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掌握有关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年—1963年)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诗歌全集》。
2.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罗斯特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向他的美国朋友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就可以向弗罗斯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的长吁短叹中弗罗斯特悟到了一些东西。这种行为方式是弗罗斯特从不选择的道路,是他学会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新近被发现的诗人回归美国后不久,当他想起这件事情时,弗罗斯特装出自己就是爱德华•托马斯而写出了《未选择的路》。
3.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涉(shè)足 伫(zhù)立 萋(qī)萋
幽寂(yōu jì) 延绵(yán mián)
4.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思考:
(1)“路”是什么意思?
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2)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哲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5.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6.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的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这样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7.小结:
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8.再读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情感。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有关人生的诗文以及弗罗斯特的诗歌来阅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自学内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诗歌导入,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