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8716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8716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
B.居则曰 居:平日、平时
C.如或知尔 知: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 长:成长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乎:语气词,吗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连词,或者
C.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表修饰
D.因之以饥馑 以:用、拿
4.下列句子中,“尔”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
5.下列各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有删改)
注 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②费(bì):季氏的私邑,在今山东费县。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蒙主,指的是祭祀东蒙山的主持者。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里代指国家。
C.各诸侯封地称为“国”,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D.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这里代指国家。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一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三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出来。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说说孔子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C
6.(1)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2)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非曰能之 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7.A
8.D
9.D
10.(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治仁义礼乐去招徕他们。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1.“无贫”“无寡”“无倾”,这实际上说的是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将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从前先代的君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是季孙大夫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这么干。”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展现才能担任职务,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地,现在不夺取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如果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不觉得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治仁义礼乐去招徕他们。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仲由和冉求呀,你们两个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兴起干戈。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家内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活动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活动背景分析,【活动学习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子路,评价与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挖空对译,文化常识,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知识梳理,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