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复习提升-2022版生物必修3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7279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复习提升-2022版生物必修3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7279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复习提升-2022版生物必修3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7279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易错点1 不能正确分析兴奋的传导、传递的方向
1.()如图所示为神经冲动在离体的轴突上传导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膜内外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反
B.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
C.d区域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
D.a区域与c区域可能为静息电位状态
2.(2021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期中,)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易错 )
A.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表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表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易错点2 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清
3.(2021陕西安康高二期中,)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释放的递质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
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
D.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生抑制
4.(2021贵州毕节高二期中,)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易错点3 不能正确区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5.(2021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期中改编,)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三种不同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易错 )
A.图示“+”表示正反馈调节、“-”表示负反馈调节
B.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丙的含量会升高,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除丙以外,还有神经递质等多种信息分子
D.若手术摘除垂体,则分泌激素功能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甲状腺
易错点4 不能判断生命活动的具体调节方式
6.(2021四川成都高二期末改编,)人受到惊吓时,机体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同时还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下列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
B.前者需依赖信息分子,后者不需要
C.前种方式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
D.后种方式反应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
7.(2021安徽蚌埠三中高二月考,)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A~G表示不同的途径,X、Y表示不同的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易错 )
A.寒冷条件下,X是下丘脑,经途径D直接作用于Y,Y是甲状腺和肾上腺
B.血糖升高时,可以通过途径A→D→E和途径C→E,使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C.人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途径A→B使手迅速缩回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参与此过程的调节中枢X是小脑和脑干
易错点5 混淆神经递质、激素和酶
8.()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都能和特定的物质或细胞结合后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
C.当发挥特定作用后,它们都即刻被分解或灭活
D.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
易错点6 不能正确区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关系
9.(2021四川成都高二期中,)2020年3月16日,全世界第一针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武汉注射。5月,全球第一份疫苗人体数据也在武汉发布。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和物质乙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疫苗中抗原的刺激
C.一个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人,第一次注射该疫苗时有④过程
D.成功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人体血清中会出现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0.(2021江西高三模拟,)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研究有五条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研制上述疫苗的关键物质是S蛋白——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钥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注射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利用的免疫学原理相同,都可以较长时间预防疾病
B.灭活新冠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时间的长短与记忆细胞无关
C.将编码S蛋白的DNA或mRNA制成的核酸疫苗注入人体细胞,其DNA或mRNA可以直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D.已知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故能共同刺激人体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既能防流感又能防新冠
易错点7 混淆免疫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
11.()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与这种病的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12.(2020重庆南岸高一上期末,)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易错 )
A.过敏反应是机体第一次接受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电流方向是从正电位到负电位,由题图可知,膜内外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反,A正确;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正确;d区域为静息电位状态,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C错误;a、c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可能是静息电位状态,D正确。
2.C 由题干所给信息可知,神经—肌肉接头处类似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图示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腓肠肌构成效应器,①处给予刺激,腓肠肌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①处给予刺激,兴奋可以传到电表两极,灵敏电表指针可以发生偏转,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只能从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不能反向传递;电刺激②处,兴奋不能反过来传给神经纤维,灵敏电表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电流的方向为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正确。
易错警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在突触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即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3.B 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减少,未说明递质的类型,A错误;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得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B正确;突触前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检测到递质减少,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C错误;根据题干可知,突触后抑制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D错误。
4.C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而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A错误;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下一个神经元不会兴奋,Na+通道不开放,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但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易错警示
(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2)突触前膜可以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信号转变过程;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以扩散的形式移动;突触后膜上具有特异性受体,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信号,此过程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
(3)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Na+通道不开放,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下一个神经元不会兴奋;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5.A 图示“下丘脑→甲→垂体→乙→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代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表示促进作用,“丙→下丘脑”“丙→垂体”表示反馈调节,“-”表示抑制作用,A错误;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升高,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能作用于下丘脑的信息分子除甲状腺激素外,还有神经递质等多种信息分子,C正确;若手术摘除垂体,则分泌激素功能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甲状腺,还有性腺等,D正确。
易错总结
反馈调节指一个系统工作的结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若反过来促进原有工作,则为正反馈调节,若反过来抑制原有工作,则为负反馈调节。激素的分级调节一般指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间接调节靶腺体的分泌活动。
6.C 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前者需依赖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后者也需要依赖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B错误;前种方式为神经调节,其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C正确;后种方式反应速度慢且持续时间长,D错误。
7.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X不能通过途径D直接作用于甲状腺,A错误;血糖升高时,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先传入下丘脑再传入胰岛B细胞,即途径A→D→E,也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即途径C→E,使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恢复正常,B正确;人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即途径A→B,使手迅速缩回,C正确;小脑可以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参与此过程的调节中枢X是小脑和脑干,D正确。
易错警示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的判断技巧
有反射弧(部分)参与:存在神经调节;激素在该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存在体液调节。
8.B 人体内的激素部分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其他物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多样,A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B正确。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一般不变,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刻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回收,C错误。神经递质不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错误。
易错警示
9.C 物质甲为淋巴因子,物质乙为抗体,二者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图中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疫苗中抗原的刺激,该过程中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一个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人,第一次注射该疫苗时不会发生④过程(二次免疫),C错误;注射疫苗的目的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进而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据此可推知成功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人体血清中会出现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正确。
10.D 注射疫苗是刺激机体通过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可较长时间预防疾病,注射免疫球蛋白(抗体)是直接利用抗体帮助患者抵抗病原体,只能短时间预防疾病,A错误;免疫时间的长短与记忆细胞的寿命长短有关,B错误;相关DNA或mRNA需要表达出蛋白质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C错误;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具有两种类型抗原,免疫系统应答后能产生防流感的抗体和防新冠的抗体,D正确。
易错警示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主要区别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作战”,其作用对象通常是细菌、外毒素等不进入细胞内的抗原;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作战”,其作用对象通常是被病毒、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生物寄生的宿主细胞、移植器官等。
11.D 图中机体将自身红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为自身免疫病,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免疫排斥,A不符合题意;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不符合题意;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不符合题意;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符合题意。
12.D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有些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如药物过敏,C错误;艾滋病患者最终因为免疫功能丧失,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
易错警示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归类
免疫功
能异常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或物质过敏反应:攻击外来正常物质(过敏原)免疫过弱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1.C
2.C
3.B
4.C
5.A
6.C
7.A
8.B
9.C
10.D
11.D
12.D
项目
激素
酶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蛋白质类或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类固醇等
蛋白质或RNA
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
产生部位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神经细胞
作用
调节
催化
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作用部位
靶细胞、靶器官
细胞内外
突触后膜
作用后去向
被灭活
数量和性质不变
被分解或回收进细胞
共同点
与相应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
2020-2021学年专题2 细胞工程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专题2 细胞工程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 基因工程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 基因工程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5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