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39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草原》教学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39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草原》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茫茫、低吟、洒脱、疾驰、襟飘带舞、拘束、羞涩、回味、天涯”,理解带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直抒胸意、精笔细描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课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谈草原在你们心中的印象吗?
(学生可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草原牛羊成群的胜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深受人们的爱戴。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要求: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
5.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6.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相互交流。
注意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 ”,“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ɡ” ,“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7.再读课文,理清脉胳。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2)合作交流,教师及时引导。
(这篇散文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二) 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1. 感受草原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出示课件)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的意境,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欣赏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③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感受草原的热情。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出示课件)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2.(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3.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1.积累。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阅读。推荐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济南的冬天》、《猫》。
附板书设计:
1 草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共4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整体感知,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1自然段,欣赏草原风光,指导朗读与背诵,课堂演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教,单元教学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