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2年)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652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2年)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652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练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2年)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652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时训练
展开1.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培养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主要的意义是( )
A.防止基因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
B.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C.避免出现新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D.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答案】A
【解析】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得到的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防止了基因污染。
2.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B.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C.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可显著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
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目前还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A项错误;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B项错误;转基因食品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不会在人体内表达,故不会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C项错误;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项正确。
3.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目前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D.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答案】B
【解析】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国际上并非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了可能的危害,A项正确,B项错误。目前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和转基因产品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上,C项正确。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等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项正确。
4. 基因污染是指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中,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扩散的污染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
D.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基因污染会随着生物的繁殖而不断扩散,A项错误;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质,他们在某地区的竞争能力较强,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正确;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C项正确;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具有新性状,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5.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C.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答案】A
【解析】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不必担心,A项符合题意;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B项不符合题意;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如抗除草剂的杂草,C项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
6. 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危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若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答案】B
【解析】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政府会研究转基因技术,使科技带给人们更多利益,同时会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避免转基因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危害,而不是危及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后再反思转基因技术,B项错误;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C项正确;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D项正确。
7.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②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效应 ③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④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同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涉及道德与伦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理性看待,限制负面效应,适当调整现有的道德规范,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8. 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的是( )
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C.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答案】C
【解析】对题中观点的完全反驳即认为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转基因生物所转入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答案】B
【解析】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但并非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A项正确、B项错误;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和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上,但这些通过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等都是可以解决的,C、D项正确。
10.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中,合理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害
B.转基因食品有益人体健康
C.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
D.公众需要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予以高度关注
【答案】D
【解析】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般无害,目前还没有转基因食品有害的报道,A错误;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一般无影响,B错误;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不能忽略不计,C错误;公众需要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予以高度关注,D正确。
11.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存在的安全隐患( )
A.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答案】A
【解析】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不属于转基因食物存在的安全隐患,A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有些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B不符合题意;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D不符合题意。
12.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乳汁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答案】D
【解析】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A正确;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B正确;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C正确;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品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D错误。
13.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中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目的是( )
A.警告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
B.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C.告诉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D.无任何实际意义
【答案】B
【解析】加贴标注的目的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帮助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
二、非选择题
14.研究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亡。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玉米螟的爆发。
(1)如果以玉米的叶肉细胞作为重组DNA的受体细胞,则需要通过 技术将其培育成植株。
(2)抗玉米螟的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对于这种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争论,有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人认为是不安全的。你持什么观点?列举一个理由支持你的观点。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2)不赞成,因为抗玉米螟的玉米能抵抗玉米螟,但不能抵抗其他害虫。(3)不安全:这种蛋白酶抑制剂被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因无法进行正常的消化作用而患病。安全:人与害虫的消化酶存在结构差异,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没有影响;人食用的是煮熟后的玉米,高温破坏了蛋白酶抑制剂,故其进入人体后不能再起作用。(只要理由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就可以)
【解析】 (1)把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应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玉米螟是玉米害虫的一种,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还应该防止其他害虫的危害。蛋白酶抑制剂对其他害虫并不一定有效。(3)答案是开放的,支持与不支持均可,但理由必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
15.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安全性相关的问题。
(1)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越来越多,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大,反映了转基因食品是 (填“相对”或“绝对”)安全的。
(2)对于植物来说,导入外源基因容易引起基因污染,科学家为此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原因是 。
【答案】 (1)相对 (2)在叶绿体或线粒体内的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故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基因污染
【解析】(1)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大,目前尚未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使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的实例,因此转基因食品是相对安全的。(2)若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则花粉粒中不含有转入的基因,故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基因污染。
16.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性的问题。
(1)霍拉纳()用实验证实了尼伦伯格提出的遗传密码的存在,不仅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一套 ,而且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钱嘉韵是第一个成功分离出耐高温DNA聚合酶的中国台湾科学家,该酶的发现为基因工程中 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前提条件。
(2)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即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 等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 ,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受体的染色体DNA中。
(3)日前科学家已在牛和山羊等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中表达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和α- 抗胰蛋白酶等重要医药产品。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时,需要先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 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
(4)部分公众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列举两个理由,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担忧: 。
【答案】(1)遗传密码 PCR (2)放射性同位素 杂交带 (3)启动子 显微注射 (4)转基因农作物与其他种类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很难与其他植物发生杂交;许多农作物的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解析】(1)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耐高温DNA聚合酶的发现为基因工程中PCR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前提条件。(2) DNA分子杂交技术,即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受体的染色体DNA中。(3)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时,需要先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 起,使药用蛋白基因可以和乳腺蛋白基因一起表达;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法。(4)转基因农作物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可能性较小,原因有:转基因农作物与其他种类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很难与其他植物发生杂交;许多农作物的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等。转基因的农作物难以将目的基因扩散开来。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当堂检测题,共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练习题,共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堂检测,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