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1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2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共10页。

    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基础检查]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

    A.燃料中的碳                  B.植物中的碳

    C.食物中的碳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解析:人体内的碳元素来自食物,则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中的碳元素存在于有机物中,有机物是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所得,因此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D

    2.下列生物群落的生理活动与碳循环直接相关的是 (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蒸腾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碳,正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大气中,正确;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大气中,正确;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散失到环境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错误。

    答案:A

    3.某生态系统中,镉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该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个营养级,各营养级所积累的镉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id:2147498955;FounderCES

    A.上述4个营养级可以构成食物网

    B.4个营养级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丙

    C.镉不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D.4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

    解析: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构成食物网,A项正确;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因此体内含有镉的量越多的生物,营养级越高,则丙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镉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丁含镉量最低,说明其所处的营养级最低,则其固定的能量最多,由于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因此4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D项正确。

    答案:C

    4.两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时,甲同学提出:“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乙同学也提出:“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这两名同学的说法 (  )

    A.都有道理                      B.都错误

    C.只有甲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D.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所以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了,故甲同学的说法错误;物质是循环的、可重复利用的,远古恐龙体内的元素可进入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所以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答案:D

    5.在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A.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都是循环的

    B.物质的流动是不循环的,能量的流动也是不循环的

    C.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能量的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D.物质的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的流动是循环的

    解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答案:C

    6.下图所示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id:2147498962;FounderCES

    A.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B.B→C→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E以B、C、D为食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为非生物环境,B为生产者,E为分解者,C和D均为消费者。生产者(B)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光能→化学能的转化,A项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可以变化的,B项正确;生产者(B)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而分解者(E)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C项正确;分解者(E)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D项错误。

    答案:D

    7.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记载如下: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不具有的优点是     

    (  )

    A.改善了土壤结构                B.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C.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D.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的循环利用,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D

    8.下图所示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符合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的是(  )

    id:2147498969;FounderCES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解析:题图所示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系统总能量利用率提高。

    答案:C

    9.下图为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d:2147498976;FounderCES

    (1)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2)A过程是        作用,这一过程有        两种类型。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    (填字母)过程。 

    (4)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以        的形式存在,而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  

    解析:题图中A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指动物的呼吸作用;C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指工厂和汽车燃烧燃料。(1)题图中缺少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到绿色植物的箭头。(2)A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3)A过程的本质是呼吸作用,B、C过程也是呼吸作用。(4)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而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物质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

    答案:(1)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到绿色植物 (2)分解者 分解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B、C (4)二氧化碳或碳酸盐 二氧化碳 能量流动 (5)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拓展应用]

    10.(2021·中山)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Ⅳ、Ⅴ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id:2147498983;FounderCES

    A.图中Ⅰ、Ⅱ、Ⅲ、Ⅳ、Ⅴ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Ⅰ→Ⅱ→Ⅲ→Ⅳ

    C.经过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D.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三级消费者,Ⅴ是分解者,是光合作用,是各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Ⅰ是生产者,Ⅱ、Ⅲ、Ⅳ是消费者,Ⅴ是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项正确;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该生态系统构成的捕食关系是Ⅰ→Ⅱ→Ⅲ→Ⅳ,B项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项正确。

    答案:C

    11.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id:2147498990;FounderCES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解析:碳从植物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食,并使得能量流入动物体内,A项正确;由图形分析可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B项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正确;e、f代表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流向分解者,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植物体内存在有机物积累,进入植物体的碳元素数量应多于从植物体传递出的碳元素数量,则a>b+c+e,D项错误。

    答案:D

    12.(2022·普宁)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三个鱼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id:2147498997;FounderCES

    A.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小于5.45×107 kJ

    B.种群Ⅰ、Ⅱ、Ⅲ和该湖泊其他动物及所有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种群Ⅰ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占流入能量的比例与种群Ⅲ相同

    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解析: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应小于(111-15-41.5)×106=5.45×107(kJ),A项正确;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构成群落,题图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与该湖泊其他动物及所有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项错误;种群Ⅰ同化量为15,呼吸消耗是9,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15-9=6,占流入能量的百分比为6÷15×100%=40%,而种群Ⅲ同化量为3.0,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8,则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0-1.8=1.2,占流入能量的百分比为1.2÷3×100%=40%,即种群Ⅰ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占流入能量的比例与种群 Ⅲ相同,C项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流动,D项正确。

    答案:B

    1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碳吸收量/(kg·a-1)

    碳释放量/(kg·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表中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4)请你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思考,如何减轻温室效应。(至少答出两条)

    解析:(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2)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应相等。由题表数据可知,A时期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因此处于稳定状态。(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4)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根据碳循环过程,减轻温室效应的方法包括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答案:(1)光合  呼吸 (2)A  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  (3)碳平衡 二氧化碳含量 (4)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任意两条,合理即可)

     

     

     

     

     

     

    探究实践课: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一、实验目的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理解微生物分解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三、实验材料

    土壤、落叶、淀粉、斐林试剂、碘液、烧杯、试管、恒温培养箱、纱布等。

    四、实验流程

    案例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实验设计

    实验观察:观察落叶的腐烂程度。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设计:

    实验组

    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

    A1烧杯:加入碘液

    A2烧杯:加入斐林试剂

    对照组

    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B1烧杯:加入碘液

    B2烧杯:加入斐林试剂

    自变量

    微生物的有无

    实验观察: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操作

    1.操作提醒。

    (1)探究活动最好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更好地控制实验变量,避免环境中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2)各地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不同,微生物分解落叶的能力也不同,需要的时间也有差异,一般需要温暖、湿润的条件。

    2.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

    某年某月某日。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环境

    常温、常压,温度20 ℃等。

    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

    项目

    案例1

    案例2

    实验现象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A

    A1

    不变蓝

    A2

    产生砖红色沉淀

    B

    B1

    变蓝

    B2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案例1: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案例2: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反思

    成功

    之处

    设计对照实验,通过对比,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不足

    之处

    采集的土壤样本不够肥沃,其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

    3.实验拓展。

    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土壤中的叶片分解得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还是土壤湿度大,还是综合因素引起的?

    提示:温度与湿度为两个自变量,设计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低温低湿共四个环境,去探究在不同环境下落叶的分解。

    id:2147499028;FounderCES实验评价id:2147499035;FounderCES

    1.若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实验设计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

    C.将灭菌的落叶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落叶设为对照组

    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

    解析:该实验是为了探究落叶的腐烂是否与土壤微生物有关,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答案:C

    2.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处理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预期结果是1、3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解析:由2组和4组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项正确;1、3组土壤灭菌,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4组土壤不灭菌,有微生物,但湿度不同,则落叶分解程度不同,B项正确;该实验中微生物来自土壤,所以为控制无关变量,落叶应进行灭菌处理,C项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和湿度,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湿润条件下1、2组形成对照,对照组为2组;在较干燥条件下3、4组形成对照,对照组为4组,D项错误。

    答案:D

    3.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示意图,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  )

    id:2147499325;FounderCES

    A.a是热带草原,b是热带雨林

    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

    C.a是冻原,b是热带雨林

    D.a是冻原,b是温带草原

    解析:土壤腐殖质总量与落叶量、微生物分解能力等因素有关。热带雨林落叶量较大,微生物分解能力强,故土壤腐殖质总量少;冻原落叶较热带雨林少,但微生物活动弱,故土壤腐殖质总量多。

    答案:C

    4.(2021·湛江)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研究人员向农田土壤中投放了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投入土壤的微生物能促进物质循环

    B.加入菌剂后,可能会提高土壤营养结构的复杂性

    C.微生物可能分泌胞外酶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D.投放复合菌剂后,会降低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解析:投入土壤的微生物能把农田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参与物质循环,因此能促进物质循环,A项正确;加入菌剂后,这些微生物能分解有机质,比如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等,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形成腐殖质,提高土壤营养结构的复杂性,B项正确;投放复合菌剂后,土壤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可能是微生物分泌胞外酶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C项正确;投放复合菌剂后,土壤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同时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使土壤生物增多,而且会吸引更多的土壤动物,因此投放复合菌剂会提高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项错误。

    答案:D

    5.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请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设计。

    (1)材料用具: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袋、恒温箱、纱布。

    (2)实验步骤。

    取2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    组” 标签,另一个贴上“    组” 标签。 

    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2个玻璃容器中,将其中的    组放入恒温箱,   ℃灭菌 1 h。 

    取落叶12片,分成 2份,分别用      包好,埋入 2个容器中,深度约 5 cm。 

    将 2个容器放置于相同的实验室环境中, 1个月后,取出纱布包。

    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中落叶的      程度。 

    (3)实验结果及结论。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落叶相比,               

    结论: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落叶具有  

    (4)问题思考。

    在对土壤进行取样时,是取表层土还是深层土?并说明理由。

    为什么要将土壤置于玻璃容器内?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类实验,以教材实验为基础,从一般设计实验程序的角度,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分析。对照实验中需要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如本实验在60 ℃恒温条件下对土壤进行 1 h灭菌处理;此外,对照实验遵循等量对照,如本实验中对落叶的选取要求形态、 大小相同并分成2等份。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材料的改变,要有衡量标准,如本实验中的衡量标准是落叶的腐烂程度。

    答案:(2)实验 对照 实验 60  纱布 腐烂

    (3)腐烂程度高 分解作用 (4)取表层土。因为大部分微生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表层土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更加丰富。 将土壤置于玻璃容器内是为了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对实验造成影响。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训练题,共1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共10页。

    生物人教版 (2019)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