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4章 4.2.3酶的催化作用 习题课件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74496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习题课件ppt
展开淀粉能够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 )A.唾液淀粉酶 B.胰淀粉酶 C.胰脂肪酶 D.胰蛋白酶
胰液中含有的酶的作用是( )A.消化糖类 B.消化蛋白质C.消化脂肪 D.以上都有
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A.酶是一种蛋白质B.酶的催化效率高C.酶的催化受酸碱度的影响D.酶具有专一性
(中考•苏州)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1变蓝,2变蓝B.1变蓝,2不变蓝C.1不变蓝,2变蓝D.1不变蓝,2不变蓝
【点拨】由于1号试管没有滴加唾液,没有淀粉酶,淀粉没有被消化,所以滴加碘液会变蓝,而2号试管中滴加了唾液,淀粉被消化,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点拨】酶具有专一性、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具有高效性。1处由于唾液淀粉酶在酸性条件下失活,淀粉不被分解,因此遇碘液变蓝;2处唾液淀粉酶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失活,淀粉不被分解,因此遇碘液变蓝;3处蔗糖酶不能催化分解淀粉,也会变蓝;4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加碘液不变蓝。
下表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
A.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B.探究淀粉遇碘能否变蓝色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D.探究盐酸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2021•宁波模拟)如图,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加快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如图曲线 D.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点拨】甲曲线是最适温度下测定的,在A点无论提高还是降低温度都只会使酶反应速率下降;B点是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率达到饱和的点,增加酶浓度不能使反应速率增大,A错误;图中丙曲线最后反应速率为零,由此可判断其代表的是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pH变化趋势,所以乙曲线代表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趋势,图中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温度升高也可使得过氧化氢分解,C错误;短期保存酶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D正确。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原因是(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B.胃蛋白酶被小肠稀释C.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D.小肠内的酸碱度比胃内的酸碱度高
【点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由于学生混淆无机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的特点,容易出错。生物催化剂酶具有专一性,以及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的酸碱度下具有高效性。
人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所吃的食物不能被消化B.胃肠蠕动减慢C.体内食物残渣排出受阻D.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杭州月考)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下列对资料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成 分】蛋白酶0.2%【用 法】洗涤前将衣服浸于有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水
A.这种洗衣粉可清除衣服上的奶渍 B.这种洗衣粉对清除衣服上的油渍效果不佳 C.该蛋白酶在60℃以上将会失去活性 D.这种洗衣粉可以洗涤羊毛、真丝等各种衣料
(中考•衢州)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阅读后回答:【成 分】每片含胰酶300毫克,胃蛋白酶13毫克。【性 状】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适应症状】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注意事项】服用时切勿嚼碎……
(1)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______________。(2)胰酶中的胰脂肪酶帮助脂肪最终消化为_____________。(3)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
响药效(或在胃液酸性条件下,胰酶活性会受影响,从
(2020•宁波模拟)如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表示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②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③图乙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④图乙中Tb~Tc麦芽糖积累量相同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点拨】 ①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故①正确;②Ta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酶的活性;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原因是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可见二者对酶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故②正确;③图乙中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可能对应的温度为T0,故③正确;④图乙中Tb~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故④错误。
如图为某同学利用4种不同的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温度梯度选择不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新鲜荔枝是水果中的佳品,它的果皮中存在着一种酶,采摘后能够促使果皮变成褐色,影响保鲜效果。为了探究温度对这种酶活性的影响,小明选择产地、品种相同,大小、成熟度基本一致,且无损伤的新鲜荔枝,分成数量相同的6组装入保鲜袋中,贴好标签,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5天后,取出荔枝,测定褐变面积并制成柱状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
(1)荔枝果皮内这种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提高荔枝的保鲜效果,选择的温度范围应在________(填字母)之间。 A.5 ℃~15 ℃ B.15 ℃~25 ℃C.25 ℃~30 ℃
在探究“温度影响酶催化作用”的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1:取三支编号为 a、b、c的洁净试管并分别注入1%淀粉溶液2毫升。步骤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并摇匀。步骤3:将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盛有沸水、恒为37 ℃的温水和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步骤4: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并摇匀。步骤5:观察并记录这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1)在步骤4中,如果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_。(2)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在三支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溶液都没有变成蓝色,针对这个问题,应对此实验方案作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在25 ℃和37 ℃时的催化能力,按正确的方法实验,则可通过观察并比较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唾液淀粉酶在这两种温度时的催化能力强弱。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3)同时将两支试管置于37 ℃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探究唾液淀粉酶是否能催化淀粉的
(3)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同时将3支试管放入37 ℃的水中,恒温水浴
【问题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节 核能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节 核能习题课件ppt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节 核能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节 核能习题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习题链接,裂聚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节 简单机械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节 简单机械习题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答案B,颈椎承受的压力随着低,头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