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
考点03碳的单质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对比(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3碳的单质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对比(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纲要求】
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知道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及毒性等。
【知识网络】
【中考考点梳理】
考点一、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
要点诠释:
1.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2.炭和碳不同。碳是指碳元素,是“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有广泛、概括的含义,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碳与炭不能混用。
3.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色素、有异味的物质,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并非化学变化。
4.规律总结: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考点二:CO2和CO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要点诠释:
1.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2.CO和CO2的鉴别方法:
根据CO和CO2的不同特性,可以设计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鉴别时现象越明显,差异越多,区分越容易。物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不同设计实验来鉴别。化学方法:可以利用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来鉴别,也可以利用CO2能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现象来鉴别。
3.CO2和CO的相互转化除杂:
除杂原则: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杂质与所需物质要易于分离。除杂不仅原理要正确,而且操作要切实可行。如要除去CO2中的CO,一般用还原CuO的方法,不能用点燃(少量CO不能点燃)或石灰水(可除去CO2)来除去CO。若要除去CO中少量的CO2,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不能用倾倒的方法(密度虽然有差异,但气体混合后一般是均匀分散的),也不能用水或紫色石蕊试液来除去(不易除尽)。
考点三: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较
要点诠释:
碳单质的可燃性反应中值得注意的是条件不同,燃烧产物不同(CO、CO2)。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验纯;②通CO;③加热;④停止加热;⑤停止通CO。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液氮汽化吸热,可用于医疗手术,正确;
石墨不可用于杀菌消毒,错误。
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正确;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第二多的物质是氧气,错误;
C、植物造林,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正确;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减少空气污染,错误。
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
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生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铁铸成锅
C.汽油做燃料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答案】C
【详解】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铁铸成锅,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汽油做燃料,是因为汽油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故选C。
3.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1)步骤I:关闭K1和K2,加热c,通入足量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2)步骤Ⅱ:一段时间后,打开K2,继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3)步骤Ⅲ:打开K1,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4)步骤Ⅳ: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停止加热。
下列说法
①步骤I中b、d处纸花均不变色;
②步骤Ⅱ中b、d处纸花均变色;
③步骤Ⅲ中烧杯内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④只通过步骤Ⅱ中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⑤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④B.①⑤C.②③D.③④
【答案】B
【详解】
①步骤Ⅰ中关闭K1和K2,加热c,通入足量二氧化碳,b只是接触二氧化碳,则小花不变红;d处只是与水接触,小花不变色,故①正确;
②步骤Ⅱ中打开K2,继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 b 接触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的碳酸,则b处小花变红;打开 K2,d 处纸花只和水蒸气接触,d 处小花不变红色故②错误;
③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步骤Ⅲ中烧杯内低的蜡烛先接触二氧化碳,先熄灭,高的蜡烛后接触二氧化碳,后熄灭,故③错误;
④步骤Ⅰ、步骤Ⅱ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故④错误;
⑤步骤Ⅲ中烧杯内低的蜡烛先接触二氧化碳,先熄灭,高的蜡烛后接触二氧化碳,后熄灭。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⑤正确;
答案:B。
4.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浑浊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光发热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C
【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光发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详解】
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故选B。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C.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制冷剂D.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答案】A
【详解】
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不可燃,所以可用作助燃剂,不是燃料,选项A错误;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冰箱除味剂,选项B正确;
C、干冰易升华吸热,是温度降低,可用于制冷剂,选项C正确;
D、石墨是层状结构,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选项D正确。
故选:A。
7.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此实验中CuO发生了氧化反应
B.反应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石灰水中增大的质量
C.待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橡皮塞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
D.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是为了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答案】A
【详解】
A、在此实验中CuO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错误;
B、碳和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铜和一氧化碳,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不吸收一氧化碳,故反应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不一定等于石灰水中增大的质量,正确;
C、灼热的铜可以和氧气反应,待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橡皮塞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正确;
D、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是为了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正确。
故选A。
8.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化合反应,后者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B.过氧化氢分解;硫在氧气中燃烧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加热氯酸钾分解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汞在空气中加热
【答案】C
【详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属于分解反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属于分解反应。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C
9.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B.推广使用太阳能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D.提倡公民绿色出行
【答案】C
【详解】
A、植树造林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合题意;
B、推动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合题意;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提倡公民绿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石灰水变浑浊,瓶内压强减少,使塑料瓶变瘪,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且右端下沉,说明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的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生锈和铁丝燃烧均属于氧化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C.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A
【详解】
A、铁丝生锈和铁丝燃烧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故均属于氧化反应,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臭氧和氧气的转化,只生成一种物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氢气+氧气水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D.碳+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
【详解】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有氧气参与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B、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既不是氧化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
C、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两种物质,有氧气参与,是氧化反应,但生成物是两种,所以不是化合反应;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氧气参与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故选C。
1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氧气 → 二氧化硫B.甲烷+氧气 → 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氧气D.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硫
【答案】C
【分析】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
化合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详解】
A.硫+氧气 → 二氧化硫,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属于化合反应。
B.甲烷+氧气 → 二氧化碳+水,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所以不属于分解反应。
C.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氧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D.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硫,两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所以不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C
14.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的蒸馏水,向其中滴入数滴石蕊试液后,溶液呈X色,向液体中再通入CO2气体,液体呈Y色,把液体加热煮沸后,液体又呈Z色,问X、Y、Z的颜色依次为
A.紫一红一无
B.蓝一紫—红
C.紫一红一紫
D.紫一红—蓝
【答案】C
【详解】
水为中性,故石蕊在水中为紫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石蕊变为红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使酸性消失,故加热后颜色重新恢复为紫色。观察选项,只有C符合。
故选:C。
1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OB.C2H5OHCO2
C.CO2H2CO3D.H2O2H2
【答案】D
【详解】
A、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能一步转化;
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一步转化;
C、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能一步转化;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不能一步转化;
故选D。
16.下列气体的大量排放,会使“温室效应”增强的是
A.CO2B.SO2C.O2D.CO
【答案】A
【详解】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
故选:A。
17.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8.实验桌上有两瓶气体,可能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下列区分方法可行的是
①观察颜色 ②闻气味 ③分别伸入带火星木条 ④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⑤分别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D
【详解】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①观察颜色不可行,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
②闻气味不可行,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
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可行,因为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不能;
④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可行,因为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而二氧化碳是熄灭;
⑤分别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行,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
故选: D 。
19.下列方法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好的是
A.插入燃烧着的木条B.闻气体的气味C.观察气体的颜色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A
【详解】
A. 插入燃烧着的木条,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氧气中燃得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符合题意;
B. 闻气体的气味,因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不符合题意;
C. 观察气体的颜色,因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不符合题意;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某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大④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A
【详解】
某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即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①④;故选A。
对比项目
金刚石
石墨
外 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
深灰色细磷片状固体
光 泽
加工琢磨后有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
硬 度
自然界最硬
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良好
用 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对比项目
CO2
CO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
2CO+O22CO2
还原性
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
C+CO22CO
有还原性
CO+CuOCu+CO2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不能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的反应(碱)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不能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无毒
有剧毒
主要用途
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
气体燃料、高炉炼铁
对环境的影响
造成温室效应
污染空气
对比项目
C
CO
相同点
可燃性
有可燃性
C+O2CO2 2C+O22CO
有可燃性
2CO+O22CO2
还原性
有还原性
C+2CuO2Cu+CO2↑
有还原性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用途
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不同点
属于固体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
A.物质用途
B.化学之最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石墨:用于消毒杀菌
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金刚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氧气
C.环保知识
D.物质鉴别
减缓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减少空气污染: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氧气和氮气: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
蒸馏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A
B
C
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6加深对化学元素和物质分类的认识(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4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2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