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市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市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新冠病毒 B. 大肠杆菌 C. 桃树 D. 兔子
2. 某学习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荷花、河虾等归为一类,将松、松鼠、麻雀、月季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他们的归类依据是( )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 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数量 D.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3. 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 它们都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天气
B. 北方的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天气
C. 松树比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天气
D. 阔叶树与松树都不适应寒冷的天气
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5. 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表所列,则食物链为(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mg/kg
0.05
7
0.51
68
0.45
A. A→B→C→E→D B.
C. A→E→C→B→D D.
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包含的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
C. 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
7. 小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pd”字,请问透明纸上是( )
A. pd B. dp C. qd D. bq
8. 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类生物体细胞分裂的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 图甲中A细胞与 C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不同
C. 图乙中A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D. 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质分成两份,再是细胞核分裂成两个
9. 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叫细胞分化
B. 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C. 生物体的长大,不仅依靠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还与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
D. 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10. 以下分别属于细胞层次、器官层次、个体层次的是( )
A. 筛管、胃、松树 B. 红细胞、导管、鲫鱼
C. 受精卵、苹果、扬子鳄 D. 神经细胞、土豆、心脏
11. 下列生物体细胞中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的是( )
A. 小麦 B. 人类 C. 流感病毒 D. 肾蕨
12. 水稻的一个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经过四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的个数和细胞内含有染色体的数量分别是( )
A. 8个 12条 B. 8个 24条 C. 16个 24条 D. 16个 12条
13. 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本领,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小小的单细胞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生活。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履虫通过口沟摄入食物,在收集管和伸缩泡中进行消化
B. 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时,会通过纤毛的摆动改变运动方向,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许多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所以单细胞生物都是有益的
D. 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所以单细胞生物都是有害的
14. 下列有关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侧柏、卷柏是裸子植物
B. 紫菜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 葫芦藓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D. 满江红有根、茎、叶的分化,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15. 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②胚轴伸长
③种子吸收水分,膨胀
④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
16. 如图是植物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C表示的是根冠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
B. 植物根生长的主要部位是图B细胞所在区域
C. 植物根的生长与图B细胞的伸长和图A细胞的分裂有关
D. 图D细胞所在区域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7.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
A. 锌、氮、钾 B. 氮、磷、钾 C. 硼、磷、钾 D. 钙、氮、钾
18. 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⑤能发育成种子
B. 花粉落在①上的过程叫传粉
C. ②能产生花粉,花粉中含有卵细胞
D. ⑥能发育成可以食用的桃肉
19. 碘液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下列实验不需要用碘液的是( )
A.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B.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C.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D. 制作并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
20.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活动的操作步骤与其相应的目的,正确的是( )
实验活动
操作步骤
操作目的
A
练习使用显微镜
转动转换器
使视野更加明亮
B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洁净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伸进收集气体的试管口内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A. A B. B C. C D. D
21.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④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 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②和③
C. ⑤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D. ⑤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2. 莘县香瓜闻名全国,为提高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
A. 合理密植 B. 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 增长光照时间 D. 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
23. 以下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和有机物的吸收
B. 光合作用的式子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 花卉浇水过勤会使根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是因为根部细胞呼吸作用受到了抑制
D. 贮藏蔬菜水果时,需要低温、干燥的环境
24. 观察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 ④③②⑤①⑥ B. ④②③①⑤⑥ C. ②③④⑤①⑥ D. ②④③⑤⑥①
25. 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是( )
A. 尽量低碳出行,如乘坐轨道交通、骑行公共自行车等
B. 用餐时不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
C. 夏季高温,空调长期低温运行
D.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26. 连一连。
细胞膜
生物发育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
控制物质进出
液泡
细胞的动力车间
线粒体
储存营养物质
叶绿体
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
27. 填一填。
(1)请将下列表示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
①寒冷的南北两极生物种类极少,而温带、热带地区生物种类数量多 ______;
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______;
③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______。
(2)请将下列表示生物之间关系的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①蚂蚁是群居的动物,平时会共同搬运食物 ______;
②图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 ______;
(3)请写出图中最短的食物链 ______。
28. 仔细观察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开始观察装片时,转动 ______(填数字),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______(填名称)。
②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应该使用 ______。
(2)图2为显微镜的几组不同标准的目镜和物镜,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______。
(3)在观察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图3中的现象,则最可能出错的步骤是 ______。
A.取材
B.展平
C.盖片
D.染色
(4)图4为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如图所示的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______。
29. 图甲中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某同学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同学探究的是图甲生理活动中的 ______(选填“A”、“B”或“C”)。
(2)设置步骤①的目的是 ______;该步骤利用了图甲生理活动中的 ______(选填“A”、“B”或“C”)。
(3)在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叶片 ______(填“遮光”或“未遮光”)的部分,说明该部分含有 ______,根据此实验现象,可知 ______是绿叶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30.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①-⑥为菜豆种子)。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进行对照。
(2)如果把①和②作为一组实验进行比较,则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______实验。依据①和②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种子萌发还需要的其他环境条件有 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3)若外界环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种子仍未萌发,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C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桃柳树属于植物、兔子属于动物,都有细胞结构。
故选:A。
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答案】D
【解析】解: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鲫鱼、水草、荷花、河虾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而松、松鼠、麻雀、月季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生物,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故选:D。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解答即可。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灵活掌握。
3.【答案】A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故选:A。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理解生物通过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此题是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答题。
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答案】D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所以A是生产者,D是最高级消费者;C、E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几乎相同,所以C、E处在相同的营养级上,故表中食物链有A→E→B→D、A→C→B→D。
故选:D。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理解掌握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C正确。
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是生物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p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pd”.所以小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pd”字,透明纸上是pd.
故选:A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8.【答案】C
【解析】解: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图甲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A错误。
B、图中C所示的新细胞是由A中所示细胞分裂产生,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加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故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
C、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的变化最为明显,染色体先复制在均分,C正确。
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分裂为二。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1个细胞变为2个细胞,D错误。
故选:C。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的分裂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对比掌握。
9.【答案】D
【解析】解:A、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A正确。
B、植物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了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B正确。
C、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因此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分不开的,C正确。
D、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相反细胞的分化是由遗传物质控制进行的,D错误。
故选:D。
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只是无限制的复制,就不会形成生物体复杂的结构。细胞的分化在于细胞从形态、结构、及功能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体,才会使生物体变得结构复杂,更适于生存环境。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
10.【答案】C
【解析】解:A、筛管属于组织,胃是气管,松树是个体,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是细胞,导管属于组织,鲫鱼是个体,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是细胞,苹果是器官,扬子鳄是个体,C符合题意。
D、神经细胞是细胞,土豆是器官,心脏是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11.【答案】B
【解析】解: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小麦和肾蕨细胞内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人类细胞中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故选:B。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解答即可。
动物是异养的,其细胞中不含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叶绿体。
12.【答案】C
【解析】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一个水稻体细胞经过四次分裂,其产生的新细胞个数为24=16(个);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所以,水稻的一个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经过四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内含有染色体的数量是24条。
故选:C。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3.【答案】B
【解析】解:A、草履虫通过口沟摄入食物,在食物泡中进行消化,收集管和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A错误。
B、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时,会通过纤毛的摆动改变运动方向,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
CD、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但是单细胞生物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痢疾类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能造成赤潮,C错误,D错误。
故选:B。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解答即可。
理解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卷柏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侧柏属于裸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A错误。
B、紫菜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正确。
C、葫芦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正确。
D、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可以做肥料和饲料。满江红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属于蕨类植物,D正确。
故选:A。
(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2)孢子植物不能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结构都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5.【答案】B
【解析】解:种子萌发时,③种子吸收水分,膨胀;①胚根发育,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②胚轴伸长,顶着胚芽出土;④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即图中③①②④。
故选:B。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C是根冠细胞,细胞比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够整齐,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正确。
B、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植物根生长的主要部位是B分生区细胞所在区域,正确。
C、植物幼根的生长与B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A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有关,错误。
D、图D是成熟区细胞,成熟区生有根毛,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正确。
故选:C。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图中:A是伸长区细胞,B是分生区细胞,C是根冠细胞,D是成熟区细胞。
解答此考点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功能。
17.【答案】B
【解析】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可见选项B正确。
故选:B。
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确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无机盐,了解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8.【答案】C
【解析】解:A.受精作用完成后,图中的⑥子房将发育成果皮,⑤胚珠将发育成种子,柱头,花柱,花药,花丝、花萼等将纷纷凋落,故该项正确;
B.图中: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合称雌蕊,花药和花丝合称为雄蕊,雌蕊和雄蕊合称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花粉落在①上的过程叫传粉故该项正确;
C.②花药里有大量的花粉,花粉里有精子而不是卵细胞,故该项错误;
D.⑥子房壁能发育成可以食用的桃肉(即果皮),故该项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花的结构,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据图可知: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胚珠,⑥子房
桃花的基本结构可结合图进行理解和记忆,灵活掌握。
19.【答案】D
【解析】解:A、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特别是细胞核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需要有碘液来鉴定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B不符合题意。
C、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特别是细胞核的结构,B不符合题意。
D、叶片是绿色的,制作并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用碘液染色,就能看清楚细胞结构,D符合题意。
故选:D。
(1)淀粉遇碘液变蓝,可根据此特性用来鉴别是否含有淀粉。
(2)在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为了看细胞核更清楚一些,要用碘液染色。
平时多注意总结碘液在生物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即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A错误。
B、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C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伸进收集气体的试管口,看卫生香是否复燃,可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D。
(1)临时装片制作的制作步骤包括:擦、滴、撕(刮)、展(涂)、盖、染。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基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
21.【答案】A
【解析】解:A、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
B、叶片由表皮、②叶肉和叶③脉组成,B正确。
C、⑤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正确。
D、⑤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D正确。
故选:A。
观图可知:①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下表皮、⑤是气孔,解答即可。
掌握叶片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D
【解析】解:A.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照作用效率,不符合题意;
B.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不符合题意;
C.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增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不符合题意;
D.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但是没有促进吸收有机物。A错误。
B、呼吸作用的式子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B错误。
C、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会使花卉的根腐烂,导致花卉死亡。C正确。
D、温度能影响生物的呼吸作用,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蔬菜水果为了减弱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储存的时间更长。储存种子需要低温、干燥的环境。D错误。
故选:C。
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知识。
24.【答案】A
【解析】解:该实验方法步骤是: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即④③②⑤①⑥.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中考试题都是从这个实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并说出每一步骤的目的.
25.【答案】C
【解析】解:A、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B、用餐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可减少木材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C、夏季高温,空调长期低温运行,浪费资源,不能节能减排,不利于保护环境。
D、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有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C。
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是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还要做到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环境的保护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
26.【答案】解: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进入细胞。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
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是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被称为“有机物加工厂”。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故答案为:
【解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c a b c a、d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解析】解:(1)①寒冷的南北两极生物种类极少,而温带、热带地区生物种类数量多,体现了环境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选c。
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说长长的河堤因为蚁穴的存在而被河水冲垮,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a。
③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有利于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b。
(2)①蚂蚁是群居的动物,平时会共同搬运食物,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故选c。
②图中,猫头鹰捕食蛇,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为食,所以猫头鹰与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故选a、d。
(3)图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鼠→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兔→蛇→猫头鹰,最短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故答案为:(1)c;a;b
(2)c;a、d
(3)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1、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能够不断影响和改变环境。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掌握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11 物镜 擦镜纸 c和f C 2个
【解析】解:(1)①开始观察装片时,转动1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②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应该使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abc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def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长目镜c和短物镜f。
(3)在观察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则最可能出错的步骤是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换成“10×”和“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4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倍数扩大了4倍,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因此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8÷4=2(个)。
故答案为:
(1)①11;物镜; ②擦镜纸。
(2)c和f。
(3)C。
(4)2个。
观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abc是目镜、def是物镜,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镜筒的关键。
29.【答案】C 消耗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有机物 A 未遮光 淀粉 光照
【解析】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小丽探究的是图甲中[C]活光合作用动,实验变量是光。
(2)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部分遮光→②光照、摘下叶片→③酒精脱色→④漂洗加碘→观察颜色。设置步骤①的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A呼吸作用活动,消耗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有机物。
(3)在步骤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1)C
(2)消耗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有机物;A
(3)未遮光;淀粉;光照
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图示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此试图填空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要仔细作答。
30.【答案】②和⑤ 水分 对照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种子被虫子咬坏了/种子的胚死亡/种子正在休眠(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解:(1)②和⑤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②和⑤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2)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①号种子与②种子、③号种子与②种子、⑤号种子与②种子,变量分别是水分、空气、温度。从①②实验的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还需要的其他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3)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还要自身条件满足胚是活的、完整的种子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才能萌发。
故答案为:
(1)②和⑤
(2)水分;对照;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3)种子被虫子咬坏了/种子的胚死亡/种子正在休眠(言之有理即可)
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由图中可知种子①在水面以上得不到适宜的水分,②在水面上可以满足种子萌发的所有的条件,③进入水中种子无法得到充足的空气;由于第二个装置置于0℃环境中所以④在水面以上得不到适宜的水分与适宜的温度,⑤得不到适宜的温度,⑥在水面以下得不到充足的空气与适宜的温度,因此只有②号种子萌发,据此解答。
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做实验时要保证种子的数量,避免偶然性的发生影响实验效果。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