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4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4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 )
A. 课间远眺几分钟 B. 强光下看书 C. 在公交车上看书 D. 躺着看手机
2.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导致近视,不当用耳会导致听力受损,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 B. 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
C. 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 D. 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3. 下列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所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B. 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C. 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D. 用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4.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 近视眼,镜片Ⅰ B. 近视眼,镜片Ⅱ C. 远视眼,镜片I D. 远视眼,镜片Ⅱ
5.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6.关于远视眼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来自近处的物体成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B. 一般是由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
C. 晶状体太厚,或是眼球的前后径太长
D. 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7.鱼类能够在水中看物,这是因为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故有足够的折射能力。鱼在岸上由于折射能力太大,鱼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到模糊的景象。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则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鱼在岸上是“远视眼”,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B. 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C. 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D. 高度远视的人的晶状体与鱼的晶状体相似,都比较凸
8.为什么近视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总是眯着眼睛 ( )
A. 为了缩小瞳孔 B. 为了使角膜变形
C. 为使晶状体变形,使所成的像刚好在视网膜上 D. 为了使视网膜变形
9.在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如何破解学生近视率高发的问题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下列关于近视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会造成真性近视
B. 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会造成假性近视
C. 近视眼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D. 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10.1996年开始,我国把每年6月6日确定为“全国爱眼日”,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
A. 眼睛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B.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几分钟
C. 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D. 户外光线明亮,可以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11.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视眼矫正应该配戴凹透镜 B. 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C.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凹透镜 D.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12.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变得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3.如图所示的眼镜( )
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题13图 题14图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可以判断他的两只眼睛( )
A. 是远视眼 B. 是近视眼 C. 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 D. 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
15. 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 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B. 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 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 爷爷原来是个远视眼
16.医学对近视的矫正有一种技术,就是用激光对近视患者的角膜进行适当的切削,改变眼睛角膜表面弧度,来矫正视力。这种对角膜进行切削的目的是( )
A. 缩短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B. 增加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 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 D. 增强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二、填空题
17.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8.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选填“前”或“后”)。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9.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平时我们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图乙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
(1)我们人眼能根据观察对象,通过自动调节晶状体可以实现的是( )(填字母)。
A.看清不同亮度的物体
B.看清不同颜色的物体
C.看清不同大小的物体
D.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2)由图乙得出: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________处的物体,我们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近视眼,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面,此时应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20.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白色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一所示。
材料二: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近视后,晶状体曲度变大,偏折能力增 强,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聚集在视网膜前,如图二所示。
(1)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为光的________现象。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近视患者在________(选填“红”或“紫”)光下看到图像更清晰,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1.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2.小金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2)实验中小金将烛焰移至9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___实像(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正立放大)
(3)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模拟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23.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的实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小华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_(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图分别是________ 。
(4)如果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是5厘米,当烛焰离透镜18厘米时,移动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像(“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当一位同学将烛焰沿平行于光具座方向的左方吹时,他看到烛焰的像朝平行于光具座的________(填“左”或“右”)方飘动。
2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0cm。
(1)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0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填“I”“II”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5.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
(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26.中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近视除了会引起生活不便外,还有很多危害,如易造成斜视、易导致视网膜脱离、易引发白内障等.请思考: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能预防近视的形成呢?
(2)近视眼的结果是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
(3)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B 3. A 4. A 5. B
6. B 7. B 8. C 9. D 10. D
11. C 12. D 13. A 14. A 15. A 16. B
二、填空题
17. 凹;实
18. 前;凹透镜
19. (1)D
(2)远;前;凹
20. (1)色散
(2)红;由图一可知,紫光比红光的偏折能力更强,在眼球中成像时,离视网膜 比红光更远,因此,红光下看到的图像更清晰。
21. (1)乙(2)丙(3)大于
22. (1)10cm(2)倒立缩小(3)凸透镜;远视眼
23. (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
(2)靠近凸透镜
(3)AC
(4)倒立、缩小的实像;左
24. (1)Ⅱ;变大
(2)上升
25. (1)凹;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26. (1)解: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2)解:前方
(3)解:凹透镜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A、课间远眺几分钟,可以让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有利于预防近视,说法正确。
B、 强光过于刺眼,在强光下看书会损伤眼睛,说法错误。
C、公交车在不停的运动, 在公交车上看书对视力有影响,说法错误。
D、 躺着看手机 更易使眼睛疲劳,说法错误。
2. B
【解析】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可以预防近视;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都能造成近视;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可以预防中耳炎;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可以保护听力。
3. A
【解析】A、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B、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
C、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 A
【解析】根据乙图可知,焦点在视网膜前面,因此为近视眼,应该应凹透镜矫正,即选择镜片I。
5. B
【解析】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像的位置;因为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③表示近视眼;因为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所以①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
6. B
【解析】A.来自近处的物体成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故A错误;
B.一般是由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故B正确;
C.晶状体太薄,或是眼球的前后径太短,故C错误;
D.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D错误。
7. B
【解析】A.鱼的晶状体太厚,因此在岸上是“近视眼”,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故A错误;
B.高度近视的人,它的晶状体比常人更厚,对光线偏折能力强,因此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故B正确;
C.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故C错误;
D.高度近视的人的晶状体与鱼的晶状体相似,都比较凸,故D错误。
8. C
【解析】近视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总是眯着眼睛是为了使晶状体变形,使所成的像刚好在视网膜上。C选项符合题意。
9. D
【解析】A、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前后径增长,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将造成真性近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会造成假性近视 ,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的会聚能力增强,近视眼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10. D
【解析】解:A、看书时,姿势要正确,眼睛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A正确;
B、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B正确;
C、按时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C正确.
D、不能在直射或强光下看书,否则容易造成近视.D错误.
11. C
【解析】解:A、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当看远处的物体时,不能变薄,使折射光线会聚到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物体,需要戴凹透镜来使折光能力减弱,使折射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看清物体.不符合题意.
B、人的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能自行调节凸透镜的厚薄,无论看远处还是近处,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D、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12. D
【解析】 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减小,这是导致人在水中看不清物体的原因;要看清物体,必须增大光线的偏折程度。
高度近视的人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更强,因此他们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故①错误,②正确;
正常人带上老花眼镜,可以增大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所以在水中会更清晰,故③正确,而④错误。
13. A
【解析】由图可看出图画变大了,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14. A
【解析】通过眼镜看书本上的文字,通过两个镜片都看到放大的字,所以小刚戴的眼镜两个都是凸透镜,是远视眼镜,小刚的眼睛是远视眼。
15. A
【解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6. B
【解析】【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适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得弱一些;即用激光对近视患者的角膜进行适当的切削来矫正视力,这种对角膜进行切削的目的是改变晶状体过凸的状态,减弱它对光的会聚能力。
二、填空题
17. 凹;实
【解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远处过来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应使光线进入眼睛前发散一些,所以配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视力正常的眼睛,景物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在视网膜上都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8. 前;凹透镜
【解析】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它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因此相当于近视眼,即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要看起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近视镜,也就是凹透镜。
19. (1)D
(2)远;前;凹
【解析】(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我们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了晶状体的焦距,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D.
(2)根据乙图可知,上面的晶状体弯曲程度更小,而蜡烛离眼睛更远,所以减小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此时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我们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形成近视眼,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此时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20. (1)色散
(2)红;由图一可知,紫光比红光的偏折能力更强,在眼球中成像时,离视网膜 比红光更远,因此,红光下看到的图像更清晰。
【解析】(1)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为光的色散现象;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近视患者在红光下看到图像更清晰,请说明理由:紫光比红光的偏折能力更强,在眼球中成像时,离视网膜 比红光更远,因此,红光下看到的图像更清晰。
21. (1)乙
(2)丙
(3)大于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乙图的凸度比甲图大,因此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
(2)根据图片可知,丙图的凸度最小,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最弱,即光线会聚的交点离凸透镜最远,所以像距较大的是丙图;
(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22. (1)10cm
(2)倒立缩小
(3)凸透镜;远视眼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
(2)小金将烛焰移至95cm刻度处,此时的物距u=95cm-50cm=45cm>20cm,即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为,因此烛焰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那么光线会比原来发散。如果要使像成在原来的位置就必须使现在的光线会聚,因此需要安装一个合适的凸透镜,才能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这个过程模拟远视眼的矫正。
23. (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上)
(2)靠近凸透镜
(3)AC
(4)倒立、缩小的实像;左
【解析】(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小华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3)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为了看到清晰的像,必须将光线发散,因此用凹透镜矫正,故选AC。
24. (1)Ⅱ;变大
(2)上升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这时物距u=50cm-10cm=40cm,而2f=20cm,那么u>2f,这时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4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随堂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4 电阻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眼与视觉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