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结题技巧2 (透析结构,分析论证特点)训练教案
展开精准分析论证特点(学生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古以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并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地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而且还泽被后世。
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而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者,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
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提供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
B.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颜氏家训》因为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
C.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
D.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会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由古至今加以论述,层层深入,构成了递进式结构。
B.文章第二、三段围绕家训的特点,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文章论证时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作为论据,颇具说服力。
D.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B.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
C.家规大都由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家规能直接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比法律、道德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
汉字最初的行款应该是自由的,字序、行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则。如江苏澄湖良渚古井出土的黑陶贯耳壶,腹部的4个字呈横斜状排列;而江苏高邮龙虬发现的刻文陶片,可以分为两组,4个字的那组应是竖排。不过,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非常明显,新型的行款必然出现。
对新行款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新需求。根据早期汉字的应用情况,我们不难猜测,它就是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所以,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甲骨和竹简本身,二是活动性质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甲骨常被略去,因为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对于自上而下的字序,尤其是单简书写时,无论是“方便说”,或是“持简习惯说”,都略显牵强。
“方便说”认为,汉字字形便于竖写,所用的竹简宜于竖写,这是汉字书写的决定性条件。但事实上,尚没有真正讲究书写顺序的初期汉字,是无所谓竖写横写的,这时候的书写是为字形服务,而非字形为书写服务。而就竹简而言,客观上也没有明确的适宜横写或竖写,同样构不成竖写字序的决定性因素。
“持简习惯说”认为,古人应是席地而坐,左手持简,置于胸前,右手执笔而书。正是持简的习惯性动作决定了字序的下行。这个说法的前提条件是古人必须有竖向持简的习惯,而这其实是很难确定的。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所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别的,就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比如,甲骨是一种不易写也不易刻的“不方便”材料,却被选为早期一个重要的书写载体,可见古人有时候对书写的目的更为重视,方便性反而是其次的。
这样,就剩下第二点,即活动本身。它具有两个先天优势。
首先,地位优势。“生民之初,必方士为政”,当时以卜问吉凶、占福祸、决犹豫、定嫌疑,占卜可以用来指导一切活动。其次,亲缘优势。很多学者认为,汉字的诞生与巫及其活动有密切关联。那么,汉字应用相关规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会遵循巫相关活动的需求,而甲骨占卜是先民最重要的巫术活动之一。
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来看,它绝大部分是占卜的结果,即神意由甲骨兆相表达出来的文字呈现,是一种来自神灵的从天而降的“天垂象”式的昭示。行款自上而下的字序,从形式上正好吻合这个特点。
对于这种“天垂象”式的自上而下,我们还可以找到几个辅证:
其一,骨板上多个段落阅读次序的设定。一个完整骨板上,如有若干段卜辞,那么这些段落的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就是从下一段开始,按照次序逐段上读。这正好切合处于下方的占卜者先问问题,然后逐步往上,高居在上的神灵给予昭示的过程,也与占卜活动的性质相契合。
其二,对应“上达”“下传”方式。古代常用火烟作为祭祀“上达”的媒介,它是自下而上;那么表示“下传”内容的神昭示文字,自然就是自上而下了。(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汉字最初的行款是自由的,字序没有明确的规则,是因为早期需要书写的汉字不多。
B.汉字早期应用于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这对新行款的出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C.甲骨和竹简材料本身及活动性质的影响两个方面决定了汉字行款采用什么样式。
D.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对汉字新行款的形成,不像竹简那样有决定性作用。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明确反对竹简在汉字行款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观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
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式,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C.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要运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明确了甲骨在汉字行款形式形成中的作用。
D.文章引用李零教授的话,是为了说明“持简习惯说”难以令人信服,其预设的前提往往主观,未必准确。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便说”和“持简习惯说”均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它们作为一种假说的存在意义。
B.远古先民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占卜来指导,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说法。
C.用甲骨来占卜是先民重要的巫术活动,与之相关的需求对汉字应用规则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D.甲骨骨板上的汉字,书写时要自上而下,阅读时要自下而上,这是符合神意从天而降的“天垂象”的形式的。
精准分析论证特点(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古以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并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家教是促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对基层社会治理起着有益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如今,吸收借鉴古代家教在传承主流价值观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更好地发挥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意义。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家庭内部施教,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家训大都是训主结合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对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变化做的深入阐述,说理透彻明了,读来亲切可感。历史上的很多家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而且还泽被后世。
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训专著,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大夫著训立说的主要用意和家教的基本内容,也为后世家训树立了样本。清人王钺曾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整体看来,《颜氏家训》体现了进德修业的理念、知行结合的家教方法、重教崇化的价值诉求,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古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把学礼、尊礼看作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托。家礼是传统中国人优良教养的载体,我们常说一个人教养好,是与家庭范围内遵礼行礼分不开的。家礼的内容不单涉及家庭成员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而且还对家庭生活中的冠、婚、丧、祭等事宜的具体开展、实施做出了仪式化的要求,说明了相关的程式和具体操作规仪,这也是家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古人制定家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落实“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和“纪纲人道之始终”,即夯实人伦亲情。古人认为要使人伦亲情和谐有序,就需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言谈举止入手,通过时常练习行为规仪,方能做到临事自然应对。对整个社会而言,千千万万家庭遵行家礼,有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古代家礼文献中,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礼》久负盛名,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礼教做了全面总结和说明,是家礼教育的集大成者,影响早已超出家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古人制度化的家教方式,是硬性的伦理规范。在古代,制定家规的人多半是文人士大夫、饱学之士、士绅乡贤,他们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也都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制定家规时,自然都遵循传统的纲常伦理,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家规的制定当中,这使得“家法必遵国宪,方为大公”成了家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种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的做法,也起到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作用。家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性的规定,以教育家庭成员改过迁善,起到警示作用。“不孝不悌者,众执于祠,切责之,痛责之。”家规影响所及是细致入微的,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较为直接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潜到千家万户。
历史上,有“江南第一家”之称的义门郑氏,其《郑氏家规》被视为古代家规典范。该家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了具体的惩戒措施,即便是一家之长,违背规定也不能例外。该家规还特地要求入仕为官的子弟“须奉公勤政,毋蹈贪黩”,规定了义学的设置等相关事项,十分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正因此,郑氏一门在家规的约束下,取得了突出的治家成效,屡屡受到表彰,其家规也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家规提供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借鉴。
(摘编自王永祥《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在训主家庭内部施教,其他家庭不可抄袭。
B.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家训专著,《颜氏家训》因为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
C.古代家礼既有对个体行为处世的言行要求,也包括了一些重大事宜仪式化的要求。
D.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家规的制定者会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
答案 C
解析 A项由原文“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而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可知,“其他家庭不可抄袭”错。B项“《颜氏家训》因为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于文无据,文中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D项“家规的制定者会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入家规”,是因为他们“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并非是“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家训、家礼、家规三个角度由古至今加以论述,层层深入,构成了递进式结构。
B.文章第二、三段围绕家训的特点,探讨了家训对主流价值观社会化的促进作用问题。
C.文章论证时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的巨大影响作为论据,颇具说服力。
D.文章从历史出发,旨在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显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答案 A
解析 “由古至今加以论述,层层深入,构成了递进式结构”分析错误,文章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家训”“家礼”和“家规”,这是并列关系,且举例有《颜氏家训》《朱子家礼》《郑氏家规》,看不出是“由古至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家礼、家规不仅对古人治家有帮助,对古代基层社会治理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B.遵行家礼既是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有助于夯实人伦亲情,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
C.家规大都由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D.家规能直接对违反家规的言行做出惩戒,因而比法律、道德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大。
答案 D
解析 “因而比法律、道德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更大”错,原文只是说“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企及的作用”,家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互补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
汉字最初的行款应该是自由的,字序、行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则。如江苏澄湖良渚古井出土的黑陶贯耳壶,腹部的4个字呈横斜状排列;而江苏高邮龙虬发现的刻文陶片,可以分为两组,4个字的那组应是竖排。不过,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非常明显,新型的行款必然出现。
对新行款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新需求。根据早期汉字的应用情况,我们不难猜测,它就是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所以,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甲骨和竹简本身,二是活动性质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甲骨常被略去,因为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对于自上而下的字序,尤其是单简书写时,无论是“方便说”,或是“持简习惯说”,都略显牵强。
“方便说”认为,汉字字形便于竖写,所用的竹简宜于竖写,这是汉字书写的决定性条件。但事实上,尚没有真正讲究书写顺序的初期汉字,是无所谓竖写横写的,这时候的书写是为字形服务,而非字形为书写服务。而就竹简而言,客观上也没有明确的适宜横写或竖写,同样构不成竖写字序的决定性因素。
“持简习惯说”认为,古人应是席地而坐,左手持简,置于胸前,右手执笔而书。正是持简的习惯性动作决定了字序的下行。这个说法的前提条件是古人必须有竖向持简的习惯,而这其实是很难确定的。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所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别的,就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比如,甲骨是一种不易写也不易刻的“不方便”材料,却被选为早期一个重要的书写载体,可见古人有时候对书写的目的更为重视,方便性反而是其次的。
这样,就剩下第二点,即活动本身。它具有两个先天优势。
首先,地位优势。“生民之初,必方士为政”,当时以卜问吉凶、占福祸、决犹豫、定嫌疑,占卜可以用来指导一切活动。其次,亲缘优势。很多学者认为,汉字的诞生与巫及其活动有密切关联。那么,汉字应用相关规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会遵循巫相关活动的需求,而甲骨占卜是先民最重要的巫术活动之一。
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来看,它绝大部分是占卜的结果,即神意由甲骨兆相表达出来的文字呈现,是一种来自神灵的从天而降的“天垂象”式的昭示。行款自上而下的字序,从形式上正好吻合这个特点。
对于这种“天垂象”式的自上而下,我们还可以找到几个辅证:
其一,骨板上多个段落阅读次序的设定。一个完整骨板上,如有若干段卜辞,那么这些段落的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就是从下一段开始,按照次序逐段上读。这正好切合处于下方的占卜者先问问题,然后逐步往上,高居在上的神灵给予昭示的过程,也与占卜活动的性质相契合。
其二,对应“上达”“下传”方式。古代常用火烟作为祭祀“上达”的媒介,它是自下而上;那么表示“下传”内容的神昭示文字,自然就是自上而下了。(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汉字最初的行款是自由的,字序没有明确的规则,是因为早期需要书写的汉字不多。
B.汉字早期应用于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这对新行款的出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C.甲骨和竹简材料本身及活动性质的影响两个方面决定了汉字行款采用什么样式。
D.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对汉字新行款的形成,不像竹简那样有决定性作用。
答案 B
解析 A项原因还有当时尚无“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C项忽视了“主要”。D项是第三段“学者们”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更看重活动本身的影响。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明确反对竹简在汉字行款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观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
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式,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C.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要运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明确了甲骨在汉字行款形式形成中的作用。
D.文章引用李零教授的话,是为了说明“持简习惯说”难以令人信服,其预设的前提往往主观,未必准确。
答案 C
解析 中心论点没有先提出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便说”和“持简习惯说”均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它们作为一种假说的存在意义。
B.远古先民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占卜来指导,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说法。
C.用甲骨来占卜是先民重要的巫术活动,与之相关的需求对汉字应用规则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D.甲骨骨板上的汉字,书写时要自上而下,阅读时要自下而上,这是符合神意从天而降的“天垂象”的形式的。
答案 D
解析 “自下而上”是指阅读多个段落时的次序。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4__论证分析题型+例题分析教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4__论证分析题型+例题分析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常用的六种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的四大论证结构,真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2__文体知识+例题分析教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2__文体知识+例题分析教案,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的三大特征,论述类文本的类别及特征,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真题分析,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结题技巧1(找准比狠,判断信息正误)讲义教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结题技巧1(找准比狠,判断信息正误)讲义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