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2017年春季《人民的民义》电视剧被各电视台热播,这再一次说明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往往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在唐朝就有一位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创作文章、诗歌要紧跟时代,反映现实生活。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他写的《卖炭翁》就是“合为时而著”的诗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
1.注音读准下列字音。
伐薪(xīn) 两鬓(bìn) 碾冰辙(niǎn)
翩翩(piān) 叱牛(chì) 两骑(jì) 系向(jì)
2.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看看诗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烧炭—运炭—卖炭
3.具体说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可分为几层意思?
有三层。
第一层,由开头至“心忧炭贱愿天寒”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
第二层,自“夜来城外一尺雪”至“市南门外泥中歇”,描述他进城卖炭。
第三层,自“翩翩两骑来是谁”至结尾,写炭被无情掠夺。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是在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有什么特点?
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心理。老翁身上“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品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1)“一尺雪”说明什么?
雪大,路必难行。
(2)这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卖炭翁的?
动作。
(3)“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呢?
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
(4)“碾冰辙”说明了什么?
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6.“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7.“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这两句有何特点?
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然后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由远及近,通过一问一答,勾勒出宫使飞扬跋扈的形象。
8.从“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中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9.理解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两句中加点的词语。
“千余斤”,言炭的数量之多,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
“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10.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读后你有什么体会?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
11.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宫使爪牙们境遇的悬殊。
(3)“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含蓄有力,发人深思。
这首诗从头至尾一百多字,截取卖炭翁的一次遭遇加以具体描述,将卖炭翁的悲苦命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宫使的霸道欺压行径暴露在文章之中,作者不加议论,但对统治者的鞭挞,对人民的同情都饱含其中。
2.对比鲜明,以小见大。
全诗运用对比、讽刺、反衬、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的悲苦命运,揭露了宫使对人民的盘剥与掠夺,反映了唐朝中期不合理的宫市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卖炭翁 eq \b\lc\{(\a\vs4\al\c1(烧炭艰辛,运炭艰难,炭被掠夺)) eq \a\vs4\al((肖像、心理、动作描写),生活困苦艰辛)
宫使 夺炭(肖像、动作描写) eq \a\vs4\al(仗势凌人,蛮横冷酷)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并展开教学的,先是布置学生课外预习,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其次在备课时,体现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特点,把学生在平时所积累大量的相关唐诗、宋词、古诗文及作者等相关知识做以简单的汇报检查,然后再导入到本课的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极大兴趣。在经过老师的配乐朗读,学生的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等多种形式的层层深入朗读。从作者到诗意,再到其意境,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学生读出了古诗文的节奏与韵味,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也真正达到了诵读课的目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石壕吏/杜甫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质疑解难,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2课时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