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 海岸带的开发 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 海岸带的开发 学案,共11页。
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
[学习目标] 1.了解海岸带的含义,理解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2.掌握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3.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重点)4.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重难点)
一、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海岸带的含义
(1)狭义:其主体指潮间带。
(2)广义: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海岸带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1)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3)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4)海岸带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1.广义的海岸带的范围包括哪些?
提示:部分陆地、滩涂、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二、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1)滩涂概念: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2)滩涂的资源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滩涂养殖是沿海地区利用滩涂的主要方式之一。
(3)发展养殖的条件: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丰富,是海洋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后代的家园。
(4)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围海造田导致盐渍化;围造盐田、虾池诱发海水入侵;将河口围堵,引起洪水泛滥等。
2.港口建设
(1)功能:货物和旅客集散并交换运输方式的场地。
(2)选址条件
(3)良港要求
(4)
3.海洋旅游
(1)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海洋波澜壮阔,海岛景色优美,海滨气候宜人等。
(2)分类
(3)滨海旅游
2.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提示: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有滩涂资源开发、港口建设以及海洋旅游等。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
|
问题2 |
|
问题3 |
|
问题4 |
|
学生分组探究一 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的优势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广义和狭义的海岸带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狭义的海岸带主体指的是潮间带,是介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即为滩涂。广义的海岸带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张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交会地带,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范围较狭义的海岸带更广一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都加大了对海岸带的开发度,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有哪些优势条件?
提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海岸带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能力。此外,海岸带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条件。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海岸带的含义
狭义的海岸带,其主体指的是潮间带。潮间带是介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滩涂。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潮间带又分为三个区,如下图所示。(1)高潮区(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它被海水淹没的时间很短,只有在大潮时才被海水淹没。(2)中潮区(中区):它占潮间带的大部分,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是典型的潮间带地区。(3)低潮区(下区):上界是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大部分时间浸在水里,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时间内露出水面。
广义的海岸带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交会地带,也是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人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 内容 |
位置 | 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
资源 | 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
生产力 | 海岸带是海岸、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
其他 | 海岸带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
目前,全球大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海岸带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是人类早期发展农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因此人们选择在海岸带居住。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下列选项中属于海岸带组成部分的是( )
①海岸 ②潮间带 ③水下岸坡 ④沿海平原 ⑤河流出海口 ⑥港湾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思路点拨】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水运动对于海岸作用的最上限及其邻近的陆地,以及海水对于潮下带岸坡剖面冲淤变化所影响的范围。
D 广义的海岸带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①海岸,即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沿岸陆地部分,通常称潮上带;②潮间带;③水下岸坡,即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部分,一般称潮下带。古海岸带则是已脱离波浪活动影响的沿岸陆地部分。此外,海岸带还包括河口和港湾。中国在进行海岸带调查时,规定调查范围为: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10千米左右,向海至水深10~15米等深线处;沿海平原向陆侧延伸的宽度会大于10千米。
学生分组探究二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方式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为什么滩涂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
提示:滩涂所处的位置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丰富,是海洋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后代的家园,同时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2.从港口建设的水域条件分析,适合港口建设的地方有何特征?
提示:港口建设的水域条件主要满足船舶的航行、停泊的要求,所以在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适合港口的建设。
3.海洋旅游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滨海旅游是海洋旅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包括海滨观光、海滨度假疗养、海水浴场、海上娱乐活动等。
4.分析海南岛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海南岛地处我国大陆南端,海洋广阔,海岛景色优美,热带风光在我国其他地区难以见到,气候宜人,浪缓、沙软、滩平等特点均具备,因此可以开发多种海洋旅游资源。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 位置或区位 | 特点或组成 | 用途或功能 | 应注意的问题 | |
滩涂养殖 | 大潮时高潮 线 以下、低潮线以上 | 亦海亦陆 | 开辟盐田、围海造地、水产养殖、填筑滩涂、海洋旅游 | 围垦农田导致土壤盐渍化;围造盐田、虾池诱发海水入侵;河口围堵引起洪水泛滥等 | |
港口建设 | 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交通运输;海 阔 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与依托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 水域和陆域 | 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 | 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疏集运条件 | |
海洋旅游 | 空间 | 海岸带、海岛、海上和海底 | 浪缓、沙软、滩平、岛异等 | 开发以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 | 避免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建筑要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等 |
距离 | 滨海、近海海上和远洋 |
青岛港建设的优越区位条件分析
(1)青岛港位于胶州湾内,风浪小;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利于船舶的航行、停泊。(2)交通运输便利,有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管道运输、航空等。(3)经济腹地广阔,港口辐射整个山东省及其附近省区,经济发达。(4)以青岛市为依托,青岛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综合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5)青岛港地理位置适中,具有发展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有利区位优势。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
(2)简述该地保护海岸带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思路点拨】 根据图示海岸线特点分析外力作用,保护海岸带一是加强管理,二是治理污染。
解析:第(1)题,图中远处是岬角,近处是岬湾。岬角主要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岬湾(沙滩)主要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保护海岸带的环境,关键是控制游客数量,预防海岸海水污染,提高游客环保意识等。
答案:(1)基岩海岸,岬湾相连(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岬角向海突出,海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岩岸;湾内风浪较小,海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沙滩。
(2)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治污染;做好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答三点即可)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教材第46页思考
【答案】 1.海岸带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是人类早期发展农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因此人们选择在海岸带居住。
2.海岸带具有的区位优势是:①处于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优越;②具有海洋和陆地的多种自然资源;③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④信息交流快,信息量大;⑤资金丰富;⑥过于密集的技术水平高。
教材第49页活动
【点拨】 分析上海港成为第一大港的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理位置,经济腹地,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依托城市和交通运输条件等?
【答案】 上海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便于联系南方和北方海区:处于长江的入海口,便于进行江海联运;处于多条铁路和公路枢纽,我国重要的航空枢纽,疏集运能力强,经济腹地宽广,依托的城市,上海市为我国最大城市、工业发达,农业基础好,因而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
教材第50页活动
【点拨】 1.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旅游业将成为海南岛的支柱产业,以这样一个区域为依托,分析其发展海洋旅游业的条件。
2.这个题目是围绕“海岸带的开发”而设计、分析不同时期人类对海岸开发利用的方式,解决海岸带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答案】 1.海南岛地处我国大陆南端,海洋广阔,海岛景色优美,热带风光在我国其他地区难以见到,气候宜人,浪缓、沙软、滩平等特点均具备,因此可以开发多种海洋旅游资源。
2.20世纪50年代,人们围海造陆将滩涂开垦为农田,建立农场。这一时期我国正处在经济起步阶段,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业需要大发展,尽快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这一时期人们对环境保护,对湿地的环境效益认识不够;20世纪90年代停止对滩涂的大规模围垦,建立湿地和鸟类保护区。人们认识到湿地所能起到的环境效益,以及湿地破坏带来的环境退化的恶果,使人们意识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势在必行,只有人地关系协调了,人类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也才可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海滨浴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C2.D 第1题,③处是海湾,风浪小,等深线稀疏,海水浅。第2题,④处是海湾,等深线密集,是优良的港址。
3.读某海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修建渔港的是 地,理由是
。
(2)A、B两处海滨浴场,目前A浴场接待游客数量较多,其比较区位优势是 ,但B浴场发展前景更好,原因是 。
(3)简述当地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越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中只有①口小内大,且避开该地的盛行风向,同时有公路相连接。第(2)题,从城市和交通布局看出,A处更为优越,但B处海岸线较长,发展空间较大。第(3)题,网箱养殖需较大的水域,且要求风浪较小,水温高,有利于鱼类生长的环境。
答案:(1)① 海湾风浪小,交通方便
(2)交通便利 距城市更近,海滩长度大,接待能力大,陆地配套设施发展空间大
(3)纬度低,水温高,海域面积广,海岸线曲折,海湾多。
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人工鱼礁是用于诱集、栖息和保护鱼类的人工设施。一般选择设置在水深不超过200米、底质坚实、干潮线延伸较近、无泥沙回淤、潮流流速和风浪都不太大的海区。
(1)下列海域适宜设置人工鱼礁的是( )
A.主要航道
B.经济鱼类洄游栖息的安宁海区
C.沿岸贝藻类养殖区
D.海防设施所在地
(2)利用人工鱼礁发展休闲渔业,用于垂钓的鱼礁一般应设置在水深为 处最佳。
A.10~20米 B.30~50米
C.50~100米 D.100~200米
(3)建设人工鱼礁有哪些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二可知,人工鱼礁最适宜布局在经济鱼类洄游栖息的安宁海区。第(2)题,进行垂钓,一般不能太深,所以钓鱼鱼礁一般应设置在水深10~20米处最佳。第(3)题,建设人工鱼礁可以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可以作为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在禁渔区作业,从而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还可以发展休闲旅游业。
答案:(1)B
(2)A
(3)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可以作为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在禁渔区作业,从而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可以发展休闲旅游业。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节 海岸 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