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巩固练习
展开5.2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30x2=60分)
梯田是早期先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发展农业的产物。2017年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西位于我国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多山地丘陵。据此完成下题。
1.早期先民开山造梯田,反应的历史时期及人地关系思想是( )
A.采猎时代—崇拜自然 B.农业文明—因地制宜 C.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D.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历史上住地先民们开山造地,把坡地整为梯田,种植农作物,目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获得农业生产的需求,是农业文明时期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路,还迷恋着过去那种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如今让中国“体质”、“颜值”都有了大变化,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中国,正在重现眼前。据此完成2—3题。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人定胜天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因地制宜的思想 D.人地协调论
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答案】2.D;3.A
【解析】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思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D正确。人定胜天映的是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A错误。地理环境决定论指人类活动完全由自然环境决定,人类活动行为受自然环境制约,B错误。因地制宜是指具体的人类活动需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C错误。
3.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是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指应根据植被生长规律加以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做法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指将水抽干再捕鱼,将树林烧光再捕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下图示意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两圈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力。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联系
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5.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阶段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阶段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C.阶段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阶段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
【答案】4.A 5.C
【解析】4.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会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
5.“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阶段②的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
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各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下图为两河文明范围示意图及古、今主要聚落分布图。完成6—7题。
6.在采集和狩猎的古文明时期,该区域人类活动的空间主要集中在( )
A.平坦肥沃的两河平原 B.草类茂盛的下游湿地
C.石油丰富的沙漠绿洲 D.航运便利的沿海港口
7.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最可能发展成人类活动集中分布区的是( )
A.河流沿岸等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B.沿海或海岛等捕捞和养殖优势地区
C.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的平原地区 D.石油蕴藏较丰富且易于开采的地区
【答案】6.A; 7.D
【解析】6.该区域气候干旱,有图可知,采集和狩猎的古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空间主要集中在平坦肥沃的两河平原,故选A。
7.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和能源影响人类活动较强,因此石油蕴藏较丰富且易于开采的地区最可能发展成人类活动集中分布区,故D正确。河流沿岸等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沿海或海岛等捕捞和养殖优势地区、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的平原地区,主要指向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地形资源,这些资源对工业社会阶段影响较小,故A、B、C错误。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 )
A.认为人地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环境仅是人类任意开发的对象 B.强调“天人合一”
C.认为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D.强调天人相应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时间: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忽视了人对环境的能动性,夸大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伙伴论——时间:20世纪60年代。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9.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 B.人定胜天 C.天人合一 D.杀鸡取卵
【答案】9.C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天人合一体现人地伙伴论,体现可持续发展。其他选项会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不能实现持续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保护性开采,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加大稀土资源开采规模
C.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D.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答案】10.A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对资源的持续利用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故选A。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合理控制新农村建设规模,每个小组团一般不超过50户,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m2。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12.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宜小于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预留生态空间
【答案】11.C 12.D
【解析】11.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合理控制新农村建设规模,每个小组团一般不超过50户,人均综合用地控制在50—70m2,体现了方便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与生态优先、保护耕地、传承文化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
12.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宜小于30米,说明分布相对分散,组团间留有足够的生态空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故选D项。
据报道,长江三角洲刀鱼价格卖到了5400元/斤。渔民说,刀鱼往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去年能打到一两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回答13—14题。
13.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长江 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③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④酸雨危害,长江水严重酸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下列有利于长江刀鱼可持续生存的措施有( )
①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②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③发展科技,减少水污染,进行人工养殖 ④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A;14.C
【解析】13.过度捕捞使长江的刀鱼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尤其是长江水体污染又使刀鱼的生长环境恶化。故本题选A。 14.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可控制人们的捕捞活动,促进刀鱼的生长繁殖;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人工增养,可加快刀鱼的繁殖。修建水库筑坝会影响刀鱼的生长环境,植树造林会改善长江的水体环境,但刀鱼到达不了中上游地区。故本题选C。
近年来,焚烧秸秆已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2017年11月14日,黑龙江村民烧秸秆被拘,家人想不明白:不烧还能怎么办?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禁止焚烧秸秆标语图片”与“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引起大气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7.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 )
①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 ②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
③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 ④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15.D; 16.C;17.A
【解析】15.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读题分析,既要提供能源,又要提高土壤肥力,应采用④方案,将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沼气用于提供能源,沼液和沼渣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①项,大面积焚烧秸秆与农村能源结构关系不大。故①错误;②项,大面积焚烧秸秆造成可利用的秸秆资源浪费。故②正确;③项,大面积焚烧秸秆导致有机质燃烧,使得土壤表层肥力下降。故③错误;④项,大面积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烟尘,污染大气。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正确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①项,大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阻碍视线影响交通。故①正确;②项,大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CO2,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故②正确;③项,大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影响人体健康。故③正确;④项,大量焚烧秸秆会使土壤有机质燃烧,降低土壤表层肥力。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③④,正确答案为A。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顺利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18—19题。
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下列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
A.在全国各地退耕还林还草 B.全国各地大力植树造林
C.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D.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退耕还林
19.习近平的讲话,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
①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②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③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④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8.D;19.C
【解析】18.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退耕还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D项正确。
19.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体现共同性原则,①正确;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④正确。
2021年4月22日,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据此完成20—21题。
20.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持续性、阶段性 B.共同性、公平性
C.公平性、持续性 D.共同性、阶段性
21.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宣布中方力争203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中方需要付出的努力不包括( )
A.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大规模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
C.植树种草,提高国土绿化面积 D.坚持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
【答案】20.B;21.B
【解析】20.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的责任,体现了共同性;有区别的责任,考虑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气候的影响不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差异,体现了公平性原则,B正确;持续性主要表现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AC错误;可持续发展原则没有阶段性,D错误。故选B。
21.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能諴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种草,能多吸收二氧化碳,两者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AC不符合题意;大规模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会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B符合题意;坚持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能减少碳排放,早日实现碳达峰,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19年中国废钢铁资源总产量为2.4亿吨,并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据此完成22—23题。
22.考虑电力成本,长江经济带中最适合废钢处理企业布局的省份是( )
A.江西省 B.湖北省 C.江苏省 D.上海市
23.与传统钢铁生产相比,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过程( )
A.原料来源广泛 B.生产工序复杂 C.三废排放增多 D.运输成本提高
【答案】22.B;23.A
【解析】22.山西省不属于长江经济带,江苏和上海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电力资源匮乏。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电力资源丰富。故选B。
23.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过程中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从图中看出,生产工序与原来的工序差别不大;原料来源多样化:铸造加工阶段的废钢以及使用消費阶段的折旧废钢;运输成本变化不大。故选A。
浙江某地的“跑道养鱼”是“五水共治”理念下的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如图。该模式能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保证水质,同时可以使鱼“跑步健身”(逆水游动)。据此回答1—2题。
24.“跑道养鱼”的高效,体现在( )
①增强水体自净 ②发展乡村旅游 ③提高鱼的品质 ④增大养殖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从环境角度看,这一养殖模式要得到推广必须( )
A.完善污水处理 B.改进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C.创设品牌养殖 D.增加饵料投放,缩短养殖周期
【答案】24.B;25.A
【解析】24.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约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剩下20%,则由已经建成的鱼塘底排污系统收集利用,此过程不是水体自净,是人工进行了干预,①错误;“跑道养鱼”相对于传统养鱼模式非常高效,养鱼的目的是增加鱼的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不大为了发展乡村旅游,②错误;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鱼“跑步健身”提高了鱼的品质,③正确;5条“跑道”集中了大量鱼群,增大养殖密度,比传统鱼塘养殖量大,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从环境角度看,该模式要保证水质,必须完善污水处理,A正确;BCD均不是从环境角度分析,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企业开发的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系统( )
A.机械分拣是有效运转的前提 B.A工艺流程中排出的异杂物为塑料制品
C.能够完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D.安装成本低,可以在家庭厨房中广泛推广
27.厨余垃圾分类( )
A.首先应在广大乡村地区推广 B.处理厂应布局在住宅区附近
C.应进一步增加相关配套产业 D.产品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范围
【答案】26.A;27.C
【解析】26.该系统机械分拣是有效运转的前提,A正确。厨余垃圾才是各工艺的原料,B错。完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是不可能的,C错。该系统安装成本并不低,在家庭厨房中广泛广使用不现实,D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根据材料提示,我国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厨余垃圾分类应进一步增加相关配套产业,C正确。首先应在城市地区推广,A错。处理厂不可布局在住宅区附近,会污染环境,B错。产品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范围,D错。所以选C。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③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 ④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8.C
【解析】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的是常规产业;生物质发电只是对工业生产用电起到补充作用。该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使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某中日合资公司引进日本先进农业技术,有效利用“循环农业”,构筑从农作物的栽培到物流、销售(公司—超市—消费者)的一条龙食品系统。该公司种植农作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甚至不除草,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其他耕地的一半。该公司生产的农产品价格昂贵,供应国内市场和日本市场,下图为该公司的循环农业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该公司农产品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主要是因为( )
A.价格高,国内市场需求小 B.距离日本近,运费较低
C.销售渠道通畅,费用低 D.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
30.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将会( )
A.实现清洁生产,给环境带来零污染 B.彻底解决因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
C.有效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使成本大幅提高
【答案】29.D;30.C
【解析】29.国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需求大,A错;运输到日本销售肯定会比在国内销售运费高,B错;销售渠道费用低不是产品得以出口的主要原因,C错;该公司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这是其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的主要原因,D正确。
30.实现清洁生产,给环境带来污染较小,但不是零污染,A错;清洁生产不能彻底解决因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B错;农作物秸秆成为奶牛的饲料,有效利用了生物资源,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推广循环农业不会使成本大幅提高,D错。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下面各图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说明图①代表的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4分)
(2)环境问题主要是从图_______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的。(4分)
(3)如果图③所示的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10分)
(4)图④体现了人类对待环境问题怎样的观念?(6分)
【答案】(1)依附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2)②
(3)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
【解析】(1)读图可知,图①代表的阶段中,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环境问题从农业文明时期出现,读图可知,图②代表农业文明时期。
(3)从图③可知,人类破坏森林,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启示:主要从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结合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回答。
(4)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环境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注重垃圾的处理和公众参与方面的分析。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指出与鸡粪直接还田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突出特点。(4分)
(2)说明承德市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6分)
(3)该模式对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1)与沼气池结合,(沼气发电)产生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
(2)位于农牧交错地区,环境自净能力弱;土地退化,导致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影响人居环境;生态景观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
(3)因地制宜,农牧协调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解析】(1)据图可知,养鸡场鸡粪进入沼气池,不仅为玉米种植区提供肥料,还通过开发沼气,产生清洁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供应;养鸡场鸡粪进入沼气池,还大大减轻环境污染,获得生态效益。
(2)“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自净能力弱;材料指出“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据此可知,生态环境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进而使得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降低经济效益;人居环境破坏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承德“是著名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破坏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要因地制宜,促使农业各部门协调发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发展清洁型、循环型农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经济效益。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442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测试题</a>,共7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