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四节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2022届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第五章 第四节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2022届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文件包含第五章第四节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解析版-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docx、第五章第四节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原卷版-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节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课中讲解
考点一.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例1.已知向量a=(cos x,sin x),b=(3,-),x∈[0,π].
(1)若a∥ b,求x的值;
(2)记f(x)=a·b,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x的值.
解 (1)因为a=(cos x,sin x),b=(3,-),a∥b,
所以-cos x=3sin x.
若cos x=0,则sin x=0,与sin2x+cos2x=1矛盾,
故cos x≠0.
于是tan x=-.
又x∈[0,π],所以x=.
(2)f(x)=a·b=(cos x,sin x)·(3,-)
=3cos x-sin x=2cos.
因为x∈[0,π],所以x+∈,
从而-1≤cos≤.
于是,当x+=,即x=0时,f(x)取到最大值3;
当x+=π,即x=时,f(x)取到最小值-2.
[方法技巧]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的解题思路
(1)若给出的向量坐标中含有三角函数,求角的大小,解题思路是运用向量共线或垂直的坐标表示,或等式成立的条件等,得到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然后求解.
(2)若给出的向量坐标中含有三角函数,求向量的模或者向量的其他表达形式,解题思路是利用向量的运算,结合三角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有界性或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
变式1. 已知的面积为,且.
(1)求;
(2)若,,求.(2015届镇江期末15)
【答案】(1) ∵△的面积为,且
∴,
∴
∴为锐角,且,
∴.
(2)设△中角对边分别为
∵,,
由正弦定理得:,即
∴,又∵,则锐角,∴,
∴= .
例2. 已知向量,向量,向量,则向量与向量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
变式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原点,,,,动点满足,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答案】
考点二.与圆的综合问题
例1.(2018天津)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
. 若点为边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在平面四边形中,,,
所以,,,设,,
所以,,
因为,所以,
即,解得,即,
因为在上,所以,由,得,即,
因为,,
所以
,令,.
因为函数在 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的最小值为,故选A.
变式1.已知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为平面ABC内一点,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以为轴,的垂直平分线为轴,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则,,,设,所以,,
所以,
当时,所求的最小值为,故选B。
例2.如图1,已知AC=2,B为AC的中点,分别以AB,AC为直径在AC同侧作半圆,M,N分别为两半圆上的动点(不含端点A,B,C),且BM⊥BN,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方法一 由题设可知AB=BC=BN=1.
因为点M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所以AM⊥BM,又BM⊥BN,所以AM∥BN,若设∠MAB=θ,则∠NBC=θ.
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By,则点A(-1,0),M(-sin2θ,sin θcos θ),C(1,0),N(cos θ,sin θ),
所以=(-sin2θ+1,sin θcos θ)=(cos2θ,sin θcos θ),=(cos θ-1,sin θ).
于是,·=cos2θ·(cos θ-1)+sin2θcos θ
=cos3θ-cos2θ+(1-cos2θ)cos θ
=-cos2θ+cos θ=-2.
又易知0<θ<,所以,当θ=时,可得·的最大值为.
评注 上述求解过程的切入点是引入辅助角θ,准确写出点M,N的坐标,以便灵活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加以求解.
方法二 如方法一中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By,设直线BN的方程为y=kx(k>0),则因为BM⊥BN,所以直线BM的方程为y=-x.
注意到点N是直线BN与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交点,所以将y=kx与x2+y2=1联立,可求得点N的坐标为.
注意到点M是直线BM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交点,所以将y=-x与2+y2=联立,可求得点M的坐标为.
又A(-1,0),C(1,0),
所以向量=,=,
所以·=+·
=
=-
=-2,
故当=,即k=时,可得·的最大值为.
评注 上述求解过程的关键是引入参数k(直线BN的斜率),并借助直线和圆的方程,灵活求解点M,N的坐标,整个求解过程显然比方法一增加了许多运算量.
方法三 由题设可知AB=BC=BN=1,
因为点M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所以AM⊥BM,又BM⊥BN,所以AM∥BN,
所以·=||×1×cos 0°=||.
因为AM⊥BM,AB=1,
所以||=1×cos∠MAB=cos∠MAB,
所以·=·
=||×1×cos∠MAB=||2.
于是,·=·(-)
=·-·
=||-||2=-2.
又0<||<1,
所以,当||=时,可得·的最大值为.
评注 上述求解过程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a·b=|a|·|b|cos θ,将目标问题等价转化为求解关于“||”的二次函数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
方法四 如图3,分别延长AM,CN,设其交点为E,并设ME与大半圆的交点为D,连结CD,则易知AM⊥MB,AD⊥DC,所以BM∥CD,又B为AC的中点,
图3
所以M为AD的中点,
所以=.
又易知∥,且B为AC的中点,所以N为CE的中点,所以=.
于是,·=·
=·(+)
=·+·
=0+||·||cos 0°
=||·||.
因为BN为△ACE的中位线,
所以||+||=||=2||=2.
从而,·=||·||
≤2=×2=,
当且仅当||=||,即D为AE的中点时不等式取等号.
故所求·的最大值为.
评注 上述求解过程的关键是巧作辅助线,充分利用相关平面几何知识,先获得=和=,然后再综合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数量积运算、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式“ab≤2”加以灵活求解.
方法五 如图4,以BC为直径画半圆,交BN于点D,连结CD,则BD⊥CD.又易知AM∥BD,且AM=BD,
图4
所以·=·(+)
=·+·
=0+||·||cos 0°=||·||
≤2=2=,
当且仅当||=||,即D为BN中点时不等式取等号.
故所求·的最大值为.
评注 上述求解过程的关键是巧作“半圆”,先将目标问题等价转化为求||·||的最大值,再灵活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巧求最大值.显然,该解法最简单,故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
考点三.与多边形的综合问题
1. 向量表示三角形“四心”的相关结论:
在中,是所在平面任一点。
(1)若,则是的外心;
(2)若,则是的重心;
(3)若,则是的垂心;
(4)若,则是的内心.
2. 面积比模型
在所在平面,存在一点,满足,
,若同号,则在内部;若异号,则在外部;
3. 极化恒等式
设,,则,
(1),
(2)
得:
得极化恒等式:
极化恒等式的两种表示模式:
平行四边形模式:
三角形模式:
例1. 已知是内一点,满足,则 .
【答案】
变式1. 在中,设是的内心,若 则的值为 .
【答案】
例2. 已知是所在平面内的任意一点,满足,则的面积与的面积的比为 .
【答案】
变式2.已知 O,N,P 在 △ABC 所在平面内,且 |OA→|=|OB→|=|OC→|,NA→+NB→+NC→=0,PA→⋅PB→=PB→⋅PC→=PC→⋅PA→,则点 O,N,P 依次是 △ABC 的( )(注: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此点为三角型的垂心)
A.重心,外心,垂心 B.重心,外心,内心
C.外心,重心,垂心 D.外心,重心,内心
【答案】C
【解析】由 |OA→|=|OB→|=|OC→| 知 O 为 △ABC 的外心,
由 NA→+NB→+NC→=0 知 O 为 △ABC 的重心.
例3.在四边形 ABCD 中,若 AC→+CB→+CD→=0→,且 |AB→|=|AC→|=|AD→|=4,则 △BCD 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43
【解析】∵AC→+CB→+CD→=0→,∴AB→=-CD→,∴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又 ∵|AB→|=|AC→|=|AD→|=4,∴ABCD 为菱形且 ∠DAB=120∘
∴S△BCD=12×2×43=43
变式3.已知平面内一点 P 及 △ABC,若 PA→+PB→+PC→=AB→,则点 P 与 △ABC 的位置关系是( )
A.点 P 在线段 AB 上
B.点 P 在线段 BC 上
C.点 P 在线段 AC 上
D.点 P 在 △ABC 外部
【答案】C
【解析】由 PA→+PB→+PC→=AB→ 得 PA→+PC→=AB→-PB→=AP→,即 PC→=AP→-PA→=2AP→,所以点 P 在线段 AC 上.
故选 C
【备注】注意利用两种法则对向量进行合并与分拆,结合两种法则确定几何特征.
例4.若点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 OA→+OB→+OC→=0→,则点 O 是 △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垂心 D.重心
【答案】D
【解析】因为 OA→+OB→+OC→=0→,所以 OA→+OB→=-OC→.直线 OC 过 AB 中点,所以 O 是 △ABC 的重心.
故选 D
变式4.已知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上三点,动点 P 满足 OP→=13[(1-λ)OA→+(1-λ)OB→+(1+2λ)OC→](λ∈R)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 )
A.内心 B.重心 C.垂心 D.BC 边的中点
【答案】B
【解析】由已知条件得到 OP→=2(1-λ)3OD→+1+2λ3OC→,而 2(1-λ)3+1+2λ3=1,得到 P,C,D 三点共线,从而得到结果.
取 AB 中点 D.
∵OA→+OB→=2OD→.
∴OP→=13[(1-λ)OA→+(1-λ)OB→+(1+2λ)OC→]=13[(1-λ)2OD→+(1+2λ)OC→]=2(1-λ)3OD→+1+2λ3OC→
∵2(1-λ)3+1+2λ3=1.
∴P、C、D 三点共线.
∴P 点的轨迹一定经过 △ABC 的重心.
故选 B
【备注】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共线的性质应用,以及三角形的“五心”的判断.
例5.已知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AP→=λ(AB→|AB→|cosB+AC→|AC→|cosC)(λ∈R),则直线AP必经过△ABC的( )
A.重心 B.内心 C.垂心 D.外心
【答案】C
【解析】
∵AP→=λ(AB→|AB→|cosB+AC→|AC→|cosC),
两边同乘以向量BC→,得AP→⋅BC→=λ(AB→|AB→|cosB+AC→|AC→|cosC)⋅BC→=λ(AB→⋅BC→|AB→|cosB+AC→⋅BC→|AC→|cosC)
=λ(|AB→|⋅|BC→|⋅-cosB|AB→|cosB+|AC→|⋅|BC→|⋅cosC|AC→|cosC)=λ(-|BC→|+|BC→|)=0.
∴AP→⊥BC→,
即点P在在BC边的高线上,∴P的轨迹过△ABC的垂心.
故选C.
【备注】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属中档题.
变式5.已知A,B,C是平面上不共线上三点,O为△ABC外心,动点P满足:OP→=13[(1-λ)OA→+(1-λ)OB→+(1+2λ)OC→](λ∈R且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内心 B.垂心 C.重心 D.AB边的中点
【答案】D
【解析】
解:取AB的中点D,则2OD→=OA→+OB→
∵OP→=13[(1-λ)OA→+(1-λ)OB→+(1+2λ)OC→]
∴OP→=13[(1-λ)(2OD→)+(1+2λ)OC→]
=2(1-λ)3OD→+1+2λ3OC→,
而2(1-λ)3+1+2λ3=1,
∴P、C、D三点共线,
∵λ≠0
∴点P的轨迹一定不经过△ABC的重心.
故选D.
根据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的运算法则,对OP→=13[(1-λ)OA→+(1-λ)OB→+(1+2λ)OC→]进行化简,得到2(1-λ)3OD→+1+2λ3OC→,根据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知道P、C、D三点共线,但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不经过△ABC的重心.
此题是个中档题.考查向量的加法法则和运算法则,以及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和三角形的五心问题,综合性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6.△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 H,OH→=m(OA→+OB→+OC→),则 m 的取值是( )
A.-1 B.1 C.-2 D.2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作直径 BD.连接 DA、DC.
由图得.OB→=-OD→.
∵H 为 △ABC 的垂心.
∴CH⊥AB.AH⊥BC.
∵BD 为直径.
∴DA⊥AB.DC⊥BC
∴CH//AD.AH//CD.
故四边形 AHCD 是平行四边形.
∴AH→=DC→
又 ∵DC→=OC→-OD→=OC→+OB→.
∴OH→=OA→+AH→=OA→+DC→=OA→+OB→+OC→.
对比系数得到 m=1.
故选 B
【备注】本题考查了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应用,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图形找一个封闭的图形,利用向量的加法表示出来,再根据题意进行转化到用已知向量来表示,考查了转化思想.根据题意作出图形,由外心和垂心的性质证明四边形 AHCD 是平行四边形,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 OH→=OA→+AH→,由向量相等和向量的减法运算进行转化,直到用 OA→、OB→ 和 OC→ 表示出来为止.
变式6.已知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 是 △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 OP→=13(12OA→+12OB→+2OC→),则点 P 一定为( )
A.AB 边中线的中点 B.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C.△ABC 的重心 D.AB 边的中点
【答案】B
【解析】∵O 是三角形 ABC 的重心.
∴OP→=13(12OA→+12OB→+2OC→)=13(OE→+2OC→).
∵OC→=2EO→.
∴OP→=13(OE→+4EO→)=13×3EO→=EO→.
∴P 在 AB 边的中线上.是中线的三等分点.不是重心.
故选 B
【备注】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重心,考查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考查故选向量的加减运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综合题目,这种题目可以以选择或填空出现.根据 O 是三角形的重心,得到三条中线上对应的向量的模长之间的关系,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向量的和,根据共线的向量的加减,得到结果.
设 AB 的中点是 E.
课后习题
一. 单选题
1.如图,在梯形中,,,,,,分别是,的中点,对于常数,在梯形的四条边上恰有8个不同的点,使得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以CD中点为坐标原点,CD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当P在CD边上时,设,则;当P在AB边上时,设,则;当P在BC边上时,设,则;当P在AD边上时,设,则;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选D.
2.已知是内一点,且满足,记,的面积依次为,则等于( )
A. 1:2:3 B. 1:4:9 C. 6:1:2 D. 3:1:2
【答案】D
【解析】取AC、BC中点D、E,连接PA、PB、PC、PD、PE,
由,得,∴, 即;
同理得,∴,;
∴,;∴P到BC的距离等于A到BC距离的,
设的面积为S,则;∴P到AC的距离等于B到AC距离的,
∴,,∴.故选D.
3.已知点,是椭圆上的动点,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设,因,且,故,所以,
,故应选B.
4.已知圆O是△ABC的外接圆,其半径为1,且+=2,AB=1,则·=( )
A. B.3
C. D.2
B [因为+=2,所以点O是BC的中点,即BC是圆O的直径,又AB=1,圆的半径为1,所以∠ACB=30°,且AC=,则·=||·||cos∠ACB=3.]
5.(解法创新)记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max和Mmin.若平面向量a,b,c满足|a|=|b|=a·b=c·(a+2b-2c)=2,则( )
A.|a-c|max= B.|a+c|max=
C.|a-c|min= D.|a+c|min=
A [由已知可得a·b=|a||b|cos θ=2,cos θ=,θ=,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2,0),b==(1,),c==(x,y),由c·(a+2b-2c)=2,可得(x,y)·(4-2x,2-2y)=2,即4x-2x2+2y-2y2=2,化简得C点的轨迹方程为(x-1)2+2=,
则|a-c|=,转化为圆上点与(2,0)的距离|a-c|max= +=.]
6. (解法创新)设a,b为单位向量,且a⊥b,若向量c满足|c-(a+b)|=|a-b|,则|c|的最大值是( )
A.2 B.2
C. D.1
A [由题意结合a⊥b,可设a=(1,0),b=(0,1),c=(x, y),则由|c-(a+b)|=|a-b|,得|(x,y)-(1,1)|=|(1,-1)|,由此可得(x-1)2+(y-1)2=2,即c对应的点的轨迹是以(1,1)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如图所示.
∵圆过原点,∴|c|的最大值为圆的直径2.]
7.设A,B,C是半径为1的圆O上的三点,且⊥,则(-)·(-)的最大值是( )
A.1+ B.1-
C.-1 D.1
[解析] (1)如图,作出,使得+=,(-)·(-)=2-·-·+·=1-(+)·=1-·,由图可知,当点C在OD的反向延长线与圆O的交点处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此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故选A.
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C,AD⊥CD,∠BAD=120°,AB=AD=1.若点E为边CD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3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连接AC.
由题意知∠CAD=∠CAB=60°,
∠ACD=∠ACB=30°,
则D(0,0),A(1,0),B,C(0,).
设E(0,y)(0≤y≤),
则=(-1,y),=,
∴·=+y2-y=2+,
∴当y=时,·有最小值.
9.已知a,b,e是平面向量,e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与e的夹角为,向量b满足b2-4e·b+3=0,则|a-b|的最小值是( )
A.-1 B.+1
C.2 D.2-
∵b2-4e·b+3=0,
∴(b-2e)2=1,∴|b-2e|=1.
如图所示,把a,b,e的起点作为公共点O,以O为原点,向量e所在直线为x轴,则b的终点在以点(2,0)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a-b|就是线段AB的长度.
要求|AB|的最小值,就是求圆上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也就是圆心M到直线OA的距离减去圆的半径长,因此|a-b|的最小值为-1.
A
二. 填空
10.(交汇创新) (2020·山东济钢中学月考)如果直角三角形ABC的边CB,CA的长都为4,D是CA的中点,P是以CB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4+8 [由题意,以C点为坐标原点,CA,CB方向分别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直角三角形ABC的边CA,CB的长都为4,D是CA的中点,所以C(0,0),D(2,0),B(0,4),
因此以C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y-2)2=4,
设P(2cos θ,2+2sin θ),θ∈[0,2π),则=(2,-4),=(-2cos θ,-2-2sin θ),
因此·=-4cos θ+8+8sin θ=
sin(θ-φ)+8=4sin(θ-φ)+8,
其中tan φ=,因为θ∈[0,2π),所以sin(θ-φ)∈[-1,1],
所以4sin(θ-φ)+8∈[8-4,8+4],
因此·的最大值是4+8.]
11.(多空题)如图,扇形AOB中,半径为1,的长为2,则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________ 弧度;若点P是上的一个动点,则当·-·取得最大值时,〈,〉=________.
2 0 [由弧长公式得:θ==2,即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2弧度,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建立以点O为坐标原点,OA所在直线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
易得A(1,0),B(cos 2,sin 2),
设〈,〉=θ,则P(cos θ,sin θ)(0≤θ≤2),
则·-·=cos θ-cos θcos 2-sin θsin 2
=(1-cos 2)cos θ-sin θsin 2
=2sin21cos θ-2sin 1cos 1sin θ=2sin 1sin(1-θ),
又0≤θ≤2,所以-1≤1-θ≤1,当1-θ=1即θ=0时,·-·取得最大值2sin21.]
12.在△ABC中,AB⊥AC,AB=,AC=t,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则△PBC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于AB⊥AC,故以AB,AC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C(0,t),因为=+,所以点P坐标为(4,1),直线BC的方程为t2x+y-t=0,所以点P到直线BC的距离为d=,BC=,所以△PBC的面积为××=≥,当且仅当t=时取等号.
故△PBC面积的最小值为.
答案:
三. 解答题
13.在中,,记的夹角为.
(Ⅰ)求的取值范围;
(Ⅱ)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由余弦定理知:,又,
所以,又即为的取值范围;
(Ⅱ),因为
,所以,因此,.
14.如图,已知△ABC中,|AC|=1,∠ABC=,∠BAC=θ,记。
(1) 求关于θ的表达式;
(2) 求的值域。
解:(1)由正弦定理,得
(2)由,得
∴,即的值域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五章 第一节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2022届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文件包含第五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解析版docx、第五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 第二节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022届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文件包含第五章第二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解析版docx、第五章第二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 第一节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备战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习题练习学案,文件包含第五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原卷版docx、第五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