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4《蜀道难》精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4《蜀道难》精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1页
    2.4《蜀道难》精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4 蜀道难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4 蜀道难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了解作者,赏读《蜀道难》,深层挖掘诗歌内涵,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学习重难点:
    1.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2.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一、预习
    出示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学生朗读,指出作者——
    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二、了解作者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 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
    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三、赏读《蜀道难》
    1.正音。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噫吁嚱( )( )(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扪参 ( )( ) 抚膺( ) 巉岩( ) 萦岩峦( )
    崔嵬( )( ) 飞湍( ) 喧豗( ) 凋朱颜( )
    咨嗟( )( ) 砯崖( )
    2.自由朗读。 思考:
    文章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法,从多个角度突出蜀道的难,这个“难”指行走艰难,出入不便,应该在诗句中已经反复表达出了作者着这“难”的感叹,大家说,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



    3.指导朗读。
    (以上)这三句话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蜀道之难的感叹之情。但是这三次感叹对蜀道艰难的表达角度(特点)却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1)第一句感叹蜀道的“高危”,“噫吁嘻!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在全诗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调,也领起下面四句神话传说(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所以要读得很有声势,特别是“噫吁唏”三个感叹词重叠,更加重的惊异之感,所以要读得高亢。
    噫吁戏,……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学生个读——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读)
    (2)第二句感叹蜀道的“惊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了这些内容后,不禁使人红润的容颜都为之凋伤憔损,它总结前面7句,要读得慢而伤感,要低调。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学生反复读。特别强调:尚不得、愁攀援、何盘盘、坐长叹、何时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3)第三句感叹蜀道的“凶险”。“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它总结了上面8句,要读得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读)
    (4)听课文录音朗读。齐读。
    四、深层挖掘诗歌内涵
    (一)探索作者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作者这种独特的“大气”。
    1.我们先看第一节(朗读):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节里,诗人主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么,他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呢?


    2.再看第二节(朗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一节里,诗人虚实相映,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以及感觉突出了蜀道的惊险。那么诗人又是用什么有映衬?摹写了怎样的神情、动作和感觉?



    3.再看第三节(朗读):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一节中作者再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突出了蜀道的凶险。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夸张和联想呢?


    (二)简单探索诗歌的寓意。
    李白怀着“济世救民”的远大抱负应召来到长安,可是唐玄宗却只给了他一个闲职。李白的满腔报复顷刻化为乌有。于是有了这篇创作。所以,文章多少总要寄托当时的一点心情:或失落,或困惑,或担忧。你能找得出这样的诗句么?
    1.诗人描写了这个险象环生的蜀道,本身就有寄寓。暗示
    2.第二节中作者来到蜀道时的感触:悲鸟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就有寄寓。暗示
    3.“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暗示 ,既想 ,又担心 。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五、小结
    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诗人表面写了蜀道的艰难,其实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诗风气势磅礴,风格豪放,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朗读时应读出这样的气势。
    《蜀道难》答案
    三、1.yīxūxī fú zhàn ná ménshēn yīng chán yíng cuīwéi tuān huī diā zījiē pēng
    2.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四、(一)1.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两个神话传说写出了蜀道悠远的历史和神奇的来历。写出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摹写感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运用联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极言蜀道的凶险。
    (二)1. 社会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2. 自己当时失落,悲观的心情。3. 自己对长安官场的恐惧,既想入仕,以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又担心官场险恶,不能功成身退,充满了矛盾。

    相关学案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4 蜀道难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4 蜀道难导学案,共6页。

    2021学年第二单元4 蜀道难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4 蜀道难导学案,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4 蜀道难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4 蜀道难学案,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