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第21课 猴子上树教案
展开湘美版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1课
《猴子上树》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1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本课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教材为学习者呈现了三种折纸方法以供参考,使“猴子”既可以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也可以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从而较好的扩充了游戏制作的可选择性。由于教材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也提供了一些形象,设置了一些小情景,使游戏活动的容量有了新的拓展,群体所呈现的学习结果和形式方法,将因此变得更为丰富,更富有情趣性和娱乐性。
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段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美术学习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大胆,对线、形、色较敏感,绘画表现力和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期学习内容丰富,活动样式多样,较好地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明显的课业综合特点。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营造愉悦、欢乐的学习氛围,可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教学中注意多鼓励、积极引导,保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促成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猴子上树”的折法
教学难点:对“猴子上树”进行想象、添画,制作出不同内容的“猴子上树”。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手工制作的课题和折法
生:白纸、剪刀、胶棒、彩笔、铅笔、橡皮
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引入课题
1、教师示范“猴子上树”的玩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教授折法
1.怎么折?
出示步骤图,学习基本折法。
怎么剪?
根据小提示,了解“猴子”的部分应该剪多少。
3.跟着步骤图学习其他三种折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步骤图学习折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欣赏作品
给学生欣赏一些“猴子上树”的作品
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用哪种折法制作的
观察它们的不同:有的“猴子”是从内夹缝爬出,有的是从外夹缝爬出。
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向。
观察“猴子”的制作方法:添画、粘贴
总结:不同样式的“猴子上树”适合不同的画面内容,画面内容可从内折夹缝和外折夹缝两个方面进行联想,还可以从“猴子”的运动方向考虑,如联想适合往上“浮”、“爬”、“喷”、“钻”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了解制作“猴子上树”的多种折法和不同的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
布置作业:
制作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添画上你喜欢的内容,和同学互相交流、玩耍。
作业评价 :
师生互评,并举办一个小比赛,比一比谁的“猴子上树”爬的最快。
拓展延伸:
平时我们制作的很多折纸都可以给它们进行想象、装饰,使它们变得更有趣味性和故事性。比如我们经常折的“东南西北”和之前学过的六面怪脸。只要我们善于想象,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 猴子上树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 猴子上树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 学 目 标,教 学 设 计,教 学 建 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探讨装饰法,学生创作,作业展评,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