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中考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资料 第13课时 内能 内能的利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中考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资料 第13课时 内能 内能的利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规则,热传递,自发地,不一定,2热传递与做功,温度差,比热容,汽油机,柴油机,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构成的。
一、分子动理论(10年8考,除2016、2014年)
2.扩散现象(1)概念:____的物质在互相____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酒香不怕巷子深”“桂花飘香”。注意 扩散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运动。影响因素: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4.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②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____和____。
二、内能(10年6考,除2020、2015、2014、2012年)
易错抢分点 下面是一些关于内能大小的说法,请判断正误:
(2) 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 )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能和分子_____能的总和。
2.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_______;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温度升高时内能_______。
(4) 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内能大( )
3.改变内能的方式(1)热量:在______的过程中,传递____的多少。热量可以______从_____温物体传到_____温物体,但不可能______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易错抢分点 (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
(2) 判断正误: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原因:内能多的物体,其温度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高。
三、比热容(10年9考,除2017年)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_______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值定义法)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_______。
3.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温度、吸放热情况等无关。注意 比热容大的两种表现:(1)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_____;(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_____。
5.冬天人们常常在热水袋中装入热水来取暖,汽车发动机常常用水作冷却剂等,都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_____的特点。
四、热机(10年3考,2020、2016、2012年考)
1.定义: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2.分类: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3.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_____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4.内燃机的分类:内燃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它们分别用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
5.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特点(10年2考,2020、2012年考)
注意 (1)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只有_______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靠飞轮的_____完成。(2)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①柴油机汽缸顶部有喷油嘴,没有火花塞;②在吸气冲程中柴油机吸入的只有空气;③柴油机为压燃式,当压缩冲程结束时,喷油嘴喷出的雾状柴油,遇到热空气立刻燃烧起来。
五、燃料的热值(10年4考,2016、2015、2013、2012年考)
1.定义:把某种燃料_______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比值定义法)
3.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让燃料尽可能地___________;减少热量的_______;设法利用_______的能量等。
六、热机的效率(10年2考,2015、2013年考)
1.定义:用来做_________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___________放出的能量之比。
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0年7考,除2021、2015、2013年)
1.能量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_______。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_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 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___。
3.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能量。因此,根本不可能制造出_________。
考向:扩散实验及实验方案
1. 如图,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相同且均匀,这是_______现象,此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最后发现两瓶中气体的颜色也会变得相同且均匀,由此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上述结论。室温越高,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
(RJ图13.1-2)
考向:能量的转化及热机
2. 如图所示,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硝化棉燃烧起来,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这一特点与汽油机的_______冲程相同。下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空气的质量_______,密度____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
(RJ图13.2-5甲,HK图13-3)
考向:改变内能的方式,能量的转化及热机
3. (2021百色)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发现塞在试管口的木塞被冲出,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RJ图14.1-1,HK图13-24)
A. 试管中的水是靠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B. 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水蒸气对木塞做功,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原理相同D. 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加
4. 如图是弹性小球落地后弹起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小球每次跳起的高度逐渐降低,说明小球的机械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球在1、2位置的高度一样,小球在2位置的重力势能_______小球在1位置的重力势能,小球在2位置的动能_______小球在1位置的动能。整个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RJ图14.3-2)
考点 分子动理论(重点)
例1 (2021随州改编)初三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同学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B. 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 “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D. 我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
1. (2021凉山)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如图1,用力推活塞,发现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个现象间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均选填“引力”或“斥力”)
考点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重点)
例2 中医拔火罐能有效治疗某些疾病,使用时先加热火罐中气体,再按图2所示方法迅速将火罐按到皮肤上。一段时间后,罐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罐内气体内能的。嫦娥5号返回器在通过大气层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此过程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 (2021南京)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锯木头锯条发热B.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C. 阳光下路面发热D. 搓手时手掌发热
考点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变化关系(易错点)
例3 根据对热量、温度、内能的理解完成下列各题:
(1) 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时,其内能_______增大(减小)。如:水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_______增大(减小)。(以上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2) 物体的内能增大(减小)时,其温度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
(3) 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时,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如:“钻木取火”,木头的温度之所以升高是因为其他物体对木头____。
(4) 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温度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
(5) 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大(减小)。如:物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则内能可能不变。
(6) 物体的内能增大(减小),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吸收(放出)热量。如:长时间行驶的汽车轮胎发烫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知识点睛 热量、温度和内能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4. (2021宿迁)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考点 比热容的理解(重点)
⑤水结成冰,比热容不变 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5. 洛阳为打造宜居城市,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不少人工水系,人工水系能调节气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_____;当相同质量的水或砂石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较_____。(均选填“大”或“小”)
6. (2020北京)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点 热机(重点)
例5 如图3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关于其四个冲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吸气冲程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B. 压缩冲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C. 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D. 排气冲程中,废气带走了燃料释放的能量中的极少部分
7. (2020衡阳)如图4所示为内燃机四冲程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B. 乙图冲程能获得动力C. 丁图冲程存在明显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D. 丙图冲程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考点 热量的计算(重点)
考点 有关热效率的计算(重难易错点)
考点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重点)
例8 汽车刹车时,由于摩擦,汽车的动能转化为地面、空气的_____能,这些能量不能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而有些新能源汽车有“动能回收装置”,即在刹车时带动发电机工作,将汽车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____能并为电池充电,之后电池又可以再次驱动汽车。在整个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和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4.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干电池对外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火箭加速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 陨石坠入大气层剧烈燃烧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液化气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2015年考】
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设计思路
1.(1)由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因此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需控制物质的_______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改变物质的种类,分析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法。(2)我们无法测量物质吸热的多少,那么通过什么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答:利用相同热源加热,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这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利用上述方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多少的前提条件是热源必须相同)
③玻璃棒:通过搅拌使物质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4.实验过程:取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入质量_______的水和食用油,记录它们的初温,用两个_______的加热器对它们加热,使它们升高_______的温度,记录___________,将数据填入设计的实验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交流与评估
6.使用电加热器替代酒精灯加热的原因:使用酒精灯加热时,火焰的大小和火焰的加热位置不好控制,而电加热器是内部加热,且热源稳定,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
7.实验中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液体的内能。
8.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为了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而引入的物理量:______。
9.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1)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即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_____;(2)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热量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升高温度多的吸热能力_____。
10. 【拓展考点】图像的分析(1)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 (2)两种物质的质量不同
在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例题 为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海用如图9所示装置做了实验。
(1) 实验器材:水、食用油、电加热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均填测量工具)
(2) 在两烧杯内装入_______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规格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3) 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这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
(4) 下面是实验记录的数据:
③ 分析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升高的温度有关。
(5) 在水还没有达到沸点之前,使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所需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6) 老师说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升高的温度高的液体吸热能力弱
1. (2018,1题节选)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构成的。
2. (2021,4题节选)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图10,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由于墨汁分子在做_____________。
3. (2015,5题节选)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越剧烈。
4. (2013,3题节选)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
命题点2 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5. (2019,3题节选)2019年5月17日,我国用火箭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剧烈升温,通过_______的方式增大了它的内能。
6. (2017,4题节选)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在锅里煮面时,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产生的。
7. (2020,20题节选)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收割机已成为我省收割小麦的主要工具。收割过程中,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麦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收割机的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工作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冲程。
8. (2016,6题节选)物理知识是对自然现象的概括总结,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技术当中。请联系表中的相关内容填写表中空格。
命题点4 对比热容的理解
10. (2014,12题)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
11. (2020,6题)在通常情况下,许多物质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都是稳定不变的。这些稳定不变的物理量既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自然界平衡与和谐的本质反映。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请仿照示例,就任一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示例】问题:如果水的密度变小,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如何变化?猜想: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增加。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水的沸点降低了,将水烧开的时间会如何变化
命题点5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2. (2015,18题)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11中甲、乙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2) 实验中,用___________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选填“液体1”或“液体2”)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上用_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
命题点6 热量及效率的相关计算
(1) 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物理(河北)第13章 内能 内能的利用第3节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比热容和热值的计算,命题角度1,05×107,提分特训,0×109,热效率的计算,命题角度2,热效率计算总结,提分技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物理(河北)第13章 内能 内能的利用第2节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内能与热机,目录河北·中考,考点1,温度差,易失分点,失分警示,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内能可能不变,比热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物理(河北)第13章 内能 内能的利用第1节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目录河北·中考,设计性实验,分子动理论,考点1,无规则运动,引力和斥力,彼此进入对方,得分指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