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
展开
2022年山西省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 生物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胆固醇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生活中应大量摄入
B. 应在低温和无氧条件下进行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C. 纤维素进入人体后不易被消化,生活中应减少摄入
D. 急性肠胃炎患者脱水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 阿尔兹海默症(AD)是由于人脑组织中出现了淀粉样斑块而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淀粉样斑块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简称APP,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跨膜蛋白)被γ-分泌酶切割后经沉积产生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PP被切割前后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B. γ-分泌酶可显著降低AP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C. APP基因是阿尔兹海默症(AD)的致病基因
D. 干扰γ-分泌酶与APP的特异性结合可缓解AD的病情
- 细菌sRNA(小RNA)通常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可与相应mRNA结合来调节mRNA的作用,从而使细菌适应变化的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RNA的形成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B. sRNA和相应mRNA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C. sRNA与mRNA的五碳糖种类不同,碱基种类相同
D. 适应特定环境的细菌,其DNA可能并没发生改变
- 水稻的3号染色体上有参与镉转运的主要协助转运蛋白(OsCdl)基因,OsCdl主要位于水稻根的细胞膜上。下表为籼稻和粳稻两个水稻亚种中OsCdl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OsCdl的第449位氨基酸 | 根细胞转运镉的能力 |
粳稻 | 缬氨酸(GUU GUC GUA GUG) | 低 |
籼稻 | 天冬氨酸(GAU GAC) | 高 |
A. 可通过品种间的杂交育种降低籼稻的镉转运能力
B. 籼稻品种籽粒中的镉含量一定高于粳稻品种
C. 籼稻和粳稻的OsCd1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D. 籼稻和粳稻的OsCd1基因至少有3个碱基对的差异
- 免疫逃逸是指病原体(抗原)通过其结构或产物,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下列属于免疫逃逸现象的是( )
A.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引起呼吸障碍而威胁生命
B. 部分癌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或激活免疫抑制细胞
C. 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通过产生毒素使小鼠患败血症
D. 心脏瓣膜受到抗体攻击而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导致心脏病
- 生态系统碳循环(如图所示)失衡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
B. 图中D成分的同化量最大,C成分大多是细菌和真菌
C. 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固定量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量
D. 在D→A→E中存在多处负反馈调节机制
- 铅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有高度的危害性。研究人员通过对盆栽龙葵进行实验,发现施氮(尿素)可适度缓解铅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 处理方式 |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 气孔导度/mol•m-2•s-1 |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
1 | 对照组 | 16.57 | 0.285 | 293.0 |
2 | 200mg/kgPb | 10.17 | 0.179 | 307.7 |
3 | 200mg/kgPb+150mg/kg尿素 | 16.10 | 0.427 | 309.0 |
4 | 200mg/kgPb+300mg/kg尿素 | 20.50 | 0.559 | 305.7 |
5 | 200mg/kgPb+450mg/kg尿素 | 26.40 | 0.648 | 281.0 |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______。
(2)据图分析,铅胁迫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依据为 ______。
(3)铅进入龙葵体内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由此推测,铅可能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 ______(写出具体的物质变化)。
(4)光饱和点是指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最小光照强度。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用尿素浓度的增大,龙葵光饱和点逐渐升高,据表分析原因可能是 ______。
-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可经胰管流入小肠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而内分泌部的胰岛细胞通过分泌激素发挥其调节作用。现用甲、乙两只成年狗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①剪断甲狗的胰管后喂食,立即有胰液自胰管流出;
②切除乙狗胰腺后喂食,一段时间后检测乙狗的尿糖含量,结果比正常值高。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有 ______。
(2)实验①中甲狗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为______,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的是 ______(填“化学信号”或“电信号”)。
(3)乙狗尿糖含量高的原因是 ______,据此可推测实验后短时间内乙狗的尿量 ______。 - 人工林往往生物多样性贫乏,生产力低下,生态效益相对较低。为提高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某地欲引入经济作物X。回答下列问题:
(1)作物X在引入后与当地植物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其数量变化可采用 ______法进行调查。
(2)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会在当地泛滥成灾,其原因是 ______。
(3)为探究引入X对当地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请写出你的研究思路。 - 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长翅有眼雄果蝇和长翅无眼雌果蝇杂交,两个同学根据同一实验结果分别统计得出甲、乙两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注:每对相对性状均由1对基因控制,不考虑致死情况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F1 | 雌性:雄性 | 长翅:残翅 |
有眼 | 1:1 | 3:1 |
无眼 | 1:1 | 3:1 |
F1 | 有眼:无眼 | 长翅:残翅 |
雌性 | 1:1 | 3:1 |
雄性 | 1:1 | 3:1 |
(1)在果蝇的翅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 ______染色体上。
(2)有眼、无眼这对相对性状与翅型的遗传 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 ______。
(3)若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眼对有眼为显性。则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______。
-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一种蛋白质类抗菌素,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果蔬、乳制品、肉制品、酒制品、即食制品以及豆制品等食品的防腐保鲜。目前获得Nisin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乳酸链球菌发酵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与一些化学防腐剂相比较,Nisin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原因是Nisin进入人体肠道后,被 ______等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被细胞吸收。
(2)发酵生产过程中,对培养液隔绝氧气且适当搅拌可提高Nisin产量,原因是:①乳酸链球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 ______;②搅拌可以 ______。
(3)在乳酸链球菌发酵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培养液的pH呈 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原因是 ______。
(4)某科研小组对乳酸链球菌发酵液中氮源的种类做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氮源(%) | 抑菌圈直径(mm) | |
大豆蛋白胨 | 酵母膏 |
|
2 | 0 | 16.35 |
1.5 | 0.5 | 17.26 |
1 | 1 | 16.12 |
0.5 | 1.5 | 16.54 |
(注:抑菌圈大小可反映培养液中Nisin的相对浓度)
①由数据可知,提高Nisin产量的最适氮源组合为 ______。
②除氮源外,乳酸链球菌所需营养物质至少还有 ______。
- 据新闻报道,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余庄的规模化植物工厂全国领先。植物工厂通过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等条件来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表是某同学为某植物工厂提供的营养液配方,你认为该营养液还需补充含______元素的化合物,营养液的浓度应 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理由是 ______。
Ca(NO3)2 | KH2PO4 | (NH4)2SO4 | FeCl3 | 微量元素 | H2O |
1.2g | 0.3g | 0.28g | 0.08g | 微量 | 1000mL |
(2)植物工厂一般不用绿光作补充光源,原因是 ______。
(3)在植物工厂中,可将外植体培养成完整植株,其原理是 ______。培养前应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将其先用 ______溶液消毒30s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 ______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4)与传统农业相比,植物工厂的优势有 ______。(答两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并可以参与脂质的运输,可以适量摄入,过多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对健康不利,A错误;
B、无氧条件下保存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会产生酒精,造成烂果、烂菜,B错误;
C、纤维素能促进动物胃肠蠕动,有助于排便,生活中应适量摄入,C错误;
D、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不光丢失水分也会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补充水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D正确。
故选:D。
1、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2、无机盐的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脂质、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解:A、APP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跨膜蛋白,被γ-分泌酶切割前后都含有多个肽键,因此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
B、γ-分泌酶催化APP水解反应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正确;
C、APP基因是正常的基因,若该基因表达出的APP蛋白被γ-分泌酶切割后大量经沉积才会引起阿尔兹海默症,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干扰γ-分泌酶与APP的特异性结合可缓解AD的病情,D正确。
故选:C。
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其催化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及酶的专一性,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干内容,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3.【答案】D
【解析】解:A、sRNA的形成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不是逆转录酶)的参与,A错误;
B、sRNA通常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可与相应mRNA结合,说明二者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sRNA与mRNA都是RNA,所以五碳糖都是核糖,C错误;
D、适应特定环境的细菌是通过sRNA与相应mRNA结合来调节mRNA的作用,没有调节DNA,其DNA没有改变,D正确。
故选:D。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2)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的概念、过程、条件和结果等基础知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A
【解析】解:A、通过杂交育种,不断选择和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性状,可以选出符合要求的性状,所以可通过品种间的杂交育种降低灿稻的镉转运能力,A正确;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如果粳稻生活在镉含量较高的环境,而籼稻生活在镉含量较低的环境,则料稻品种籽粒中的镉含量不一定高于粳稻品种,B错误;
C、粒稻和粳稻的OsCd1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错误;
D、粳稻和和稻只有第449位氨基酸不同,根据两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所以两个基因至少有1个碱基对的差异,D错误。
故选:A。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生物性状由环境和基因型共同决定。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杂交育种和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B
【解析】解:A、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身体发生病变,引起呼吸障碍而威胁生命,不属于免疫逃逸,A错误;
B、部分癌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或激活免疫抑制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属于免疫逃逸,B正确;
C、肺炎双球菌注入小鼠体内通过产生毒素使小鼠患败血症不属于免疫逃逸,C错误;
D、心脏瓣膜受到抗体攻击而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导致心脏病,是自身免疫病,不是免疫逃逸,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干“免疫逃逸是指病原体(抗原)通过其结构或产物,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即发挥作用的物质是病原体自身的结构或产物。
本题结合免疫逃逸概念和实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学生通过概念图、模式图等工具完成课本文字与图形转换而后理解识记是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A正确;
B、图中D成分是生产者,同化量最大,C成分是分解者,大多是细菌和真菌,B正确;
C、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固定量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量加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之和,C错误;
D、在D→A→E中存在多处负反馈调节机制,例如A增加,D减少,D正确。
故选:C。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2、图中D→A→E中至少存在一条食物链,B指大气中的CO2,C指分解者。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尤其是碳循环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是否有铅胁迫、施氮的浓度(施尿素的浓度) 小于 气孔导度在减小,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水的光解、ATP 的合成 施氮可增大气孔导度,有利于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提高光饱和点
【解析】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变量是是否有铅胁迫、施氮的浓度或施尿素的浓度。
(2)根据第2组和第1组的数据,使用200mg/kgPb后,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升高,也即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是充足的,但净光合速率速率下降,因此铅胁迫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小于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所以铅进入龙葵体内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铅可能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过程,即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
(4)尿素含有氮,可以为植物提供含氮的物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施氮可增大气孔导度,有利于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提高光饱和点。
故答案为:
(1)是否有铅胁迫、施氮的浓度(施尿素的浓度)
(2)小于 气孔导度在减小,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3)水的光解、ATP 的合成
(4)施氮可增大气孔导度,有利于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提高光饱和点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施加Pb后,净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添加尿素后,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呢,且随着尿素浓度的提高,这种作用越强。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物质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学会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8.【答案】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神经调节 化学信号 切除胰腺后因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增加
【解析】解:(1)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实验①剪断甲狗的胰管后喂食,立即有胰液自胰管流出,说明甲狗调节方式仍然是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的神经递质是化学信号。
(3)切除乙狗胰腺后喂食,一段时间后检测乙狗的尿糖含量,是因为切除胰腺后因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最终导致乙狗尿量增加,将多余的糖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神经调节 化学信号
(3)切除胰腺后因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增加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血糖转化为脂肪或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之间是拮抗关系。此外,肾上腺素也可以升高血糖,与胰高血糖素为协同关系。
本题在课本经典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综合考查了激素调节和实验设计的知识内容,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加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答案】竞争 样方 由于当地没有相应的天敌,空间资源充足
【解析】解:(1)X是植物,引入该地后,和当地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2)由于当地没有相应的天敌,空间资源充足等原因,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会在当地泛滥成灾。
(3)为探究引入X对当地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时间是自变量,植物多样性可以用植物的种类表示,调查方法是样方法,所以研究思路为:在此人工林中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调查各样方植物的丰富度后向其中分别引入一定数量的作物X,再定期调查各样方中植物的丰富度。
故答案为:
(1)竞争 样方
(2)由于当地没有相应的天敌,空间资源充足
(3)在此人工林中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调查各样方植物的丰富度后向其中分别引入一定数量的作物 X,再定期调查各样方中植物的丰富度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本题重点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在设计实验时,需要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检测指标,进行作答。
10.【答案】长翅 常 遵循 由甲表可知,在有眼和无眼果蝇中,长翅和残翅之比均为 3:1(或有眼无眼与翅型的遗传是独立的) 无眼长翅:有眼长翅:无眼残翅:有眼残翅=21:27:7:9
【解析】解:(1)根据分析,由于子代长翅和残翅之比都是3:1,所以长翅为显性性状;且在雌雄中表现相同,所以位于常染色体上。
(2)根据表格中甲的F1数据,亲代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可以产生AB和ab或Ab和aB的配子,Aabb可以产生Ab和ab的配子,随机结合后,都不可能出现表格中的时刻,由于在有眼和无眼果蝇中,长翅和残翅之比均为3:1或有眼无眼与翅型的遗传是独立的,所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亲代果蝇基因型是AaBb和Aabb,所以F1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和aabb,随机交配,将两对基因分开考虑,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所以子代AA=aa=×=,Aa=1-=,长翅:残翅=3:1,B的基因频率=,b的基因频率=,BB=×=1/16,Bb=2××=,bb=×=,所以无眼:有眼=7:9,因此无眼长翅:有眼长翅:无眼残翅:有眼残翅(3:1)×(7:9)=21:27:7:9
故答案为:
(1)长翅 常
(2)遵循 由甲表可知,在有眼和无眼果蝇中,长翅和残翅之比均为 3:1(或有眼无眼与翅型的遗传是独立的)
(3)无眼长翅:有眼长翅:无眼残翅:有眼残翅=21:27:7:9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长翅有眼雄果蝇和长翅无眼雌果蝇杂交,甲乙两个同学杂交子代长翅和残翅之比都是3:1,所以长翅为显性,且雌雄表现一致,位于常染色体上,而雌雄中有眼和无眼之比都是1:1,则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控制翅形的基因,B/b表示控制眼睛性状的基因。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将其和自由组合定律相结合,综合解答。
11.【答案】蛋白酶 厌氧型 促进菌体和营养物质的充分混合,提高了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下降 乳酸链球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乳酸呈酸性,降低了pH 1.5%大豆蛋白胨和 0.5%酵母膏 碳源、无机盐、水
【解析】解:(1)Nisin是一种蛋白质类抗菌素,进入人体可以被蛋白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2)根据发酵过程中对培养液隔绝氧气,所以乳酸链球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搅拌可以促进菌体和营养物质的充分混合,提高了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3)在乳酸链球菌发酵过程中中会产生乳酸,乳酸呈酸性,降低了pH。
(4)①由于抑菌圈大小可反映培养液中Nisin的相对浓度,根据表格数据1.5%大豆蛋白胨和0.5%酵母膏抑菌圈最大,说明Nisin的相对浓度最高,因此提高Nisin产量的最适氮源组合为1.5%大豆蛋白胨和0.5%酵母膏。
②除氮源外,乳酸链球菌所需营养物质至少还有碳源、无机盐、水。
故答案为:
(1)蛋白酶
(2)厌氧型 促进菌体和营养物质的充分混合,提高了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3)下降 乳酸链球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乳酸呈酸性,降低了pH
(4)1.5%大豆蛋白胨和 0.5%酵母膏 碳源、无机盐、水
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2、鉴别培养基: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
本题重点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的知识,需要掌握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包括营养物质、pH等,再结合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12.【答案】Mg 小于 保证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同时能渗透吸水 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绿光最少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酒精 次氯酸钠 作物生长快、产量高;不受季节性限制;不受地区、土壤等条件的限制
【解析】解:(1)植物生长需要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Mg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矿质元素,所以该培养液中还需要补充含Mg元素的化合物,由于在高浓度的溶液中,植物细胞会失水,所以为保证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同时能渗透吸水,所以营养液的浓度应小于细胞液浓度。
(2)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绿光最少,所以一般补充绿光。
(3)可将外植休培养成宗整植株,其原理是细胞全能性:培养前应对外植体讲行消毒外理:将其先用洒精消毒30s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4)植物工厂的优势实质是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其优点有作物生长快、产量高;不受季节性限制;不受地区、土壤等条件的限制。
故答案为:
(1)Mg 小于 保证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同时能渗透吸水
(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绿光最少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酒精 次氯酸钠
(3)作物生长快、产量高;不受季节性限制;不受地区、土壤等条件的限制
1、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
2、外植体接种前,需要将接种室、接种箱灭菌和对外植体消毒的操作:①接种前一天,将接种室的四个角落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②接种前1小时,在接种室内用喷雾器喷洒来苏水;桌椅也用来苏水擦拭;接种箱内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③将灭菌室和接种箱内用紫外灯灭菌:④接种前,操作者用肥皂清洗双手,擦干,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用次氯酸钠溶液将外植体消毒。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生物竞赛兴趣小组选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生物竞赛兴趣小组选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共11页。
高中生物高考山西省2019年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山西省2019年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