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结题技巧3( 依托逻辑,推断结论正误)讲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结题技巧3( 依托逻辑,推断结论正误)讲义教案,共4页。
推断,就是由已知的判断(前提)合乎逻辑地推断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其“前提”在原文之中,结论则在原文之外。推断题的每个选项,大致由前提、结论及联结两者的关联词语组成,要判断选项正误,就要做到“三看”,看其前提是否有据,看其过程是否符合逻辑,看其结论是否合理。
一、看推断前提是否有据
分析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就是分析前提是否合乎文本内容,也就是作为推断的依据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
看选项的前提时思考:(1)前提是否混淆范围,如原文内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体的,而选项则相反。(2)前提是否混淆语气,注意前提中表示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前提中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定”“必定”“肯定”——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是相反的。这就需要考生仔细比对选项中的前提与原文的信息是否一致。(3)前提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
边练边悟1 比对下面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错在何处。
原文:历史已经向人类充分证明,科技是时代革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毋庸置疑,区块链技术将同样如此。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分布式存储的记账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安全可靠等特点。区块链技术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随着它的创新发展,我们必然将迎来一个全新而丰富的世界。
选项:区块链技术是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必然将推动时代革新、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全新而丰富的世界。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区块链技术是……技术”这个前提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区块链技术”“最有潜力触发”“浪潮”,而非“浪潮”中的核心技术。
二、看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
推断过程就是由前提到结论的过程,分析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就是分析假设推断、条件推断、因果推断、目的推断等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选项一般以假设、条件、因果、目的等复句形式呈现。
边练边悟2 比对下面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错在何处。
(1)原文: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决定了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对解决问题最优途径的认可,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
选项:人们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力。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约束力”错误,“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是“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原文: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沈从文,到四十年代的赵树理、孙犁,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柳青,以至八十年代的汪曾祺、莫言……众多乡土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
选项: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使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强加因果。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只是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其原因。
三、看推断结论是否合理
推断结论是根据文中已有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以此推彼、以已知推未知、以现在推未来、以整体推局部以及因果互推等。
推断的结论在选项中一般放在“由此可见”“说明”“总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看这些词语表述的结论是否能依据原文内容相关信息推断出来,也需“三看”:
“一看”:选项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的词语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信息。
“二看”:选项结论与原文是否相悖,注意选项表述结论的语句和原文表述结论的信息是否相符。
“三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有关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否合理,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格外关注文本内容是否能够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合乎社会常理,即一般的规律,人们的认识规律。
边练边悟3 比对下面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错在何处。
原文: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却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特别是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以及民间自治道德与法文化氛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选项:传统乡规民约诉诸道德教化,具有人民性、乡土性,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知,“一定”说法过于绝对。
解答推断题三要点
第一,对文章整体内容要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要准确提炼。把握全文的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第二,仔细分析研究选项中的推断关系是否成立。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而是一种推理。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词句进行表述,但命题点不是侧重于表述是否符合文意,而是侧重于思考,侧重于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因此,仅仅采用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比照的方式,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表达意图等是否一致。
第三,重点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深究细节,化隐为显,明辨“是”“非”。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显性地表述出来,但总会有一定的暗示,解题中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要细致体会作者在某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细致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哪方面的材料来论证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当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表述角度时,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推断形式
意义解说及关注特征
判断关注点
假设形式
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
一看假设的前提是否正确,二看假设的结果是否从中推出。
因果形式
推理形式是由因到果还是由果到因,关注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以及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
看有无因果颠倒;把多因一果推断为一因一果,故意漏掉其他原因;看有无强加因果。
条件形式
充分条件:A可以推导出B,A就是B的充分条件。
看是否搞混了条件关系,如把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等。
必要条件:B可以推导出A,但是A不能推导出B,A就是B的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A可以推导出B,B也可以推导出A,A就是B的充要条件。
注意原文到底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要……就……,只有……才……”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5__观点推断题型+例题分析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内找依据,符合逻辑,结论合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5——观点推断(题型) 例题分析(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结题技巧1(找准比狠,判断信息正误)讲义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