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通用第1页
    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通用第2页
    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通用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走进溶液世界3.2 溶液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走进溶液世界3.2 溶液随堂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训练试卷通用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如图所示装置,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A侧支管液面上升,B侧支管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晶体

    C.氯化钠晶体 D.浓硫酸

    2、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B. 恒温蒸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

    D.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化铜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K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一定是KNO3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氢气点燃之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检验纯度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B.探究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不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6、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啤酒 B.汽水 C.冰红茶 D.酸奶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19.6%的稀硫酸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CCO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8、某实验小组进行配制117g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活动时出现了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溶液装瓶时溅出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10

    20

    30

    40

    溶解度

    氯化钠/g

    35.7

    35.8

    36

    36.3

    36.6

    碳酸钠/g

    6

    10

    18

    36.5

    50

    (1)如图中表示Na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A”“B”)10℃时将3.5 g NaCl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是____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

    (2)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t2时将40g固体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2、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某地海水中主要物顶含量如表1,表2为相关物质溶解度。

    1

    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含量

    物质

    100g海水所含质量

    96.5

    氯化钠

    2.7

    硫酸钠

    0.2

    2

    温度(℃)

    20

    100

    氯化钠溶解度(g/100g水)

    36.0

    39.8

    硫酸钠溶解度(g/100g水)

    20.2

    42.5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硫酸钠的溶解度(填“>”“=”或“<”);

    (2)10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g/100g水;

    (3)晒干100g上述海水,所得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某化学兴趣小组欲从所得固体中提纯氯化钠,进行如下操作。

    (4)步骤1的名称为______

    (5)如图表示步骤3过程中蒸发时间和析出固体的关系,由此可知,步骤2蒸发后所得氯化钠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钠,理论上蒸发掉的水的质量约为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

    试管编号

    溶剂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填“溶解”“几乎不溶解”或“不溶解”)

    1

    10 mL

    一滴植物油

    ______

    2

    10 mL汽油

    一滴植物油

    ______

    3

    10 mL

    几小粒碘

    ______

    4

    10 mL 酒精

    几小粒碘

    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______的溶剂中溶解性______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______?为什么?______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此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t1℃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方法),变为不饱和溶液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会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或 “不确定”)。

    5、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1)10℃时,KNO3溶解度是____

    (2)T℃时,NaClK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该温度范围是____

    (3)5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

    ABC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当x=__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34.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同学取20g石灰石样品于锥形瓶中,将200g稀盐酸缓缓加入锥形瓶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求:

    (1)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要配制200g10%的稀盐酸,则需要量取浓度为36%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cm3)体积为___________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底首次出现在人群中的一种全新病原体,目前对其所知仍然十分有限,通过对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分析,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如下,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很敏感,56℃持续加热30分钟,以及使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都可以有效的灭活病毒。另外,乙醚、75%的乙醇、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液也可有效的灭活病毒,不过氯己定不能灭活该病毒。现嘉祥县第四中学每天需要喷洒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乙酸的消毒液,以许光皓,高晗,张明宇,晁子昂,李广杰,岳腾飞,孔凡泰,山耀凯,张潇益,朱振瀚组成的兴趣小组圆满完成任务。请你完成下面的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1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______kg

    (2)要配制1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4、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氧气的总质量是______g

    (2)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2011311日,日本发生8.6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震源深度约24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海啸。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在震区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1)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________ kg

    (2)要配制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6、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反应原理为Zn+H2SO4=ZnSO4+H2↑。某同学取锌粒13g,加入2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12.6g。试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某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24g“石头纸”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稀盐酸,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3)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8、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试回答:

    (1)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9、200g盐酸溶液与100g16%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求:(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Cl-35.5

    (1)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_____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_____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设计上表中实验(2)的目的是_____

    2、某小组欲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铵溶液并探究其酸碱度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1)计算:已知氯化铵在20℃时溶解度为37.2g/100g水,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下同),配制90g该溶液需氟化铵的质量为_______g。

    (2)称量所需氯化铵固体的质量:在图17-5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_____、_____。

    (3)量取水的体积:用_________mL规格的量筒取_________mL水()。

    (4)溶解:若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配制的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测溶液的酸碱度:要测定上述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②紫色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銨饱和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铵饱和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

    (6)评价与反思;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同学________。指出其余同学的操作错误:________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________________。

    (7)设计探究实验:为了探究其酸碱度与溶液的浓度温度是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步骤研究。请完成第一、第二、第三步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中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0%的氯化铵溶液各40g,分别需称取上述氯化铵饱和溶液各________g、________g,再加水稀释至40g;

    第二步:在相同________下;分别测5%、10%和上述饱和的氯化铵溶液的pH;

    第三步: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根据测得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氯化铵溶液的酸碱度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镁条与稀盐酸”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除了有气泡产生外,同时出现灰白色浑浊的异常现象.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有灰白色浑浊物出现呢?

    (设计实验1)(使用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试管

    A

    B

    C

    D

    镁条长度

    1cm

    2cm

    3cm

    4cm

    沉淀量

    无沉淀生成

    少量沉淀

    沉淀较多

    沉淀很多

    根据上述实验得知,产生灰白色浑浊与镁条长度的关系是______.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

    (猜想假设)甲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甲的猜想,理由是______.

    乙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丙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设计2)

    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氯化镁固体______(选填“溶解”或“不溶解”),故乙同学猜想错误;在反应后灰白色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故甲同学的猜想______(“合理”或“不合理‘).

    丁同学测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pH的变化情况如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放置过夜

    溶液pH

    2.0

    5.8

    7.4

    8.0

    8.6

    9.0

    9.3

    9.6

    9.8

    10.0

    10.0

    10.2

    实验现象

    -

    无沉淀生成

    镁条慢慢溶解,气泡量减少,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灰白色沉淀逐渐增加

    根据此表,写出你得出的两个结论分别是:

    ①______;②______.

    结果探究得知:生成的灰白色固体为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

    4、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兴趣实验,发现有的同学得到蓝色溶液,有的同学得到绿色溶液。老师提示这种现象可能与所得氯化铜溶液有关。同学们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

    实验1:探究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

    取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铜溶液各20mL置于同样的烧杯中,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加热(忽略溶剂蒸发)。待溶液温度恒定后,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

    烧杯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

    5

    5

    5

    10

    10

    10

    20

    20

    20

    水浴箱温度/℃

    30

    50

    70

    30

    50

    70

    30

    50

    70

    溶液颜色

    浅蓝

    浅蓝

    蓝绿

    翠绿

    蓝绿

    翠绿

    墨绿

    实验2:探究室温下氯化铜溶液的变色浓度范围

    a、室温下,称取15.4g的氯化铜固体溶于35.0g水中,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30.6%的氯化铜溶液。

    b、将上述氯化铜溶液依次加入等质量的水稀释,配制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

    溶质质量分数/%

    30.6

    25.5

    21.9

    19.2

    17.0

    15.3

    溶液颜色

    深绿

    翠绿

    蓝绿

    蓝绿

    浅蓝

    (结果与讨论)

    1)实验1中,④⑤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③⑥⑨中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室温下,小文将20g氯化铜固体溶于80g水中,则此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

    4)小昕配制了一杯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铜溶液,溶液为浅蓝色,若要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可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溶液放在水浴箱中加热到70℃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铜固体并使之溶解

    C.加入适量的水稀释

    (拓展探究)如何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蓝色或变黄呢?

    (查阅资料)

    1)氯化铜溶于水后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大量的Cu2+Cl

    2)氯化铜溶液的颜色会随着溶液中的Cu2+与其他离子形成不同的络合离子而改变。其中:水合铜离子[CuH2O4]2+为蓝色:四氯合铜络离子[CuCl4]2为黄色。

    3)由光学知识可知:黄色光+蓝色光=绿色光,因此,氯化铜溶液变绿的原因实际上是溶液中的[CuH2O4]2+[CuCl4]2混合形成的。

    (设计实验)

    目的

    步骤

    现象

    1、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蓝色

    取少量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加入水

    溶液变蓝

    2、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黄色

    取少量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加入稀盐酸

    溶液未变黄

    5)请分析,步骤2中加入稀盐酸溶液未变黄的原因___________

    6)若将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黄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3.2 溶液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3.2 溶液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