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 基础知识, 读一读,默读课文,探究问题,精读课文,理解方法,主旨概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褶皱”等生字词。 2.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短文中阐释的观点。 能力目标: 1.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了解文中“板块构造理论”等知识点,把握文中阐释的观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学习运用假设、推理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几张恐龙照片,最后一张恐龙化石,引入: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老师讲述)一起说出我们今天上课的题目《恐龙无处不有》。(老师板书) 二、 基础知识 (一)作者名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教师问:本文的作者是? 全班回答:阿西莫夫 教师:你了解他吗? 同学:美国人,是作家…… 教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展示作者相关信息,老师作者强调国别,职业,成就) (二)字词学习 遗骸( hái ) 褶皱( zhě zhòu ) 两栖( qī ) 鸟臀目( tún ) 骨骼( gǔ gé )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情没有一丝破绽。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你认为那些词需要注意? 学生:字词,读音,释义 教师:老师总结了这些,我们一起看着屏幕来读一读,课件展示) 三、 读一读 1.读课文,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大陆漂移) (学生小组讨论,填空,整理复述) 2.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依据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 生物学 (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不可以在文章中找找,找一个同学读全班齐读)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想一想:作者把这两句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四、默读课文,探究问题(为什么恐龙化石发现与“大陆漂移”联系到一起而不是其他的学科?了解一下大陆漂移的相关知识。) 1.“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文章中找一找) 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2.“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哪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文章中找一找) 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问题。 3.为什么要写恐龙化石?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与大陆漂移说有何关系?(思考) 写恐龙化石是为了利用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给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有力证据,进而说明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4.“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文章中找一找)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5.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把所有的知识点拼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推断思路):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是什么原因呢? 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提出假设):①大陆在迁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②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③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 ④ 由此推断“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⑤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总结:说明顺序:行文思路(怎么样说明):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先发现问题,大胆假设 ,周密求证,最后得出结论。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明确:科学家发挥了哪些创造性思维: 联想、想象。(由南极恐龙化石联想到恐龙的迁移,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联想到地质界的板块漂移,使问题的研究一步步深入。) 科学假设推理。(发现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大胆的设想,然后进行科学推理,进而证实所提出的假设) 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南极为什么会出现恐龙化石,从生物学和地质学多方面进行思考,把各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融合到一起,在开阔的视野中综合思考问题,于是在科学研究中出现新的境界,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五、精读课文,理解方法。(课件展示文段,学生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明确:打比方 作用:通过打比方形象写出南极的气候特点——寒冷、冰天雪地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2.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明确:举例子 作用: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迎刃而解,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明确:列数字 作用:这些数据说明泛大陆形成和分裂多次。通过列数字,表明有科学依据,说服力强。 六、主旨概括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案,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创意,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社戏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新知探究,巩固提升,课后达标,教后反思,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