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7页。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需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教材理解盐类的概念,认识盐与食盐的不同,知道盐可根据所含离子的
特点分类并称为某盐,能写出一些常见盐的化学式。
2、 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片断,通过解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的问题缺盐、送盐、盐加水、煮盐水等明确NaCl在自然界的分布、用途、生产原理和初步提纯的方法。
3、从教材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氯化钠在生活、工业、农业、医疗等方面的用途。
4、认识食盐与亚硝酸钠的不同,认识工业用盐误作生活用盐的危害,根据相关
信息掌握二者的鉴别方法。
5、了解氯化钠的生产原理,能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海水晒盐的原因,了解粗盐含有
的杂质,知道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6、观看粗盐提纯的视频,小结各操作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并掌握计算产率的
方法。
【教学重难点】盐类的概念;氯化钠的用途、来源;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NaCl、粗盐、滤纸、铁架台、漏斗、烧杯(两个)、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
【教学模式】引导分析、讨论交流和观看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图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盐是食盐(主
要成分为氯化钠),那“食盐是盐,反之,
盐就是食盐”这一说法对吗?
【投影】不同的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强调】含有某种相同离子的盐可分类并称为某盐,如KCl、KNO3可统称钾盐;KCl、MgCl2可统称盐酸盐……
【要求】写出几种钠盐、几种硫酸盐、
几种碳酸氢盐的化学式
思考、回答:
不对。化学上所说的盐是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通过举例了
解盐的概念
认识食盐与
盐的区别
引出课题
【过渡】盐类物质有很多种,我们的学习就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开始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片断,注意归纳视频中涉及的故事内容。
观看视频、思考
缺盐、送盐、盐加水、煮盐水
联系实际,增加学习趣味
【归纳板书】4、用途:
医疗:配制生理盐水w(NaCl)=0.9%
生活:调味品、腌制食品、融雪等
农业:选种(饱满的种子会沉入食盐水底)
工业:以NaCl为原料制取NaOH、Na2CO3、Cl2、HCl等
2NaCl + 2H2O 2NaOH + Cl2↑+H2↑
【点拨】食盐腌菜,不仅风味独特,还可延长保存时间,起到防腐剂作用。
融雪原理:形成食盐水,降低凝固点。
记录,了解
认识氯化钠的重要应用
【投影展示】分布:海水、盐湖、盐井中
用海水晒盐或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可以使水蒸发,使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氯化钠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盐含有较多杂质,叫做粗盐。
【板书】二、粗盐的提纯
海水粗盐精盐
(含杂质较多的混合物,因含 MgCl2、CaCl2 而易潮解)纯净的NaCl不潮解!
观看图片和文字介绍
倾听记录
了解自然界的制盐过程
【实验探究】如何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
【板书】粗盐提纯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
不同作用:
(1)溶解:加速粗盐溶解
(2)过滤:引流
(3)蒸发:防止液滴飞溅
(4)计算产率:转移固体到纸上称量后计算。
★初步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
可溶性 杂质。
【讲解】2、根据食盐常温时的溶解度为36g,可粗略地算出10mL水中大约可溶解3.6g粗盐。
3、过滤需用:滤纸、铁架台、漏斗、烧杯(两个)、玻璃棒等。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4、检查仪器是否干净、滤纸是否破损,过滤时滤液是否高于滤纸边缘等。
5、蒸发时,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小结】过滤是分离可溶和难溶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仔细观看教师操作
【思考问题】1、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2、10mL水中约溶解多少克粗盐?
3、过滤器包括哪些仪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5、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观察、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
【教学参考】制碳酸钠比较麻烦,用的是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Na2CO3+H2O+CO2↑
总反应即:
①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②2NaHCO3Na2CO3+H2O+CO2↑
也就是将CO2通入饱和氨盐水(就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直至饱和),利用NaHCO3溶解度较小的原理来使NaHCO3从溶液中析出,再加热使其分解。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
1、组成:钠离子(Na+):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Cl-):胃液的主要成分,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2、物理性质:无色或白色晶体,有咸味
★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物理性质与NaCl极为相似,有毒,误食易使人中毒致死!
3、化学性质:无毒,水溶液呈中性
NaCl+AgNO3===AgCl↓+NaNO3(AgCl是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酸)
盐1+盐2→盐3+盐4(复分解反应)
4、用途:
医疗:配制生理盐水w(NaCl)=0.9%
生活:调味品、腌制食品、融雪等
农业:选种(饱满的种子会沉入食盐水底)
工业:以NaCl为原料制取NaOH、Na2CO3、Cl2、HCl等
晾晒蒸发
溶解、过滤、蒸发
二、粗盐的提纯
海水 粗盐 精盐
(含杂质较多的 混合 物,因含 MgCl2、CaCl2 而易潮解) 纯净的NaCl不潮解!
★粗盐提纯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不同作用:
(1)溶解:加速粗盐溶解
(2)过滤:引流
(3)蒸发:防止液滴飞溅
(4)计算产率:转移固体到纸上称量后计算。
★初步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 可溶性 杂质。
【教学参考】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区别
在化学意义上,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类,常温时,盐一般都是晶体;食盐是氯化钠,其分子式是NaC1,分子量58.5,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亚硝酸钠的分子式是NaNO2,分子量69,由亚硝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在外观上,都是白色,特殊情况,食盐也可能显黄色或淡蓝色,亚硝酸钠也可能微显淡黄色,并且两者都是呈晶体状,精制食盐和呈白色的亚硝酸钠,虽然在显微镜下两种产品的晶体状的几何形体有一定区别,但对老百姓的凡人肉眼来看,是差不多的,可谓极为相似;食盐和亚硝酸钠都极易溶于水,易汲潮和受潮解,无臭味;尝起来都带咸味,亚硝酸钠略有咸味,食盐当然就咸得多了。
2006年2月16日下午,海口昌茂花园学校的26名小学生在学校食堂吃完午饭后,纷纷出现中毒症状。老师们马上把这些学生送到海口市人民医院抢救。海口市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检验后,初步怀疑这是一起人为投毒案。海口市公安局刑警已进入现场调查。
什么是亚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是一种化学物质,外表和味道颇似食盐。在工业生产中,它主要用于染织业,亦可用于防冻液和食品防腐。医疗上,它是血管扩张剂和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另外,在许多蔬菜,如小白菜、青菜、韭菜、菠菜、萝卜叶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有些井水亦含有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误食亚硝酸盐或饮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井水或摄入含大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蔬菜而引起的以组织缺氧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口唇粘膜及指甲发绀、晕厥、血压下降等,严重中毒者可昏迷、抽搐、呼吸肌麻痹等,一般30分钟—2小时发病,如抢救不及时,可在两个小时内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的防治措施
避免误用亚硝酸盐。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吃隔夜菜和变味的剩饭剩菜,不吃在冰箱放置过久的食品,不吃劣质熟食品,不吃腌制时间不足9天的腌菜。
不饮六种水:在炉灶上烧了一整夜或放置了1~2天的不冷不热的温吞水,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开水,经过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盛在保温瓶中已非当天的水,蒸过馒头、饭、肉等食物的蒸锅水,有苦味的井水。
【教学反思】可通过问学生是否爱吃“食盐”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并思考“食盐”对于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从而意识到学习食盐的必要性,且要提供有关“碘盐”的信息,并过渡到其他生活中常见盐的学习。
可否寻找食品外包装有“亚硝酸钠”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从而增强对安全健康绿色食品的选择意识。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盐如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俗称、性质及
用途;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过程,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鸡蛋壳的实验探究和鉴别厨房中的食盐和面碱,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俗称和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蒸馏水、稀盐酸、酚酞试液、浓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鸡蛋壳、大试管、小试管、导管胶塞、镊子
【教学模式】类比—迁移—归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除了氯化钠,生活常见的盐还有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等,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展示】图片和药品,
1、碳酸钙(CaCO3)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给我们带来健康、清洁……
2、碳酸钠(Na2CO3)给我们带来了
温暖、清洁……
3、碳酸氢钠(NaHCO3)给我们带来了安全、健康、美食……
【板书】三、几种常见盐
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外观
水溶性
化学式
俗称
用途
【演示】碳酸钠溶于水,滴入酚酞试液,出现红色。
【强调】纯碱不是碱,是盐。
倾听、观看,阅读课本、讨论交流,结合实验填写表格:
鉴别三种盐的方法:
1、 加水,难溶的是碳酸钙,另两种易溶;
2、 取样加热,能分解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碳酸氢钠,不能的是碳酸钠。
认识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演示】1、NaHCO3加水溶解,滴加酚酞出现浅红色,说明呈碱性;
2、NaHCO3加稀盐酸产生气泡,使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四、碳酸盐、碳酸氢盐与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H2O +CO2↑
Na2CO3 + 2HCl = 2NaCl+H2O+CO2↑
NaHCO3 + HCl = NaCl+H2O +CO2↑
规律: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等酸反应,生成CO2
检验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现学现用】已知鸡蛋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其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设计方案
预测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点拨】若在家里做实验,没有盐酸可以选择什么代替?(食醋)
观察、描述现象
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设计方案、上台演示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整理归纳所学
知识的能力
培养通过实验设计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
(可用于工业制NaOH )
【小结】盐能与酸或碱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 + Ba(NO3)2== BaCO3↓+ 2NaNO3
【小结】CaCO3和BaCO3是经常考查的不溶性碳酸盐。
观察、描述现象
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认识盐与碱溶液、盐溶液的反应
【组织讨论】用氢氧化铝、碳酸钙和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各有什么优缺点?
氢氧化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抗酸药,能局部止血和保护溃疡面等,作用缓慢、持久,但效果较弱。且摄入过多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碳酸氢钠、碳酸钙不能用于治疗胃溃疡的原因主要是:产生的二氧化碳,胃内压力增大,易造成胃穿孔。
【思考题】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Cl)和碱面(Na2CO3)中的某一种。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要求】下节课到实验室做“粗盐提纯”实验!
讨论交流
完成课本75页1、3题
可能答案:
方法1:取样尝味道,有咸味的是NaCl;
方法2:取样滴入食醋,若产生气泡,说明是Na2CO3
了解事物的两面性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三、几种常见盐
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外观
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
水溶性
难溶
易溶
易溶
化学式
CaCO3
Na2CO3(水溶液呈碱性)
NaHCO3
俗称
大理石、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用途
重要的建筑材料、
补钙剂等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
纺织、洗涤剂等
发酵法、胃药、灭火等
四、碳酸盐、碳酸氢盐与酸反应 (复分解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
规律: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等酸反应,生成CO2
↓
检验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 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 (可用于工业制NaOH )
Na2CO3 + Ba(NO3)2== BaCO3↓+ 2NaNO3
盐能与酸或碱或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三课时(实验课 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
1、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的基本操作。
2、了解混合物分离的初步知识。
实验用品:
仪器和用具: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蒸发皿、酒精灯、火柴。
试剂和药品:粗盐
实验内容:
1、粗盐的溶解
称5g粗盐,用药匙将其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的质量m1。
2、过滤粗盐水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
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并不断搅拌,直到有较多固体析出时,
停止加热,仍不断搅拌,利用余热蒸干固体。
4、计算精盐产率
精盐产率=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根据课本109页附录I的相关信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测和设计实验验证几种化合物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学会使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充分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认识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所需条件的知识,树立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一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记忆“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认识不能共存的离子。
【教学准备】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稀H2SO4、Ba(NO3)2溶液、NaOH溶液、K2CO3溶液、酚酞试液、AgNO3溶液、小试管(每班7支)
【教学模式】实验演示和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五、复分解反应(课本71页)
1、 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字母表达式:AB + CD→AD+ CB)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要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若没有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
阅读课本,结合以前学习的反应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发生条件。
初步了解复分
解反应发生的
条件
【活动与探究】课本72页
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探究,并利用书后109附录I所提供的有关酸、碱、盐溶解性的信息,判断下列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两两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H2SO4
Ba(NO3)2
NaOH
K2CO3
H2SO4
√
√
√
Ba(NO3)2
√
×
√
NaOH
√
×
×
K2CO3
√
√
×
2.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过渡】要判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是否产生沉淀,需学会使用课本109附录I
【板书】六、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1、酸:初中接触的都溶
2、碱:NaOH、KOH、Ba(OH)2、NH3·H2O可溶;Ca(OH)2微溶;其余都不溶
[Mg(OH)2、Al(OH)3、Cu(OH)2、Fe(OH)3……]
白色、 白色 蓝色、 红褐色
3、盐:钾、钠、铵、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或叫氯化物)不溶AgCl;
硫酸盐不溶BaSO4(CaSO4、Ag2SO4微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MgCO3微溶)。
另外:AgCl、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翻阅资料、讨论交流
设计实验、观察现象
验证结论,形成认识
仔细查看溶解性表,
归纳记录溶解性规律
通过探究学会应用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通过归纳分类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减轻记忆负担
【提问】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能进行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进行的说明理由)
① KNO3 + HCl ×
② KNO3 + NaOH×
③ KNO3 + ZnSO4×
④ NaNO3 + H2SO4 ×
⑤ NaNO3 + Ca(OH)2 ×
⑥ NaNO3 + CuCl2×
【要求】完成课本82页第4题
讨论,分析判断反应
能否发生、回答
思考讨论解答
认识不能发生
复分解反应的
两种物质:
KNO3、NaNO3
通过习题检测
了解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五、复分解反应(课本71页)
1、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字母表达式:AB + CD→AD+ CB)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要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若不满足条件则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
六、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需熟记)
1、酸:初中接触的都溶
2、碱:NaOH、KOH、Ba(OH)2、NH3·H2O可溶;Ca(OH)2微溶;其余都不溶
[Mg(OH)2、Al(OH)3、Cu(OH)2、Fe(OH)3……]
白色、 白色 蓝色、 红褐色
3、盐:钾、钠、铵、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或叫氯化物)不溶AgCl;
硫酸盐不溶BaSO4(CaSO4、Ag2SO4微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MgCO3微溶)。
另外:AgCl、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KNO3、NaNO3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学会判断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了解制碱先驱侯德榜的事迹和溶洞奇景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解答加深对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鉴别不同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事迹,增加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等景观的形成原因,认识化学知识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难点】认识不能共存的离子,掌握鉴别不同溶液的方法。
【教学准备】鉴别不同溶液:MgCl2溶液、CuSO4溶液、K2SO4溶液、NaOH溶液、
FeCl3溶液、小试管(每班10支)
【教学模式】实验演示和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下面完成课本82页的第4题。
4.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盐酸(√)
(3)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4)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5)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提问】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能进行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进行的说明理由)
① KNO3 + HCl ×
② KNO3 + NaOH×
③ KNO3 + ZnSO4×
④ NaNO3 + H2SO4 ×
⑤ NaNO3 + Ca(OH)2 ×
⑥ NaNO3 + CuCl2×
【板书】
★KNO3、NaNO3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思考讨论,作出判断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习题解答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
认识两种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KNO3、NaNO3
【过渡】已知若两种离子之间能结合形成水分子或沉淀或气体,则这两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从而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问】根据上述信息,查阅课本109附录I,谈谈你认为哪些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并说明理由。
【板书】
1、与H+ 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CO32-、HCO3-
2、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H+ 、Cu2+、Fe3+、Mg2+、Al3+等
3、Ca2+与CO32-不能共存;
Ag+与Cl-、CO32-不能共存;
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
【检测题】1、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C )
A. SO42-、NO3-、K+、H+
B. Na+、Cl-、OH-、Al3+
C. Cl-、NO3-、K+、Na+
D. Ag+、Cl-、CO32-、K+
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A.BaCl2、KNO3、NaCl
B.H2SO4、KCl、FeCl3
C.NaOH、NaCl、HCl
D.AgNO3、ZnCl2、NaNO3
讨论交流
记录记忆
结合离子共存知识进行判断解答
从离子共存角度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与否
3、有四种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SO4溶液③K2SO4溶液 ④NaOH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进行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B )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4、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 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④①②③或
④①③② 。
思考讨论
了解鉴别方法:先看出有颜色的溶液,再利用已鉴别出的溶液与剩余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逐一鉴别
了解不要其他
试剂鉴别溶液
的方法
【组织阅读】课本73页资料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候德榜”
(发明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73—74页)
【检测题】
阅读教材资料,倾听了解
了解先辈事
迹;了解自然
景观的成因和
其中包含的化
学原理
【板书设计】
★已知若两种离子之间能结合形成水分子或沉淀或气体,则这两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从而发生复分解反应。
1、与H+ 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CO32-、HCO3-
2、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H+ 、Cu2+、Fe3+、Mg2+、Al3+等
3、Ca2+与CO32-不能共存;Ag+与Cl-、CO32-不能共存;Ba2+与CO32-、SO42-不能共存……
【检测题】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 + CO2 = CaCO3↓+ H2O,CO2 + CaCO3 + H2O = Ca(HCO3)2 ,Ca(HCO3)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
【解析】
A.当碳酸钙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时,沉淀质量为O,故A对。
B.当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时,pH=7;
当生成碳酸氢钙时,溶液又转为碱性,pH>7,故B错。
C.氢氧化钙可全部反应,最后质量分数应为O,故C错。
D.碳酸氢钙一开始没有,故其质量分数起点应为O,故D错。
【检测题】
2、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C )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A.碳酸的生成和分解】
B.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金属和酸的反应】
C.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要求反应物是酸和碱】
【教学参考】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在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大多是在酸、碱、盐之间进行的,而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离子。因此,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际上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反应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如果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就更能反映出它的实质。例如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其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水,而使溶液中H+和OH-的浓度迅速减小,反应便瞬时完成了:H++OH-===H2O
如果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浓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反应也就没有发生。
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情况大致有三种:(1)在反应里有溶解度极小(产生沉淀)的物质生成;(2)在反应中有气体放出;(3)在反应中有弱电解质(包括水、弱酸、弱碱等)生成。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
酸式盐和碱式盐的生成
酸式盐可由多元酸跟金属起置换反应,或者跟碱、跟盐起复分解反应而制得。因为只有多元酸才含有几个可供电离的氢离子,并且它们都是分步电离的。因此,当酸中的部分氢离子被取代时便生成酸式盐。例如:
Zn+H3PO4===ZnHPO4+H2↑ Ca(OH)2+H3PO4===CaHPO4+2H2O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酸式盐还可由某些盐水解而得到。例如:Na2CO3+H2O===NaHCO3+NaOH
碱式盐可由多元碱跟酸反应来制取,例如:Ba(OH)2+HCl===Ba(OH)Cl+H2O
某些高价金属的盐起水解反应,或者跟某些强碱弱酸盐起反应都能生成碱式盐。例如:Fe2(SO4)3+2H2O===2Fe(OH)SO4+H2SO4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
【课前检测】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 白 色粉末,溶于水可得 蓝 色溶液。取该溶液分别加入三支试管,把一纯净铁钉放入1号试管溶液中,过一会可观察到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 === FeSO4 + Cu ;往2号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出现 蓝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然后给试管加热,可观察到 蓝色沉淀变黑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CuO + H2O ;往3号试管中注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出现 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 + BaCl2 = BaSO4↓ + CuCl2 。
2、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 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BaCl2= BaCO3↓ + 2NaCl ,再往其中注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 沉淀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 +2HCl =BaCl2 +H2O + CO2↑ ;若是往其中注入足量稀硫酸,则可观察到 产生大量气体,仍有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 + H2SO4 = BaSO4 + H2O + CO2↑。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A案)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结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
1.作业:P76页2题、P77页4题。
2.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创设情境
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教学小结
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学生讨论
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活动
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创设情境
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
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2CO3+Ca(OH)2 =2NaOH+CaCO3↓
4.观察与思考(一):
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④举例:填写下表
被鉴定的物质
加入的试剂
现 象
5.观察与思考(二):
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7.讨论与归纳:
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样操作?
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
1.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
1.作业:P76 1、3。
2.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
1.阅读资料(相关网址):
①http://www.wodutom.com/ywp668/jkhx5-01.htm 食盐与健康
②http://www.chihaola.com/info/detail.asp?id=3720 食盐鲜为人知的医药功能
③http://www.yanzheng.com/shownews.asp?newsid=888 食盐与亚硝酸钠的区别是什么?
④http://www.jdgrp.com/yyzl/dyjyt.html 碘盐及其用途
⑤http://www.wodutom.com/ywp668/jkhx5-02.htm 小苏打与健康
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0/12/25/000048262.shtml 亚硝酸钠当食盐 内蒙古临河29人中毒
⑦http://www.pep.com.cn/czhx/index.htm 人教网-初中化学
2.《素质教育新学案》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初中化学到了第十一单元已接近尾声,教材在编排上没有按知识体系进行,所以显得比较散。但通过教师颇具匠心的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和流畅。
设计者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一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联系实际,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有用;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课中,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不是“我讲你听”,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三是,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B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难点: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纱布、滤纸。
药品:鸡蛋壳、醋、稀盐酸、柠檬、纯碱、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 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提问 出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法?
投影实验 1.将0.5 g碳酸钠放入试管, 并加入2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思考 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
指导板演 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 上述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
学生实验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 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讲述 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板书注明)
变量 恒量
CaCO3+2HCl==CaCl2 + H2O + CO2↑
Na2CO3+2HCl==2NaCl +H2O + CO2↑
NaHCO3+HCl==NaCl +H2O + CO2↑
提问 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
举例 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
提问 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盐能与相同的酸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实验 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柠檬的汁挤出,代替醋做上述实验。
观察、分析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不同的酸也能与相同的盐发生反应。
提问 分析第二组的三个实验中,哪些反应物为恒量,哪些反应物为变量?(指导学生注明)
恒量 变量
Na2CO3+ 稀盐酸
Na2CO3+ 醋酸
Na2CO3+ 柠檬酸
讲述 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
学生实验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醋
学生练习 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发现做出了种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通规律,终于获得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写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
验证方案
解题思路 本题是通过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是怎样捕捉化学现象深入思考,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开放性作答题。通过“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这一实验事实,分析这一实验中,“紫罗兰花瓣”和“盐酸”为实验的两个条件,由控制这两个实验条件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当“盐酸”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陈出新,盐酸能使除紫罗兰花瓣以外的花瓣变色吗?同理,当“紫罗兰花瓣”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当实验条件都是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这些都是根据控制实验条件做出的合理假设,这对活跃学生思维和发展创造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
将盐酸分别滴到其他种类花瓣上,观察现象。
其他酸、碱或盐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
将稀硫酸、稀硝酸、烧碱溶液等滴到紫罗兰花瓣上,观察现象。
其他溶液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
将烧碱、碳酸钠、食盐等溶液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课堂练习 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并解释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小结 1.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2.在做一组实验时,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课后练习 设计再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学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回忆与再现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稀盐
酸碳酸氢钠+稀盐酸
二、活动与探究(一)
1.将鸡蛋壳少许放入大试管中,加入5 mL稀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2 mL澄清石灰水中(见右图)。(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 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写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检测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你采用的方法是 。
4.你认为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中, 是恒量, 是变量。
三、活动与探究(二)
按上述装置:
1.将醋(3 mL)放入盛有小苏打(1/3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将柠檬用纱布挤出10 mL柠檬汁放在小烧杯中,以备下面实验及“活动与探究三”用:将柠檬汁(3 mL)放入盛有小苏打(1/2小匙)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3.通过上述反应,你的结论是 。
四、活动与探究(三)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如图所示)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醋
五、设计再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点评:这堂课的设计是受了一本名为《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的书的启发,书中讲述的都是美国中学生科学实验活动,上面的实验操作性非常强,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极具生活化。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实验中恒量和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这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完全可以从身边开始。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闵静老师参看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中让学生对酸的pH值与反应速度的关系的探究这一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虽然课标在这一内容上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并学习掌握这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尽管有些知识高于课标,不要求掌握,课后,发现学生完全能理解这些知识,这也说明我们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毫不逊色。
【资料】石灰弟兄的功劳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石灰”弟兄:老大石灰石、老二大理石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都是碳酸钙(CaCO3);老三叫生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钙CaO;老四叫熟石灰,又叫消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石灰石是一种青灰色的石头,在自然界里分布甚广。工人们把它从矿山上开采出来,装在石灰窑里高温煅烧,就制成了生石灰。CaCO3 CaO+CO2↑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固体,俗称“白灰”。你看见过工人“滤灰”吗?他们把生石灰放进灰池,浇上水,顿时便会蒸汽四起,生石灰跟水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 CaO+H2O Ca(OH)2
你若把鸡蛋放进去,过一会儿,就能把鸡蛋烧熟。这个过程,好像把生石灰煮熟了,于是把生成的氢氧化钙叫“熟石灰”;氢氧化钙性情温柔,不像生石灰那样能跟水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即生石灰跟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消除了生石灰原来那种“暴烈的性格”,所以氢氧化钙又叫“消石灰”。
反应生成的熟石灰随水流进一个大池子里,经过沉淀,上面的澄清液体是熟石灰的水溶液,叫石灰水;下面的粘稠状物质叫石灰膏。工人师傅在石灰浆里掺入细砂,调成石灰砂浆,用来砌砖、抹墙,于是,一个化学变化便在墙壁上悄悄地发生了: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
CO2+Ca(OH)2 CaCO3↓+H2O
如果把这种石灰砂浆抹在墙壁上,就能给墙壁穿上一层坚固平整的“盔甲”。在灰膏里掺上玻璃纤维,拌匀,细心地在砂浆表面薄薄地抹上一层,干了以后,墙壁就会变得格外洁白光滑。用来打地基的“三七土”是由熟石灰和黄土按3∶7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它们之所以能形成坚实的地基也是应用了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硬化的特性。
石灰一家充满活力,它们除了能够帮助我们建造高楼大厦、工厂矿山、居民住宅外,还以它们的特殊才能装点着美丽的大自然。桂林山水,驰名中外。云南石林,景色异常。石灰石的孪生兄弟大理石是那样尊贵典雅,我国许多古老庙宇、宫廷建筑乃至许多现代建筑中,都有不少大理石的杰作。工业上,石灰石是制造水泥必不可少的原料。熟石灰是制造漂白粉的原料。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日常生活中,人们用生石灰加工制作松花蛋。夏末秋初,在我国北方,人们把新采摘下来的柿子埋在石灰里,去掉柿子的涩味。
生产纯碱的方法
在古代,人们把草木灰用热水浸泡后再过滤,可得一种黑色碱液(有效成分主要是碳酸钾和氯化钾)它可以用来洗涤。另外人们还从天然碱湖中提取碱,由于冬天气温较低,天然碱湖中有结晶析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种碱叫做天然碱。
18世纪以前,纯碱均取自于植物和碱湖。后来,随着碱的用途日趋广泛,对碱的需求也就日益增大。1791年法国化学家兼医生路布兰(nicolas leblanc,1742—1806)经过四年研究,取得了从食盐制取纯碱的方法。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用食盐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2NaCl+H2SO4(浓)Na2SO4+2HCl↑
然后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制取硫化钠,Na2SO4+4CNa2S+4CO↑
最后利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生产出碳酸钠:Na2S+CaCO3Na2CO3+CaS
路布兰法需要高温,设备腐蚀严重,生产工序复杂,产量不高,碳酸钠的纯度也差。
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 solvay,1838—1922)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得碳酸钠,叫做氨碱法。反应分三步进行: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
反应生成的CO2可以回收再用,NH4Cl又和CaO反应产生NH3重新作为原料使用,而副产物CaCl2大量堆积毁占耕地是当时不可克服的公害。
2NH4Cl+CaO===2NH3↑+CaCl2+H2O
氨碱法可以连续生产,产品质量纯净,因而被称为纯碱。英、法、德、美相继建厂,这些国家发起组织索尔维公会,设计图纸只向会员国公开,对外绝对保守秘密。凡有改良或新发现,会员国之间彼此通气,并相约不申请专利,以防泄密,除了技术之外,营业也有限制,他们采取分区售货的办法,例如我国市场由英国卜内门公司独占。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8年到1940年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究出联合制碱法,后来定名“侯氏联合制碱法”。
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和氨碱法相同,不同的是,生成的氯化铵不与生石灰反应回收氨,而是在分离出碳酸氢钠的滤液里(这滤液的成分是氯化铵,没反应的食盐和碳酸氢钠)加入食盐,使NH4Cl成晶体析出,分离出氯化铵后,继续通氨气又制得NaHCO3,食盐得到充分利用,氨是由合成氨厂供给,即把纯碱厂和合成氨厂联合起来,既生产纯碱又制得化肥。而且无索尔维法CaCl2毁占耕田问题。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以前,我国华北一带纯碱的供给依赖于内蒙一带的碱湖。河北省张家口是华北地区著名的纯碱集散地,有人把纯碱叫做“口碱”。口碱约含Na2CO350%~77%,另外还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钠和硫酸钠等。我国第一个碱厂于1922年在塘沽建成,但由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几次濒于倒闭。
抗日战争初期,塘沽厂西迁四川省五通桥,拟用当地所产井盐代替原用海盐生产纯碱,但井盐成本太高,这时,侯德榜回国,在侯德榜的领导下,自行研究,经过三年的时间将纯碱生产和化肥生产相结合实验成功,1943年中国化工学会在重庆开会,将此法定名为“侯氏制碱法”。但这仅是萌芽并没有大量生产。日产纯碱和氯化铵各15 t的中间试验厂是解放后,1952年在大连化工厂内建起来的。196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投入大规模生产。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本课题分析
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课题末给出了两个资料,一个结合纯碱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另一个结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是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好例子,具有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教学建议如下:
1.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教材中只列举了一些最常见的例子。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多列举一些,如盐水漱口防治口腔炎症、预防感冒等,以开扩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2.在生活中利用碳酸钠、碳酸氢钠较多的是它们的碱性──去油污。教材中有意回避了这一点。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涉及水解问题。在教学中很可能遇到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可以简单告诉他们这两种盐溶于水呈碱性,不宜过多、过早讲述盐水解的知识。在这里留下一点悬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活动与探究中的讨论是学生动手实验前的必要准备,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应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实验部分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作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使学生实验时心中有数,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盲目地“照方抓药”。
4.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例如,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倒入过多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易迸溅。
另外,如果粗盐溶解后产生沉淀过多,应提醒学生: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5.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质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为什么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碳酸钙的用途,碳酸钠的用途,碳酸氢钠的用途,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试讲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氯化钠,氯化钠与人体健康,氯化钠的用途,氯化钠的制取,食盐制取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