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当堂检测题
展开2.3 城镇化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 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1~3题。
1. 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
A. 户籍制度 B. 城市化速度 C. 产业结构 D. 经济发展水平
2. 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气候恶劣 B. 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3. 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
A.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B. 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D.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化速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半城市化的进程,但不是现象产生的因素。排除B、C、D。故正确答案选择A。
2. 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反馈出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较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辽宁也不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较为便捷,三省区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A、B、C选项措辞就有误。故正确答案选择D。
3.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得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错;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很难与城市市民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B错;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C正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差,D错。故正确答案选择C。
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户籍制度;历史渊源;土地性质;社会福利。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4~6题。
4.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城市化,图中过度城市化最显著的国家是( )
A. 泰国 B. 马来西亚 C. 缅甸 D. 菲律宾
5. 菲律宾当前城市化特点可能会造成( )
A. 城市创造就业能力大于城市劳动力增长 B. 小城市发展速度快于大城市
C. 农村推力作用小于城市拉力作用 D. 农业资源潜力未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
6. 各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选择的道路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泰国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稻米种植促进城市化
B. 越南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 文莱利用本国人才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城市化
D. 新加坡利用本国丰富的资源带动工业化
【答案】4. D 5. D 6. B
【解析】4. 根据图示得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位于人口城市化超前区,出现过度城市化,D正确。缅甸位于中低城市化水平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C错误。马来西亚位于中高城市化水平区,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水平均较高,B不选。泰国位于人口城市化滞后区,说明人口城市化低于经济城市化,A不符。
5. 根据图示得知,菲律宾位于人口城市化超前区,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城市化水平,说明城市劳动力增长大于城市创造就业能力,A错误。人口城市化过快,说明人口大量集中在大城市,小城市发展速度比大城市慢,B错误。菲律宾人口城市化超前,农村推力作用大于城市拉力作用,C错误。农村人口大量迁出,农业资源潜力得不到有效充分利用,D正确。
6. 泰国人口城市化滞后,说明城市人口增加较慢。若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稻米种植,会导致从事农业人口增加,不利于城市化发展,A错误。越南城市化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低,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B正确。文莱城市化水平高,无需促进城市化,C错误。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本国资源缺乏,D错误。
根据新型城市化内涵将城市化细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其中土地城市化是以城市建成区面积为载体,人口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表征。下图为我国湖北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10年后湖北省因土地、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可能出现
A.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B.市民通勤成本下降
C.城乡均衡发展缩小 D.“城中村”现象加剧
8.为了避免湖北省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协调发展,该省应该
A.调控城市规模 B.加速经济增长
C.控制人口流动 D.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7.D 8.A
【解析】7.2010年以后湖北土地城市化比人口城市化指数高且有拉大的趋势,反映出城市扩张增强,造成“城中村”现象加剧。故选D。
8.为了避免湖北省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协调,湖北省应调整和控制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展,使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A正确。故选A。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停车难、停车乱”成为全国性“城市病”。面对这一问题,沉井式地下圆筒形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原本3个车位的面积可以停放上百辆汽车。这类停车场适合建在老旧小区的空隙绿地、中庭空地及城市边角绿地,采用智能停车、存车或取车,时间约2分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相比传统停车场,沉井式地下圆筒形立体停车库的最大优势是( )
A.存取车方便 B.节省城市用地 C.建设成本低 D.增加停车车位
10.沉井式地下圆筒形立体停车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 )
①施工场地受限 ②周边人流量 ③地下管线的分布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城市中建设大量沉井式地下圆简形立体停车库,可( )
A.改善城市市容市貌 B.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C.解决交通拥堵难题 D.加速住宅区分化
【答案】9.B 10.B 11.A
【解析】9.该停车场采用智能停车、存车或取车,时间约2分钟,存取车方便,但相比传统停车场,优势并不明显,A项错误;原本3个车位的面积可以停放上百辆汽车,用以节省城市用地,B项正确;该停车场建在地下深处,建设成本较高,C项错误;由沉井式地下圆筒形立体停车库是垂直布局,单位上地面积上的停车位较多,节省城市用地,增加停车位不是其最大优势.D项错误。
10.该停车场适合建在老旧小区的空隙绿地、中庭空地及城市边角绿地,因此施工场地受限,①正确;周边人流量是该停车场选址时要考虑的因素,排除②;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地下立体车库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地下管线的分布,③正确;该停车场多位于城市中心,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排除④;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11.该类停车库可缓解“停车难、停车乱”的难题,改善城市市容市貌,A项正确;该类停车库可提高城市居民的购车意愿,使私家车拥有量增加,但对公共交通发展影响不大,B项错误;该类车库将使原来停在道路两侧的车辆停入地下,使交通顺畅,但不一定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C项错误;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是导致住宅区分化的主导因素,D项错误。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
材料二 诗人海子有一首著名的诗歌,里边提到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城市病”,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上海迪士尼乐园选址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试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答案】(1)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乐园场馆建设。
(2)表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居住条件差;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病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解析】(1)上海市迪士尼乐园选址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的区位优势是该地区是城市新区,在基础设施、交通、环境质量、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
(2)由材料可知“城市病”表现在人口、环境、交通、住房和资源等方面。其病因主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从城市环境规划,交通线路规划,出行方式的改变,能源利用的方式和类型等方面分析。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下图示意京津冀发展战略图。
(1)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
(2)简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3)分析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积极影响。
【答案】(1)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与管理;依托邻近区域,整合优势资源;明确功能,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3)分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控制大城市(北京)的人口数量和规模;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解析】(1)根据材料,战略的核心时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说明该战略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2)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注意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系列工作,保证基建;加强规划与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图中不同通道建设还反映要做好区际合理分工,突出特色等。
(3)这以战略对京津等大城市及其区域作用有所不同。对京津而言可以解决大城市病、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冀而言,可以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