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1页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2页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3页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4页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5页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6页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7页
    [山东专用]届高考物理复习方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直线运动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标·山东科技版,第1讲│编读互动,第1讲│备用习题,第2讲│编读互动,第2讲│备用习题,第3讲│编读互动,第3讲│备用习题,第4讲│编读互动,第4讲│备用习题,第5讲│编读互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  
    课件编辑说明
    目 录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 应用第3讲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第4讲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第5讲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新课标·山东科技版
    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单元 │ 知识系统总览
    第一单元 │ 课标考纲展示
    第一单元 │ 课标考纲展示
      说明: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Ⅰ和Ⅱ的含义: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指南
      本单元内容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命题有以下特点:  1.主要考查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v-t图象或x-t图象等,对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要求较高.选择题一般是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结合命题,综合计算题则常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曲线运动、电磁问题综合在一起.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指南
     2.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体育及科技信息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以此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本单元时应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注重用运动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建议复习时突破以下重点或难点: 1.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准确掌握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并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分析和描述质点的运动.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注重运动过程的分析,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灵活解答相遇、追及问题,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指南
      3.关注图象问题,掌握利用运动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的要领和一般求解方法,重视图象信息的读取(如斜率、截距、面积、最值及函数方程),寻找图象信息与物体运动规律之间的联系.
    第一单元 │ 高考纵览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1.本单元概念、公式多,在复习本单元知识时应注意:  (1)辨析概念: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一题多解:在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及相遇、追及问题时,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并充分对比各种求解方法的优缺点,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强调各公式的推论及其适用条件.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3)拓展深化:本单元的很多知识与物理学的其他内容、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复习时不要仅仅满足于对运动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如图象、牛顿运动定律问题.  2.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8课时:第1讲、第3讲、第5讲、单元训练各1课时,第2讲、第4讲各2课时.
    第1讲 │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1讲 │ 编读互动
      1.本讲重点复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区分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速度和速率、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和加速度等概念,加速度的概念是本单元的复习要点.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由于本单元概念较多,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完成课时作业,然后再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讲解应着眼于对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使学生领会概念的实质.
    第1讲 │ 编读互动
      (2)通过例1及变式题掌握运动物体简化为质点的处理方法,讲清楚一般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3)通过例2及变式题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的理解和应用.  (4)通过例3及变式题考查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的联系及区别的辨析能力.  (5)通过例4及变式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1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一 质点与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 (1)质点是一个 ________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2)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________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通常以________和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质量
    理想
    可以忽略
    地面
    ► 知识点二 位移和路程 1.位移:位移是描述质点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2.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________的长度,是标量.  [说明:(1)一般情况下,路程不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位移和路程都是过程量,质点发生一段位移或通过一段路程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位置变化
    运动轨迹
    第1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三 时间和时刻  1.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时间点,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确定的________表示,对应的运动量是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  2.时间: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________表示,对应的运动量是位移、平均速度、速度变化量.

    线段
    第1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四 速度与加速度  1.速度: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定义:速度是质点的________与发生__________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________(或________)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________的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①物体在某段时间的________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位移
    该段位移
    某一时刻
    某一位置
    瞬时速度
    位移
    第1讲 │ 考点自主梳理
      ②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________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2.加速度:描述质点的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定义:质点的________________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    (2)大小: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运动质点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即速度的变化率.  (3)方向:加速度方向与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
    路程
    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变化
    第1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五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__________相等的时间内完成的位移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1)________为恒量;(2)加速度为________.  3.规律:(1)x=vt;(2)图象:如图1-1所示.甲        乙图1-1
    任意连续
    速度

    第1讲 │ 考点自主梳理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一 对质点和参考系概念的理解   【模型解读】  1.质点:将物体抽象为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点;质点只占有位置,但不占有空间.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在具体问题中,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及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如观看运动员百米竞赛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研究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的技术要领时则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质点不是质量很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同.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4)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假定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是静止的.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1 [2012·荆州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B  [解析]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可以将处于任何运动状态的物体视为参考系,选项A错误、B正确;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此时地球可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选项D错误.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建模点拨】 辨别有关参考系的问题,必须跳出日常生活均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思维习惯.物体能否视为质点,关键是看其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能够忽略.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成功举办,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短跑比赛中研究研究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  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D  [解析] 研究撑竿跳高运动员手中支撑的杆的转动情况时,支撑杆上各点转动情况不同,不能将其视为质点;同理,短跑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以及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二 对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对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的考查主要涉及其基本含义以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详见下表.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2 如图1-2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2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D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点评] 对于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首先要准确理解其定义和定义式,并准确理解其相关概念,如位移和路程,同时要注意该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另外要注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下面的变式题即考查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2011·广州模拟]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1-3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图1-3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答案] C  [解析] 限速标志上的数值为这一路段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的最大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为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值,不能超过这一规定值,故只有C正确.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三 对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理解  1. 速度、速度改变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3 [2012·淮南联考]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那么(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 m/s  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 m/s  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 m/s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B  [解析] 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选项A错误、B正确;第3秒初与第2秒末是同一时刻,选项C错误;第3秒末与第2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 s,可知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Δv=at=4 m/s,选项D错误.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2011·济南模拟]有以下几种情景: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  下列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因为空间站匀速转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B  [解析]即将升空的火箭,速度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选项A错误;由于紧急刹车,速度的变化率大,故加速度大,选项B正确;磁悬浮列车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行驶,加速度为零,选项C错误;空间站匀速转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存在向心加速度,选项D错误.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四 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  求解多物体或多过程运动问题的方法:  (1)审清题意,分析各个物体和各个运动过程,构建运动图景,并尽量画出草图.  (2)分段分析各阶段运动特点,找准各阶段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3)灵活应用运动规律处理有关实际问题.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4 【2011·澧县模拟】如图1-4所示,在一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0=2 km时,以60 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 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被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大?           图1-4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20 m/s 10 m/s  [解析]设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0=2 k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在t1=50 s时击中敌舰,则有(v-v1)t1=L0  即:(60-v1)×50=2000  解得v1=20 m/s  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  L0-(v′-v1) t1=1500 m  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设被第一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2,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v-v2)t2=1500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即:(60-v2)×30=1500  解得v2=10 m/s.  [点评]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问题,要特别注意研究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必要时要根据题意画出运动的示意图.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25 km/h
    第1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备选理由] 侧重于考查和巩固速度和加速度的基本关系: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1.[2011·临沂模拟]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第1讲 │ 备用习题
      [答案] B     [解析]加速度是用来描述质点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质点速度变化量大,不一定速度变化得快,选项A错误、B正确;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可以改变选项D错误.
    第1讲 │ 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中和男子200 m决赛分别以9.58 s和19.19 s的成绩打破他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4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88 m/
    第1讲 │ 备用习题
      [答案] C   
    第1讲 │ 备用习题
    第2讲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2讲 │ 编读互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运动形式,它在抛体运动、力学综合及力电综合问题中应用广泛.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重要推论的应用.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通过例1及变式题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通过变式题培养准确选取参考系的能力.  (2)通过例2及变式题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拓展思路.
    第2讲 │ 编读互动
      (3)通过例3让学生领会转化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例4及变式题强化学生对多体多过程问题的处理能力.
    第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__不变的运动.  2.特点:(1)轨迹为直线;(2)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
    ► 知识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的推论  (1)Δx=aT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______.  可以推广到xm-xn=(m-n)aT2.
    相等
    平均速度
    第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1∶2∶3∶ ……∶n 
    1∶3∶5∶……∶(2n-1) 
    第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第2讲 │ 考点自主梳理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  只要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加速度恒定,则物体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分析运动问题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运动学公式:
      说明:(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x、t、a、v0、v,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另外两个也就唯一确定.  (2)通过上表可以看到,通过观察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和未涉及的物理量,很容易确定适用公式.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3)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t外,x、v0、v、a均为矢量,所以需要规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x、v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按照以上符号法则进行列式时一定要保持公式形式不变,包括公式中的正负号.  (4)对于涉及位移的问题,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应用平均速度公式.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1 [2011·宝鸡模拟]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内位移为6 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内位移为2 m,求:  (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所用的时间.  [答案] (1)8 m (2)2 s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点评]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取是顺利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规范使用公式,包括保持公式基本形式不变、及时选取正方向并正确应用符号法则等,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必要时可研究其逆运动,如本题第(2)问的分析;(2)一般情况下,应选取地面为参考系,如下面的变式题.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我国改装的瓦良格航空母舰已经完成了海试.海试中航空母舰应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已知某型号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a=5.0 m/s2,速度必须达到v=50 m/s才能起飞,若飞机在该航空母舰甲板上有效滑行距离为l=160 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v0向什么方向航行?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速度至少为10 m/s,方向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  [解析]根据题意,以地面为参考系,则飞机的初速度为 v0,末速度为 v=50 m/s,飞机的位移为x=l+v0t,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v2-v=2ax  v=v0+at  联立解得v0=10 m/s  即航空母舰的航行方向应与飞机起飞方向相同,速度至少为10 m/s.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2 [2011·镇江检测]如图2-1所示,为了测定一辆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研究人员驾驶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标杆O处由静止启动,依次经过A、B、C三处标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测得汽车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均为t,将汽车的运动过程视为匀加速行驶.求标杆O与标杆A的距离.图2-1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答案] t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三 转化思想的应用  【技巧概述】  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由于不能准确选取研究对象往往会造成解题思维混乱,这时若及时应用“转化”的思想准确确定研究对象,就会使问题清晰有序.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  (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利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其他物体的运动.如在光滑斜面顶点每隔1 s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因每个小球的运动规律均相同且时间间隔相同,则某一时刻各个小球的即时状态可以视为某一小球在各对应时刻的状态.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即将各小球某一时刻的即时状态视为某一小球的频闪照片,从而将多体运动转化为单体运动.  (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3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斜面上正在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2-4所示.现测得AB=15 cm,BC=20 cm,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同,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  (3)D、C两球相距多远?  (4)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几颗? 图2-4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1)5 m/s2 (2)1.75 m/s (3)25 cm (4)2颗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技巧点拨】 把多个小球的瞬时位置看成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单个物体的运动,即可利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x=aT2计算加速度和位移,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转化思想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物理方法.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四 多阶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求解  对于多运动阶段问题的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画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示意图,直观呈现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找出题目给定的已知量、待求未知量以及中间量.  (3)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同时列出物体各阶段间的关联方程.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4)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的公式较多,各公式相互联系,大多数题目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开阔思路,通过分析、对比,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特点适当地拆分、组合运动过程,选取最简捷的解题方法.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4 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甲汽车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甲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增大为原来的两倍,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点评] 本题同时研究两个物体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且每车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必须对两车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段研究,分别求出两车各自在两个阶段的位移情况,才能对两车总路程进行比较.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A
    第2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2讲 │ 备用习题
      [答案] A      [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A.
    第2讲 │ 备用习题
      [备选理由]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2.如图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第2讲 │ 备用习题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不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则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在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第2讲 │ 备用习题
      [答案] C   
    第2讲 │ 备用习题
    第3讲 │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第3讲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第3讲 │ 编读互动
      1.本讲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进一步应用,通过本讲的复习要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和推论的应用,掌握对运动过程分段分析和对全过程整体分析的方法.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通过例1及变式题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题技巧,重点注意两种典型问题的求解方法.  (2)通过例2及变式题了解并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求解规律,注意符号法则及运动对称性的运用.
    第3讲 │ 编读互动
      (3)通过例3及变式题掌握自由落体及竖直上抛运动中的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  2.运动特点  (1)初速度为__________.  (2)加速度的大小等于g,加速度的方向__________.  3.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____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____.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_.
    静止

    竖直向下
    v=gt
    v2=2gh
    第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 知识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1.概念: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__________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特点  (1)初速度__________.  (2)加速度的大小等于_____,加速度的方向__________.  
    重力
    竖直向上
    g
    竖直向下
      3.运动规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1)速度公式:__________.    (2)位移公式:__________.  (3)速度位移关系式:_______________.    (4)上升的最大高度:H=__________.    (5)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T=__________.
    v=v0-gt
    第3讲 │ 考点自主梳理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一 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求解  应用自由落体规律时应注意:  1.自由落体运动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初速度为零;②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竖直下抛运动问题.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  (1)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  1∶3∶5∶7∶…….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1 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经过高为1.8 m的窗户历时0.2 s.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屋檐离窗户顶沿有多高?  [答案] 3.2 m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点评] (1)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征,水滴经过窗户的阶段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其加速度仍为g;(2)要想求出屋檐离窗户顶沿的距离,只要求出水滴离开屋檐自由下落到窗户顶沿的时间t或落到窗户顶沿时的速度v即可;(3)注意借助示意图;(4)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灵活运用相关推论求解,如下面的变式题.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变式题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B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二 竖直上抛运动问题的求解技巧  【技巧概述】  竖直上抛运动过程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即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仍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物体此时并不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上抛运动问题的分析中要注意以下技巧: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1.研究阶段选取的技巧  (1)分段法:把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做末速度v=0、加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阶段的运动和上升阶段的运动互为逆运动.  (2)全程法:由于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其整个运动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对全程列式求解.但要特别注意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矢量的方向,一般选向上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运动规律表达式为: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例2 将一个小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x1和x2及速度的变化量Δv1和Δv2的大小关系为(  )  A.x1>x2        B.x1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位置,末位置,运动轨迹,瞬时速度,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D,答案A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四单元机械能,新课标·山东科技版,第16讲│功,第16讲功,第17讲│功率,第17讲功率,第21讲本单元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必修2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五单元机械能,第21讲│功,第22讲功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