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衡量指标,理解并掌握世界、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重点) 2.说明水资源的数量、治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能够分析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重点、难点)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
(1)广义: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2)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
(1)衡量标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2)分布特点: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3)不平衡性的表现
范围 | 表现 | |
大洲 | 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 |
国家 | 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 |
中国 | 空间 |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
时间 | 夏秋多,冬春少 |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地区经济活动的关系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1)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
(2)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1)数量:需水量增加
(2)质量: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开源 措施 |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
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 |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 |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 |
节流 措施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 |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
[特别提醒] 所谓的地区缺水,一是指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二是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供需矛盾越突出,缺水程度越高。降水量多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降水量少的地区不一定缺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如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但因国土面积小,径流量少,所以其水资源并不丰富。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 )
(2)陆地面积广的地方水资源丰富。 ( )
(3)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最有效办法。 ( )
(4)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水资源总量较少而缺水。 ( )
(5)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节约用水
提示:(1)√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 衡量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而不是陆地面积。
(3)× 海水淡化技术成本高,还没有大规模应用。
(4)× 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较丰富,但是由于污染浪费严重而缺水。
(5)B [资源空间分配不均主要措施应为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应对的是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
水资源及其分布
2018年11月份,我国的许多科学家就“天河工程”纷纷质疑该项工程的可行性,所谓的“天河工程”就是指用人工干预方式改变大气水汽分布,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中国的西北干旱地区,从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
问题1 (区域认知)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问题2 (综合思维)“天河工程”的提出与实施,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何种特征?
提示: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归纳总结]
1.世界水资源分布状况
(1)空间分布
地区 | 降水量状况 | 水资源状况 | |
赤道地区 | 多 | 丰富 | |
两极地区 | 少 | 贫乏 | |
南北回 | 大陆东岸 | 多 | 丰富 |
归线两侧 | 大陆西岸 | 少 | 贫乏 |
中纬度 | 沿海地区 | 多 | 丰富 |
内陆地区 | 少 | 贫乏 |
(2)时间分布
地区 | 降水量状况 | 水资源状况 |
全年多雨区 | 多 | 丰富 |
全年少雨区 | 少 | 贫乏 |
夏季多雨区 | 夏季多 | 夏季丰富 |
冬季多雨区 | 冬季多 | 冬季丰富 |
常年湿润区 | 多 | 较丰富 |
2.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分析某区域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方法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分析某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只要掌握了该区域的降水分布特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降水量、径流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读右图,回答(1)~(2)题。
(1)如图中圆圈地区洪灾严重,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多暴雨 ②植被稀少 ③地势低洼,河流入海口少
④地下水位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圆圈地区水资源十分紧张,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风影响时间长 ②全年降水量小 ③工农业生产规模大 ④人口密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A (2)B [第(1)题,夏季多暴雨,地势低洼,河流入海口少,是造成海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第(2)题,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使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紧张。]
水资源的利用
中新网北京2018年11月26日电: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北方一线城市,北京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为了节约水资源,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水生态,北京市正多措并举致力于打造节水型城市,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努力目标,如今距离2020年还有一年时间:北京市下辖各区已陆续完成了节水型区验收,实现既定的节水目标。
问题1 (区域认知)北京市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表径流量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问题2 (综合思维)解决北京市缺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提示:跨流域调水;建立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归纳总结]
1.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例:
(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如下图:
2.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现状,造成了世界上某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其具体原因与解决措施如下:
原因 | 措施 | |
自然 | 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约用水 |
时间分配不均 |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 |
空间分布不均 | 跨流域调水 | |
人为 |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水资源浪费严重 | 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管理,水资源市场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 |
水资源污染严重 | 防治水体的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
2.城市缺水与雨季“看海”成为一对矛盾,雨水资源化是现今城市水体处理的一种趋势。下图为北京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这种雨水资源化系统( )
A.可以挖掘集约利用水资源的潜力
B.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差异
C.一定会造成城市水资源的浪费
D.是解决城市雨季“看海”的唯一措施
(2)这种方式获取的水体,最适宜的用途是( )
A.农田灌溉 B.绿化用水
C.养殖水产品 D.居民饮用水
(1)A (2)B [第(1)题,通过图示内容可知,这种雨水资源化系统可收集雨水,经处理后再供给人们使用,挖掘了集约利用水资源的潜力。第(2)题,通过该方式获取的水体,不适合作为居民饮用水,可用作城市绿化用水;在市区不适合开展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
人地协调观——“坎儿井”的智慧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分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 100多条,全长约5 000 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前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 (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工程,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读坎儿井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
(2)吐鲁番盆地坎儿井之所以用暗渠输水,是为了( )
A.利于灌溉 B.减少蒸发损耗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1)B (2)B [第(1)题,“坎儿井”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高山地带的冰雪融水。第(2)题,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暗渠输水主要是减少蒸发损耗。]
(教师独具)
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 )
A.流域面积小 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D.水土流失严重
1.A 2.C [据图可知四大河中④径流量最大,应为长江;③降水量、径流量较大,应为珠江;黄河中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区,下游又没有支流注入,径流量最小,应符合②;①应是松花江。]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多个城市准备或已经开始上调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4.从上海和北京的水价可看出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3.A 4.B [第3题,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不合理利用、浪费、污染水资源现象严重等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状况,提高水价在于促进节约用水。第4题,我国南方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水价较北方低。]
水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不是问题,能因时、因地合理有效利用才是关键。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单位:m3/人)。读图,完成5~6题。
5.海河流域水资源最为短缺的月份最可能是 (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6.我国南方下列水资源利用方式中,合理的是( )
A.将产业集中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B.整治水面水域,改种旱作农产品
C.废弃水运,防止水资源浪费与污染
D.建设水利工程,调配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5.B 6.D [第5题,海河流域地处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农业灌溉需水量大,因而4~5月水资源最为短缺。第6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但季节变化大,因而建设水利工程,调配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是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方式。]
(教师独具)
教材P63活动
(1)以色列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奇缺,不适宜发展耗水量大的作物。
(2)以色列除了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外,还通过咸水和海水淡化来“开源”,通过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等措施来“节流”,从而使水资源由“少”变“多”。
(3)加大资金投入和科学研究,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可以适度地改造地理环境,发展科技是人类解决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材P65活动
1.吐鲁番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主要靠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坎儿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在减少蒸发消耗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如果大量地开挖机井,在短时间内可以保证水资源的供给,但长此以往,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坎儿井断流,同时也可能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良灌溉技术;研究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控制本地区人口的过度增长;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和更新升级等。
2.首先要分析我国北方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城市人口密度大,工农业规模大,消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发展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由于降水量小,河网密度小,因此,缺水现象日益严重。然后,针对分析出的问题,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结合各领域专家的观点,综合提出自己的对策。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高考地理全国通用版一轮教材复习 第3章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案,共23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节 海岸 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 海岸带的开发 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