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坎农提出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少
C.寒冷和炎热条件下,人体的体温都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D.某人饮食过咸会刺激大脑渗透压感受器而产生渴感
2.人类对流感病毒好像很无奈,流感刚好有可能再得流感,主要原因是( )
A.人体中没有抵抗流感的物质
B.流感病毒的变异性极大
C.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
D.人体效应T细胞失去了功能
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B.望梅止渴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D.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B.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在此反射弧中,肾上腺是效应器
D.在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组成的反射弧中,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的轴突→B的树突或胞体
5.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针对多种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流感病毒疫苗后,人体免疫系统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从而不会再得流感
B.HIV攻击T细胞导致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全部丧失
C.埃博拉病毒攻击吞噬细胞,进而导致T细胞不能正常产生淋巴因子
D.用新型冠状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治疗新型冠状肺炎是一种安全无风险的治疗方法
6.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分别电刺激②和④,电表指针分别偏转2次和1次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正转负
7.如图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所包含的物质可能是一氧化氮
B.②在突触间隙运动时需要能量供应
C.②与③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D.突触后膜上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8.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②③④B.②③
C.①④D.①②③
9.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受甲结构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反馈调节甲与乙结构的分泌活动
10.下列关于艾滋病及其病原体HIV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IV侵入T细胞后,将RNA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B.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不会受HIV刺激而增殖
C.HIV容易发生变异,使机体不能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D.HIV破坏T细胞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
11.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T2
B.曲线甲表示产热量,曲线乙表示散热量
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产热量增加
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
12.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
B.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素
C.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是因为含有不同的核基因
D.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③的分泌
13.图为B细胞增殖分化及产生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的图解。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及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可以同时合成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和抗体两种物质
B.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图示抗体均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
C.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有可能识别除病毒之外的抗原
D.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图示抗体的产生均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14.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
B.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或回收
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D.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
15.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合成部位及作用结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分子A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长时间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信息分子B将增加,信息分子A的作用范围较信息分子B的作用范围大
C.信息分子D也可以作用于分泌信息分子C的内分泌腺
D.信息分子E与B淋巴细胞结合后立即分离,但可以长时间存在并反复使用
16.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则a可表示吞噬细胞,e表示淋巴因子
B.若该图中的a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则即使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完成
C.若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则b为淋巴,c为血液
D.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可为同一种激素
17.丙咪嗪为较常用的抗抑郁药,其药理作用为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受体部位递质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
B.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能使兴奋传递中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C.抑郁可能与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过高有关
D.该药物能使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持续作用于受体
18.视网膜细胞可感受光照强度的变化,将信号传至视交叉上核(SCN),使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发生节律性变化,导致人的睡眠和觉醒出现昼夜节律。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降低化学致癌因子对DNA的损伤。调查发现,患松果体恶性肿瘤的儿童会出现性早熟现象。由此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CN可能位于下丘脑
B.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晴天比阴天多
C.褪黑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除工作、学习压力之外,光污染也是导致城市失眠人数和癌症患者数增加的因素
19.用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压力激素(一种激素,与情绪波动有关)处理5组健康小鼠后,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曲线。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均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处理前几小时应对小鼠进行禁食处理以使其血糖含量维持在常规水平
B.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与压力激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引起的效应相比,前者较为渐进、较持久、幅度较大
D.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0.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某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
B.机体内的T细胞、B细胞都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
D.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突变产生抑癌基因
21.201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科学家本庶佑发现了T淋巴细胞上的PD-1蛋白。其中CTLA-4蛋白质可以发挥“分子刹车”的作用,当CTLA-4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当CTLA-4处于抑制状态,或者阻断PD-1的功能时,都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从而有望治愈某些癌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TLA-4和PD-1是同一种糖蛋白,此糖蛋白减少会导致细胞易扩散和转移
B.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抑制CTLA-4活性和阻断PD-1的功能,就能提高免疫系统对T细胞的攻击性
D.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如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22.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下图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IV的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HIV自身的核糖体
B.人体感染HIV后,T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
C.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23.下表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下列不合理的是 ( )
甲患者
乙患者
A.甲患者T3、T4水平偏低而TSH水平高,可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
B.乙患者T3、T4水平偏高而TSH水平低,可能是甲亢患者
C.基于甲乙两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分析,乙患者可能更畏寒
D.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垂体调节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2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多氯联苯(PCBs)可引起蝌蚪甲状腺组织改变,为深入研究PCBs对甲状腺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发育至一定阶段的正常非洲爪蟾蝌蚪,分别放入PCBs浓度依次为0、25、50、100 μg/L的环境中饲养,记录各组从受精卵到完成变态发育所需平均时间,依次为96、97、101、108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B.PCBs具有加快蝌蚪细胞代谢速率的作用
C.一定范围内PCBs浓度越高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作用越强
D.PCBs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延缓蝌蚪的发育
25.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是一种可激活吞噬细胞的聚合物),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A.该实验的对照组只有B、D、F三组
B.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
C.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记忆细胞
D.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 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 (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 (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
(3)上述 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 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27.(8分)河鲀毒素(TTX)是一种神经毒素,可抑制细胞膜Na+通道的开放。研究小组用TTX及某动物的神经组织,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处理方法及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
(1)第Ⅰ组实验中测得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为35 mV,这一电位差的形成是由 导致的。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造成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神经元在通过突触时需要进行转变:在突触前膜信号的转变是 ,转变后的信号(神经递质)以 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
(2)据Ⅱ、Ⅲ、Ⅳ组的实验结果分析,突触前神经元膜两侧电位差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
(3)第Ⅳ组的突触后膜依然保持静息电位,说明TTX不改变神经元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
(4)据实验结果分析,在手术时河鲀毒素作为麻醉剂使用,其原理是 。
28.(12分)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 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2)据图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GLUT-4基因表达不足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3)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 ,使血糖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 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4)若某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仍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从细胞间信息传递角度分析,该患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 。
29.(8分)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答三种)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
(2)图乙中GnRH的化学本质是 ,过程a、b、c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 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若吸毒者体内GnRH浓度与正常人无异,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 (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其体内LH和FSH ,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30.(12分)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 ,其作用是 。
(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 中发育成熟的。E和F都是 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D 细胞和G 细胞。
(3)在图中特异性免疫过程中,D细胞的作用是 ,G细胞产生的 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C 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之一是胰岛素分泌正常或者更多,只是胰岛素不起作用,B错误;不管是寒冷还是炎热条件下,人体的体温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水盐调节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渴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D错误。
2.B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A错误;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呈单链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大,B正确;人体免疫系统没有遭到病毒的破坏,C错误;效应T细胞能作用于靶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流感病毒还需要与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
3.A 脑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一些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A错误;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B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构成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C正确;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急速赶往教室、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D正确。
4.C 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由左向右,而膜外相反,A正确;脊髓从胸部折断,不影响断处以下的简单反射(如膝跳反应),由于胸部处折断,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所以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正确;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在此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C错误;在只有A和B两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A和B之间会形成突触,即A的轴突末梢与B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D正确。
5.C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此外产生的记忆细胞寿命有限,因此接种流感病毒疫苗后,人体不能获得终生免疫,A错误;HIV攻击T细胞导致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但仍保留针对少数抗原的体液免疫,B错误;埃博拉病毒攻击吞噬细胞,导致吞噬细胞不能及时为T细胞传递抗原,使T细胞不能正常产生淋巴因子,C正确;虽然新型冠状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但运用血清治疗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D错误。
6.B 据题图中甲、乙的结构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A错误。电刺激②时,兴奋依次通过突触先后传递到电表的右侧和左侧,所以电表指针偏转2次;电刺激④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只能传递到电表的左侧,所以电表指针偏转1次,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随着组织液扩散,不消耗ATP,C错误。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负转正,D错误。
7.A ①为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所包含的物质是神经递质,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因此①中所含的物质可能是一氧化氮,A正确;②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运动的方式是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②神经递质与③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C错误;突触后膜上会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8.A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胰液不会增加,⑤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④,A正确。
9.B 由题图分析可知,甲是下丘脑,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是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丙是甲状腺,A正确,B错误;乙结构的活动受下丘脑释放激素的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正确;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10.D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侵入T细胞后,先逆转录形成DNA,DNA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A错误;HIV侵入人体后,最初一段时间内T细胞会增殖,B错误;HIV容易发生变异,但机体能识别HIV并产生相应的抗体,C错误;HIV破坏T细胞后,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D正确。
11.C 由曲线情况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后,产热量和散热量增加,则T1>T2,A、D正确;由于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短时间内乙曲线上升比甲曲线迅速,确定曲线甲表示产热量,曲线乙表示散热量,B正确;由图示分析可知,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C错误。
12.D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B错误;胰岛中的B代表胰岛B细胞,C代表胰岛A细胞,这两种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两种细胞中的核基因是相同的,C错误;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垂体分泌③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13.A 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原因是浆细胞不能合成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A错误;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图示抗体均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B正确;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多种抗原受体,因此有可能识别除病毒之外的抗原,C正确;题述抗原受体和抗体都属于分泌蛋白,均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D正确。
14.B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或回收,B正确;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含量过低,C错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均可作用于肝细胞,D错误。
15.C 由题图可知,信息分子A为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分解或回收,A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对应的突触后膜,作用范围较小,B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淋巴因子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D错误。
16.C 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a)吞噬处理抗原后,传递给T细胞(b),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e)作用于B细胞(c),A正确;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图中a可表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即使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通过脊髓低级排尿中枢完成,B正确;若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C错误;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均表示抗利尿激素,D正确。
17.C 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作用于突触后膜,能使兴奋传递中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提高受体部位递质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可以推测,抑郁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过低有关,C错误;该药物能够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所以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可以持续作用于受体,D正确。
18.B 由题干可知,SCN既可传导兴奋,又可调节激素分泌,因此推测其可能位于下丘脑,A正确;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而晴天光照强度比阴天强,因此推测晴天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要比阴天低,B错误;患松果体恶性肿瘤的儿童会出现性早熟现象,因此正常情况下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正确;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降低化学致癌因子对DNA的损伤,因此褪黑激素含量降低可能会致癌或导致失眠,工作、学习压力和光污染都会导致褪黑激素含量降低,D正确。
19.B 对小鼠禁食处理是为了保证血糖浓度处于正常值,因为进食后血糖浓度会升高,A正确;通过组2、组3和组4比较,可以得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升高血糖浓度,同时使用(组4)作用更加明显,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组4与组5相比,组5血糖浓度升高更快,说明胰高血糖素与压力激素之间也具有协同作用,B错误;比较组2和组3可以发现,组2血糖升高迅速,但持续时间短,很快下降,组3血糖升高缓慢,但持续时间长、幅度较大,C正确;组5、组4与组3相比,说明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分泌增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
20.C 抗原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机体内的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即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C正确;抑癌基因是小鼠细胞内本来就存在的正常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D错误。
21.D 由题干信息可知,CTLA-4和PD-1是T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不是糖蛋白,A错误;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B错误;由题干可知,抑制CTLA-4的活性和阻断PD-1的功能,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性,C错误;人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之一,D正确。
22.C HIV是逆转录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增殖时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以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逆转录合成DNA,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合成RNA,A错误;从题图可以看出,HIV感染人体后,T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正确;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体液免疫中由于需要T细胞识别抗原,故也会受到影响,D错误。
23.C 甲患者T3、T4水平偏低而TSH水平高,TSH可促进甲状腺肿大,A正确;甲亢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乙患者体中T3和T4高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亢患者,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乙患者体中T3和T4高于正常值,不可能畏寒,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垂体调节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D正确。
24.B 蝌蚪尾的消失是受基因控制的,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A正确;根据题中实验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多氯联苯(PCBs)可延长从受精卵到完成变态发育所需时间,推测多氯联苯浓度越大,甲状腺激素分泌越少,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PCBs应具有抑制蝌蚪细胞代谢速率的作用,B错误;随着多氯联苯(PCBs)浓度的增加,从受精卵到完成变态发育所需时间越长,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物的个体发育,可推知一定浓度的多氯联苯(PCBs)能抑制甲状腺的功能,即PCBs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延缓蝌蚪的发育,且一定范围内PCBs浓度越高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作用越强,C、D正确。
25.A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因此对实验组进行的变量处理是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和是否添加C48/80,实验中不接种疫苗组与不添加C48/80组均为对照组,因此该实验的对照组有B、D、E、F四组,A错误。C与D组相比,在疫苗剂量相同的前提下,添加C48/80的实验组的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都高于不添加C48/80组;A与C组相比,说明在添加C48/80的情况下,疫苗剂量越大,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越高。综上所述,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且在添加C48/80的条件下,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B、D正确。接种疫苗后,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接种疫苗,体内缺少记忆细胞,C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1)据题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3)据分析可知,题述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7.答案 (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1)Na+内流(使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 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 扩散 (2)随着时间的延长,河鲀毒素对Na+通道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2分) (3)K+ (4)TTX可抑制兴奋的传导,使神经冲动无法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2分)
解析 (1)第Ⅰ组实验未加入TTX,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是由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导致的。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造成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神经元在通过突触时需要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转变后的信号(神经递质)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进而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引发新的神经冲动。(2)河鲀毒素(TTX)抑制细胞膜Na+通道的开放,会阻止Na+内流,结合Ⅱ、Ⅲ、Ⅳ组的实验结果分析突触前神经元膜两侧电位差逐渐降低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河鲀毒素对Na+通道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3)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第Ⅳ组的突触后膜依然保持静息电位,说明TTX不改变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4)在手术时河鲀毒素作为麻醉剂使用,原理是河鲀毒素(TTX)抑制细胞膜Na+通道的开放,会阻止Na+内流,抑制动作电位形成,从而抑制兴奋的传导。
28.答案 (每空2分,共12分)(1)胰岛素受体 摄取 (2)bcd
(3)高于正常值 胰岛B (4)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
解析 (1)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传导,引起GLUT-4基因表达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2)据题图分析可知,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GLUT-4基因表达不足,GLUT-4数量较少;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导致GLUT-4不能传送到细胞膜;胞内信号传导过程受阻。故选bcd。(3)如果发生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高,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故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高于正常人。如果长期如此,胰岛B细胞会因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4)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仍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从细胞间信息传递角度分析,该患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9.答案 (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2分) (2)多肽 分级 (3)b、c、d(2分)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
解析 (1)由题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以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T细胞活性下降,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而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则淋巴因子减少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减少,进而导致产生的抗体减少。(2)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所以GnRH是多肽;图乙中的a、b、c体现了激素分泌过程中的分级调节机制。(3)由题表数据分析可知,吸毒者体内的LH、FSH和睾丸酮含量均比健康人的低,说明图乙中的b、c过程都减弱,则睾丸酮含量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过程d也会减弱,故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b、c、d;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体内LH和FSH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如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仍然较低,说明是睾丸受损导致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如果恢复到正常人水平,说明是LH和FSH减少导致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
30.答案 (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12分)(1)吞噬细胞 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2分) (2)骨髓 记忆 效应T 浆 (3)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2分) 抗体 (4)T 自身免疫
解析 (1)吞噬细胞可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并作用于B细胞。显然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其作用是摄取、处理、传递抗原,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2)由题图可知,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T细胞和B细胞,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B细胞,即图中的C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即图中的B在胸腺中发育成熟,E和F都是记忆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即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后,二者分别产生D效应T细胞、G浆细胞。(3)在题图特异性免疫过程中,D细胞为效应T细胞,其作用是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使之裂解死亡,从而使其中的抗原暴露出来,被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G细胞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参与体液免疫过程。(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从而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起类风湿性心脏病,由此可见,类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 ng/dL
10~200 ng/dL
T4
2.8 μg/dL
5.5~12 μg/dL
TSH
22.7 μlu/mL
0.2~7.0 μlu/mL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345.1 ng/dL
10~200 ng/dL
T4
15.8 μg/dL
5.5~12 μg/dL
TSH
0.1 μlu/mL
0.2~7.0 μlu/mL
组
别
疫苗剂量
(μg)
辅助剂
C48/80
接种疫苗28天后,实验处理及结果检测
注射致死剂量
H1N1病毒
小鼠血清IgG抗体
水平
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
存活率(%)
A
1.5
+
+
13
100
B
1.5
-
+
11.3
100
C
0.15
+
+
11.3
87.5
D
0.15
-
+
9.67
50
E
-
+
+
6.0
0
F
1.5
CTB*
+
14.33
100
实验
组号
对神经组织的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
触前神经元,测
得细胞膜两侧
的电位差(mV)
0.5 ms后测得
突触后神经元
细胞膜两侧的
电位差(mV)
Ⅰ
浸润在生理盐水中
35
35
Ⅱ
浸润在含一定
浓度TTX的
生理盐水中
5 min后
30
25
Ⅲ
10 min后
20
10
Ⅳ
15 min后
10
-70
组别
平均
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
mlu·mL-1
FSH/
mlu·mL-1
睾丸酮/
mlu·mL-1
吸毒者
23岁
4年
1.4 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
—
4.66
6.6
6.69
1.C
2.B
3.A
4.C
5.C
6.B
7.A
8.A
9.B
10.D
11.C
12.D
13.A
14.B
15.C
16.C
17.C
18.B
19.B
20.C
21.D
22.C
23.C
24.B
25.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3 胚胎工程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 基因工程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