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共8页。
(时间:40分钟)
1.下列关于单质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在过量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B.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C.硫跟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A
【解析】A.硫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与氧气是否过量无关,故A不正确;B.硫易溶于二硫化碳,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故B正确;C.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化合物,故C正确;D.硫单质中硫为0价,为硫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A。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铁B.木炭C.氢气D.硫
【答案】D
【解析】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A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不符合题意;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符合题意;答案为D。
3.下列能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
A.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SO2能溴水褪色D.SO2难使品红试液变红
【答案】B
【解析】A.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因此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A项错误;B.SO2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C.溴水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因此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C项错误;D.给褪色的品红试液加热,红色恢复,说明SO2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D项错误。答案选B。
4.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
A.SO2和H2SB.Cl2和CO2C.NH3和CO2D.SO2和Cl2
【答案】B
【解析】A.氯化钡中通入二氧化硫不反应,再通入硫化氢,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钡中通入氯气不反应,再通入二氧化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沉淀,故B符合题意;C.氯化钡中通入氨气不反应,再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钡中通入SO2不反应,通Cl2,氯气和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5.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亚硫酸是SO2与水反应后得到的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
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
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物质不能用
【答案】D
【解析】A.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二元弱酸,其水溶液显酸性,A正确;B.亚硫酸具有热的不稳定性,受热后很容易分解为水和,B正确;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与某些有色物质作用生成无色物质,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正确;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用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但某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使用的,D不正确;故选D。
6.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
A.自来水中通入少量O3进行消毒杀菌B.用SO2漂白食品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D.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答案】B
【解析】A.自来水中通入少量O3,利用O3的强氧化性氧化病菌,起消毒杀菌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不能用SO2漂白食品,使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食品对人体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故B符合题意;C.食醋与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食品对人体健康无较大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D.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小苏打主要与发酵过程中的酸反应,同时在蒸馒头过程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
7.已知SO3的熔点为16.8℃,沸点为44.8℃,下列关于SO3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标况下,1mlSO3的体积约为22.4L
C.是工业制取硫酸的原料
D.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SO3是酸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正确;B.标况下SO3是固体,1mlSO3的体积不是22.4L,B错误;C.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是工业制取硫酸的原料,C正确;D.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因此SO3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D正确;答案选B。
8.向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通入气体:①紫色石蕊溶液;②NaOH溶液(滴有酚酞溶液);③品红溶液;④溴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继续通入过量的,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③中的现象是_______若将吸收的品红溶液加热,现象是________。
(4)试管④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表现出酸性氧化物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现出漂白性的是________,表现出还原性的是________。
【答案】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褪色品红溶液褪色溶液恢复红色溴水褪色
①②③④
【解析】(1)与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2)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可生成,若过量则生成,可观察到红色褪去,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的是其漂白性,因此试管③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但若将吸收的品红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4)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褪色;(5)根据上述可知,①②体现SO2的酸性,③体现SO2的漂白性,④体现SO2的还原性。
9.把碎纸片b补充到a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微粒是S、SO32-、OH-
B.该反应可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2mlS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答案】C
【解析】碱性条件下,S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S2-和S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反应中部分S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部分S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则A.反应物微粒是S、OH-,A错误;B.酸性条件下,不能有OH-参加或生成,B错误;C.化合价降低的硫作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S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正确;D.反应中3mlS转移4ml电子,则2mlS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2ml×4ml/3ml=8/3ml,D错误,答案选C。
10.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例如,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积变又还成丹砂”过程中发生反应:HgSHg+S
C.实验室中不慎洒落的水银可用硫黄处理
D.“丹砂烧之成水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SO3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涉及HgS的分解和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B.“积变又还成丹砂”过程中发生反应:Hg+S=HgS,故B错误;C.常温下Hg和S可发生Hg+S=HgS,因此实验室中不慎洒落的水银可用硫黄处理,故C正确;D.“丹砂烧之成水银”的过程中,分解生成的S可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燃烧不能直接转化为SO3,故D错误。故答案选C。
11.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中,其结果是( )
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
B.只有BaSO3沉淀,SO3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C.生成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
D.只生成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
【答案】D
【解析】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由于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则SO2不反应,但BaSO4不溶于酸,SO3与H2O反应产生H2SO4,H2SO4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Cl,因此最终结果是:生成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故答案为D。
12.(2021·陕西宝鸡市·高一期末)检验某含有SO2的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石灰水
B.先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C.先通入品红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D.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品红溶液
【答案】B
【解析】A.SO2和CO2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白色固体,所以通入将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无法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A项错误;B.将混合气体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与SO2反应从而除去SO2,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B项正确;C.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SO2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退色,但品红溶液无法吸收SO2,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是否存在CO2,C项错误;D.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品红溶液只能证明气体中有SO2,无法检验是否有CO2,D项错误;答案选B。
13.(2021·江西南昌市·南昌十中高一期末)向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ml/L的盐酸,产生S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入S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SO3):n(Na2SO3)=1:1
B.通入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mL
C.通入S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SO3)=1:3
D.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ml/L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加盐酸的体积0~25mL时,无气体生成,发生反应为Na2SO3+HCl═NaHSO3+NaC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2ml/L×0.025L=0.005ml,所以n(Na2SO3)=0.005ml;加入盐酸100mL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只有氯化钠,n(Na+)=n(Cl-)=0.2ml/L×0.1L=0.02ml,则n(NaHSO3)=0.02ml-0.005ml×2=0.01ml,通入S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SO3):n(Na2SO3)=2:1,故A错误;B.加盐酸的体积为25mL~100mL时,产生气体,发生的反应为NaHSO3+HCl═SO2↑+NaCl+H2O,此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2ml/L×0.075L=0.015ml,放出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15ml×22.4L/ml=0.336L=336mL,所以氢氧化钠溶液通入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mL,故B错误;C.假设NaOH与S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只有Na2SO3,则开始阶段发生反应:Na2SO3+HCl=NaHSO3+NaCl,由方程式可知,前后两个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应相等,而实际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多,故NaOH与S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2SO3、NaHSO3,没有氢氧化钠,故C错误;D.加入100mL盐酸时SO2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元素守恒,所以n(NaOH)=n(NaCl)=n(HCl)=0.1L×0.2ml/L=0.02ml,所以c(NaOH)==0.2ml/L,故D正确;故选D。
14.(2021·北京西城区·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为验证SO2的相关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硬质玻璃管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实验时将浓硫酸滴入装有Na2SO3固体的培养皿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请填写表中空白: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品红溶液;SO2+2OH-=+H2O;I2+SO2+2H2O=2HI+H2SO4;还原性
【解析】(1)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2)a.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棉球后,棉球变白,棉球微热后变红,所以棉球上蘸有的试剂为品红溶液;b.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够和碱反应,含酚酞的NaOH溶液显红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后,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溶液碱性减弱,红色褪去,棉球变为白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和碘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I2+SO2+2H2O=2HI+H2SO4;据此可知I2与淀粉的混合溶液显蓝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后,碘变为碘离子,溶液的蓝色褪去,棉球变为白色。
15.已知反应:①SO2+H2O=H2SO3;②2SO2+O2=2SO3;③SO2+2H2S=3S↓+2H2O。
(1)上述反应中SO2做还原剂的是_____,SO2做氧化剂的是______。
(2)用“单线桥”标出反应②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3)反应③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反应③中0.5mlS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________。
(5)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生成无色的Mn2+,此反应中________失去电子,________被还原。
【答案】(1)②③;
(2)2:1
(3)1.204×1024
(4)SO2;锰元素
【解析】(1)据分析,SO2做还原剂,则S元素化合价从+4升高到+6,故SO2做还原剂的是②,SO2做氧化剂,则S元素化合价从+4降低,故SO2做氧化剂的是③;(2)反应②为:2SO2+O2=2SO3;则用“单线桥”标出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3)反应③为:SO2+2H2S=3S↓+2H2O,则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2:1;(4)反应③中,1mlS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l,则0.5mlS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l,电子数约为1.204×1024;(5)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生成无色的Mn2+,锰化合价降低,硫化合价升高,故此反应中SO2失去电子,锰元素被还原。
16.已知铁和硫的反应为S+FeFeS为检测铁和硫的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部分实验过程):
已知3S+6KOH2K2S+K2SO3+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粉末A中硫粉需过量的目的是___。
(2)操作②的作用是___。
(3)操作③中稀硫酸煮沸的目的是___。
(4)为检测产物中铁的价态,对溶液D进行的实验操作及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
【答案】(1)保证Fe全部反应
(2)除去过量的硫粉
(3)防止H2SO4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生成的Fe2+
(4)取少量溶液D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红色,若变红色,则为Fe3+,若不变红色,则为Fe2+(合理即可)
【解析】(1)铁和硫反应生成FeS,硫粉过量可排除Fe和的干扰,故答案为:保证Fe全部反应;(2)由已知3S+6KOH2K2S+K2SO3+3H2O,结合流程图操作②可知,KOH是为了和操作①过量的S反应的,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硫粉;(3)一般煮沸是为了排除水中溶解的氧气,而操作③是为了鉴别Fe2+和Fe3+,所以要防止水中的氧气将Fe2+氧化,故答案为:防止H2SO4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生成的Fe2+;(4)鉴别Fe2+和Fe3+的方法:取少量溶液D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红色,若变红色,则为Fe3+,若不变红色,则为Fe2+ 。棉球
棉球上蘸有的试剂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______
棉球变白;棉球微热后变红
该气体具有漂白性
b
含酚酞的NaOH溶液
棉球变为白色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c
I2与淀粉的混合溶液
棉球变为白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结论:该气体具有_____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硫,对于反应2SO2+O2催化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