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4《蜀道难》(新人教版必修3)361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4《蜀道难》(新人教版必修3)361第1页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4《蜀道难》(新人教版必修3)361第2页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4《蜀道难》(新人教版必修3)361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课后练习题,共6页。
    蜀道难 同步练习【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蜀道难》第一段,完成1~3题。1.作者在这一段中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时间是为了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这样写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艰难。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样感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衬托手法。诗人紧扣”“,用夸张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山高得连黄鹤也飞不过,猿猴也愁于攀援。同时又借”“来侧面衬托,暗写人行走之难。二、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4~7题。 4.李白运用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选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有……攀援四句写的是,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的是,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5.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6.结合选段,概括古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7.结合所选的两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奔放、散文化的语言。使用设问句、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三、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也写出了蜀道的艰险、奇丽,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四句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如腾云驾雾一般。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山下的一江春水绕过蜀城流向远方。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意诗中夸张的手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夜宿在山寺中人的心理。(符合诗意,不少于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今晚住宿在此,站在楼上伸手就能摘下月亮和星星。距离天上的仙人太近了:我看得见他们居住的宫殿,瞧!那不是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吗?我都听到了吴刚伐桂的叮叮咚咚的声音,听到了嫦娥与玉兔嬉戏的声音。我都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了,生怕惊动了他们。【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高哉             危:高B.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C.以手抚膺长叹       坐:坐着D.可以横峨眉巅       绝:越过、渡过【解析】选C。坐:徒,空。A.两个字相同,两个字也相同。B.两个字相同,两个字不同。C.两个字不同,两个字相同。D.两个字不同,两个字也不同。【解析】选C。什么;多么;③④只。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解析】选D。其险/也如此的节奏应为其险也/如此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朱颜B.猿猱欲度攀援C.砯崖石万壑雷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选B。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文中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使……滚动使……5.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6.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解析】选D。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7.名句填空。(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2)但见悲鸟号古木,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又闻子规啼夜月 ________,愁空山。(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砯崖转石万壑雷_____。(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一夫当关___,万夫莫开___。8.(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_______《使至塞上》的诗句。(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______》。(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仿写时要注意审题,判断被仿的句子的语言格式:话题、主旨、修辞、句式、语言色彩等内容。通过审题可知所选的话题应该在旅途这个范围之内,主旨是旅途中的兴味意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采用四字短句,语言色彩应该是甜美喜悦的。在审题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话题来仿写。答案:(1)王维(2)兰亭集序(3)示例:路边的小花,纤蕊若丝,带露绽开。9.(2009·天津新四区高一联考)仿写画线语句。    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白、陶渊明,你懂得了什么是淡泊名利;读屈原、辛弃疾,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答案(示例):读杜甫、白居易  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二、类文阅读(一)(2009·平遥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及诗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1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颔联用典,同时还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这样的情况,将士仍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将士们的忠勇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二)(200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词青天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13.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参考答案: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重用,忧国忧君忧民。 

    相关试卷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课后作业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4 蜀道难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名句名段,文学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