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孔乙己课堂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孔乙己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挑细选,活动探究,语言表达,衔石填海,精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选择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
A.阔绰(chuò) 羼(càn)水 活泼(pō)
B.荤(yūn)素 暂(zàn)时 蒲(pú)包
C.荐(jiàn)头 舀(yǎ)水 间(jiàn)或
D.步骤(zòu) 绽(zhàn)开 门槛(kǎn)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孔乙己便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4)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 去了。
A.踱 涨 罩 走B.走 羞 罩 走
C.走 涨 盖 爬D.踱 羞 罩 爬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代词、名词、形容词、副词。
B.“书籍纸张笔砚”“涨红的脸色”“哄笑起来”“穿上棉袄”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动宾短语。
C.“而且我们的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掌柜不上账”。
D.“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二重是转折关系。
4.下列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给弘扬成都精神和成都形象带来良机。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多乎哉?不多也。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7.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路 ,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
痛 ,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二、活动探究。
8.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三、语言表达。
9.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
(1)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气、生活奢侈。 ( )
(2)孔乙己立刻显出精神萎靡、心神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
(3)他的眼色,很像真诚地请求掌柜,不要再提。 ( )
四、衔石填海。
10.选词填空,并赏析所选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掏 排)出九文大钱。
选____,赏析:________
(2)他从破衣袋里 (摸 拿)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选____,赏析: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说散文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白杨礼赞》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孔乙己》中店内外阵阵笑声和孔乙己的不幸形成了强烈对比,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高价卖出,显示出清兵卫的天赋和独特的审美能力,与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呼吁人们__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精准阅读。
阅读小说《孔乙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③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④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⑤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⑦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⑧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3.概括情节——根据示例,概括选文事件。
示例:孔乙己教我写“茴”字
①孔乙己____________ ②孔乙己____________ ③孔乙己____________
14.品评视角——选文以小伙计“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15.评析人物——在《呐喊》小说集中,鲁迅最喜欢《孔乙己》篇,想必他也很喜欢孔乙己其人。结合选文内容,简析孔乙己的可爱之处。
16.一“笑”贯穿——选文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我”的笑、孩子们的笑、掌柜的笑和众人的笑,作者用“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阅读肖曙光的《还债》,完成下面小题。
①驴蹄声由远及近响起,常公子知道宁掌柜来了,他心里一阵发慌,连忙迎出门去。矮瘦的宁掌柜撇脚从草驴上下来,定定地看着常公子,看得他面红耳赤。
②宁掌柜,能不能再宽恕几天?
③又去赌了?有钱赌博,无钱还债?
④常公子低着头,一脸窘态。
⑤常家先前是大户人家,在都梁城里有十余间绸缎铺。常公子参加过几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就淡了心,不再考取功名。无所事事的常公子爱上赌博。常老爷多次劝说无效,一怒之下把他从赌场绑回来,吊在屋梁上一顿毒打。伤好之后,常公子又偷偷去赌博。常老爷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家道从此败落。
⑥船漏偏遇顶头风,宁掌柜偏偏在这时候上门讨债。虽说宁掌柜在都梁城开了几间饭铺,但比起常家还是小生意人,常家何曾欠他的银子?宁掌柜拿出张字据晃了晃,说是常老爷欠下的。常公子想起父亲临终前,交代要他还宁掌柜的银子,那这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常公子认了,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一百两银子搁过去根本不算事儿,但现在就像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⑦常公子昨晚又去赌了一把,把家里仅有的十两银子输光了。面对宁掌柜,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了,都没有了,连买米的钱也没有了。
⑧也罢,再宽恕你几天。宁掌柜说完,掏出几枚铜钱撒在地上,拿去,免得饿死没人还债。
⑨嫌少?看着像木桩样戳在那里的常公子,宁掌柜阴着脸呵斥道。常公子按捺住心里的怒火,蹲下身子,将铜钱一枚枚捡起。一枚铜钱滚到宁掌柜脚边,常公子想上去捡,宁掌柜一脚把枚铜钱踩住。常公子想捡又捡不了。常公子被戏弄了一番,灰头土脸地蹲在那里。街坊们指指点点,常公子的颜面丢尽了。
⑩常公子一咬牙,不再去赌博。他脱了长衫,换上短褂。当了家里仅有的一根银簪子,在十字街头开了家烧饼铺。生意不温不火,常公子焦灼不已。
一天,驴蹄声再次响起,宁掌柜又来。
宁掌柜不说话,径直走进铺子。拿起一个烧饼,闻了闻,说,香。又撕下一块,送进嘴里,慢慢细嚼起来。然后,冲常公子微微一笑,还挺酥脆,只是……他扭头四周看了看,说,为何这般冷清?
常公子低着头,长叹一声。
宁掌柜摇摇头,撇脚上了草驴,驴蹄声声像是踏在了常公子心里。
烧饼铺的生意一直不见起色。这天,常公子烤了两笼烧饼。一直到下午,只卖出了三个。他心灰意冷,心里盘算着明天不开市了。
正要离开铺子,几个人一边走过来,一边嚷嚷道,买烧饼!买烧饼!
不卖!不卖!常公子冲他们回道。
一个人拉住他,说,我们要买你的烧饼,去饭铺喝羊汤。宁掌柜说了,汤不单独卖,必须拿上烧饼,才能买羊汤。
另一个人说,你的烧饼酥脆,饭铺的羊汤鲜香,吃烧饼喝羊汤,绝配!
还有这等事?常公子不敢相信。
烧饼铺的生意一天一天兴旺。
烧饼铺外,又响起了驴蹄声,常公子知道宁掌柜讨债来了。
不过,这次常公子不再慌张,他把早已准备好的银票递给宁掌柜。宁掌柜捋着胡须,冲他微微一笑,却不接银票,而是掏出一张字据给他。字据上写道:宁三坤借常云恺白银一百两。
趁着常公子发愣的当口,宁掌柜道出了事情原委。那年,宁掌柜家遭遇劫匪,常老爷慷慨解囊,借给宁掌柜一百两银子,让他重整家业。后来,宁掌柜要还银子,常老爷不仅不要,还把借据还给了他。
银子你想要,随时可以来拿。宁掌柜对常公子说,又递给他一张纸,这是羊汤的配方。以后你卖羊汤配烧饼,鲜汤酥饼不分家。
宁掌柜撇脚上了草驴,瞥见常公子眼中的感激,宁掌柜一阵感慨:常老爷,您生前托付的事总算完成了,没辜负您呀。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公子知道宁掌柜来了,心里一阵发慌。”此处交代,给读者制造悬念。
B.宁掌柜的每次出场总是未见其人,先闻驴蹄声。这种写法既符合认识人物的步骤,也符合常公子当时的心理状态。
C.第段,宁掌柜“冲常公子微微一笑”;第段,“宁掌柜捋着胡须,冲他微微一笑”。两次“微微一笑”,宁掌柜的心态是完全一样的。
D.结尾轻松自然,水到渠成,比较合情合理。
18.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百两银子搁过去根本不算事儿,但现在就像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宁掌柜说完,掏出几枚铜钱撒在地上,拿去,免得饿死没人还债。
19.请分析第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
20.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标题“还债”的含义。
21.第⑩段中有句“他脱了长衫,换上短褂”,《孔乙己》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试分析这两句话在两篇小说中作用。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B
6.A
7.B
8.【小题1】一个小孩,他的生活水平很高,而文化水平很低,成为身心发育不均衡的畸形儿。
【小题2】反映了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却不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和品德培养。
9.(1)(阔绰) (2)(颓唐不安) (3)(恳求)
10.(1)排 勾画出孔乙己拿钱买酒时的得意神气,也表达出他对短衣帮的蔑视。 (2)摸 表明孔乙己的钱已经极少,生活已到了穷困不堪的地步。
11.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或突出白杨树朴质正直坚强的内在气质); 反映了当时人们冷漠麻木不仁的心理(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12.毁坏人家的名誉。 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认为不值得辩解。 偶然,有时候。 态度。
13.给孩子们茴香豆吃 被打 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14.⑴“我”是孔乙己故事的在场者、见证人,以“我”的视角叙事故事,亲见亲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亲切感;⑵小伙计“我”,儿童视角,赤子之心,便于表达作者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和对科举制度的委婉讽刺。(意思到即可)
15.①好为人师,善良乐教。比如主动“我”写“茴”字,为了“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真心为“我”的将来着想;②热爱孩子,富有爱心。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可见心地善良,童心未泯;③爱面子,讲信誉: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这一回是现钱”,态度诚恳。(至少2个方面,意思到即可)
16.①渲染了小说的“喜剧”色彩,反衬了孔乙己悲剧色彩;②增强了讽刺意味;③揭示人们麻木不仁的状态,表达作者对国民弱性的痛心。(至少从2个方面组织,意思到即可)
17.C
18.(1)比喻、夸张、对比(写出一种即可),形象地写出常公子极其贫困的现状,表现宁掌柜提出的欠债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
(2)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宁掌柜为了逼迫常公子自己谋生,而故作傲慢无礼(轻视、瞧不起)的情态。
19.第⑤段属于插叙,介绍了常公子身份、家庭现状,为下文宁掌柜讨债、常公子不得不自谋生路铺垫、蓄势。
20.“还债”指常老爷借钱给宁掌柜,宁掌柜还债,他却没有收,体现常老爷善良、古道热肠;指宁掌柜设计逼迫常公子成长,报答常老爷恩情,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还债”,体现宁掌柜知恩图报;指常公子改变游手好闲的习气,通过自己的劳动,清还父亲临终交代的、宁掌柜提出来的债务,体现常公子勇于担当,知错能改,能屈能伸,放下读书人架子,勤劳自给。
21.本文: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长衫”表明常公子原先是读书人、生活舒适,承接上文内容,“脱下长衫”说明常公子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摆脱无所事事的状态。“换上短褂”表明常公子决心自食其力,靠劳动谋生,引出下文他自己创业开烧饼店的情节。
《孔乙己》:“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与小说开头所说的喝酒主顾中的“短衣帮”差不多。但孔乙己又是“穿长衫”的,这又含蓄说明了他是“读书人”,虽穷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文化教育之毒很深,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唯一”就标示了他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性格与身份,他欲“上”不能,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顾中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不一样,引出下文讲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精品习题,共16页。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精品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优秀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