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展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中的相互作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知识导引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自然环境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____________、液态水为主的________、固体岩石为主的____________、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和土壤等。
[点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1)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____________效应。
(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发生变化,当其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学法指导]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
“关联性”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1.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2.为维护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协调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探究点一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核心归纳]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图所示: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状元随笔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如图:
[应用体验]
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 )
①大气 ②土壤 ③生物 ④民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形成的。下列关于其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要素之间只进行着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
B.各要素之间只进行着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
C.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各要素之间没有平衡的功能
读我国某区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依次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4.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探究点二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核心归纳]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应用体验]
读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序号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
B.②为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2.下列关于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必须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
B.人类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
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D.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2)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3)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相符的是( )
A.化学风化作用显著,物理风化作用微弱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作用微弱
C.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水分 B.生物 C.地形 D.成土母质
3.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
C.光热条件差
D.水分条件差
读图,回答4~5题。
4.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
A.a、b、c B.d、e、f
C.a、c、e D.b、d、f
5.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把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问题
如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甲、乙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7.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退耕还林 ③治理沙漠 ④节约用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一、
1.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2.地形 气候 水文
二、
1.(2)牵一发而动全身
2.(1)整体性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2. 解析:民居是人类的居住地,属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答案:D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整体的地理环境。
答案:C
3~4.解析:该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应用。第3题,根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判断,土壤湿度增大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导致气温变幅减小;土壤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加。第4题,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3.B 4.B
探究点二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人口素质过低,生产活动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生态环境来获取资源,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第2题,该图说明人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故我们必须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合理的。
答案:1.C 2.A
3.解析:第(1)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造成的。第(2)题,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极冰融化和海水受热体积膨胀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海水倒灌等。第(3)题,治理全球变暖的趋势可结合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包括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植被等措施分析。
答案:(1)BCD
(2)CO2含量增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使得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会淹没沿海低地。
(3)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1.解析:西北地区总体特征是干旱,该地区河流稀少,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明显,物理风化作用强,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答案:D
2.解析:因为土壤肥力主要是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故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成土母质并非土壤,而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发育其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反之则较粗。
答案:B
3.解析:地表疏松物质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的作用,迁移速度比平坦地区要快。
答案:A
4~5.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箭头可知,d、e、f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5题,土壤盐碱化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等有关,把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并不会加剧土壤盐碱化问题。
答案:4.B 5.D
6~7. 解析:甲是大水漫灌和蒸发旺盛的结果,它表示受这两者影响而出现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工业、农业用水量大,人口、城市密集,需水量大,再加上植被覆盖率低,降水总量小、变率大等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答案:D
解析:解决乙所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方面可以实施跨流域调水,即从其他地区引水过来;另一方面应节约用水。
答案:D
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导学案及答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天气系统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天气系统学案设计,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