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2)
展开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2)
练习
一、单选题,共51小题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的分子式是
A.H2 B.O2 C.CO2 D.N2
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原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二次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⑥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大量烟尘
C.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可通过过滤将溶液和胶体分离
C.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D.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为浊液>胶体>溶液
5.关于分散系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溶液、浊液都是分散系 B.粒子的半径:浊液>溶液>胶体
C.可见光通过溶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D.胶体都不透明,且稳定性极强
6.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B. C. D.
7.下列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水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A.A B.B C.C D.D
8.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记叙了胆矾和铜的炼制过程:“信州铅山县有苦泉,煮之则得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炼制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变化是( )
A.复分解反应 B.离子反应 C.置换反应 D.蒸发结晶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B.在豆浆里加入石膏做豆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
D.KCl溶液、淀粉溶液和纯水都属于分散系
10.NaCl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分散质直径都小于100nm
11.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A.有尘埃的空气 B.食盐水
C.稀豆浆 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
12.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Fe(OH)3胶体属于混合物
B.可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少量的FeCl3
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至出现透明的红褐色
13.胶体粒子的直径,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A.1×10-8m B.1×10-8cm C.1×10-10m D.1×10-10cm
1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A
醋酸
烧碱
明矾
二氧化硅
B
硫酸
纯碱
氯化钠
二氧化硫
C
硝酸
氢氧化钙
硫酸钡
一氧化碳
D
磷酸
氢氧化钾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铁
A.A B.B C.C D.D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
B.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
C.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D.科学实验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
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方式
1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C.用鸡蛋壳内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少量氯化钠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18.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陶瓷烧制 B.活字印刷 C.粮食酿醋 D.火药使用
19.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D.硫酸、Cu(OH) 2、CuSO4·5H2O分别属于酸、碱、盐,都属于纯净物
20.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
B.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D.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
21.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胶体带有电荷,所以可以发生电泳现象
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现象
③分离Fe(OH)3胶体和NaCl溶液可以使用半透膜
④胶体具有介稳性,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胶体中所有微粒的直径均介于1~100nm之间
B.利用渗析法可涂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
D.利用胶体聚沉的原理可制作豆腐
2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而胶体是带电的,因而胶体可以产生电泳现象
B.通电时,溶液溶质粒子移向两极,而胶体分散质移向同一极
C.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及土壤保肥等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纳米碳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因此其属于胶体
2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在1L2mol·L-1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小于2NA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5.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具体操作或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雷达探测巡视表面土壤厚度、冰层结构
B.利用模拟月壤研究从钛铁矿(FeTiO3)中提取铁
C.利用阳光将废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物质
D.利用深海锂电池为“奋斗者”号控制系统提供电能
A.A B.B C.C D.D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一定是碱 B.SiO2、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27.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冰融化成水 C.粮食酿酒 D.使用火药
28.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的物质一定不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29.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雾、FeCl3溶液均为胶体 B.盐酸、硝酸都是含氧酸
C.CaO、Fe2O3均为金属氧化物 D.饱和食盐水、碘酒均为纯净物
30.“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SO2的氧化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31.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思袁公。大米富含的赖氨酸(化学式为C6H14N2O2)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赖氨酸属于氧化物
B.赖氨酸分子由四种原子构成
C.赖氨酸中含有氧分子
D.赖氨酸在人体内完全反应后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B.“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霾尘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新版人民币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CH3COOH 溶液中的分子数小于NA
B.热纯碱溶液用于清洗餐具表面的油污
C.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34.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CO B.KNO3 C.Na2O D.SO2
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
36.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3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可统称为化学纤维
B.纤维素属于糖类,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锦纶丝接近火焰时先蜷缩,燃烧时有烧毛发的臭味,灰烬为有光泽的硬块
D.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花和羊毛等天然纤维
38.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
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②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③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⑤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A.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39.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建立合法、公开的地沟油回收生产制度,将生产的地沟油用作工业用油。
B.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加工、使之再生、再利用。
C.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要乱排放,通过打深井,将之排到地层深处。
D.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纸张、不浪费粮食、做“光盘”一族。
40.下列属于有机物,又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硝基苯 B.硬脂酸钠 C.苯酚 D.甘油
41.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C.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产生沉淀 D.水稻田使用NH4NO3的肥效较差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
C.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和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做导电性实验,两种溶液的导电性不同
D.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4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锈蚀 B.酿酒成醋 C.干冰升华 D.白磷自燃
44.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干冰
B
冰醋酸
空气
硫酸钡
二氧化硫
C
氯气
盐酸
苛性钠
碳酸钙
D
漂白粉
氨水
氯化钠
氯气
A.A B.B C.C D.D
4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
B.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
C.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用肉眼可以把胶体溶液和浊液区别开来
D.胶体粒子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
4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淀粉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溶液除去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炼铁时,产生的炉渣主要成分是CaSiO3
B.氯气可用于药物的合成
C.硫酸钡可用作黑色颜料
D.硅酸钠溶液可用于玻璃、陶瓷、胶合板等物质的粘合剂
48.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HCl
CaCl2
C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2
A.A B.B C.C D.D
49.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50.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Na2O2、Na2CO3、NaHCO3均为钠盐
②盐酸、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小苏打、硫酸钡、HClO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蔗糖溶液、豆浆均为胶体
⑤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⑤
5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实验,通电后,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B.图2: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为红棕色
C.图3:测定氯水的pH
D.图4:滴定过程,应保持匀速滴液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52.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
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请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__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5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聚沉 B.凝胶 C.布朗运动 D.电泳 E.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___。
(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__。
54.①Cu丝 ②Cl2 ③Al2(SO4)3溶液 ④蔗糖 ⑤浓硝酸⑥Ca(OH)2⑦NH4Cl⑧CO2 ⑨氨水
请用以上相应的数字编号和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Al(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和⑤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__________.
55.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
(1)若将饱和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冷水 B.沸水
C.溶液 D.饱和溶液
(2)制备胶体时不能长时间加热,原因是:_______。
(3)用激光笔照射装有胶体的烧杯,能在侧面看到一条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4)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变为黄色溶液,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H2属于其他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A错误;
B.O2大约占21%,故B错误;
C.CO2大约占0.03%,故C错误;
D.N2大约占78%,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①粗盐含有杂质和酸雨中溶有二氧化硫都是混合物,故①正确;
②原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一次能源,故②错误;
③冰和干冰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故③正确;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由某种金属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故④正确;
⑤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故⑤错误;
⑥豆浆、雾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是胶体,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选D。
3.C
【详解】
A.豆浆是胶体,盐卤是电解质溶液,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聚沉,故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水泥和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大量烟尘是利用了胶体的电泳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C符合题意;
D.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D
【详解】
A.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A错误;
B.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
C.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故C错误;
D.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分:小于1nm为溶液,在(1~100)nm之间的为胶体,大于100nm的是浊液,因此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为浊液>胶体>溶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A
【详解】
A.分散系根据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正确;
B.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胶体的粒子直径介于1nm与100nm之间,而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故粒子的半径:浊液>胶体>溶液,B错误;
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C错误;
D.胶体是透明的,且稳定性一般,D错误;
故答案A。
6.B
【分析】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氨气是氢化物,不是盐,故A不选;
B.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选;
C.HNO3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不是盐,故C不选;
D.氢氧化铜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D不选;
故选:B。
7.D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碱类,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碱之间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水属于氧化物,但是不会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苛性钾是氢氧化钾的俗称,属于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三氧化硫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8.A
【分析】
A.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阴阳离子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B.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为离子反应;
C.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D. 将溶液在蒸发皿等容器中加热,将溶剂蒸发得到溶质的过程为蒸发结晶。
【详解】
苦泉中含有溶质硫酸铜,“煮之则得胆矾”,涉及蒸发结晶;“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的置换反应,该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整个过程中未涉及复分解反应;
答案选A。
9.D
【详解】
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独有性质,而溶液无此性质,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故A正确;
B.豆浆属于胶体,盐卤可以使胶体聚沉,故B正确;
C.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这是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C正确;
D.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纯水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
A.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NaCl溶液不能,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溶液为无色,Fe(OH)3胶体为红褐色,故B不符合题意;
C.NaCl溶液中的所有微粒的直径均小于1nm,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为大于1nm,但是小于100nm,所以两者粒子直径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胶体和溶液的所有粒子的直径均小于100nm,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D。
11.B
【详解】
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的性质,有尘埃的空气、稀豆浆、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即Fe(OH)3胶体,均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食盐水为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B。
12.B
【详解】
A.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Fe(OH)3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胶体和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溶液能够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应该利用渗析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少量的FeCl3,故B错误;
C.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分别用一束光照射,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氯化铁无有此现象,可以区分,故C正确;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D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即1×10-9m—1×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答案选A。
14.A
【详解】
A.醋酸属于酸;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属于盐;二氧化硅能有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物质分类的正确,故A符合题意;
B.硫酸属于酸;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氯化钠属于盐;二氧化硫能有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钡属于盐;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磷酸属于酸;氢氧化钾属于碱;碱式碳酸铜属于盐;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5.D
【分析】
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除此之外,建立假说和化学模型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假说是在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A项正确;
B.同类物质具有某种共性,所以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B项正确;
C.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C项正确;
D.科学实验不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有的问题需要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是实验和理论共同协作解决化学问题,D项错误;答案选D。
16.D
【详解】
A.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差异,A错误;
B.“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物质,不是一种分散系,B错误;
C.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是混合物,C错误;
D.分散质有固液气三态,分散剂有固液气三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方式,D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
A.油污的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该过程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鸡蛋壳膜是半透膜,允许NaCl通过,不允许胶体通过,将混合之后的物体放入鸡蛋壳膜内,然后再放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就除掉了食盐,这个过程叫渗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吸收水分,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物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选C。
18.B
【详解】
A.陶瓷制作过程中黏土加热生成硅酸盐,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
B.活字印刷排版术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反应,选项B符合;
C.粮食酿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
D.火药使用是用S、C和KNO3,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S+3C=K2S+N2↑+3CO2↑,是化学变化,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19.B
【详解】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A正确;
B. 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HMn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是Mn2O7,故B错误;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C正确;
D. 硫酸属于酸、Cu(OH) 2属于碱,CuSO4·5H2O属于盐,均为化合物,均为纯净物,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为中性氧化物。
20.C
【详解】
A. 血液和空气都属于胶体,“血液透析”利用的是渗析原理,“静电除尘”利用的是胶体的电泳原理,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A项正确;
B. 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B项正确;
C.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如提取氯化钠,蒸发结晶即可,C项错误;
D. 硅胶具有吸水作用,可防止食物受潮,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C项考查的是关于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常识,海水中可以提取溴、碘、镁元素,每个工艺流程及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学生要注意归纳总结,这些过程均涉及化学变化,而海水中提取氯化钠、蒸馏水等则是物理变化,学生要加以理解并识记。
21.B
【详解】
①胶体之所以可以发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粒带有电荷,而胶体不带电荷,①错误;
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不同,②错误;
③胶体中胶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溶质直径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可以使用半透膜分离Fe(OH)3胶体和NaCl溶液,③正确;
④胶体较稳定,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可产生沉淀,④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③④,答案选B。
【点睛】
介稳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条件改变就可能变的不稳定。
22.A
【详解】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剂的直径不是介于1~100nm之间,故A错误;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氢氧化铁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氯离子等杂质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以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离子,故B正确;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独有性质,而溶液无此性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故C正确;
D.豆浆是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能发生聚沉,据此可以制作豆腐,故D正确;
故选A。
23.C
【详解】
A. 胶体不带电,胶体的胶粒带电,因而胶体可以产生电泳现象,故A错误;B. 由于溶液中溶质微粒可能不带电,如乙醇溶液,因此通电时不一定向两极移动,故B错误;C. 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及土壤保肥等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C正确;D. 纳米碳是纯净物,不属于胶体,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A项和D项,要特别注意胶体自身不带电,是胶体的胶粒带电,同时还要把握胶体的概念,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而D项中纳米碳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因纳米碳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因此其不属于胶体。
24.A
【详解】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A错误;
B.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均是胶体,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胶体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在1L2mol·L-1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小于2NA,故C正确;
D.Fe(O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25.A
【详解】
A.利用雷达探测巡视表面土壤厚度、冰层结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
B.利用模拟月壤研究从钛铁矿(FeTiO3)中提取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
C.利用阳光将废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物质过程中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
D.利用深海锂电池为“奋斗者”号控制系统提供电能,属于原电池原理,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
答案选A。
26.B
【解析】
【详解】
A.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项错误;
B. SiO2、SO2均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
C. 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盐也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如NaHSO4=Na++H++SO42−,C项错误;
D.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氯化铵等铵盐不含金属离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27.B
【详解】
A、烧制陶瓷是化学变化,该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 有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B、冰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只有热量变化,符合题意,故B选;C、粮食酿酒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不符合题意,故C不选;D、火药爆炸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8.A
【解析】
【分析】
A.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
D. 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详解】
A.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强碱反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故B错误;
C.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 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如水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也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29.C
【详解】
A.雾为胶体,氯化铁溶液是溶液而不是胶体,故A错误;
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HCl中不含氧原子,HCl不是含氧酸,HNO3中含有氧原子,HNO3是含氧酸,故B错误;
C.CaO是由钙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Fe2O3是由铁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饱和食盐水、碘酒均含两种物质,不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30.A
【详解】
A. 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是由于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A项正确;
B. 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又溶解②中为红色,B项错误;
C. 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受热又分解,恢复颜色,体现SO2的漂白性,C项错误;
D. ①中氯化铵受热分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与氯化氢化合成氯化铵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31.B
【详解】
A.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故赖氨酸(化学式为C6H14N2O2)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赖氨酸(化学式为C6H14N2O2)由C、H、N、O四种原子构成,故B正确;
C.赖氨酸中含有氧原子,故C错误;
D.赖氨酸在人体内完全反应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还有含氮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32.A
【详解】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
B.“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霾尘中有气溶胶,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
故选A。
33.B
【解析】
A. 醋酸是弱酸,虽然醋酸不完全电离,但溶液中还有大量的水分子,1L1mol/LCH3COOH 溶液中的分子数大于NA,选项A错误;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选项B正确;C、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2O3=3O2,选项C错误;D、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B。
34.D
【解析】
【详解】
A.CO是氧化物,但不能与碱反应,故A错误;
B.KNO3属于盐类,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Na2O是氧化物,但其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准确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是解题关键,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首先必须是氧化物,其次要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特别注意: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35.B
【详解】
A. 植物油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碳氢化合物,A错误;
B. 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C. 石油里不含烯烃,乙烯不能通过石油分馏得到,C错误;
D. 环戊烷中含有5个C-C单键,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36.D
【详解】
A.根据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A说法错误;
B.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B说法错误;
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生成石墨,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说法错误;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D说法正确;
答案为D。
37.A
【详解】
A.化学纤维可分为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故A正确;
B.纤维素和淀粉的分子式中值不同,纤维素与淀粉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锦纶是合成纤维,燃烧时没有烧毛发的臭味,故C错误;
D.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点燃的方法区别,故D错误;
答案选A。
38.C
【详解】
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①错误;
②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②错误;
③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正确;
④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错误;
⑤根据酸分子发生电离能产生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⑤错误;
则①②④⑤错误;
答案选C。
39.C
【解析】
【详解】
A.地沟油不能代替食用油直接食用,但可将“地沟油”,经过催化得到甲醇,进一步转化生成生物柴油,故A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故B正确;
C.应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故C错误;
D.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用餐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0.B
【详解】
A.硝基苯属于有机物,但该物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不会导电,属于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硬脂酸钠属于有机物,且该物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B符合题意;
C.苯酚属于有机物,但该物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很小,属于弱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甘油属于有机物,但该物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不会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1.C
【解析】
【详解】
A.不同牌号的墨水属于不同胶体,混合使用会发生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C错误;
B.江河中的泥沙属于胶体分散系,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性质有关,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B错误;
C.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的性质有无关,故C正确;
D.土壤胶体带负电,故使用硝酸氨后,对硝酸根的吸收较差,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C
【解析】A、胶体是分散系,应是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故A错误;B、胶体本身不带电,故B错误;C、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1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c(Na+)=2mol·L-1,c(SO42-)=1mol·L-1,1mol·L-1的NaOH溶液中c(Na+)=1mol·L-1,c(OH-)=1mol·L-1,离子浓度不同,所带电荷数不同,因此导电能力不同,故C正确;D、氢氧化铁胶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吸附带电微粒,因此能够导电,不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43.C
【详解】
A.钢铁锈蚀过程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
B.酿酒成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选;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
D.白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C。
44.B
【详解】
A、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选项A错误;B、冰醋酸是纯净物;空气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二氧化硫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和其本身无关,故是非电解质,选项B正确;C、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选项C错误;D、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组成的混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及各种物质的成分掌握,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
45.C
【详解】
A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溶液不具有该性质,通过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是最常用的简单方法,故A正确;B项,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会使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故B正确;C项,布朗运动是分散系中共有的性质,微粒的运动是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故C错误;D项,胶体粒子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的一种,若吸附阳离子就会带上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会向电源的负极移动,若吸附阴离子就会带上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会向电源的正极移动,大量的胶体粒子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泳现象,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现象、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以及使胶体聚沉的方法等知识才能正确迅速解题。
46.A
【详解】
A.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将淀粉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溶液除去,A错误;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B正确;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丁达尔效应,C正确;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悬浊液>胶体>溶液,D正确;
答案选A。
47.C
【详解】
A.工业上炼铁主要原料为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还含有SiO2等杂质),SiO2需要用碳酸钙除去产生炉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故A正确;
B.氯气是合成药物所需的物质,能用于药物的合成,故B正确;
C.硫酸钡是不溶于水、酸的白色固体,可作高档油漆、油墨、塑料、橡胶的原料及填充剂,故C错误;
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较强的粘性,可做粘合剂,故D正确;
答案为C。
48.D
【详解】
A.Na2CO3是盐不是碱,NaOH是碱不是盐,SO2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与酸、碱都不反应,C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CO与酸、碱都不反应,C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KOH是碱、HNO3是酸、CaCO3是盐,Ca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是碱性氧化物;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选D。
49.B
【详解】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选项A正确;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错误;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选项C正确;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0.B
【详解】
①Na2O2是钠的氧化物,故①错误;
②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氨水是氨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②正确;
③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其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能电离,硫酸钡是电解质;HClO的水溶液能导电,HClO是电解质,故③正确;
④碘酒、蔗糖溶液属于溶液,豆浆为胶体,故④错误;
⑤液氯是单质,液氨、干冰、碘化银为化合物,故⑤错误;
正确的是②和③,选B。
51.A
【详解】
A.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则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实验,通电后,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故A正确;
B.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故C错误;
D.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尖嘴部分应紧贴着锥形瓶内壁,故D错误;
故选A。
52.
(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3)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Fe(OH)3(胶体)发生了聚沉 Fe(OH)3+3H+=Fe3++3H2O
(4)不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
(1)
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是用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3)
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而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使沉淀溶解,所以现象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①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②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4)
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53.D E A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所以在电场中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和电泳和聚成的性质。
【详解】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电泳。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
54.⑥⑦ ④⑧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解析】
【分析】
(1)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判断。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单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实验室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制备氨气;
(3)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溶质为氢氧化钙)制备漂白粉;
(4)实验室利用硫酸铝与氨水制备Al(OH)3沉淀;
(5)①和⑤反应会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按“标价态”——“连双线”——“注得失”的顺序标出电子得失情况。
【详解】
①Cu丝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Cl2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Al2(SO4)3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蔗糖为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蔗糖为非电解质;
⑤浓硝酸为浓度较高的硝酸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浓硝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Ca(OH)2是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会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则Ca(OH)2是电解质;
⑦NH4Cl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氯离子,则NH4Cl是电解质;
⑧CO2为化合物,溶于水后形成碳酸,但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O2为非电解质;
⑨氨水为一水合氨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故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属于电解质的为:⑥⑦;非电解质的为:④⑧,
答案为:⑥⑦;④⑧;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2O,
故答案为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2O;
(3)工业上用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漂白粉,其化学方程式为: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故答案为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4)实验室利用硫酸铝与氨水反应制取Al(OH)3,其离子方程式为: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故答案为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5)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数目如下: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其中第(1)问中,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是解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该物质再判断特定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此外不能片面地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学生往往易混淆。
55.
(1)B
(2)长时间加热会使胶体聚沉
(3)光亮的“通路”
(4)
【解析】
(1)
若将饱和溶液滴入冷水则起到稀释作用,滴入沸水则能促进铁离子水解形成胶体,滴入溶液则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滴入饱和溶液则起到稀释作用,故答案选B。
(2)
制备胶体时不能长时间加热,否则造成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沉淀。
(3)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装有胶体的烧杯,能在侧面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4)
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变为黄色溶液,。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试题(全国通用)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化学用语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试题(全国通用)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化学用语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试题(全国通用)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化学用语(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试题(全国通用)专题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化学用语(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密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讲义):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密0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讲义),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