学变化;⒄⒅⒆硬水软化、生物固氮、电镀都是化学变化。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变化,考纲要求是理解层次。
类型四: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无机反应规律
【例5】下列反应能一步完成的是
A.Fe2O3 Fe(OH)3 B.CuO Cu(OH)2
C.CaCO3 Ca(OH)2 D.Na2CO3 NaOH
【思路点拨】要酸碱盐的溶解性入手分析,难溶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
【答案】D
【解析】Fe2O3 、CuO 与水都不反应;CaCO3 难溶,不与碱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
【总结升华】要注意复习巩固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类型五:化学用语
【例6】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
8
6
+16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思路点拨】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应标电荷。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代表质子数,左上角代表质量数。
【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的电子式应为 ;硫离子的最外层应为8个电子;间二甲苯的两个甲基应处于间位。
【总结升华】化学用语不规范是造成失分的常见现象,要重视化学用语的复习,准确使用各种化学用语。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溴酸导电,所以氢溴酸是电解质
B.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有很大差别,本质原因是分散质颗粒的大小有差别
C.酯在强碱性条件下(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D.碱性氧化物全都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全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B
【详解】
A.氢溴酸是HBr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为混合物,电解质是HBr,故A错误;
B.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10-9到10-7米之间,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比胶体小,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比胶体大,故B正确;
C.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故C错误;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O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酸碱中和反应才能生成盐 B.酸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C.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答案】C
【详解】
A.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故A错误;
B.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其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B错误;
C.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C正确;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有多种元素时就不属于氧化物了,如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汽油属于有机物
C.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是胶体 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详解】
A.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还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A项正确;
B.汽油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以及一定量芳香烃,属于混合物。有机物为纯净物,B项错误;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直径为1~100nm的粒子不一定是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则不一定是胶体。C项错误;
D.胶体和其他分散质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而不是丁达尔效应。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D项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胶体都是混合物 B.烧碱、纯碱都是碱
C.碳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钙均是难溶物 D.云、雾、有色玻璃都是胶体
【答案】D
【详解】
A.冰水混合物是不同状态的水,其中仅含有H2O分子一种微粒,属于纯净物,A分类错误;
B.纯碱是Na2CO3,属于盐,B分类错误;
C.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物质,氯化钙属于易溶性物质,C分类错误;
D.云、雾、有色玻璃都是胶体,物质分类符合分类标准,D分类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钙的电子式 B.乙烯的球棍模型
C.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戊烷的分子式C5H12
【答案】C
【详解】
A.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
B.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形成碳碳双键,碳原子半径比氢原子大,球棍模型为,B正确;
C.铝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戊烷含有5个碳原子,烷烃通式为CnH2n+2,所以戊烷的分子式C5H12,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二、填空题
6.现有下列9种物质:①CuSO4·5H2O、②铜、③Na2O、④CO2、⑤NH3、⑥CaCO3、⑦稀硫酸、⑧淀粉溶液、⑨NaHSO4固体,根据要求填空(填序号)
(1)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3)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④和⑤,其原子个数之比为___。若标准状况下,④和⑤的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14.5,则④和⑤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4)写出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
【答案】(1)⑧ (2) ①③⑥⑨ ④⑤ (3) 3:4 4:5 (4) NaHSO4=Na++H++SO
【详解】
(1)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因此淀粉溶液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⑧。
(2)①CuSO4·5H2O是盐,属于电解质;②铜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③Na2O是碱性氧化物,属于电解质;④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⑤NH3是氢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⑥CaCO3是盐,属于电解质;⑦稀硫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淀粉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⑨NaHSO4是盐,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⑥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故答案为:①③⑥⑨;④⑤。
(3)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④CO2和⑤NH3,分子数相等,其原子个数之比为3:4。若标准状况下,④和⑤的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14.5,根据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密度,,则④和⑤物质的量之比为4:5;故答案为:3:4;4:5。
(4)⑨(NaHSO4)在水中全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故答案为:NaHSO4=Na++H++SO。
7.利用分类法研究化学物质可系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Ⅰ.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CaO、Na2O、CO2、Fe2O3;②HCl、H2O、H2SO4、HNO3;③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Cu(OH)2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与H+、OH-在溶液都不能大量共存,试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
Ⅱ.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H2SO4 ③熔融KOH ④蔗糖 ⑤铜 ⑥CO2 ⑦KOH溶液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CO2 H2O Na2CO3 (2) CO2+H2O+Na2CO3=2NaHCO3 (3)Cu(OH)2+2H+=Cu2++2H2O (4) +H+=CO2↑+H2O、+OH-=+H2O Ⅱ.(1)③⑤⑦ (2) ①②③
【详解】
Ⅰ.(1)①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CaO、Na2O、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而CO2是酸性氧化物,因此CO2与其他物质类别不同;
②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②HCl、H2SO4、HNO3都是酸,而H2O不是酸,是氧化物,因此H2O与其他物质类别不同;
③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电离时产生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③NaOH、KOH、Cu(OH)2都是碱,而Na2CO3是盐,因此Na2CO3与其他物质类别不同;
(2)CO2、H2O和Na2CO3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2CO3=2NaHCO3;
(3)Cu(OH)2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硝酸是强酸,完全电离,写离子方程式时拆成离子形式;Cu(OH)2是难溶物,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OH)2+2H+=Cu2++2H2O;
(4)与H+、OH-在溶液都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和H+反应生成C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H+=CO2↑+ H2O,和OH-反应生成和H2O,离子方程式为:+OH-=+H2O;
Ⅱ.①NaCl是盐,是电解质,NaCl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不能导电;
②H2SO4是酸,是电解质,H2SO4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不能导电;
③KOH是碱,是电解质,熔融KOH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④蔗糖是有机物,是非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
⑤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以导电;
⑥CO2是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
⑦KOH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1)能导电的物质是金属材料、半导体和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中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③⑤⑦;
(2)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氧、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都属于电解质,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
【点睛】
和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H-=+H2O为易错点;电解质不一定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为容易混淆的之处。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直径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分散于水中即成为胶体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雾具有丁达尔效应
D.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
【答案】C
【详解】
A.胶体的分散质介于1—100nm之间,将直径等于2.5微米(2500nm>100nm)的颗粒物分散于水中,不能形成胶体,A错误;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B错误;
C.雾属于胶体,因此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D.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电解质
A
NaHSO4
NaOH
CaCO3
CO2
BaSO4
B
H2SO4
KOH
NH4Cl
SO2
Fe
C
CH3COOH
Ca(OH)2
CaCl2
CO
SO3
D
HNO3
Ba(OH)2
NaHCO3
SO3
NaCl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 NaHSO4属于酸式盐,不是酸,故A错误;
B.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Fe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 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SO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硫酸是电解质,而SO3本身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HNO3属于酸,KOH属于碱,NaHCO3属于盐,SO3属于酸性氧化物,NaCl属于盐,故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有关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将两种液体区分开
B.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C.两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具有相同的粒子直径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加热煮沸的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
【答案】A
【详解】
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故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将两种液体区分开,故A正确;
B.FeCl3溶液为棕黄色,Fe(OH)3胶体为红褐色液体,故B错误;
C.FeCl3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Fe(OH)3胶体的胶体粒子直径为1nm~100nm,故C错误;
D.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加热煮沸的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沉淀,得不到Fe(OH)3胶体,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l2、NaOH、HCl、O2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C.硫酸、烧碱、氯化钠和石灰石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D.CO2、CO等非金属氧化物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B
【详解】
A. O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 溶液、浊液、胶体都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 硫酸属于酸,烧碱属于碱,氯化钠属于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 CO不能和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5.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溶液中的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C.根据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直接判断该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某些碱碱性的强弱
【答案】C
【详解】
A.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或是水,则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故A正确;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溶液中的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故B正确;
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不能表示质量数,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所以可以判断某些碱碱性的强弱,故D正确;
故选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Ba(OH)2 溶液可鉴别NH4Cl、 (NH4)2SO4和K2SO4
B.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C.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的导电能力先减小后增大
D.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完全溶解
【答案】B
【详解】
A.分别加入Ba(OH)2 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并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H4)2SO4,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K2SO4,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故B错误;
C.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发生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稀硫酸过量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故C正确;
D.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NaOH溶液少量时,发生反应:Al3++3OH-=Al(OH)3↓,先产生白色沉淀,NaOH溶液过量时,发生反应:Al(OH)3+OH-=+2H2O,沉淀又完全溶解,故D正确;
答案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Cl2、FeCl2、HCl、CuS、SO3均可以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B.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少量的NaOH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C.将淀粉和氯化钠混合溶液放入半透膜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冲洗2 min后,取袋外液体加入碘水后不变蓝色,证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D.“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 1~100 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纳米碳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详解】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与氯气反应直接生成高价化合物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硫具有弱氧化性,与铜加热反应生成硫化亚铜,不能生成硫化铜,故A错误;
B.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少量的NaOH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故B错误;
C.溶液能够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透过,淀粉与碘相遇变蓝色;将淀粉和氯化钠混合溶液放入半透膜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冲洗2 min后,取袋外液体加入碘水后不变蓝色,证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正确;
D.纳米碳属于纯净物,不属于胶体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核内质子数为117,核内中子数为174的核素Ts可表示为:
B.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C.离子结构示意图既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
D.CO2的比例模型:
【答案】C
【详解】
A.原子符号的左上角表示该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这个Ts可表示为,A错误;
B.对硝基甲苯中,甲基与硝基为对位关系,硝基中与苯环连接的原子为N原子,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为,B错误;
C.离子结构示意图只表示该粒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显示该原子的中子数,因此图示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既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C正确;
D.C原子的半径大于O原子的半径,因此CO2的比例模型为 ,D错误;
故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6.(1)现有以下物质:①Ba(OH)2晶体,②盐酸,③冰醋酸(固态醋酸),④石墨,⑤酒精(C2H5OH),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Ⅰ、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Ⅱ、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Ⅲ、请写出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2)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__。
①Fe(OH)3胶体,②水,③蔗糖溶液,④Ca(OH)2悬浊液
(4)用单线桥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_______。
8NH3+6NO27N2+12H2O
(5)请写出最恰当的试剂除去括号中的杂质:CO2(HCl)_______
【答案】(1)①③ ⑤ Ba(OH)2 = Ba2+ + 2OH- (2) 还原性 (3) ① (4) (5) 饱和NaHCO3溶液
【分析】
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物质的类别分析解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胶体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Ⅰ、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化合物中的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是电解质,则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Ba(OH)2晶体,③冰醋酸(固态醋酸),故答案为:①③;
Ⅱ、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上述物质中⑤酒精(C2H5OH)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⑤;
Ⅲ、①Ba(OH)2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 = Ba2+ + 2OH-,故答案为:Ba(OH)2 = Ba2+ + 2OH-;
(2)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发生还原反应,则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3)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①Fe(OH)3胶体属于胶体,故答案为:①;
(4)8NH3+6NO27N2+12H2O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NH3中的-3升高为N2中的0,失去电子数为3e-×8=24e-,NO2中的N元素得电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5)CO2能溶于水且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出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可以用饱和NaHCO3溶液,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
17.关于制备Fe(OH)3胶体,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Ⅰ、甲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Ⅱ、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Ⅲ、丙同学和乙同学一样,但是溶液出现红褐色后忘记停止,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
(2)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_______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现象: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答案】(1)丁达尔效应 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 不是(3) 丙 (4)正 开始生成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沉淀逐渐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详解】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应对“胶体”进行验证,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Fe(OH)3胶体是混合物,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不是电解质;
(3)因为丙中胶体发生了凝聚,所以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①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则胶粒带正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加电解质,胶体聚沉;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沉淀减少最终消失,这是因为Fe(OH)3沉淀与H2SO4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6H2O。
18.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成_______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___。
(3)向(2)中烧杯中的分散系中逐滴滴入过量盐酸,会再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棕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复分解 (2) 红褐 胶体 (3) ①HCl中的Cl-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发生了电性中和,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胶体发生聚沉得到沉淀 ②
【详解】
与盐酸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溶液与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饱和溶液可以制备胶体,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滴加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即为胶体;
(3)①向胶体中逐滴滴加盐酸,HCl中的Cl-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发生了电性中和,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胶体发生聚沉现象,出现红褐色的沉淀;
②继续滴加盐酸,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溶液,溶液呈棕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3高三二轮复习化学(老高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化学用语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高三二轮复习化学(老高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化学用语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题组❶物质的分类,答案A,答案C,答案D,题组❷物质的性质,答案B,解题技法,1烧制陶器,2冶炼青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试题(全国通用)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化学用语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试题(全国通用)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化学用语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练训练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这是一份最新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练训练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