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国庆期间,很多人观看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时,激动的流下了眼泪。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约75 ,军乐队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50 。
2.(1分)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270km/h,合 m/s。
3.(2分)如图所示的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4.(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反射角是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
5.(3分)小明用同一刻度尺对一物体长度进行五次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有 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
6.(3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频率为50Hz的A音叉和频率为4000Hz的B音叉中,音叉 的音调较高(选填“A”或“B”)。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由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2分)下列各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你所用课桌高度约为200cm
D.手指甲宽度约为1nm
8.(2分)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9.(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使其发声
B.声音在所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用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2分)小明在学校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以12.5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中,小明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8m/s B.0.88m/s C.8.8m/s D.8m/s
11.(2分)物理学中经常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下图中能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2.(2分)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前进方向
B.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C.小孔成像
D.手影
13.(2分)在炎热的夏季,部分地区气温高达35℃,同学们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温度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C.汗液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D.电风扇吹出的风是冷风
14.(2分)如图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三者的音调相同
B.甲、乙、丁三者的响度相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D.甲、乙、丙三者的响度相同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共4分)
15.请在图中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16.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5分,第19题8分,共18分)
17.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4)图中A、B、C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m/s;
(5)测量时若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将会导致AC段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18.为了探究光反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0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得到的结论是 。
(3)本次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 。
①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②得到普遍规律
19.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1)实验中,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看不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 ,调整后,小华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还需要 ,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4)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5)我们在玻璃中看到A的像是因光的 所形成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共18分)
20.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即刹车),又经过4.5s滑行45.9m车停下。求:
(1)汽车在司机反应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在滑行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4s听到回声,求:(v空=340m/s)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解答】解: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约75cm;军乐队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50s。
故答案为:cm;s。
2.【解答】解:
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高铁;
列车速度为270km/h=270×m/s=75m/s。
故答案为:高铁;75。
3.【解答】解:(1)在s﹣t图象中,物体在前3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读出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其速度v===10m/s,
由v=可得,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s′=vt′=10m/s×3s=30m;
(2)由图象读出物体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s″=200m,
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v″===5m/s。
故答案为:30;5。
4.【解答】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
反射角是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60°=30°。
故答案为:60°;30°。
5.【解答】解:(1)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2)物体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
故答案为:一;14.82cm;14.72cm。
6.【解答】解:
(1)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2)频率为50Hz的A音叉表示每秒音叉振动50次,4000Hz表示每秒音叉振动4000次,说明A音叉振动比B音叉振动慢,A音叉比B音叉音调低。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可以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由此可验证声源在振动。
故答案为:振动;B;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可以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由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解答】解:A、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符合实际,故A正确;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
C、所用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C错误;
D、手指甲宽度约为1mm,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C、D是正确的;
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
故选:B。
9.【解答】解:A、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因此物体不振动不能使其发声,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只有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小明的平均速度v===8m/s。
故选:D。
11.【解答】解:甲、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
乙、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
丙、表述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运动;
丁、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符合同一运动规律的是乙和丙,都是做匀速运动。
故选:C。
12.【解答】解:
A、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凸面镜扩大视野,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解答】解:
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冷风;故只有BC说法正确。
故选:BC。
14.【解答】解:A、由图可知,三幅图中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A正确;
B、甲、乙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丁图偏离原位置较小,振幅也较小,因此响度较小;故B错误;
C、甲、乙、丙三者的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甲、乙、丙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A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共4分)
15.【解答】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A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A点的像A'点,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到眼睛为反射光线。如图:
16.【解答】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5分,第19题8分,共18分)
17.【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2)因为实验中需要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4)小车运动距离sAB=10cm﹣6cm=5cm=0.05m,tAB=2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0.025m/s;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和秒表;(3)小;(4)0.025;(5)偏大。
18.【解答】解:(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
(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本次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故选②。
故答案为:(1)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
(2)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对应的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②。
19.【解答】解:(1)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看不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玻璃板不垂直于桌面。
(2)刻度尺测量距离,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后一位,题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以读数为3.50cm。
(3)蜡烛A的像和蜡烛A大小相等,像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
(4)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物体所在的一侧,故眼睛应该在A侧观察。
(5)平面镜后并没有点燃的蜡烛,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边好像有烛焰,原因是烛焰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引起视觉,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从平面镜中的像发出的,进入人眼睛的光并非真正的来自于像,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接收。
故答案为:(1)不垂直;(2)刻度尺;3.50;(3)②;(4)A;(5)反射;不能;虚。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共18分)
20.【解答】解:(1)根据v=得,
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的路程为:
s1=vt1=20m/s×0.5s=10m;
(2)从发现到停车通过的路程:s=s1+s2=10m+45.9m=55.9m;
(3)汽车滑行时的平均速度:v===10.2m/s。
答:(1)汽车在司机反应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0m;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55.9m;
(3)汽车在滑行时的平均速度是10.2m/s。
21.【解答】解:(1)由v=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s声=v空t=340m/s×4s=1360m;
(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10m/s×4s=40m;
(3)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距离的2倍,
所以,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
s===700m。
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1360m;
(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为40m;
(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70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