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含解析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4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4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2020·福建厦门模拟)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1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2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1~3题。
图1
图2
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风影沙丘( )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1.D 2.D 3.C [第1题,依题意,风影沙丘是因为灌草丛阻挡使风速降低,从而在灌草丛的背风面形成的沙丘;依据图示灌丛、沙丘位置,以及指向标,可判断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依上题分析,风影沙丘因灌草丛阻挡而成,则灌草丛迎风面积与沙丘的宽度正相关,灌丛高度与沙丘长度正相关,图示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正相关,但不是正比关系。第3题,随着灌草丛增多,其对风速的减弱作用增强,风蚀作用会减弱,可以形成更多的风影沙丘,能使更多沙尘被固定下来,从而减缓荒漠扩张速度。不能显著增加大气降水。]
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试验地中的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
A.固定根系 B.保水保肥
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
5.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D.④
6.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
A.稳定沙丘 B.减弱蒸发
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
4.B 5.B 6.A [第4题,由材料可知,“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说明在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之前,沙土中是不存在这些物质的,故沙地缺少保水保肥的功能。故选B。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既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又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故选B。第6题,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层的沙化及流失,故植物根系的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正确;减弱蒸发的作用是由植物的地上部分实现的,B错误;提供有机质是植物的枯枝落叶的功能,C错误;滋生微生物不是其首要作用,D错误。故选A。]
(2020·德州市二模)近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积极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战略开发决策,走出了一条在修复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之路。下图表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2000年和2017年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坡度小的耕地面积增加 B.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
C.林草地面积变化不大D.坡度大的耕地面积增加
8.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 )
A.耕地质量有所好转 B.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C.农民经济收入提高D.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
7.B 8.A [第7题,耕地总面积明显减少,坡度小的、坡度大的耕地面积都减少,A、D错误;果园面积增加了几倍,增加比例最多,B正确;林草地面积增加较多,C错误。故选B。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坡度大于25°的耕地比例减少,耕地质量有所好转,A正确;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生产能力可能下降,B错误;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农民经济收入状况,C错误;水土流失状况可缓解,但没有被遏制,D错误。故选A。]
(2020·福建省3月质检)莫高窟地区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其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莫高窟山崖顶部是一片平坦的荒漠,自东向西为砾质戈壁带、沙地带。在沙地铺设砾石而成的人工戈壁,能有效减少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堆积。下图示意相同风力条件下,沙漠和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垂直结构特点。据此完成9~11题。
9.当前,风沙流对莫高窟危害最大的是( )
A.磨蚀崖壁壁画 B.降低窟内能见度
C.降低窟内湿度D.掩埋和堵塞洞口
10.与沙漠风沙流相比,相同风力条件下的戈壁风沙流( )
A.输沙量更大
B.输沙率更小
C.2~4厘米高度输沙量更大
D.4~6厘米高度输沙率更大
11.人工戈壁措施有效减少沙尘在莫高窟山崖顶部的堆积,主要的原因是人工戈壁( )
A.阻碍风沙流高层沙尘运动
B.降低风沙流搬运沙尘能力
C.提高防沙工程的输导作用
D.促进沙地固沙植物的生长
9.A 10.D 11.C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12~14题。
12.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 D.减少下渗
13.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
A.技术难度小 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 D.资金投入少
14.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
A.土层厚 B.温差大
C.降水多D.风力大
12.C 13.B 14.B [第12题,由图可知,草方格可以阻挡近地面的风,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拦截水分,C正确。由于草方格用的是枯草秸秆,不能黏合沙粒,也不能吸取地下水,A、B错误;设置草方格沙障会使流沙表层松动,可能会增加下渗,D错误。第13题,黏合剂能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逐步使沙漠土壤化,比自然土壤的形成时间短,B正确。沙漠土壤化技术需要制造黏合剂,技术难度比设置草方格沙障大,资金投入也大,A、D错误;黏合剂为化工产品,会带来环境污染,C错误。第14题,沙漠分布在干旱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西瓜品质好,C错误、B正确;沙漠土层薄,且有机质含量少,A错误;风力大会增大水分蒸发量,不利于西瓜生长,D错误。]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15~16题。
15.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
16.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 ( )
A.耐旱、耐贫瘠 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 D.耐涝、耐盐碱
15.C 16.A [第15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第16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
二、综合题
17.(2020·青岛市6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崩岗是指红壤区山坡土石体在重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受破坏而崩塌及受冲刷的侵蚀现象。福建省长汀县是我国南方典型的花岗岩侵蚀区,风化层深厚且节理发育,崩岗分布广泛。某调研组以该县崩岗洪积扇上种植的两种典型草本植物巨菌草(深根系植被)和宽叶雀稗(浅根系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根系植被下土壤饱和蓄水量的差异,研究不同类型植被根系对改良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为在崩岗侵蚀地防治中筛选和推广植被种类提供依据。图甲示意福建省长汀县位置。图乙示意长汀县崩岗洪积扇上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
甲 乙
(1)分析长汀县崩岗易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2)概括崩岗洪积扇上裸地与植被覆盖下土壤饱和蓄水量的差异。
(3)为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治崩岗侵蚀,从以下三种种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1:巨菌草单播。
方案2:宽叶雀稗单播。
方案3:巨菌草和宽叶雀稗混播。
[答案] (1)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花岗岩风化层深厚,且节理发育;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年降水量大。
(2)与裸地相比,植被覆盖下土壤饱和蓄水量较大;两者在地表以下0~20厘米差异较大,在地表以下20~40厘米差异较小。
(3)方案3。从土壤垂直方向看,在0~5厘米和35~40厘米宽叶雀稗蓄水能力较强;在5~20厘米巨菌草蓄水能力较强;两种草本植物混播,可以使0~40厘米不同深度的土层都有较大土壤蓄水量,说明他们在地表可以更好地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达到防治崩岗侵蚀的目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5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36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含详解),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52《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