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5化学与STSE含解析
展开专练5 化学与STSE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广东卷]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文物 | ||||
名称 | 铸客大铜鼎 | 河姆渡出土陶灶 | 兽首玛瑙杯 | 角形玉杯 |
2.[2021·广东卷]“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采回月壤。腾飞中国离不开化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和煤油等化学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油是可再生能源
B.H2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火星陨石中的20Ne质量数为20
D.月壤中的3He与地球上的3H互为同位素
3.[2021·湖南卷]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2021·四川广安二中月考]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5.[2021·合肥九中月考]《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6.[2021·大同一中高三开学检测]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陶瓷、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C.废旧钢材焊接前,可依次用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H4Cl溶液处理焊点
D.使用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和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都能减轻环境污染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8.[2020·浙江7月,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
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9.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成语“刀耕火耨”,其化学原理是以灰肥田,并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
B.东汉蔡伦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天然纤维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芒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真硝石”是碳酸钾
10.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 B.丝绸 |
C.茶叶 | D.中草药 |
14.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16.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化学性质 | 实际应用 |
A |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 泡沫灭火器灭火 |
B | 铁比铜金属性强 |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
C |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 漂白粉漂白织物 |
D | HF与SiO2反应 |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
17.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工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及用铁矿石冶炼铁,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B.未成熟的苹果肉遇碘酒变蓝色,成熟苹果的汁液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
C.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
D.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以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18.化学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氮、磷元素的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
B.工业生产玻璃、水泥,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C.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研究表明,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将该化学式改写成BaO·CuO·SiO2
19.[2021·山东临沂十九中高三调研]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煤进行液化处理有助于减少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B.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常常在包装袋内放入硅胶或生石灰
C.锅炉水垢中的CaSO4通常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再加酸溶液除去
D.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2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专练5 化学与STSE
1.A 铸客大铜鼎由青铜材料制成,青铜属于合金材料,A符合题意;河姆渡出土陶灶是陶瓷制品,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B不符合题意;兽首玛瑙杯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不符合题意;角形玉杯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D不符合题意。
2.C 煤油来源于石油的分馏,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H2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错误;20Ne的质量数为20,C正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3He、3H的质子数分别为2、1,二者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D错误。
3.A 清理江河淤泥,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化工企业“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废渣,“三废”处理是指将有害固体、液体、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可回收利用的物质,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微生物降解使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热处理等方式处理垃圾,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4.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涉及化学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又生成碳酸钙,A错误;雾是一种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即气溶胶,因此当受阳光照射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高粱中不含乙醇,用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淀粉在酒曲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然后用蒸馏法将乙醇分离出,C错误;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氧化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D错误。
5.A
6.A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陶瓷、水泥和玻璃都是传统硅酸盐产品,B正确;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H4Cl溶液水解后,溶液分别显碱性、酸性,碱性可以去除油脂,酸性可以腐蚀金属氧化物,所以可处理金属表面焊点,C正确;提倡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使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D正确。
7.D 碳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8.C A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正确;B项,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物如辛烷等,也可合成含氧有机物如甲醇等,正确;C项,煤的液化是化学变化,错误;D项,火棉的成分是硝化纤维,含氮量高,正确。
9.D
10.A 在酿造过程中,酒中的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还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酸和水,所以不只发生水解反应,故A项错误;后母戊鼎是用青铜制成的,所以是青铜制品,青铜制品中含有铜元素、锡元素、铅元素等,也就是铜合金制品,故B项正确;制作瓷器主要原料为黏土等矿物原料,故C项正确;青蒿素的提取的基本工艺为:干燥、粉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故D项正确。
11.D
12.C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A正确;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正确;CaO与CO2结合会生成CaCO3,CaCO3受热易分解生成CO2,所以燃煤中加入CaO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错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燃烧生成CO2和H2O,不产生污染物质,所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D正确。
13.A
14.C
15.D 本题涉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以唐诗为载体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元素组成、原子、分子水平认识蚕丝和蜡的组成,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A、B两项正确;蜡炬燃烧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C项正确;古代的蜡的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16.B Al2(SO4)3水解呈酸性,小苏打水解呈碱性,在溶液中二者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A正确;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与铁、铜的活泼性无关,B错误;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漂白,C正确;玻璃含有二氧化硅,HF与SiO2反应生成SiF4,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D正确。
17.C 制玻璃的原料:石英、石灰石、纯碱等;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和黏土;制漂白粉的原料:用石灰石可以制得氧化钙进而得到消石灰,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得到漂白粉;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因此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及用铁矿石冶炼铁,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A正确;未成熟的苹果肉含有大量淀粉,遇碘酒变蓝色,成熟苹果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葡萄糖中含-CHO,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B正确;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过氧化钙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是有毒物质,矿物中含有氮、硫元素,如果矿物进行“脱硫、脱硝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18.CD N和P可使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含N和P元素的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A正确;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石英砂,生产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两种产品生产中都使用了石灰石为原料,B正确;丝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书写时先写金属氧化物,再写SiO2,最后写水,氧化物的表示形式为BaO·CuO·4SiO2,D错误。
19.AC 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A正确;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常常在包装袋内放入还原铁粉等抗氧化剂,硅胶或生石灰只能作为干燥剂,B错误;锅炉水垢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溶于盐酸,C正确;棉、麻、蚕丝、羊毛等等都属于天然纤维,棉、麻属于纤维素,蚕丝、羊毛属于蛋白质;人造纤维的组成为纤维素,有的合成纤维为酯类物质,如醋酸纤维、聚酯纤维等等。各种纤维的组成元素并不完全相同,D错误。
20.C 本题涉及常见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认识化学知识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高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A项正确;铝合金强度高、塑性好、耐腐蚀,B项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能杀菌,C项错误;碘的酒精溶液可以杀菌消毒,D项正确。
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化学与STSE: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化学与STSE,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天工开物》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5化学与stse含答案: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5化学与stse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