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件PPT、教案、学案及分层练习
-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教案 2 次下载
-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二课时)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课件 1 次下载
-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力提升 同步练习【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1 次下载
-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学案 1 次下载
-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教案 2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C.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2.甲、乙两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时,甲同学提出:“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乙同学也提出:“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两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B.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C.只有甲同学的说法有道理D.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3.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应该( )
A.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理
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量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4.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
B.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生产者和分解者起着重要作用
D.消费者与物质循环无关
5.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 )
A.二氧化碳B.有机物C.碳酸盐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用粪便做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7.下列有关“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反射弧中一定是单向传导的
B.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肌细胞中的糖原与葡萄糖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某动物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个体的迁出会使结果偏小
D.碳元素均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
8.下列事例可“双向”进行的是( )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
C.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碳元素传递
D.垂体细胞与甲状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9.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所蕴含的生态学原理是( )
A.生物群落的演替现象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物的种间竞争关系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0.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通过(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1.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会吃狼,但狼可以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A.水循环是单向的
B.氧循环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12.如图是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理论上讲,没有B成分碳循环就不能进行
B.图中的①、③表示的过程分別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
C.图中的A、D分别表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
D.在无机环境和D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的物质和能鼂都能被生产者 利用
B.生态系统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循环利用的
二、多选题
14.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5.人工养鱼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下列关于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元素能够在该池塘生态系统内反复循环利用
B. 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多种来源途径
C. 若该池塘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D. 该池塘中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传递效率均为10%~20%
三、填空题
16.某湖泊受到大量废水的污染,导致蓝藻爆发,引起沉水植物、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爆发与废水中富含________(元素)有关,沉水植物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水体污染引起水生生物死亡,这进一步加重了水体污染,此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
(3)有学者认为,植物中的叶绿体起源于蓝藻,支持该学说的合理证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7.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残骸等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在土壤小动物的调査研究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査;调查跳蝻的密度时,常用__________法采集。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18.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和碳酸盐。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主要)。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实现的。
4.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形式__________传递。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物质循环即碳循环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伴随着能量流动,A正确;
B、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中的碳,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二者与碳循环密切相关,B正确;
C、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及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都参与了碳循环,C错误;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所以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最终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热能散失了,而热能是不能被生物体利用的能量,故甲同学的说法不对;物质是循环的、可重复利用,远古恐龙体内的元素可以进入无机环境,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所以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D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有机物的分解情况.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就是接近于自然状态的一组,即不施加变量处理的一组,实验组是灭菌处理的土壤.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A正确;
B.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生产者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B正确;
C. 生产者可以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
D. 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都属于生物群落,而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此,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的形式流动是有机物.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的,B错误;
C、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多少与初级消费者数量无关,C错误;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反射弧中只能由感受器传向效应器,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肌细胞中的葡萄糖可以合成糖原,但肌细胞中的糖原不能直接被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结合标志重捕法的公式,种群数量(N)/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M)=重捕个体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即N=(M×n)/m,部分标记个体的迁出能够引起等式中m偏小,从而会使结果偏大,C错误;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还可以碳酸盐的形式进行,D错误。
8.答案:D
解析: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不符合题意。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元间只发生单向传递,B不符合题意。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物种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一般不可逆转,狼可捕食兔子,而兔子不能捕食狼,C不符合题意。垂体细胞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可作用于垂体细胞,D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矿质营养、无机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从生物系统的意义上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不对逆转,并且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如氧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B是消费者,从理论上讲,没有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也可以构成碳循环的完整回路,碳循环也可以进行,A错误; A、D、B、C分別是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①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分解作用,B正确、C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错误。
13.答案:A
解析: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的物质能被生产者利用,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A错误;生态系统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B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盘流动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循环利用的,D 正确。
14.答案:ABD
解析:
15.答案:ACD
解析:A、碳元素能够在整个生物圈反复循环利用,A错误;
B、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人工投放的饲料等多种来源途径,B正确;
C、若该池塘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可以说明水中N、P元素过多,藻类繁殖快,不能体现能量流动的特点,C错误;
D、该池塘中能量在捕食食物链的相邻营养级中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错误。
故选:ACD。
16.答案:(1)N、P 蓝藻大量爆发遮挡了阳光,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受阻;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沉水植物的有氧呼吸受阻;蓝藻释放的毒素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
(2)正反馈
(3)叶绿体和蓝藻都具有环状DNA分子;都有蛋白质合成系统;都含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内膜和蓝藻细胞膜组成成分的种类及比例接近
解析:(1)蓝藻爆发与废水中富含N、P等无机盐有关;蓝藻大量爆发遮盖水面,使透光减少,水面下的水草(沉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死亡;植物大量死亡导致分解者数目增多,分解者和蓝藻呼吸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缺氧,进一步导致沉水植物死亡;此外蓝藻可能释放毒素毒害沉水植物等。
(2)正反馈调节是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根据题意:水体污染引起水生生物死亡,这进一步加重了水体污染,此过程体现的是正反馈调节。
(3)叶绿体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器官所具有的细胞器,而蓝藻是原核生物,但两者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其结构及组成成分可发现:叶绿体和蓝藻都具有环状DNA分子;都有蛋白质合成系统;都含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内膜和蓝藻细胞膜组成成分的种类及比例接近。
17.答案:1.较强; 微小;
2.取样器取样; 样方;
3.竞争; 捕食
解析: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调查跳蝻等活动能力弱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3.跳虫与甲螨两者有共同的食物——酵母菌,所以两者间属于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 故它们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18.答案:1.
2.
3.光合; 化能合成; 动植物细胞呼吸;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有机物; 单向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