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后测评
展开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2021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上月考)读地层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岩层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有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反映浅海环境的地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地层和丁地层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 (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陆生到水生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关于中华龙鸟生存时期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 ( )
A.年/月/日 B.朝/期/年
C.时/分/秒 D.宙/代/纪
5.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
A.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下面两题。
6.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
7.若地层⑥中含有侏罗纪化石,则其他地层形成时间判断合理的是 ( )
A.地层①形成于白垩纪 B.地层③形成于三叠纪
C.地层④形成于二叠纪 D.地层⑤形成于寒武纪
题组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
读地质年代图,回答下面两题。
8.图中②—⑥代表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 )
A.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
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太古宙、中生代、新生代
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
9.出现在⑤时期的生物有 ( )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欧泊是著名的六大宝石之一,以其特殊的变彩效应闻名于世。欧泊中常含有动植物残留物,大部分分布于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中生代白垩纪砂岩或泥岩中。据此回答下题。
10.白垩纪时期是 ( )
A.山岳冰川海拔变低时期
B.被子植物时代
C.古老两栖类灭绝时期
D.爬行动物时代
(2020山东潍坊高一上期中)潍坊诸城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下图示意考古专家在诸城某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化石群。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1.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 ( )
A.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B.中后期进化出了鸟类
C.出现了大冰期 D.形成联合古陆
13.同时期地层中还发现了植物化石,这些植物最可能是 (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物种的生存和发展,读某地质时期全球气候距平变化图,回答下题。
14.图示五个时期中,最有可能出现物种灭绝的是 (深度解析)
A.Ⅰ、Ⅱ B.Ⅰ、Ⅲ C.Ⅲ、Ⅴ D.Ⅱ、Ⅳ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动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两栖动物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6.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生物发展阶段开始进入 ( )
A.爬行动物时代 B.两栖动物时代
C.被子植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2021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一上期中)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皮毛、听觉发达、善攀爬、喜捕食鸟类等特点。下图为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复原图,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两题。
17.该古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
A.浩瀚的海洋 B.寒冷的冰原
C.干旱的沙漠 D.茂密的森林
18.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
A.辽宁白垩兽 B.东北三叠兽
C.中华侏罗兽 D.亚洲新生兽
(2021福建龙岩高一上期末)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9.与A岩层相比,Y岩层的形成时间 ( )
A.较早 B.较晚
C.相同 D.无法判断
20.D岩层形成的地质时代,甲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
A.炎热干旱 B.寒冷干燥
C.热带海洋 D.森林密布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地球的演化历程
我国地质学家在青藏高原科考时,发现了一片巨大的棕榈化石,叶柄非常长,接近70厘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这么高的海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 5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壳运动是 ( )
A.下降运动 B.上升运动
C.向低纬运动 D.向东西方向运动
2.()由发现棕榈化石可推知古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
A.寒冷干燥 B.寒冷湿润
C.炎热干燥 D.高温湿润
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3.()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
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下图为地球6亿年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示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5.()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
A.海生藻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2021浙江东阳中学高一上月考)2017年4月22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B.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
C.图示地质时期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
7.()下列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古生代早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先后形成
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
C.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
D.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 2.B | 3.A | 4.D | 5.B | 6.C | 7.B | 8.B |
9.B | 10.D | 11.C | 12.B | 13.C | 14.C | 15.B | 16.C |
17.D | 18.C | 19.B | 20.D |
|
|
|
|
1.A 化石只保存在沉积岩中,而沉积岩是有层理构造的,图中的砂岩和石灰岩为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的是岩层①②。
2.B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环境下形成的,砂岩多在陆地上形成,而花岗岩和大理岩(变质岩)多形成于地下较深的岩层中。
3.A 读图文材料可知,从甲到丁,地层由老到新,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依次为只有水生生物化石、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说明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4.D 显生宙中生代的侏罗纪,是鸟类开始出现的时期。因此表述格式为宙/代/纪。
5.B 材料“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说明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6.C 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所以,图中各个地层形成由早到晚的排列顺序为①②③⑥⑤④,C项符合题意。
地层的形成顺序总是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但这并不是说位置靠下的形成得早,位置靠上的形成得晚。在判断地层的形成顺序时要看整个地层的分布情况。如本题中的岩层⑥,有的地方较岩层①②③靠上,而有的地方却靠下,但从整体来看,岩层⑥是岩层①②③的上覆岩层,故岩层⑥的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①②③。
7.B 地层⑥形成于侏罗纪,地层①③形成时间早于侏罗纪,地层④⑤形成时间晚于侏罗纪。故B项正确。
8.B 图中②—⑥代表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9.B ⑤时期为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B项正确。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都为古生代时期的生物,A、C、D项错误。
10.D 白垩纪为中生代后期,在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植物以裸子植物为主;古老两栖类灭绝是在古生代晚期;山岳冰川海拔变低是在大冰期时代,而大冰期发生在新生代的第四纪;被子植物盛行在新生代。结合以上分析,D选项正确。
11.C 中生代是恐龙大繁盛的时代。
12.B 在中生代的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出现大冰期都是在新生代;形成联合古陆是在古生代。故B选项正确。
13.C 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14.C 气候变化极端时,最有可能出现物种灭绝,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Ⅲ、Ⅴ时期的降水和气温距平最大,最有可能出现物种灭绝,故C选项正确。
影响生物演化的因素
影响生物生存、发展与灭绝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即气温与降水。气温高,降水多,有利于生物的繁衍;气温低,降水少,不利于生物的繁衍;同时,气温和降水组合状况不佳,也不利于生物的繁衍。
15.B 两栖动物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
16.C 新生代生物发展阶段开始进入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
17.D 根据材料“善攀爬、喜捕食鸟类”并结合选项可知,该古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茂密的森林。
18.C 根据材料,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对比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古生物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侏罗纪,故C选项正确。
19.B A岩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Y岩层中含有鸟类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故Y岩层形成时间比A岩层晚,B选项正确。
20.D D岩层中含有植物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说明森林茂密,陆地面积广大,D选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 2.D | 3.A | 4.A | 5.D | 6.B | 7.A |
|
1.B 由材料可知,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地区曾经气温高,降水多;但是现在的青藏高原却是寒冷干燥的,而寒冷干燥气候的成因正是海拔高。所以,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壳运动是上升运动,B选项正确。
2.D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古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故D选项正确。
3.A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现代海岸线相比,图示时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到台湾岛、海南岛一带,说明那时比现在寒冷得多,导致海水大量结冰,海面下降。故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地质时期的冰期,A选项正确。
4.A 图示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植物登陆和出现森林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故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A选项正确。频繁的火山爆发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与图示不符,B、C选项错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现代社会发生的事情,D选项错误。
5.D 在晚古生代,尽管出现了裸子植物,但是最为繁盛的是蕨类植物。因此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蕨类植物。
6.B 图中显示,新生代降水较多,以湿润期为主,A选项错误。古生代大多数时间气候温暖,故以温暖期为主,B选项正确。图中所示时期,大多数时间处在温暖期,C选项错误。第四纪偏冷,大冰期时间较长,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大,D选项错误。
7.A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先后形成是在新生代,A选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练习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历史》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历史》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堂检测,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圈的范围包括,生物圈的主要特点有,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中大漠胡杨所属植被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图中①②③所示的圈层分别是,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