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群的数量特征 同步作业 基础训练【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275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种群的数量特征 同步作业 基础训练【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275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种群的数量特征 同步作业 基础训练【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275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精练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是(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交配繁殖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一定区域中的所有老鼠组成一个种群
D.种群是指同一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5.某农场面积约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回原来的环境,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
6.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
8.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B.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增长率
C.类型A的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少D.类型B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9.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图示: )
A. B. C. D.
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性比例变大,则出生率变大
B. “ J”形增长曲线中也存在死亡的个体
C. 人为淘汰某种群生殖后期的个体,可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D. 年龄结构通常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B.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或减少该种群食物来源均可能影响其值
C.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但对其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取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调查某种群密度时,若样方内该种群个体数太少,应更换地点重新取样
二、多选题
1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三、填空题
14.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__________ 。
15.洪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面积400km²,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假设在该湖泊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鲢鱼→乌鳢。回答下列问题:
1.经调查发现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环境容纳量是指 。当鲢鱼的种群密度为 尾/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近些年,由于过度围垦、养殖、污水排放等原因,洪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经保护治理后在较短时间内又迅速恢复到原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原因是 。
3.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将鳙鱼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洪湖,一年后发现鲢鱼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
16.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_________生物的全部个体。
2.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特征。
②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2)出生率、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_________的比率。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__________、稳定型和__________。
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年龄组
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故A正确;
2.答案:C
解析: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知识。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通过统计黑光灯诱捕的某种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可调查该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数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正确。
4.答案:A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B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样方法中样方的选取及计数的理解。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 随机取样,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项正确、B项错误;② 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③ 要根据地形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D项正确。将调查所得数据取平均值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C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所得数值为估算值,A项错误;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项错误;若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标记个体死亡、标记物脱落等情况,使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偏大, C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题图中类型A的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多,A项正确,C项错误;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增长率;B项正确;类型B的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年龄结构是稳定型,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10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算值,B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A、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A正确;
B、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错误;
C、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C错误;
D、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D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样方内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D错误。
13.答案:ABC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项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项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项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项错误。
14.答案:(1)样方;S;
(2)二、三;
(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
(4)利马豆豆荚;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小
解析:
15.答案:1.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5
2.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
3.鲢鱼和鳙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1)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一个种群中,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当种群数里达到环境容纳量的-半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K/2时为10000尾,洪湖面积400 km2,此时种群密度为25尾/km2。(2)洪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经保护治理后在较短时间内又迅速恢复到原状,说明洪湖生态系 统遭到破坏后不易保持原状,但容易在破坏后恢复原状,是因为 洪湖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少,营 养结构简单。(3)将鳙鱼投放到洪湖后,鲢鱼的种群密度明显下 降,而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说明二者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竞 争关系,洪湖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有限,在竞争过程中鲢鱼处于 劣势,数量下降。
16.答案:1.同种; 2.数量; 总数; 种群密度; 增长型; 衰退型; 变化趋势
解析: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1《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1《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1《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1《种群的数量特征》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共10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训练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