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物态变化-决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生版)
展开专题12 物态变化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一、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
考点2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
2.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
| 晶体 | 非晶体 |
物质举例 | 海波、冰、食盐、水晶、 明矾、萘、各种金属 | 松香、蜡、玻璃、沥青 |
熔化过程 |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
凝固过程 | 放热、温度保持____________ |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
熔点和凝固点 | 有 | ________ |
熔化条件 | 温度达到________;继续吸热 | 持续吸热 |
凝固条件 |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 持续放热 |
熔化图像 | ||
凝固图像 |
考点5 说出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a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________。
二、汽化与液化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
蒸发:在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沸腾:在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2.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__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两种汽 化方式 | 蒸发 | 沸腾 |
定义 | 只在液体表面发 生的汽化现象 |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 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 |
发生温度 | ________ | 一定温度下(沸点) |
发生部位 | 液体表面 | 表面和内部________进行 |
剧烈程度 | 缓慢 | 剧烈 |
液体温度 | 液体温度往往会下降 | 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
共同点 |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________ |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方法: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作用:________。
【例题精析】
例1.(2021•杭州)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例2.(2021•杭州)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m/s
C.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D.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N
例3.(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例4.(2021•嘉兴)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2020年11月,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如图是核电机组示意图,通过三个回路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1)一回路:反应堆中核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水加热到约320℃,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是 。
(2)二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被加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三回路:核电站通常建在海边用海水作冷凝剂,原因是海水量多且 。
例5.(2019•杭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象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例6.(2021•湖州)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
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时间/分钟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甲的示数/℃ | 40 | 57 | 71 | 81 | 91 | 97 | 100 | 100 | 100 |
乙的示数/℃ | 40 | 48 | 61 | 74 | 84 | 90 | 94 | 94 | 94 |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请分析其原因。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如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 更合理。
例7.(2020•金华)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例8.(2019•衢州)空调扇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其内部主要结构为风扇、水箱和空气过滤网等。使用时,通常向水箱中加水,使吹出的风比无水时凉爽。下表是某品牌空调扇部分参数。
项目 | 参数 | 项目 | 参数 |
额定电压 | 220伏 | 额定功率 | 50瓦 |
空机质量 | 7.5千克 | 单个轮子接触地面面积 | 2厘米2 |
水箱容量 | 0.5升 | 轮子数量 | 4个 |
蒸发量 | 1升/时 | 电源线长度 | 1.2米 |
(1)向水箱的水里再加入一些碎冰,可降低水温,使吹出的风比只有水时更凉爽。加冰可降低水温的原因有 。
(2)人在运动大量出汗后,对着空调扇吹,很容易感冒。此时,在脑干调节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 ,从而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3)小科阅读参数表发现,该空调扇比较省电。计算该空调扇正常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
(4)计算水箱加满水时该空调扇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5)该空调扇底座安装了万向轮,方便移动。但在其他设计上仍存在缺陷,为更方便用户使用,请结合表中参数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洗完澡后,浴室内的镜面上常会有一层水雾。镜面上产生水雾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水的汽化 B.水蒸气的液化
C.水蒸气的凝固 D.水蒸气的凝华
2.工业炼铁过程中,炼得的铁和需要除去的硅酸钙均为液态,两者能直接进行分离。下列关于呈液态的两种物质的性质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两物质的密度不同
B.两物质不能相互溶解
C.两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D.两种物质中的微粒不发生运动
3.下列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湿手烘干 D.蜡烛滴“泪”
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5.小金用如图装置,通过沸水加热碘锤来观察碘晶体的物态变化,下列描述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与小金相同的是( )
A.正在熔化的冰块
B.窗户上的冰窗花
C.被冰块“粘住”的湿抹布
D.干冰放入水中,水“沸腾”
6.如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1.80×105Pa锅内水的最高温度( )
P/×105Pa | 0.98 | 1.01 | 1.13 | 1.29 | 1.48 | 1.69 | 1.80 | 2.05 |
t/℃ | 99 | 100 | 103 | 107 | 111 | 115 | 117 | 121 |
A.可达100℃ B.可达117℃
C.可达121℃ D.取决于加热时间
7.小科发现浴室的两根水管(如图),甲上布满水珠,乙上完全见不到水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水管是热水管
B.浴室里看到的大量白汽是水蒸气
C.甲水管出现的水珠是汽化的结果
D.冷热水混合,热水把温度传给冷水
8.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湖水结冰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9.用两套完全相同(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分别对试管中装有少量质量相等的固体M和N进行加热,M和N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在35分钟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肯定都是晶体
B.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C.M肯定是晶体,熔化过程用了35分钟
D.若N是晶体,其熔点不低于100℃
10.高压锅是常用炊具之一,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锅限压阀被顶起时的能量转化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B.高压锅工作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
C.高压锅工作时限压阀附近的白雾是锅内溢出的水蒸气
D.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来工作的
11.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它的嘴里。抬尾芥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12.我们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的身影,下面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科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生活中铝制品比铁难锈蚀,这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不活泼
B.房屋失火用水扑灭主要是为了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C.棒冰从冰箱拿出来后,棒冰周围有“白气”,是因为棒冰中的冰升华成的水蒸气
D.骑自行车时,脚蹬得越使劲,车就行驶的越快,因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3.图是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仿真汽车模型,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固态金属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通过打印机打印成汽车固体模型。在此过程金属( )
A.先液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凝华
14.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用“干冰”来给食物保鲜是利用了“干冰”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B.水沸腾时烧水的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D.医生常用涂酒精的方法给发高烧的病人降温,原因是酒精比热容较大
15.小亮发现:开着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都会慢慢变得模糊(有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水雾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水雾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C.水雾冬天在车内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
D.水雾冬天在车外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夏天到来,蚊子实在是一大烦恼,科学组张老师在淘宝买了两款现阶段最为热销的灭蚊器如图。
(1)图1为化学灭蚊器,瓶中液体药物在瓶口加热器的作用下产生蒸气散发出来,从而毒死蚊虫,这里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2)图2为物理灭蚊器,紫光灯的下面有一个风扇,蚊虫被紫光吸引后接着就被风扇“吸”入灭蚊灯内部,最终失水而死。请你简述其中蚊虫被“吸”的原理: 。
17.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打针时在皮肤上擦酒精消毒,会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这是 现象。
18.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内装有低沸点致冷剂氟利昂)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如图乙)。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
(2)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填“室内”或“室外”)机。
19.端午节当天,人们都要吃粽子。小雅在蒸粽子时,将碗倒扣在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当支架,把装有粽子的盘子放在上方(如图甲)。蒸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熄火一段时间,发现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如图乙)。
(1)锅盖内表面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2)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是由于碗内的气压 碗外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0.在“水的沸腾实验”中,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酒精灯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小乐选取了B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 。
(2)当水温到达90℃时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关系图像,实验中,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水的沸点是 ℃。
(3)水沸腾时,小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丙所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的原因是 (写出2点)。
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决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决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生版),共15页。
专题12 物态变化-决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物态变化-决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教师版),共21页。
专题10 遗传与进化-决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遗传与进化-决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生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