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含解析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1·广东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我国广东某沿海地区盛行“冬至节,吃咸汤圆”的文化传统。所吃汤圆无馅,用虾、蟹、生蚝等海鲜煮汤,味道鲜美。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制作咸汤圆汤料中的海鲜主要来自( )A.南海 B.东海C.黄海 D.渤海2.冬至节,北方居民多吃饺子,南方居民多吃汤圆,形成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C.工艺 D.交通1.A 2.A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濒临我国南海,汤圆汤料中的海鲜就地取材,应来自南海,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饺子皮主要是小麦粉制成,其原料是小麦,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而汤圆主要是糯米面制成,其原料是水稻,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因此造成北方居民吃饺子、南方居民吃汤圆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上的差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0·广东肇庆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C.防潮 D.保温5.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 D.土壤3.B 4.B 5.C [第3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4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南边窗户较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5题,陕南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其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台湾兰屿岛居民日夜与海共生。岛上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如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6~8题。6.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最主要是指( )A.地震 B.风害 C.暴雨 D.风暴潮7.兰屿岛地下屋的突出优点类似于( )A.蒙古族蒙古包 B.傣族竹楼C.福建土楼 D.陕西窑洞8.地下屋室内火堂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阴暗潮湿 B.提高冬季室温C.加热所需食品 D.驱赶侵扰蚊虫6.B 7.D 8.A [第6题,兰屿岛的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台风来时,风力大,破坏力强;台风过后,酷热难当。当地居民创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优点突出,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好,极具特色,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所以兰屿岛地下屋是为了躲避台风而建。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兰屿岛地下屋既可以躲避台风,又能够冬暖夏凉,类似于陕西窑洞。蒙古包是为了便于迁徙,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傣族竹楼是为了防潮湿,适应当地的湿热环境;土楼是便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的建筑方式。第8题,由材料可知,地下屋一半建在地面以下,室内建有火堂,可以弥补阴暗潮湿的特点。该地纬度低,冬季气温不会很低;加热食品没有必要配备专门的火堂;火堂没有特殊的味道,不会驱赶蚊虫。]灯笼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是喜庆的象征。古代竹编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福建省莆田市的船渡村,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制作竹编灯笼历史的“灯笼村”。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十分吃香。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编制灯笼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境地。据此完成9~11题。9.福建莆田历史上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暖湿润 B.水陆交通便利C.竹林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阔10.历史上莆田灯笼用油纸糊裱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透光性 B.防风防雨C.防止烫伤手 D.增加美观度11.与古代竹编灯笼相比,现代铁丝灯笼的主要优势是( )A.材料成本较低 B.剪断裁弯容易C.不可回收再利用 D.使用寿命较长9.C 10.B 11.D [第9题,由“竹编灯笼”“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可判断竹林资源丰富是莆田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第10题,灯笼内用蜡烛发光,需要灯笼具有防风防雨的功能;油纸不透水,油纸糊裱后,风也不易进入灯笼内部,则主要目的是防风防雨。第11题,铁丝比竹制品更耐用,所以铁丝灯笼使用寿命长,但成本较高,不易剪裁弯曲且做工难度较大,同时铁丝可回收。](2020·海南高考)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约方圆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据此完成12~13题。12.该镇位于( )A.海南省 B.广东省C.浙江省 D.山东省13.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A.寒潮 B.台风C.泥石流 D.冰雹12.C 13.B [第12题,由文字材料可知,该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说明其位置偏东,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因此该镇的纬度应该相对较低,由此可判断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是浙江省。第13题,由文字材料可知,该地石砌建筑屋顶多压石块,主要是为了防风,且建筑多分布在山坳中,也可以避风。](2020·长沙模拟)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读图,回答14~16题。14.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是( )A.水稻 B.棉花C.冬小麦 D.玉米15.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 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 B.①④C.①② D.③④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泥沙淤积加剧B.地壳不断下沉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D.人口密度增加14.A 15.B 16.C [第14题,垛田适宜旱地种植,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第15题,垛田地势起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②错误;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可以加深河道,利于排水通航,但不能拓宽河道和沟渠,①正确、③错误;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大部分来自土壤表层,加之淤泥中的生物残体分解又会释放出有机质,因而可以改善垛田土壤肥力,④正确;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16题,上游兴修水库可拦截泥沙,使得水库下游河段河水的含沙量减小,该地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减轻;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功能,兴修水库会使下游河段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减少,垛田不需要太高即可减轻渍涝灾害的威胁,故选项C正确。]二、综合题1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图1)和法国示意图(图2)。图1 图2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公顷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材料三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案] (1)R 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海拔高且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位于沿海,Q地位于内陆。(2)夏季高温,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46海洋地理含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45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6植被与土壤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