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教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学习任务单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57396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学设计,文件包含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PPT课件pptx、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教案docx、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学习任务单docx等3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北方民族崛起与政权并立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一)契丹族的崛起与政权建立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有天女驾青牛车……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辽史》
1.起源:“白马青牛”神话故事
契丹族起源于辽河上游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辽史》
图文资料反映了契丹人怎样的生活方式?
北宋形势图(1111年)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872-926)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燕人军士多亡归契丹,契丹日益强大。又得燕人韩延徽……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契丹国志》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第33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从这两幅契丹文物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起源: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唐朝时多次内迁,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二)党项族的崛起与政权建立
(党项)其屋织牦牛尾及羊毛覆之,每年一易……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 —《旧唐书》
大夏皇帝元昊(1003-1048)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
这两枚钱币与中原的钱币有什么异同?
仿唐宋制度,订本国制度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相似之处有哪些?效果如何?
改革过程中,两个民族均全方面的学习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政权的发展,国力的增强
(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整理并完成下面政权表格内容
阅读课本第35页,完成下面表格
(一)辽与北宋的战与和
1.辽宋战争的起因:争夺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宋打退辽军,辽宋议和,称“澶渊之盟”
阅读课本第35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一、宋辽约为兄弟之国。
二、双方划定疆界,撤兵。
三、北宋每年向辽缴纳银、绢等岁币。
四、双方在边界开展互市贸易。
宰相王钦若:“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真宗:“念河北居人,重有劳扰,傥岁以金帛济其不足,朝廷之体,固亦无伤。” —《宋史》
富弼: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苏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栾城集》
几十年后北宋大臣的看法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材料一: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宋史》
材料三:“盖祖宗时赐予之费,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之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 —《三朝北盟会编》
材料二:以羸老之羊及毛皮,岁易南中绢,彼此利之。 —《辽史》
结合上述材料及其观点,谈谈你对“澶渊之盟”的看法?
请你谈谈对“澶渊之盟”的看法?
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的战争,开启了长期的和平局面,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契丹与中原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共同繁荣与社会进步(积极)
北宋过分依赖议和手段,轻视武备,给国防建设带来极大地消极影响,加剧了宋朝的军事弱势。(消极)
(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本第3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后,西夏与北宋关系如何?
2.西夏为何与北宋议和?
3.宋夏和议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何意义?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表一:辽国核心区域出土宋代钱币情况表
考古所见民族关系的发展
表一出土钱币有何特点,说明什么问题?
辽国故地发现的窖藏钱币中,辽代钱币较少,宋钱占多数,即使在辽中期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流通中的货币仍以外来钱为主,由以宋朝货币为主……辽通过与北宋的榷场贸易、岁币等途径获得了大批宋钱,客观上满足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源于此,宋钱成为辽代普遍使用的通货。 —李志鹏《出土钱币窖藏所见宋辽货币经济交流》
宋朝此时虽然每年仍象征性地给辽国岁币,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辽国的经济命脉,成为辽国经济真正的统治者。经济上被宋朝钳制,文化上也深受汉族文化熏陶,其影响已经渗透到辽国的肌体各处。 —杨家俊《简论宋代的外商政策》
学完本节课,你认为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契丹、党项、汉族各个民族既有军事上的战争和对峙,也有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交流,各个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平等友好交往,才能促成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第二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公开课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