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和轨道,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人造卫星绕行线速度,地球同步卫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知道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和轨道。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
3.掌握人造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跟其轨道半径的关系。
学习重点:
1.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和轨道。
2.人造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跟其轨道半径的关系。
学习难点: 人造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跟其轨道半径的关系。
主要内容:
一、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和轨道
1.运行原理:
2.运行轨道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三、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周的概念。所谓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初速度,并且一旦发射后就再无能量补充,被发射物仅依靠自己的初动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升一定高度,进入运动轨道。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若发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只能“贴着”地面近地运行,如果要使人造卫星在距地面较高的轨道上运行,就必须使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所谓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根据知,人造卫星距地面越高(即轨道半径r越大),运行速度越小。实际上,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所以卫星的实际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发射速度。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是:1 1.2km/.y>v发≥7.9km/s>v运
四、人造卫星绕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2.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3.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
五、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卫星要与地球自转同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卫星绕地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
自转周期相同(即等于24h)。
2.卫星运行的圆形轨道必须与地球的赤道平面重合。
3.卫星的的轨道高度一定(距地面3.6万公里)。
【例一】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遮度
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在近地点的速度
【例二】设地球半径为R,一颗人造卫星在离地面高度h=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其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多少倍?
【例三】把一颗质量为2t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环绕地球运行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质量为6×1024kg,半径为6.4×103km。这颗卫星运行的周期是多少小时?
◆【例四】假设同步1J星的轨道半径足地球赤道半释的胛倍,则:
彳·j司步1j晕的向心加速度足赤道上物体m山加速度的(起+1)倍
B·J司步1j星的向心加速度足赤道上物体向一心加速度的胛倍
c-J刮步Ii星的向心加速度足赤道上物体向心加速度的三倍
D·J司步._l丁星的向心加速度足赤道上物体重力加速度的以倍
课堂训练
l_ ~.LLt.fJ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地面越近的卫星,其( )
(A)速度越大 B.角速度越大 c.向心加速度越大 D.周期越长
r当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爿..定等于7.9千米/秒
C.·定大于7.9千米/秒
运动时,其绕行速度( )
B.·定小于7.9干米/秒;,
D.介十7。9~11.2 T‘米/秒.
:‘+然焉湍?黼蓊≥供’B.宇航鼬觉处于失重状态
4+凡.审舱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引力旋供 ·r子凯贝{瑟r见处了大里1八芯
}裂内篙无4热蝴蝴寸了D1984 8 ‘镒瓣景篷基公转…觚跟
4.我国在 年 月 目成功地发射了‘‘颗通汛1_J星,这颗Ii星绕地球公转嗣用逐厦叫’业健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u2之比ul/“2===——
≯只然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颗人造』j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1。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一颗人造lJ星围绕地坏1取刽避圆刷垤列’
A:瞳星的速度大小为 曰.一p星的角速度大小为
c.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为g/2 D—p星的运动周期芫
2.两颗人造卫星4和B的质量之比为1:2,它们的轨道半释之比为3:1,~-a,-JWJ~,fr]恰好-
与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q。知两颗.p星的( )
爿.线速度之比v4:v旷1:3 B.向心加速度之比吼:盘片。1:3
C.向心力之比几:凡:1:1 8 D.周期之比乃:%:::3-1 。 …
3.’桑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的直径,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厂uj心加速度(以米
/秒。为单位)最接近于以下四个数值中的( )
A5 .B….1…~…C.0….5…。。。D、.0.。1。r'-r'-r'-r'-r~-E,丰=^窗讪丙M宣离p.书帚刊F.I碲的I坐裕.
. ... …~……….L.rT#爿、 ^厶 且 ,0#=一,]’■’tjⅡ4拍rtn r们旦rt中 工J.诉市十“。P、ⅣI扑:巴4午.
4.J}fj m表不地琳迥。m—I一星Ll口J少Ii生/flu)Y4’’‘仪小b网’。…‘…““”旷““~一。……’
鳓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缈0表示地球目转的角速度,则像l!壁所义削地球刈匕驯/。伺
引力的大小为( )
5.地球半径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某小星距地面的高度也为R,设卫星作匀速圆周运
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彳.Ⅳ星的线速度为 B.p星的角速度为
C.p星的加速度为D.jIJ望的周期为
6.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距地面高度越大,
彳.线速度和周期越大 B.线逐度午Ⅱ周期越小
C.线速度越大,周期越小D.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7.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以使赤道上的物体能克服地球引力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叮脱离地面飘浮起来,这时地球
自转的最大周期p——(地球半径为尺,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8.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m,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心的距离约为 m。(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9.如果有一个行星质量是地球的l/8,半径是地球半释的1/2。求在这一行星上发射卫星的环绕速度。
10.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不同高度处同向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甲距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O.5倍,乙距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5倍,两卫星的某一时刻正好位于地球表面某点的正上空,求: (1)两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之比?(2)乙卫星至少要经过多少周期,两卫星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最大?
11.无人飞船“神州二号”曾在离地面高度为H=3.4×105m的圆轨道上运行了47小时。求在这段时间内它绕行地球多少圈?(地球半径R=6.37×106m,重力加速度g=9.8m/s2)
阅读材料:静止卫星为何要多次点火
1997年5月12日O时,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东方红三号卫星升空后首先进入了近地点高209km、远地点高36194km、倾角28.3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当日下午4时,卫星上490牛推力的远地总发动机第一次点火,50分钟后,卫星变轨成功,其近地点提高到6488km,倾角减少到l 2.3(远地点高度为36194km不变).5月13日、14日,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控制下,卫星上远地点发动机又先后两次点火,卫星顺利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此后,用卫星上l O牛推力器进行位置捕获,使卫星于5月20日定点在东经125的赤道上空。
为什么该卫星要经3次变轨及位置捕获才能定点工作呢?这是由于地球静止轨道高度约3586Okm,且轨道倾角为0(在该轨道运行的卫星,从地球上看好像是不动的,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要把卫星送到这个高度,并使卫星以3.07km/s同步速度运行,这就要求火箭能够达到1O.4km/s的速度.它已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一般火箭很难“一步到位”,再因发射场不在赤道上,所以通常须进行多次变轨才能进入预定的地球静止轨道。
我国发射静止轨道卫星一般是这样的:①用火箭把卫星送入约近地点200km、远地点
36OOOkm、倾角28.5的椭圆形轨道.②卫星在运行到远地点附近时,几次用卫星上远地点发动机变轨,不断抬高近地点高度,使椭圆形轨道逐渐拉高为距地面高36000砌的圆轨道.③卫星进入准同步轨道后,靠星上小推力器向定点位置飘移,并调整轨道的各个参数.使卫星的轨道倾角接近零,轨道周期接近于地球自转周期.④卫星定点后还要进行定点保持.由于地球扁率和太阳光压会引起卫星在定点位置的东西方向上飘移,要克服这种飘移,使卫星保持在定点位置的±O.1。范围,需用星上推力器不断进行轨道修正,每年要付出2m/s的修正速度.日月引力会引起倾角变化,使卫星在南北方向上产生飘移,飘移速度约O.75。~O.95。/年不等,不同年伤不一样.要克服这种飘移,使卫星在南北方向上也保持在上0.1。的范围内,每年需付出40~51m/s的修正速度.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轨工作寿命期间,地面测控站要定期地测量卫星轨道,并定期修正,直到卫星上控制系统的燃料用完.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章第2讲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 宇宙航行学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第四章 第五节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2022高考物理【导学教程】新编大一轮总复习(word)人教版学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