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习题(有答案)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秀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氨气、铵盐(A)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MgO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C.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ClO2可用于杀菌消毒,H2O2不可以
2.下列制取、干燥、收集NH3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NH3 B.干燥NH3
C.收集NH3 D.尾气处理
3.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烧瓶中可放入固体CaO或来制取氨气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红,说明已经集满
C.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则E点时喷泉最剧烈
D.工业上,可以用氨气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Cl2与NH3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KMnO4和浓盐酸制备Cl2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B.A装置制备NH3,E装置制备Cl2
C.反应时,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黄绿色变浅,有白烟产生,说明生成NH4Cl和N2
D.尾气中的NH3可被F装置吸收
5.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Cl +CO2+NH3+H2O=NaHCO3↓+NH4C1,如图为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部分装置。已知NH3极易溶于水,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 c中放碱石灰
B.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 c中放碱石灰
C.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 c中放蘸了稀硫酸的脱脂棉
D.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 c中放蘸了稀硫酸的脱脂棉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OH-=CaCO3↓+H2O
B.稀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H++SO+Ba2++OH-=BaSO4↓+H2O
C.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O+2H+=CO2↑+H2O
D.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NH+HCO+2OH-=CO+NH3↑+2H2O
7.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
B.加入足量的HCl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
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
D.先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8.只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开:NaCl、MgCl2、FeCl3、(NH4)2SO4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AgNO3 B.NaOH C.BaCl2 D.HCl
9.在四片玻璃片上分别滴有下列溶液,当氨气靠近各玻璃片时,有白烟产生的是( )
①浓硫酸 ②浓磷酸 ③浓硝酸 ④浓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10.下列不是铵盐所共有的性质是( )
A.都易溶于水
B.都是无色晶体
C.受热都易分解,生成氨和相应的酸
D.其溶液和NaOH溶液共热时,放出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二.填空题
11.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 (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I)除制取氨气外,还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_(填一种)。
(2)装置(Ⅱ)中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填“碱石灰”或“氯化钙”)。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Ⅲ)中的胶头滴管,滴人1~2滴浓盐酸,出现白烟,写出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装置(Ⅳ)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用10.7g NH4Cl固体与足量Ca(OH)2固体反应,理论上最多可生成NH3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_L。(已知NH4Cl的摩尔质量为53.5g/mol)
(实验拓展)
(6)用下图所示装置(V),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描述甲烧杯中的现象。
实验编号
甲烧杯中物质
乙烧杯中物质
甲烧杯中现象
①
酚酞试液
浓氨水
_____
②
AlCl3溶液
浓氨水
_____
(7)氨是硝酸工业和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
①氨催化氧化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一步重要反应,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4NH3+5O24___________+6H2O
②碳酸氢铵是一种铵态氮肥。实验室检验碳酸氢铵中含有NH,请从下列:a.NaOH溶液 b.稀硫酸c.蒸馏水 d.蓝色石蕊试纸 e.红色石蕊试纸中,选出需用到的试剂和试纸是_____。
A. ace B.Bcd
第二课时 氨气、铵盐(B)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B.氨水显碱性,溶液中只有OH-,没有H+
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3+H+=NH4+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
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 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④铵盐中都有铵离子 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B.遇氯化氢产生白烟
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相同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NH3、HCl和NO2气体,并分别倒立在水槽里,充分溶解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到水槽里)
A.1∶1∶1 B.2∶2∶3
C.3∶3∶2 D.2∶2∶1
5.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
D.氨水中共有五种粒子
6.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少许置于试管中,然后( )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试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试液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B.NaOH溶液与溶液混合加热:
C.氨水中加入盐酸: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8.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氨气或验证氨气的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9.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为Ca(OH)2溶液;乙为稀盐酸
B.甲为水;乙为NaOH溶液
C.甲为NaOH溶液;乙为水
D.甲为稀盐酸;乙为NaCl溶液
10.把aL含(NH4)2SO4、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BaCl2,则原溶液中c(NO)为(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二、填空题
1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压强差。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用图甲中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
②如果只提供图乙中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
(2)利用图丙中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填序号)。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丙的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把锥形瓶放入水槽中,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填序号)。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甲和图乙是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图丙是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图__中原理相似。
12.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造福人类。
I.元素X、Y、Z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和氢元素、硫元素组成的含氮化合物(结构如图)常用作丝绸漂白剂。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原子半径:X>Y>Z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Y(氮)>Z(氧),A正确;
B.非金属性Y(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文件包含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大题专题练习卷参考答案doc、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专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大题专题练习卷参考答案doc、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专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