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含解析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群落及其演替
一、选择题
1.某江上游沿岸发生山体垮塌,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道路、桥梁被淹。后经抢险救灾,人工开挖泄流槽,江水以5 000 m3/s左右的流量奔流而下,堰塞湖水位下降,险情解除。假设A地是堰塞湖形成前河段沿岸的一片无人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堰塞湖形成后,A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受影响
B.有一片草地泄流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在其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C.若A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则A地原有的食物链不受影响
D.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改变A地群落演替的方向
2.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3.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种间竞争关系
B.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C.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竞争
D.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
4.右上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 调查
|
| 农药使
|
|
|
稻鱼共生 | 118 | 7.21 | 3.2 | 6 417.12 | 372.2 |
水稻单种 | 113 | 11.02 | 6.9 | 6 535.26 | — |
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
B.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没有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D.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无种间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
5.下图是在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相关曲线。下列对曲线Ⅰ和曲线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Ⅰ代表土壤中的有机物量,曲线Ⅱ代表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B.曲线Ⅰ代表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曲线Ⅱ代表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曲线Ⅰ代表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
D.曲线Ⅰ代表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曲线Ⅱ代表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6.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严重危害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植物五爪金龙分泌的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具有毒杀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
图2 香豆素类物质对水稻苗、稗草苗生长的影响
A.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B.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C.防螺可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使水稻增产
D.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可降低水稻与稗草的种间竞争强度
7.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类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 类群数目/个 | 个体数目/只 | ||||
第1层 | 第2层 | 第3层 | 第1层 | 第2层 | 第3层 | |
人工广 场绿地 | 14 | 8 | 3 | 182 | 74 | 22 |
某植物园 | 13 | 7 | 4 | 190 | 92 | 18 |
农用地 | 11 | 8 | 4 | 92 | 113 | 21 |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越深的地层中,动物类群越多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8.(不定项选择题)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其他常见植物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弃耕时间/年 | 优势植物 | 其他常见植物 |
0~1 | 马唐草 | — |
1 | 飞蓬草 | 豚草 |
2 | 紫菀 | 豚草 |
3 | 须芒草 | — |
5~10 | 短叶松 | 火炬松 |
50~150 | 栎等硬木树 | 山核桃 |
A.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
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
二、非选择题
9.下图是1845—1935年,某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的是 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 只。
(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 ,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① ;② 。
(3)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 。
(4)据曲线a、b可知,猞猁种群的K值 (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10.人类的活动导致某滩涂湿地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海三棱藤
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 (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法采集土壤小动物。
(2)由芦苇—柽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 ,旱柳的数量呈现“ ”形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 。
(3)图中四种群落是根据群落中的 命名的。土地较干旱的地方分布着大量旱柳,在土壤湿度较大的地方分布着大量芦苇,芦苇低处分布着海三棱藤草,上述描述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
答案:
1.D 堰塞湖形成后,原来是地面的地方可能变成了湖面,A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A项错误。草地虽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项错误。若A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但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促使动物迁出A地,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对食物链造成影响,C项错误。
2.B 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3.D 两种草履虫都捕食枯草杆菌,所以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种间竞争关系;a曲线表示被捕食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情况,b曲线表示随后放入的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内部都存在种内竞争;由于烧杯中只加入了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营养物质有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营养物质消耗完,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于零。
4.A 所有的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都有分层现象,A项正确。生物群落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B项错误。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农药投入少,水稻产量高,还能收获鱼,所以达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C项错误。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项错误。
5.C 在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量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也不断增加,其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减弱;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不断增加。
6.B 稻田中分层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类群不同,是垂直结构,A项错误。分析图1,随着香豆素类物质浓度的增加,处理相同时间福寿螺死亡率增加,香豆素类物质浓度相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福寿螺死亡率也增加,B项正确。防螺后,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水稻田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提高或降低,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C项错误。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后,香豆素类物质浓度增加,稗草苗的苗高可能更接近水稻苗,甚至高过水稻苗,两者种间竞争强度更大,D项错误。
7.D 由题表可知,越深的地层中,动物类群越少,A项错误。由题表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项错误。由题表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C项错误。
8.BCD 演替过程中发生优势物种的取代,并非“取而代之”,A项错误。由题表可知,该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项正确。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越来越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C项正确。由题表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D项正确。
9.答案:(1)雪兔 140 000 (2)捕食 ①可食的植物增加 ②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晚于
10.答案:(1)次生 取样器取样 (2)种间竞争 S 环境容纳量(K值) (3)优势种 垂直结构和水平 (4)速度和方向
解析:(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土壤小动物。(2)柽柳与旱柳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的斗争属于种间竞争,旱柳的数量呈“S”形增长,在达到K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3)干旱地分布旱柳,湿润地分布芦苇和海三棱藤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芦苇低处分布海三棱藤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4)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8练 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1 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0群落及其演替新人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