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常考题(其他题型60题)-人教五四版
展开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常考题(其他题型60题)-人教五四版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木炭粉代替铜粉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b端产生氧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在我们巨野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黄河水。但是水仍然是我们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资源。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灌溉农田。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 。
(2)有些小河和池塘的水比较浑浊,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 的方法。
3.“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填写完整2CaCO3+2SO2+O22CaSO4+2 。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学期以来,我们接触了很多实验;请从实验中体现物质性质的角度,将下列实验平均分为两类,其中的一个分类标准是① ,包括实验为② (填字母)。
A.通电使水分解
B.自制简易净水器
C.点燃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
D.200g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成175g
三.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5.请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 (填字母,下同)与 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6.如图A、B、C是我们化学学习过程中涉及氢气的三个实验操作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B实验中的现象是 。
(3)C图所示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说明其具有 的性质。
(4)C实验点燃氢气后,①开始时安静地燃烧,②过一会儿 ,如E图所示发生现象②的微观原因是 。
7.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 到了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 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 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 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 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①正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反思】水泥块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不好,反应速率缓慢,可以通过改变水泥块的 来提高反应速率。
猜想因素
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8.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是为了 。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A处有 生成。
(3)在C处观察的现象是 ,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a,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 。
(5)以上装置验证了一氧化碳的 性和 性。
9.如图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根光亮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了防止燃烧产物下落致集气瓶炸裂,你的实验做法是 。
(2)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时铁丝在空气中发生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却剧烈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过程中发现铁丝在氧气中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 ;
(5)如图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 。
10.如图是教材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否是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的实验现象是 ,根据甲图实验的现象和丙图实验的现象的对比,可以说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是 ;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 (填“操作”),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3)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若想证明它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 。
1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并将 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此时出现的实验现象有 ,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这个实验可以根据 和集气瓶内被消耗氧气的体积相等,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3)此实验使用了 法。
12.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药匙、胶头滴管、火柴、棉花等以及下列仪器:
(1)若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所需的仪器有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利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时,如果想得到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方法是 ;
(3)仪器⑥的名称是 ;
(4)仪器⑦的用途是 ;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 ,然后再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6)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的 ,气压 ,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水排出,所以液面下降。
13.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常用制取和收集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规范的操作要求,运用合理的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了这些气体。如图是他们实验中用过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仪器名称:⑥ ,⑩ 。
(2)气体的制取装置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 和 。
(3)小兰同学成功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则她一般不会使用如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小组同学顺利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他们已使用了②、④,那么他们还需使用的仪器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5)实验室中为什么不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
14.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②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KOH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同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根据要求,请回答:
【实验现象】
(1)甲小组的同学看到烧杯中有 现象。
(2)乙小组同学看到烧杯中有 现象。反应后,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反思与评价】
(3)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使用的试剂不变,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改进的是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 。
15.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A﹣E中选择的制取和收集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丽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小丽应选择的药品是 (填名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从A﹣E装置中选择的收集装置应该是 (填字母序号);
(4)若要用F装置检测CO2,在F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实验现象为 ;若用F装置收集CO2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6.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1.4g,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7.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对一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盐酸足量)。试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五.推断题(共3小题)
18.如图A、B、C、D、E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如A与D反应有E生成)。其中A、B、E为氧化物,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C、D为单质,且A与B、A与D反后均生成一种紫红色的单质。
(1)请写出A、B、C、D的物质名称:
A ,B ,C ,D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A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19.如图是七种常见物质的部分反应“﹣”、转化“→”及相互转化“↔”关系。A是白色固体,B、C是温室气体,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E、F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G是氧气。
(1)写出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①A: ;②C: ;
(2)F→E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E的实验现象是 ;
(4)在图中用“﹣”或“→”再补充出一个反应或一个转化关系。
20.A、B、C、D、E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且在通常状况下A为无色液体,B为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且具有氧化性,D为固体,E能被磁铁所吸引,请回答问题:
(1)请写出D的符号:D ;
(2)写出C在实验室制取B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
(3)将E的细丝盘成螺旋状,在B中燃烧时的现象是: ;
(4)某同学做木炭在纯净的B中燃烧实验时,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填具体实验操作)插入到装满B物质的集气瓶中。
六.解答题(共10小题)
21.2019年为“元素周期表年”,请利用元素周期表及图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2)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Tm的判断正确的是 。(填编号)
A.原子的质子数为69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中子数位69
D.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
(3)如图2是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元素周期表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一种即可),由图1与图2可知,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第9号元素常被添加到牙膏里以预防龋齿,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5)Na、Mg、Al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6)和所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
22.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生活中涉及很多化学反应,很多时候我们要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下面是一些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①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硫酸铜;
②炼钢时用鼓风机鼓入纯氧;
③将大理石研成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④氯酸钾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⑤将木头劈成小块再燃烧;
⑥用浓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制二氧化碳。
请你从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 ,包括事例: (填序号)。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氧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2价。汞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1价两种,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价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氧元素通常显﹣2价,但有时也会显﹣1价,如过氧化氢,由此推测Na2O2的名称为 。
2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在题卡中完成);补充此图形的依据是 ;
(2)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符号);
(3)B→C过程的微观实质是 。
2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1中a的仪器名称是 。
(2)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图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学追求的途径是 (填编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若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3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 。
25.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达州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TSP)
氮氧化合物(NO2等)
二氧化硫(SO2)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88
40
44
Ⅱ
夏季
67
33
36
Ⅱ
秋季
90
46
54
Ⅱ
冬季
98
69
60
Ⅱ
(1)对我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
(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5)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大量增加 (填字母序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 ,以此来减轻该类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26.(1)为了降低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个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具体措施即可);
(2)但上述做法只是预防,而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掉形成雾霾的原因,缓解雾霾天气的形成方法有 (答一条措施即可);
(3)除了霾污染之外,空气中还有一些气体污染物,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填符号)。
2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为电源的正、负两极,先向电解器的玻璃管里加满水,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接通① ,通电一段时间后,Ⅱ玻璃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有② ,通过现象判断A为电源的③ (填“正”或“负”)极;
(2)若正极产生8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28.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9.有些天然气中含有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硫化氢(化学符号:H2S)气体。通常状况下,硫化氢外观看起来与氧气相似,有毒。在空气中硫化氢不充分燃烧(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硫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 。
(2)写出硫化氢不充分燃烧的反应的表达式(文字符号均可) 。
30.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试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铜粉的具支试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②加入铜丝量太少;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 。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常考题(其他题型60题)-人教五四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木炭粉代替铜粉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b端产生氧气
【分析】A、依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判断;
B、依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
C、依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D、依据水的电解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故A错误;
B、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是利用灯帽形成的空间与空气隔绝,使火焰缺氧熄灭,所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B正确;
C、木炭燃烧时发白光、放出热量,但无火焰产生,故C错误;
D、水在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其体积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有关氧气的相关实验,是对学生关于氧气知识的训练,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在我们巨野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黄河水。但是水仍然是我们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资源。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灌溉农田。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
(2)有些小河和池塘的水比较浑浊,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过滤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 加热煮沸 的方法。
【分析】(1)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肥皂水,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2)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故填:过滤;吸附;
(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加热煮沸的方法;故填:加热煮沸。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3.“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 水分子 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①⑥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填写完整2CaCO3+2SO2+O22CaSO4+2 CO2 。
【分析】(1)根据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2)根据氧循环与碳循环的实质来分析;
(3)根据碳循环的过程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
【解答】解:(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填:水分子;
(2)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正确;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化合价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错误。
故填:AC;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①⑥;
故填:①⑥;
(4)根据反应方程式:2CaCO3+2SO2+O22CaSO4+2 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少两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可判定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故填:CO2。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因此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学期以来,我们接触了很多实验;请从实验中体现物质性质的角度,将下列实验平均分为两类,其中的一个分类标准是① 实验中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实验中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 ,包括实验为② BD或AC (填字母)。
A.通电使水分解
B.自制简易净水器
C.点燃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
D.200g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成175g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实验中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B.自制简易净水器;D.200g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成175g;实验中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A.通电使水分解;C.点燃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故答案为:实验中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实验中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BD或A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5.请结合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试管 .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 A (填字母,下同)与 C或D 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充满氧气 .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
(2)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较多,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收集装置即可;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分析;根据用排空气法验满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知,a是酒精灯,b是试管;
(2)实验室制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装置A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空气法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充满氧气;
故答案为:(1)酒精灯;试管;(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C或D;(3)氧气不易溶于水;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充满氧气.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用排空气法验满氧气的方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6.如图A、B、C是我们化学学习过程中涉及氢气的三个实验操作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
(2)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验纯 ,B实验中的现象是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
(3)C图所示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说明其具有 难溶于水 的性质。
(4)C实验点燃氢气后,①开始时安静地燃烧,②过一会儿 爆炸 ,如E图所示发生现象②的微观原因是 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进入,氢气和氧气的分子充分接触,点燃时反应瞬间完成,放出了大量的热,引起了爆炸 。
【分析】(1)根据电解水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要验纯、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3)根据氢气的性质决定了氢气的收集方法分析回答。
(4)根据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解答】解:(1)A实验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2)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B实验中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3)C图所示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说明其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
(4)C实验点燃氢气后,①开始时安静地燃烧,②过一会儿爆炸,如E图所示发生现象②的微观原因是: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进入,氢气和氧气的分子充分接触,点燃时反应瞬间完成,放出了大量的热,引起了爆炸。
故答案为:(1)2H2O2H2↑+O2↑。
(2)验纯;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3)难溶于水。
(4)爆炸;氢气和氧气的分子充分接触,点燃时反应反应瞬间完成,放出了大量的热,引起了爆炸。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反应、氢气的性质、爆炸产生的原因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 到了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 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 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 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 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
【实验步骤】①正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干燥 、 称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
【反思】水泥块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不好,反应速率缓慢,可以通过改变水泥块的 表面积 来提高反应速率。
猜想因素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设计实验步骤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实验现象
第一支试管: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第二支试管:迅速有少量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
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分析】(3)【实验验证】试验一: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实验二:根据木条复燃的现象分析。
(5)【讨论与反思】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需要验证的因素,
【实验步骤】根据洗涤后的固体中含有水分进行分析,要知道求固体质量的方法,
【分析】根据催化剂满足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3)【实验验证】实验一:根据实验现象是木条不复燃,说明了是用木条在检验是否生成了氧气,对比实验二的操作,可以得出实验一的操作;
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木条复燃,说明了氧气的存在,更说明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中有有氧气产生,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中
实验二
水泥块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5)【讨论与反思】研究是否是催化剂不但要从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方面分析。还要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方面进行分析,故答案为: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水泥块是从溶液中取出的,要得到水泥块的质量,就需要将水泥中的水分除去,然后用天平称量质量才会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了没有,故答案为:干燥;称量;
【分析】研究催化剂,除了研究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还要研究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故答案为: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反思】水泥块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不好,反应速率缓慢,可以通过改变水泥块的表面积来提高反应速率;
我的猜想因素是: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设计实验为:
猜想因素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设计实验步骤
取一支试管加入 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 二氧化锰,另取一支试管加入 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实验现象
第一支试管: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第二支试管:迅速有少量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
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点评】在研究催化剂时,要从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8.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是为了 把装置A中的空气排尽 。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COCu+CO2 ;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A处有 二氧化碳 生成。
(3)在C处观察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火焰 ,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防止污染环境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O22CO2 。
(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a,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 防止还原后的单质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铜 。
(5)以上装置验证了一氧化碳的 可燃 性和 还原 性。
【分析】根据已有的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或加热会产生爆炸,故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是为了把装置A中的空气排尽,故填:把装置A中的空气排尽;
(2)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能被一氧化碳还原为红色的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会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黑色粉末变红色;CuO+CO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污染,可以进行点燃处理,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故填:产生蓝色火焰;防止污染环境;2CO+O22CO2;
(4)防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a,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是为了防止还原后的单质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铜,故填:防止还原后的单质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铜;
(5)该实验证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填:可燃;还原。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
9.如图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根光亮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了防止燃烧产物下落致集气瓶炸裂,你的实验做法是 集气瓶底部预先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 。
(2)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e+O2Fe3O4 ;
(3)实验时铁丝在空气中发生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却剧烈燃烧的原因是: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 ;
(4)实验过程中发现铁丝在氧气中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 铁丝太粗(合理即可) ;
(5)如图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 可持续提供氧气,延长铁丝燃烧时间 。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溶液中的水能吸收热量分析。
【解答】(1)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故填:Fe+O2Fe3O4;
(2)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在集气瓶底部要预先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故填:集气瓶底部预先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
(3)由于铁的性质不是非常活泼,且空气中的氧气只占,浓度低,因此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氧气浓度高故能燃烧;故填: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
(4)实验过程中发现铁丝在氧气中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铁丝太粗、氧气不纯等;故填:铁丝太粗(合理即可);
(5)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可以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因此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可持续提供氧气,延长铁丝燃烧时间;故填:可持续提供氧气,延长铁丝燃烧时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铁丝在氧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熟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发生的反应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10.如图是教材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否是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的实验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根据甲图实验的现象和丙图实验的现象的对比,可以说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是 加快反应速率 ;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O2↑ 。
(2)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 洗涤、干燥 (填“操作”),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3)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若想证明它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 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
【分析】(1)根据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来分析;
(2)根据测定二氧化锰的质量来分析;
(3)探究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利用是否还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1)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迅速分解产生了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比可知,二氧化锰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快反应速率;H2O2H2O+O2↑;
(2)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涤、干燥,再称量;
故填:洗涤、干燥;
(3)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因为上述实验还没有探究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故填: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点评】本题主要学习了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以及探究物质催化作用的方法,要理解掌握。
1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并将 水面上方空间 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此时出现的实验现象有 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P+O2P2O5 。
(2)这个实验可以根据 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 和集气瓶内被消耗氧气的体积相等,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3)此实验使用了 等效替代或转换 法。
【分析】(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红磷燃烧的现象、实验原理来分析;
(2)根据消耗氧气,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来分析;
(3)根据化学实验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前,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此时出现的实验现象有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P+O2P2O5;故填:水面上方空间;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P+O2P2O5;
(2)因为足量的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从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故填: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
(3)此实验使用了等效替代或转换法;故填:等效替代或转换。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度不大。
12.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药匙、胶头滴管、火柴、棉花等以及下列仪器:
(1)若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所需的仪器有 ②③④⑥⑦⑧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K2MnO4+MnO2+O2 ;
(2)利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时,如果想得到干燥的氧气选择的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
(3)仪器⑥的名称是 铁架台 ;
(4)仪器⑦的用途是 用于加热 ;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 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6)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的 气体增多 ,气压 增大 ,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水排出,所以液面下降。
【分析】(1)根据提供的药品与仪器来确定制取氧气的方法;
(2)根据收集氧气的方法来分析;
(3)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
(4)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5)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来分析;
(6)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1)利用题干提供的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仪器④⑥⑦⑧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需要用到仪器②③;故填:②③④⑥⑦⑧;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故填:向上排空气法;
(3)仪器⑥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4)仪器⑦是酒精灯,其用途是用于加热;故填:用于加热;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填: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6)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水排出,所以液面下降;故填:气体增多;增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3.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常用制取和收集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规范的操作要求,运用合理的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了这些气体。如图是他们实验中用过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仪器名称:⑥ 分液漏斗 ,⑩ 水槽 。
(2)气体的制取装置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 发生装置 和 收集装置 。
(3)小兰同学成功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则她一般不会使用如图仪器中的 ⑧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或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
(4)该小组同学顺利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他们已使用了②、④,那么他们还需使用的仪器是 ⑥⑨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5)实验室中为什么不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因为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不纯 。
【分析】(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气体的制取装置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5)实验室中不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因。
【解答】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水槽;
(2)气体的制取装置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故答案为: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因此她一般不会使用如图仪器中的⑧;故答案为:⑧;2H2O22H2O+O2↑或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⑥⑨;CaCO3+2HCl=CaCl2+H2O+CO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5)实验室中不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因:因为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不纯;故答案为:因为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不纯。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4.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②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KOH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同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根据要求,请回答:
【实验现象】
(1)甲小组的同学看到烧杯中有 蓝色沉淀生成 现象。
(2)乙小组同学看到烧杯中有 气泡生成 现象。反应后,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右边 (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反思与评价】
(3)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使用的试剂不变,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改进的是 烧杯换为密闭的锥形瓶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 有气体参与反应的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验证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铜的性质回答此题;
(2)根据生成物有气体回答实验现象;根据反应后质量变化判断指针方向;
(3)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解答】解:(1)硫酸铜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沉淀,因此可以看到蓝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蓝色沉淀生成。
(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以看到气泡;左侧气体逸出,质量减少,因此砝码偏重,指针右偏;
故答案为:气泡生成;右边。
(3)甲中氢氧化钾可能吸收二氧化碳,质量增大,乙实验中放出二氧化碳,质量减少,因此为了保证气体不影响实验,采用密闭装置,将内部气体定量,保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烧杯换为密闭的锥形瓶;有气体参与反应的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验证。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5.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A﹣E中选择的制取和收集的装置是: AE或BE (填字母序号);
(3)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丽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小丽应选择的药品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填名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从A﹣E装置中选择的收集装置应该是 C (填字母序号);
(4)若要用F装置检测CO2,在F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若用F装置收集CO2应从 c (填“b”或“c”)端通入。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可以用A装置、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可以用B装置、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室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利用排水法可以在集气瓶中预留适量水。
故填:AE或BE。
(3)小丽应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收集装置应该是C,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
(4)若要用F装置检测CO2,在F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若用F装置收集CO2应从c端通入,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故填: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6.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1.4g,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以前,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设氯酸钾质量为x,
反应生成氧气质量:31g﹣21.4g=9.6g,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
x=24.5g,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00%=79.0%,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79.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7.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对一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盐酸足量)。试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4.4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和HCl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07.6g=4.4g;故填:4.4;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2g•x 4.4g
x≈83.3%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五.推断题(共3小题)
18.如图A、B、C、D、E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如A与D反应有E生成)。其中A、B、E为氧化物,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C、D为单质,且A与B、A与D反后均生成一种紫红色的单质。
(1)请写出A、B、C、D的物质名称:
A 氧化铜 ,B 一氧化碳 ,C 氧气 ,D 碳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
(3)写出A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
【分析】根据A、B、C、D、E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常见的物质,A、B、E为氧化物,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所以E是二氧化碳,C、D为单质,且A与B、A与D反后均生成一种紫红色的单质,所以A是氧化铜,B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一氧化碳,氧化铜和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一氧化碳、碳和C反应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常见的物质,A、B、E为氧化物,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所以E是二氧化碳,C、D为单质,且A与B、A与D反后均生成一种紫红色的单质,所以A是氧化铜,B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一氧化碳,氧化铜和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一氧化碳、碳和C反应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氧化铜,B是一氧化碳,C是氧气,D是碳;
(2)A与B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3)A与D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1)氧化铜;一氧化碳;氧气;碳;
(2)CuO+COCu+CO2;
(3)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如图是七种常见物质的部分反应“﹣”、转化“→”及相互转化“↔”关系。A是白色固体,B、C是温室气体,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E、F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G是氧气。
(1)写出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①A: CaCO3 ;②C: CH4 ;
(2)F→E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D→E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紫红色 ;
(4)在图中用“﹣”或“→”再补充出一个反应或一个转化关系。
【分析】根据如图是七种常见物质的部分反应,A是白色固体,B、C是温室气体,E、F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G是氧气,F会转化成E,E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水,F是过氧化氢溶液,B会与水反应,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A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可以是碳酸钙,C会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甲烷,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D会转化成水,所以D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如图是七种常见物质的部分反应,A是白色固体,B、C是温室气体,E、F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G是氧气,F会转化成E,E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水,F是过氧化氢溶液,B会与水反应,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水,A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可以是碳酸钙,C会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甲烷,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1,D会转化成水,所以D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aCO3;C是CH4;
(2)F→E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D→E的反应是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紫红色;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转化关系为:
故答案为:(1)CaCO3;CH4;
(2)2H2O22H2O+O2↑;
(3)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紫红色;
(4)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A、B、C、D、E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且在通常状况下A为无色液体,B为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且具有氧化性,D为固体,E能被磁铁所吸引,请回答问题:
(1)请写出D的符号:D HgO ;
(2)写出C在实验室制取B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H2O2H2O+O2 ;
(3)将E的细丝盘成螺旋状,在B中燃烧时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4)某同学做木炭在纯净的B中燃烧实验时,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从瓶口向下缓慢 (填具体实验操作)插入到装满B物质的集气瓶中。
【分析】本题可以从在通常状况下A为无色液体,B为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且具有氧化性,D为固体,E能被磁铁所吸引开始分析,再结合框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进行推断。
【解答】解:(1)A为无色液体,则A为水,B为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且具有氧化性,则B为氧气,C能同时生成氧气和水,则C为过氧化氢,D为能和氧气相互转化的固体,则D为氧化汞,E能被磁铁吸引,则E为铁;
故填:HgO;
(2)C在实验室制取B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故填:H2O2H2O+O2;
(3)将E的细丝盘成螺旋状,在B中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4)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从瓶口向下缓慢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这样有利于充分消耗氧气;
故填:从瓶口向下缓慢。
【点评】本题考查初中常见物质的推断,难度不大。
六.解答题(共10小题)
21.2019年为“元素周期表年”,请利用元素周期表及图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11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Na+ 。
(2)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Tm的判断正确的是 ABD 。(填编号)
A.原子的质子数为69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中子数位69
D.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
(3)如图2是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53 ,元素周期表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氯元素 (填一种即可),由图1与图2可知,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五 周期。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3 ,第9号元素常被添加到牙膏里以预防龋齿,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5)Na、Mg、Al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
(6)和所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 不相似 (填“相似”或“不相似”)。
【分析】(1)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解答】解:(1)原子序数第11号元素(钠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其离子符号是Na+。
故填:失去;Na+。
(2)A.原子的质子数为69,该选项说法正确;
B.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的中子数位不是6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BD。
(3)如图2是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2+8+18+18+7=53,元素周期表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氯元素,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由图1与图2可知,碘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5,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故填:53;氯元素;五。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第9号元素(氟元素)常被添加到牙膏里以预防龋齿,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可以表示为。
故填:13;。
(5)Na、Mg、Al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6)和所对应元素是氦元素、镁元素,氦元素化学性质极不活泼,镁元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填:不相似。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2.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生活中涉及很多化学反应,很多时候我们要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下面是一些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①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硫酸铜;
②炼钢时用鼓风机鼓入纯氧;
③将大理石研成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④氯酸钾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⑤将木头劈成小块再燃烧;
⑥用浓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制二氧化碳。
请你从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 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包括事例: ①④(或②⑥或③⑤) (填序号)。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氧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2价。汞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1价两种,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价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Hg2O 。氧元素通常显﹣2价,但有时也会显﹣1价,如过氧化氢,由此推测Na2O2的名称为 过氧化钠 。
【分析】(1)根据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原理进行归类;
(2)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化合物的命名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硫酸铜是加入催化剂来加快反应的速率;
②炼钢时用鼓风机鼓入纯氧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来加快反应的;
③将大理石研成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的;
④氯酸钾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加入催化剂来加快反应的速率;
⑤将木头劈成小块再燃烧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的;
⑥用浓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制二氧化碳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来加快反应的。
故填: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①④(或②⑥或③⑤);
(2)汞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为﹣2价,故+1价汞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氧化亚汞,化学式为Hg2O;氧元素通常显﹣2价,但有时也会显﹣1价,如过氧化氢,由此推测Na2O2的名称为过氧化钠;故填:Hg2O;过氧化钠。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的反应影响因素不同,要注意分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在题卡中完成);补充此图形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2)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H2、O2 (填符号);
(3)B→C过程的微观实质是 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
【分析】(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在C图中应补充一个水分子,如下图:;补充此图形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质量守恒定律;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从图A到图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其符号分别为H2、O2;故答案为:H2、O2;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B→C过程的微观实质是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故答案为: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微粒的变化及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2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1中a的仪器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图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学追求的途径是 甲 (填编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水+氧气 。
(3)若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BD或BE (填字母编号)。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3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 一段时间内持续供给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的条件和生成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1中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不需要加热节约资源,生成物只有水和氧气,不污染环境,所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追求的途径是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3)若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D或E收集;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3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一段时间内持续供给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甲;过氧化氢水+氧气;
(3)BD或BE;
(4)一段时间内持续供给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5.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达州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TSP)
氮氧化合物(NO2等)
二氧化硫(SO2)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88
40
44
Ⅱ
夏季
67
33
36
Ⅱ
秋季
90
46
54
Ⅱ
冬季
98
69
60
Ⅱ
(1)对我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可吸入颗粒物或TSP ;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冬季 ;
(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取暖燃烧大量的煤炭 ;(答一点即可)
(4)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 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 ;(答一点即可)
(5)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大量增加 C (填字母序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 佩戴口罩 ,以此来减轻该类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分析】通过图表数值分析出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哪个季节的空气质量最差,再根据四季特点来分析出原因。
【解答】解:(1)由图表中数值可推出可吸入颗粒物数值最大,即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TSP。
(2)由图表中数值可看出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冬季。
(3)冬季没有树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起不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数值增大,从而使冬季空气质量最差。
(4)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防治,要从减少排放和加强吸收净化两个方面考虑。可以进一步加强绿化,增设园林广场;建筑工地常洒水;不允许建筑工地的车辆带泥土上路;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
(5)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
故答案为:(1)可吸入颗粒物或TSP,(2)冬季,(3)取暖燃烧大量的煤炭,(4)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5)C;佩戴口罩。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空气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出在四季不同的原因,并知道如何去避免污染。
26.(1)为了降低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个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户外出行戴防雾霾口罩等 (答一条具体措施即可);
(2)但上述做法只是预防,而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掉形成雾霾的原因,缓解雾霾天气的形成方法有 使用清洁能源,少开私家车等 (答一条措施即可);
(3)除了霾污染之外,空气中还有一些气体污染物,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填符号)。
【分析】(1)为了降低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个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户外出行戴防雾霾口罩、雾霾天气尽量少出行等;
(2)缓解雾霾天气的形成方法有:使用清洁能源,少开私家车等;
(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1)为了降低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个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户外出行戴防雾霾口罩、雾霾天气尽量少出行等;故答案为:户外出行戴防雾霾口罩等(合理即可);
(2)缓解雾霾天气的形成方法有:使用清洁能源,少开私家车等;故答案为:使用清洁能源,少开私家车等(合理即可);
(3)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故答案为: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措施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为电源的正、负两极,先向电解器的玻璃管里加满水,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接通① 直流电源 ,通电一段时间后,Ⅱ玻璃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有② 电极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 ,通过现象判断A为电源的③ 负 (填“正”或“负”)极;
(2)若正极产生8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 16mL ;
(3)该实验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过程、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来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实验结论来分析。
【解答】解:(1)A、B为电源的正、负两极,先向电解器的玻璃管里加满水,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Ⅱ玻璃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有电极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通过现象可判断A为电源的负极;故填:直流电源;电极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且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负;
(2)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若正极产生8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16mL;故填:16mL;
(3)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8.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反应剩余固体3.5g即为铜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金属锌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反应剩余固体3.5g即为铜的质量,故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35.0%;
(2)混合物中锌粉的质量为10.0g﹣3.5g=6.5g
设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
Zn+H2SO4═ZnSO4+H2↑
65 2
6.5g x
解得x=0.2g
答:(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0%;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g。
【点评】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分析题中所发生的反应,判断出所余固体为铜,此为本题的突破口。
29.有些天然气中含有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硫化氢(化学符号:H2S)气体。通常状况下,硫化氢外观看起来与氧气相似,有毒。在空气中硫化氢不充分燃烧(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硫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 在通常状况下,硫化氢为无色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
(2)写出硫化氢不充分燃烧的反应的表达式(文字符号均可) 硫化氢+氧气硫+水(或H2S+O2S+H2O) 。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表达式的写法考虑。
【解答】解:(1)硫化氢具有难闻气味气体,外观看起来与氧气相似所以无色,都属于物理性质;
(2)硫化氢不充分燃烧(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硫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还少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是水,所以表达式是:硫化氢+氧气硫+水(或H2S+O2S+H2O);
故答案为:(1)在通常状况下,硫化氢为无色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2)硫化氢+氧气硫+水(或H2S+O2S+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性质,符号表达式的写法。
30.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试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铜粉的具支试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 缓冲压力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22CuO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①② 。(填序号)
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②加入铜丝量太少;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 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体,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
【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由表格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铜丝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结果偏小;装置不严密也会引起结果偏小;学到的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体,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解答】解:(1)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故答案为: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
(2)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Cu+O2 2CuO;
(3)由表格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铜丝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结果偏小;装置不严密也会引起结果偏小;故答案为:<;①②;
(4)学到的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体,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故答案为: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体,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等,要认真把握。
8.气体的制取与净化---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 这是一份8.气体的制取与净化---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体的制取与净化,43gL,717g•L﹣1,沸点﹣16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化学用语---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 这是一份7.化学用语---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用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计算题---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 这是一份6.计算题---2022-2023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计算题,1%),6mgVc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4g,请计算,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6,7g,7%;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