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晏殊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词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路”的诗。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未选择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8月的《大西洋月刊》上。第二年诗人又把它作为首篇编入诗歌集《山间低地》。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诗歌《未选择的路》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涉足( )(2)幽jì( )
(3)延mián(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幽寂:___________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答案 第一节:诗人站在岔路口,伫立思索。第二节:诗人作出决定,选择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第三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内心却感到选择之后的怅惘。第四节:诗人遐想多年后对往事的回顾、叹息。
选择之后,③__________ 多年以后,④__________
伫立路口,①__________作出决定,②__________
请在梳理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象征 (⑤ )
1.诗人为何会“在那路口久久伫立”?答案 诗人站在交叉路口,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因为时间无法倒流,人生之路是无法回头的,所以诗人为选择而犹豫,“久久伫立”。“久久伫立”也意在说明对人生之路的选择须慎重。
2.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他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答案 诗人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因为这条路虽然荆棘密布,但富有挑战性。同时也表明“我”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没有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3.诗人“叹息”时的表情是怎样的?请从下面的表情包中选择一个进行配图,并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我认为诗人“叹息”时是像图________那样____________的表情(先填序号,后填形容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诗人“叹息”时是像图2或9那样无奈、遗憾的表情。因为诗人所叹息的往事是指他所作出的选择,也就是他在两条路中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诗人的叹息并不代表他对自己的选择后悔了,而是表示遗憾,遗憾两条路“不能同时去涉足”。选择了一条路后,另一条就是未知的了,“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所以他只能坚定地在选择的路上走下去,但又不禁幻想,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路,自己的人生又会有什么不同。不过这些都不会有答案了,因为自然的路可以重返,而人生的路很难重返,往往选定了一条路,就决定了一生。想到这里,诗人内心感到无奈与惆怅。
我觉得诗人“叹息”时是像图8那样微笑、平静的表情。因为诗歌开头部分,好像呈现了一位青年面对未来的选择而犹豫的画面。他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选择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诗人却觉得“更诱人,更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褪去了稚气,当他回想过去的选择时,心中无限惋惜,但他早已历经风雨,那一声“轻声叹息”,可能是他对过往种种的释怀,最终内心归于平静。多年以后,他再转身,带着心底的那份心平气和,笑看过往,云淡风轻。
我觉得诗人“叹息”时是像图10那样振奋的表情。因为诗人不是“沉重”地叹息,而是“轻声”地叹息,说明诗人不是后悔自己选择了第二条路,只是惋惜自己未能走上第一条路,他也很好奇第一条路的风景。不过第二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没有人逼迫他,且他自己也感到第二条路“更诱人,更美丽”,说明他遵循了自己的内心。虽然这条路更僻静,但他认为自己仍要走好这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诗歌的结尾,读来给人一种“落子无悔”的坚定的感觉,立下目标后就该奋勇向前,所以诗人此时的内心应该是振奋的。
最后一节诗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既,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性: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在结构上,“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照应。
4.诗歌贵在含蓄,结合下面的资料链接,想一想:作者想告诉他的朋友或是告诉我们读者什么呢?
《未选择的路》创作的缘起是作者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常常因为选择一条观景道路而没选择另外一条而后悔,这引起了作者的思考。38岁的弗罗斯特为了让心爱的诗歌能够发表,放弃了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远渡重洋,来到英国伦敦。当时,对于诗人来说,教书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未知。但是,诗人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后来,他的诗名日盛,晚年成为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
答案 (示例)①生活的“缺憾”在所难免,应以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无奈”。②生活永远充满着“未知”因素,然而正是这些“未知”才更让人着迷。③既然作出选择,往往没有反悔的可能。与其懊悔未选择的路,不如走好已选择的路。④人生常常处于如茂密森林一般的境地之中,前方的路常常被遮蔽,独立地作出选择是人生的必修课,它将决定着人的一生。如何作好选择很重要,要慎重对待。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 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暗指人生道路。这首诗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象征本诗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出来。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2.请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种景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150字。答案 (示例)你看,它那棕红色的枝干,坚硬挺拔;深绿色的叶子,郁郁葱葱。夏天,枝叶茂盛,红绿交映,犹如一朵朵异彩缤纷的奇葩,在沙漠中生长、繁衍,又如一个个勇士,在贫瘠的土地上拼搏奋斗,世世代代抵抗狂风沙暴。它不嫌贫瘠,默默无闻地扎根在荒漠之中,为大自然构筑绿色屏障;它不惧干旱,用生命的全部甘泉,滋润着人迹罕至的土地;它不畏沙暴,顶酷日,斗严寒,抗风沙,顽强地与恶劣环境抗争,为贫瘠的大地增色。红柳是多么平凡、多么伟大啊!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涵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表现了诗人不畏辛劳地追求事业成功的人生态度。这首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1.背诵诗歌。2.完成晚练1。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12794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说课课件ppt</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读准生字词,多音字,理解词语,幽静寂寞,文体知识,新课精讲,分析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未选择的路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未选择的路评优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字词积累,涉足萋萋幽寂,感受诗韵,《未选择的路》,感受诗韵·读准,ɑn韵,初读诗歌感知内容,品读诗歌领会哲理,充满危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授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象征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